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584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这么说,英国已经和德国联手,准确用石油作为武器,迫使俄国下船了?”

转过身,朱大皇帝一边问,一边走到桌边,从雪茄烟盒中取出一根雪茄,点着后抽了几口。

“陛下,我们的情报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俾斯麦的计划就是利用美索不达米亚的石油,诱使俄罗斯背叛同盟。”

“嗯,同盟因利而合,势必也会因利而分,俄国人嘛,本身又是重利轻义之徒,因利而分,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他们想让俄国人下船也没有那么容易,”

朱大皇帝想了一会,然后说道。

“朕记得调查部在英国有一批皮包公司吧。”

在英国的那些皮包公司都是有历史的,有一些是为了走私军火,有一些是为了买通舆论,还有一些是为了进行情报工作,那些年调查部在英国开了不少皮包公司。

“是的,陛下。”

“启动一家吧,朕制定了一个计划,可以实施一下,既然俾斯麦想用石油作为诱饵,那么我们就让他们如愿以偿吧!”

“什么?”

钱子壮不解的看着陛下。

“有没有合适的潜水艇主持那家公司,嗯,他要忠诚,而且身份可靠,经得起调查的那种。”

朱大皇帝之所以会这么强调,是因为即将实施的计划涉及到空前的利益,所以执行人必须要可靠。当然了面对巨大的利益,总会有人选择背叛,但是有一些准备总是需要提前做好的。

其实,即便是真的背叛了,朱大皇帝也不担心,毕竟,帝国调查部也不是吃干饭的。

“陛下,在这个行当时,每一个人都是忠诚的,但是每一个人也都有可能背叛,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提前做好防范。”

钱子壮的回答,让朱大皇帝略微点了点头,他想了一下,然后转身向墙边走去,打开一扇玻璃柜,露出了一个入墙式的保险柜,从中取出了一份文件。

“那好,你瞧,这里有一份波斯湾总督府报告,我们在当地的地质人员相信,根据种种地质学上的因素推测,在波斯与美索不达米亚边境地区,有很大的机率可以找到石油。朕以为,我们可以在英国成立一家公司,获得波斯当局许可,比如长期租借权,然后在当地进行勘探,寻找可能存在的石油。”

什么的总督府的报告,什么地质因素的推测,根本就是朱大皇帝的借口好吧,历史上伊朗的第一口油田就是在与伊拉克的边境地区打出来的,其实早在俾斯麦开始他的“友俄政策”后,朱大皇帝就开始考虑如何打破他的计划。

波斯的石油就是最好的的诱饵。毕竟对于好贪便宜的俄罗斯人来说,相比于进攻法国人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然后被崩的一头血,占领波斯无疑是成本更低、回报更高的选择。

在英国成立公司?

波斯?

石油?

几乎是瞬间,钱子壮就明白了陛下的想法,立即说道。

“陛下,臣明白了,如果我们的人在当地发现了石油,那么拥有一座油田的英国就会加入这场石油竞争,英国石油自然也就成了俄罗斯石油的竞争者,而且,如果波斯是一座大型油田的话,想比于与法国开战夺取美索不达米亚,俄罗斯人恐怕更愿意进攻波斯,毕竟,波斯只是波斯而已。”

“没错。”

朱大皇帝点头笑道。

“大下之势,大都是因利而合,也是因利而分,既然俾斯麦想用石油当武器,用油田当诱饵,朕就以彼之道还制彼之身吧!”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脚?

这就叫搬石砸脚!

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朱大皇帝有足够的把握打破俾斯麦的如意算盘,让这个近代欧洲最出色的外交家搬石砸脚!

第1158章 李唐帝国

在接到陛下指示的任务后,钱子壮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剩下的就是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制定一个计划,一个让棋子不能摆脱的计划。情报工作有时候比的就是耐心。

作为帝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钱子壮从来不缺少耐心,他可以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人,也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去等待对方的好消息。

耐心他从来不缺。

情报工作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这样的竞争不是以天,以月为单位的,而是以年,甚至十年为单位。

只有拥有足够耐心的国家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尤其是在野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之后,就更需要耐心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激烈的几次扩张之后,大明终于止住了脚步。

暂时止住了脚步。

韬光养晦!

帝国又一次韬起来了,之所以会韬,说白了还是因为这些年帝国扩张的太历害将本土加上殖民地,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即便是不韬着,那也是会让人眼红的。

所以在进入帝国十五年后,帝国已经实际上进入了战略收缩期,也就是全面停止了扩张的脚步。

但是这种韬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在帝国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在海外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战略收缩而停止,至少在华夏的投资则越来越多,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在加大对华夏的投资力度。

一辆看起来与帝国成功-6型的蒸汽机车有些类似的火车头拖着黑烟喘着粗气抵达了辽东省鞍山的火车站。这里虽然只是一个辽东的一个小站,却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活力,一种工业化的活力。

车站里停车线上停着数列轰鸣的火车,车站附近到处都是高大的厂房仓库,往远处看去到处都是不断喷涌着黑色烟尘的烟囱,甚至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工业化的力量——烟煤特有的煤烟臭味。

车站里既然往来的客商乘客,更多的还是熙熙攘攘的全都是等着装卸货物的苦力。南腔北调的声音响成了一片。这番热火朝天的景像,在关东很常见——打从十几年为了弥补漕粮断绝,京城的米粮危机,在还是直隶总督的李大人建议下,朝廷解禁关东,准确移民进入开垦土地。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数百万山东、直隶移民涌入关东,这片荒无人烟的热土很快就成为了华夏的另一个粮仓。但真正的建设还是在徐州夺了天下之后。

“三年前,军队在鞍山汤岗子地区行进,罗盘出现两次故障,这引起了带队军官的注意,从而在附近的大孤山发现了大量的铁矿……”

坐在这列刚刚进站的火车的一节车厢里,李经方这位皇长子,一边喝着红酒,一边向面前的左孝勋介绍着这里的情况,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正放着一些简单的酒菜。

他们所在的这节豪华车厢里面,只有他们两个人,这次李经方以皇长子的身份来东北考察,并不仅仅只是考察,而是赴任的——他是首任的东三省总督。

年前,几经讨论之后,朝廷终于决定在东北设立辽东、吉林以及黑龙江三省,而首任总督是谁?

不是别人,正是皇长子李经方。

对于这个任命,当然有点儿出人意料,李经方是皇长子不假,可……他不是李鸿章的亲生儿子,他是过继的。

过去李总督那会,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那个时候,总督的位置是不能继承的。甚至就是淮军集团,也是一样,不能继承,所以是不是亲

可是现如今总督变成了皇帝,这件事可不就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变得有点儿尴尬了,皇长子按理来说,应该继承皇位,比如说大明帝国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华夏这边没有确立皇位继承法。

可这事确实有点儿乱啊!

李经方既不是嫡长子,也不是长子,他不过是继子。都不是李皇帝的亲生儿子。

于情于理都不适合继承皇位,于是乎李经方便主动请求外放。为什么要外放?因为在朝中有一批围在他身边的官员、将领,毕竟,当年逼老爷子造反的都是留明派,作为“留明派”核心的他也是默许。

也正因如此,打从李大人披上龙袍的那天起,他们爷俩之间就产生了不小的隔阂,毕竟李皇帝也害怕有朝一日,他的这个长子来“玄武门之变”啊。

在这种情况下离开中枢,就成了李经方最好的选择。

而新成立的东三省,自然是最佳的去处,这里人口稀少——三省看似不少,可人口却不到千万,而且远离中枢。

于是乎,在这种情况下,李经方这位皇长子,就主动申请到地方任职,对此李皇帝自然没有反对。

去地方好啊!

远离中枢就不会给他构成太大的威胁,当然了,即便是他到了地方,也执掌不了兵权嘛,现在的总督手里已经没有兵权可以执掌了,靠着兵权起家的李皇帝,当然知道杯酒释兵权的道理。

这边刚把满清逼退位,那边就凭着四十万淮军精锐,迫使曾家等人交出了兵权。现在的总督不过就是文职,不掌兵权。

成了东三省总督的李经方,在沈阳上任后的次日,就邀请左孝勋一同来鞍山考察,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正在建设的辽东钢铁公司,是眼下华夏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大明帝国在华夏最大的项目。

对于外放的机会,李经方是格外珍惜的,他打算在任上做一些事情,做什么事情?

自然就是建设东北了。

这就需要来自帝国的支持,毕竟,大明帝国是唯一能在财力和技术上给予他支持的。

“左贤弟,你看这里……”

火车刚一停稳,李经方就指着窗外说道。

“现在这座钢铁城已经初显规模,一号高炉虽然还没有投产,可工厂雏形已经出来了,按照计划,明年年初,一号高炉就会出铁,等它投产之后,华夏的钢铁年产量将会超过三十万吨,就是俄国人,他们一年都造不了这么多钢铁……”

“龙伯-500型高炉,技术之先进可谓是世所罕见,也就是因为是华夏,换成任何国家,帝国农工部都不见得会同意出口。”

左孝勋笑道。

“李兄,只要把辽东钢铁公司办好,于国家就是大功一件啊!”

“是大功一件,可……”

在左孝勋的面前,李经方并没有掩饰,他直接了当的说。

“即便是功劳再大,这个辽东钢铁公司又于我何干?”

第1159章 请辞

一句与我何干,让左孝勋看了他一眼,然后微微点头道。

“确实,确实与李兄没有什么关系。”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对于已经回国做了几年买卖,什么还得了“纺织大王”头衔的左孝勋来说,他当然知道李经方为什么会这么说。

“所以,我才请贤弟你来东北。”

笑看着左孝勋,李经方直接说。

“东北这地方可是一片热土,正需要像左贤弟这样的大财东来此地投资啊!”

李经方为什么会接左孝勋?

因为人家身份不简单啊!

帝国国相的公子。

虽然只是帝国在华商会副会长,可谁都知道,那是人家觉得会长事多,不愿意当而已,但凡是在华明商,有谁不是唯其是瞻。

只要他愿意投资东北,其它的明商势必会乐意投资东北。尤其是像汇丰啦、帝国啦那些银行肯定也乐意提供贷款。

这年月什么最重要?

是钱!

是工厂!

为什么李家能夺天下?

靠的不就是徐海的煤铁矿以及工厂吗?

没有淮北烈山的煤矿、利国驿的铁矿以及从海州直到颖州沿铁路线两侧的各种工厂,李家想夺天下?

做梦呢!

“来这投资?”

左孝勋看了一眼车窗外这座还未成形的钢铁城,诧异道。

“李兄,你也太高看我了吧,虽说有好事之徒给我戴了顶‘纺织大王’的帽子,可那厂子你也知道,才区区26万锭纱机,这几年接连扩厂,利润差不多都拿去还利息了,投资……”

左孝勋连连摇着头,有多大的胃口端多大的碗。他现在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有朝一日资金链断了,那可就真完了。

“纺织大王”这个名头看似非常光鲜,可只有身为纺织大王的自己才知道这光鲜的背后是什么。

是上百万银行贷款。

是一旦有点风吹草动,他这个房子大王立马就会成为破产大王。所以在继续扩大投资的问题,让他显得非常谨慎。

“左贤弟,瞧你又跟我谦虚。”

李经方笑道。

“你的厂子在颖州,就地收购棉花,纺成纱线,生产的棉纱、棉布正好经铁路运到豫南、湖广,又经武昌取道长江销往四川……”

端着酒杯,李经方看着左孝勋说道。

“当年赵田丰在办洋务的时候,就建议父皇沿铁路线设厂,这些年无论是华商,洋商投资,大抵上都是以海州到徐州,要么就是徐州到郑州,要么是徐州到颖州,也就是所谓的洋务四州。差不多都是沿着铁路线投资。”

“洋务四州”表面上是沿铁路线,可实际上呢?都是李家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那些李家控制区里的厂矿,不仅给李大人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最终也成为了李大人崛起本钱。

人好扎堆,工厂企业同样也是如此,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无念经是洋人,还是华商自己都喜欢把工厂投资在四州,即便是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就是眼前,这座钢铁公司,要不是因为铁矿大孤山搬不走,估计也不会落在这地方,要知道,一开始朝中不少人可是主张把铁厂建在海州呢。”

为什么要建在海州,无它,那样的大厂放在身边踏实啊!

可最后却遭到了投资者的反对,但凡是钢铁厂要是么就煤,要么是就铁,只要条件允许,没有谁会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