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568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和大明帝国本土一样,他们的本土同样也是一年三熟,在德国我们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一年一熟,可是在这里呢?”

手指着车窗外的广阔的种植园,纳赫迪加尔说道。

“他们种植水稻、玉米以及小麦,一年可以收获三次……”

“也不是所有的地区。”

赫尔曼说道。

“在旱季的时候,他们种植园往往也会休耕,一是因为水源不足,二是因为肥料,土地需要时间涵养肥料。”

“很快这一切都会改变,我们在总督府的时候,不是已经了解到,他们正在一些地方修建水利工程,引水渠之类的设施将会征服旱季时干旱的土地,而且他们肥料工厂里生产的肥料也会解决土地的肥料问题……”

望着车窗外的疾驰而过的一片咖啡种植园,纳赫迪加尔说道。

“在经营西南非殖民地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像他们学习,不仅要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毕竟,对于德国而言,我们的殖民地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那么有限的殖民地,又怎么可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呢?”

为什么需要殖民地?

一个是用于安置本土过多的人口,一个就是为了掠夺,掠夺资源!

这才是各国夺取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至于什么市场啦,什么商品倾销之类的,不过只是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新玩意而已,甚至就是眼下,对于欧洲各国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往往是殖民地的资源——各种各样的热带作物、农作物。

不过对于德国来说,他们……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一点,甚至直到现在,不过只是在西南非有一块小小的殖民地而已。

而这也是纳赫迪加尔等德国人会羡慕大明帝国的原因——大明帝国在全世界都没有注意到非洲的时候,把大半个非洲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而现在这片广阔的殖民地就像是一头壮硕的奶牛一样,源源不断的为帝国的发展提供着珍贵的牛奶!

……

上午十点,在列车驶入蒙巴萨的时候,即将结束对明属非洲考察的纳赫迪加尔和赫尔曼,并没有立即离开这里,因为想要离开这里,需要等轮船的班次。

所以在下车后,他们一行人直接乘车去了港口,在赫尔曼到码头的船运公司询问什么时候有去开罗或者苏伊士的轮船时,纳赫迪加尔看到不远处的人力资源公司。

“人力资源公司。”

嘴里叼着烟斗,纳赫迪加尔看着那间人力资源公司门外停着的汽车,若有所思的回忆着在过去的两年考察中所目睹的事情。

“三天,三天后有一艘船去开罗,先生,你在看什么?”

听着赫尔曼的问题,纳赫迪加尔用握着烟斗的手指了指对面的公司,用不无讽刺的语气说道,

“人力资源,对他们来说,或许,那些人也是某种资源吧!”

“啊,你是说这个啊!”

赫尔曼笑着说道。

“全世界都知道,大明解放了几百万巴西黑奴——这甚至是他们占领巴西正当性理由之一,解救奴隶,他们不仅解放了黑奴,而且还把那些人送回到了他们被奴隶贩子掠走的家乡,也就是非洲。奴隶的解放者……这是很多人给盛德皇帝的头衔。”

“奴隶的解放者……”

纳赫迪加尔冷笑道。

“最讽刺的不正是这个吗?他们一边解放着奴隶,把大量的黑奴送回到非洲,可是另一边呢?他们却利用劳役制度像驱赶着大量的黑人以近乎无偿的方式从事着重体力劳动,甚至于,他们还成立了人力资源公司,在殖民地范围内大量使用这些无偿的劳动力……”

虽然在大明帝国境内绝对没有奴隶制,但是实际上在这个国家的殖民地里,变相的奴隶制这还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明属非洲,在这里他们通过劳役,大量征用劳动力的同时,还通过契约,雇佣了大量的劳工,只不过是雇佣的年限长了点。

“哎,先生,你是知道的,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殖民地嘛,大家都是如此,总是会尽可能的压榨这一切,不过,我觉得,在这片土地上,最有意思的事情,还是另一件事情。”

赫尔曼的反问,让纳赫迪加尔好奇道。

“什么事情?”

“就是白人战俘,就是他们曾经俘虏的那些白人官兵,他们大都已在经这片土地上定居,他们的妻子往往都是黑人,他们生育的孩子肤色也都是白加黑的咖啡色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肤色很白净……”

在赫尔曼提及那些白人俘虏的时候,纳赫迪加尔想了想说道。

“不仅仅只是他们,就是很多帝国东瀛人,他们大都也是娶本地人。”

东瀛人是殖民地最常见的外来劳工,当然了,他们地位和收入远远超过本地人,在殖民地的地位也是仅次于华裔的存在。

“是的,可是他们呢?”

手指着正地路边的花池中剪草的土人,赫尔曼说道。

“他们要么正在服着劳役,要么就是签署了长期的契约,在种植园里、农场中长期工作着,他们甚至都没有时间结婚,生育,先生,这样持续下去,未来这里会发生什么呢?”

面对赫尔曼的反问,纳赫迪加尔想了想然后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无论是西班牙人于美洲,还是英国人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人于美国,他们都在这么干,文明……”

英国人在澳大利亚干了什么?他们打着保护原住民、改善土著儿童生活的旗号,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著家庭中带走混血土著儿童。他们的理由是,这些混血儿童拥有欧洲的优质血统,有被教化的潜质,而他们的土著妈妈并没有抚养教育能力。

将土著儿童从原生家庭中带走,让其在白人教育中成长,慢慢就会忘记自己与土著文化的联系。而等这些土著儿童长大成人,与白人结婚,他们的孩子、孙子,一代一代皮肤就会越来越白。最终,澳洲将不会再有黑皮肤的土著人,成为正正宗宗的“白澳”。

这甚至都不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最多三代人也就足够了,当然这样的沸肯定都是白男土女,毕竟,英国移民中有很多穷困潦倒的白人,他们也需要妻子,至于那些土人男孩找不到妻子……慢慢的也就被自然淘汰了。

美国人在北美干的更直接,直接把印第安女孩带到教会的寄宿学校里,用皮鞭教会她们如何成为一个“文明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美国主妇”,教她们洗澡、洗衣,做饭、扫地,禁止她们说印第安语,等到接近成年的时候,和英国人一样,就会组织附近的红脖子来学校参加舞会。

总之一句话,他们就是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生育掠夺,从根本上消灭土著人。当然,都是打着文明的名义。

顿了顿,纳赫迪加尔说道。

“这就是文明世界对野蛮的征服!”

第1125章 流淌着牛奶和蜜之地

街头上,随处可以看到穿着黄色长袍的僧人。裸露着的黝黑的手臂摇着转经筒。

即便是相隔甚远,也能听到从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那是从佑宁寺传出来的,阳光照在佑宁寺的金顶上,映出耀眼的光彩。

注视着那座金碧辉煌的寺院,亲自威严肃穆的诵经声,纳赫迪加尔的目光中充满了赞叹。

“这个寺庙可真是一个艺术品!华夏式的艺术珍品!”

其实自从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明属非洲进入这片广阔的殖民地之后,在过去的两年之中他所见到的最多的建筑就是喇嘛寺。

在城市中喇嘛寺往往是最壮观的建筑,而在蛮荒的野蛮之地,喇嘛寺也是唯一的现代建筑。

尽管他羡慕大明帝国在非洲占据着如此辽阔的土地,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得不承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对,我确实把文明带到了这片蛮荒的土地上,至少在这里,现在已经很难再看到那些嘴唇上插着手牙的野蛮人了。

无论他们是否愿意,他们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化,文明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发了芽,当然,这也是未来德国需要学习的。

“在非洲,喇嘛寺就是某种文明的象征,大明帝国的喇嘛们就像欧洲的传教士一样,他们深入草原上、雨林中向本地人传教,把他们带到佛教的怀抱,于欧洲信仰是天主,而于大明,信仰……可能就是佛教吧。”

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分不清楚什么黄教与佛教区别,当然也分不了解华夏人那种逢神拜神,逢佛拜佛的态度,但是在大明帝国殖民地考考察的这么长时间里,纳赫迪加尔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在帝国殖民地里随处可见的喇嘛寺了。

那些能够展示的何止是华夏的艺术珍品,它们的存在更是文明的象征,是文明野蛮的征服。是文明的存在。

“这片土地已经被他们改变了!”

注视着那些穿着黄袍的肤色黝黑的僧人,纳赫迪加尔不无感慨的说道。

在明属非洲,那些土人非常乐意成为喇嘛,成为喇嘛意味着不需要服繁重的劳役,甚至都可以不劳而获——他们是不需要劳动的。

当然了,成为喇嘛他们也不能再结婚,可那又怎么样呢?

重要的是喇嘛是不需要服劳役的,他们只需要念念经就可以吃饭。相比之下,其它的反倒都是次要的。

确实,正像纳赫迪加尔所感叹的那样,这片土地已经被深深的改变了。

至于这片土地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

当然了,在这片土地上,未来也会有上帝的一席之地,毕竟,在这里生活着几十万被流放的战俘,他们早就在这里娶妻生子,在这里扎下了根。

甚至现在随着秘鲁玻利维亚的灭亡,又会有新的俘虏来到这里,他们也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和土人女子繁育后代。

喇嘛寺里的诵声在空气中回响着,在这个清晨里,这片在欧洲各国旅行家的口中,不知让多少人心向往之的“流淌着牛乳和蜜的土地”的天空中,一群宛如乌云般的旅鸽在空中飞过。

在蒙巴萨的热带疾病研究所的阳台上,端着茶杯的伊藤庆次看着天空中的旅鸽鸽群,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然后问道。

“田中,你记不记得,这群旅鸽是什么时候到的肯尼亚?”

“应该是今年三月份吧!当时这群旅鸽飞来的时候,还上过报纸。”

田中一回答道。

旅鸽是帝国从北美引入的鸽子,几年前有几群旅鸽被引入非洲殖民地,用于灭蝗——与普通的鸽子是素食不同,旅鸽不仅吃的橡子草籽等素食,而且还吃蝗虫、苍蝇等害虫。

在没有化学农药的时代,旅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灭蝗灭虫工具,虽然它们也吃粮食,但是处于可以接受范围内,毕竟相比于蝗虫过境的颗粒无收,旅鸽对农作物的破坏反倒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这也是朱大皇帝引入旅鸽的初衷,当然了并不需要担心它会成为生态灾难——旅鸽的肉质肥美,容易捕获——架起一张捕网,就能捕获几万甚至十几万只,北美的五十亿只旅鸽都能被美国人吃到灭绝。

等到需要平衡生态的时候,直接捕着吃就行——差不多就是粮食换肉,即便是在现在也有很多人打旅鸽吃肉,在大明,很多少年在周末的时候都会拎着气枪给家里加菜。相比之下,在非洲泛滥成灾的红嘴奎利亚雀就是一种害鸟。虽然它们的幼鸟阶段也吃害虫,可到了成鸟,却会吃大量的粮食,至于粮食换肉,那根本就不可能,才10几克重的小鸟,肉都不够塞牙缝的。

“三月,我想想……”

伊藤庆次想了一会,突然,他跑进办公室拿出了一份报告,有些激动的说道。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点,从今年三月到现在,好像昏睡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下降!”

将报告递给田中一,伊藤庆次说道。

“那么有没有可能,昏睡病的下降,和这些旅鸽有直接的关系,昏睡病的发病率降低了50%以上,旅鸽是以什么为食物?”

“与普通的鸽子不同,它是杂食,什么都吃,草籽、粮食、野果,还有蝗虫的幼虫,还有苍蝇、蚊子之类……”

田中一回忆着在捕获的旅鸽位中发现的那些食物。

“没错!苍蝇、蚊子……对,没错!”

伊藤庆次激动喊道。

“所以,我觉得昏睡病,有可能是由苍蝇或者蚊子带来的,它们的体内有锥虫……”

对身旁的同事田中一说道。

“昏睡病”是帝国征服非洲最大的敌人,每年都有数万人感染这种疾病,不仅如此,每年还有数十万头牲畜死于这种疾病,这也是热带疾病研究所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研究,他们早就发现这种疾病是由锥虫导致,锥虫侵入人体的早期,是寄生在淋巴液和血液中,引起人体大部分的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心肌发炎。经过数年,到了晚期,有的经2~4周就侵入人体的脑脊液,发生脑膜炎,病人出现无欲状态,震颤、痉挛,最后嗜睡以至昏睡,一般2年左右死亡。

尽管弄清楚了病理,但是对于它的传播途径却一直没有弄明白。可是随着这群旅鸽的到来,让伊腾庆次看到了某种可能。

“确实有这种可能啊!”

田中一想了一会,然后说道。

“我觉得苍蝇的可能性更大,毕竟,锥虫原体不大可能存在于蚊子体内!”

“那要不然我们就试试看吧!”

说干就干,当天热带疾病研究所的人们就看到伊腾医生在院子里用捕网捕起了苍蝇。有时候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往往始于不经意的发现,当天傍晚,伊腾通过显微镜在当地的舌蝇体内发现了非洲锥虫病的病原体。

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大明的非洲殖民事业影响最大的一种疾病的源头被找到了,找到了源头,自然也就可以对症下药,通过控制环境——开垦林地、和定期焚烧以防灌木丛,来减少舌蝇的生存环境,以减少它们对移民定居点的威胁,最终这片土地会被改造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的沃土……

第1126章 新的改变

伟大的事业始于微末,有时候一个无意的发现,可能就会造福世人。

作为一名商人,至少表面上的商人,许士利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有青史留名的一天。

他只是一个商人,他所经营的生意也很简单,就是军火!

他是一名军火商。

六年前,许士利到了兰州,在那里见到了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也正是在那里,他亲自参与了石达开的西征新疆——那次西征,是帝国军事情报局策划,由多个部门协作支持。

为了支持石达开收复西域,帝国向其提供了超过五百万元的武器,甚至还说服李鸿章同意大明的武器经铁路进入兰州,正是在大明的支持下,石达开不仅收复了西域,击败了阿古柏分裂势力,甚至还一路追击占领了浩罕部分地区。

而现在帝国更是进一步支持他们在中亚地区的扩张,而且英国也支持他们占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以及土库曼地区。在帝国和英国支持下,石达开的军队已经开始了对浩罕汗国的最后进攻。

他并不关心翼王的军队在进攻的时候,是如何摧毁教寺,杀死他们眼中的异端,他只是完成了一个任务——把军火卖给石达开。

不过,这一切都和许士利没有任何关系,他的任务已完成了,或者说,任期。

在即将离开迪化的时候,和前来交接的同事告别时,孙克威看着他简单的行李箱,好奇的问道。

“没有其它的行李了?”

按道理来说,像他们这样的军火商在战争之中,肯定会积累下不菲的家当,那怕是他们与军情局是合作关系,那怕是利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战争之中,发财的方式有很多。

“能寄回去的都寄回去了,只有这……”

拍了拍手中的箱子,许士利笑道。

“这个箱子里装的才是真正的宝贝!”

“宝贝?什么宝贝?”

面对同事的好奇的发问,许士利说道。

“等将来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