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374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反正这个时代的娱乐活动匮乏的普通人,没有像后世的人们那样,对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大片给养刁胃口,那些电影足够征服他们的了。

“还可以拍一些爱情片。”

想了想朱大皇帝扭头对程坤说道。

“你们看看弄一些爱情片的剧本,爱情嘛,帅哥美女,大家肯定是喜欢看的,我看,不过你要注意以下几点,就是在电影中,男主角必须是我们明人,至于女主角嘛,就用欧裔了,英美裔、拉丁裔都可以,嗯,黄男配白女!”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大皇帝突然想到了在另一个世界的那几年里所看到的怪象——好莱坞的电影、电视里黑男配白女越来越多,简直就是闪瞎了他的眼啊。

不过,不得不说,好莱坞的那些人通过这种所谓的“政治正确”的电影,成功的扭转了许多人的观点。甚至就连成人片也赶时尚的推出了什么“BBC”啦,什么“弄脏”啦。

既然好莱坞可以通过电影把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给扭曲了,大明还不能把树立一个新的价值观吗?

新的审美观是什么?

当然是华夏为美了!

“陛下,什么是爱情片?”

程坤有点儿懵了,别看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可他真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就是《西厢记》,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各种各样的男欢女爱……”

朱大皇帝突然有点无奈了,他不知道“各种各样的男欢女爱”,他们会不会把这个意思给误解了。但是很显然这个时代的国人对于爱情有点儿陌生。

得,还是自己亲自操刀吧!

第715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爱情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在以后的世界,在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自然也就产生了其它方面的需求。这个就是古人说的“饱暖思淫欲”,放之四海皆准。

人饿着肚皮的时候,肯定不会考虑爱情,但是眼下,欧洲各国的人们大都摆脱了饥饿带来的影响,正如饥似渴的渴求着精神层面的满足,普通人如此,富人也是如此。

其实爱情……本身就是温饱之后才有的“奢侈品”,食不裹腹的穷人没有关系。

现在的时间刚刚好,广大的欧美人民群众重渴望着拥有爱情等精神层次的满足,现在,正好是借助他们的这种心理上的需求,通过一种文化上的输入去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审美观。

比如南华式的服装,新式的汉服衣裙,当然更重要的是华男配白女的标配,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欧洲人的既不根深不蒂固的某些观点,毕竟,现在满清的裤衩还没有被完全脱下来。

从十五直到十七世纪欧洲人对华夏文明都是景仰的且向望的,那怕就是在十八世纪,在中国被满人占领之后,文明的倒退也不妨碍伏尔泰等欧洲的学者们在华夏文明上汲取营养,去充满向望的语气去描述着他们心中理想的,也就是十七世纪那些欧洲传教士们所描述的那个中国。

直到后来马戛尔尼使团之后,十数本游记、日记的描述,才让欧洲人们发现中国完全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个模样,至少和十七世纪那些传教士们所描述的中国是截然不同的。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条约满清不断的刷新着底线,才有了后来欧美各国对华夏人的普遍歧视。在此之前,十八世纪的路易十四,叶卡捷琳娜以及欧洲各国的君王贵族们或是在宫殿里建个中国亭子,或是直接建一座中国宫殿,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里身着中式服装、坐上了八抬大轿。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在联邦法院的三角门楣上刻有以摩西、孔子、梭伦为中心的人物。正中的摩西代天意或神意,左边孔子代表道德,右边卢梭代表政治。

当然,再然后发生了什么呢?

过去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大明的出现将会改变所有的一切。

眼下呢?

朱大皇帝就是需要利用欧美各国民众对华夏人还有那么一丝好奇,还没有完全形成那种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之前,利用电影等方面的文化输出,影响并改变他们的观念。

欧洲文明是不是文明世界朱大皇帝不关心,但重要的是华夏文明绝对是真正的文明世界。

文化输出……优势在我啊!

况且,现在还是默片,是无声电影的时代,完全没有任何语言沟通上的问题。

写一部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回忆着曾经看过的那些无声电影,朱大皇帝想了很多,甚至想要直接复制卓别林的经典之作《城市之光》,可是转念一想又摇头自言自语道。

“等有了合适的演员再说吧,要不然就是不是致敬经典,而是毁经典了……”

突然,朱大皇帝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部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那是有史以来第一部长片,尽管电影争议很大,什么颠倒是非、丑化黑人美化三K党啦。但是,不妨碍它卖座啊。当然这的也不妨碍导演的各种加料,它饱受争议不假,但是在他确实很受市场的欢迎,而最重要的是——大明也需要一部自己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

朱大皇帝的眼前突然一亮,他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一个故事,不再是什么美国南北方黑人与3K党两个家族在内战前后的命运冲突的故事了。

是大明的故事!

是朱大皇帝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伊丽莎白,我决定了拍一部属于我们的电影!”

在心底浮现这个念头时,朱大皇帝立即给伊丽莎白打去了电话,电话刚一接通,他就有些欢喜的对她说道。

“把我们的故事,拍成电影!”

“什么?”

伊丽莎白有些不解的说道。

“什么故事?”

“就是我们的相识,我们的爱情,还有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随后朱大皇帝把他的想法一一道出了,并不是什么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国家的宣言,借助一部电影,向全世界表明华夏人同样有权力在这片新大陆上生存。

当然了,既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朱大皇帝肯定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改编了。除了落难王子与伯爵夫人的爱情之外,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这种改编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阿根廷官方的贪婪,他们贪婪的敲诈勒勃着善良的南华人,在敲诈不成的时候,他们甚至决心挑起战争,试图奴役南华人,面对他们的入侵,面对他们的烧杀抢掠,面对善良的人们被杀害,被蹂躏,面对平静生活被打乱的现实,主角和善良的而勇敢的南华人,奋起反击。

“……他们最终击败了野蛮且残暴的入侵者,粉碎了入侵者企图奴役他们的阴谋。男主角与女主角这对患难情侣也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和统一……”

听着电话那头有些激动的描述,伊丽莎白的嘴唇轻翘,她的笑容显得有些得意,女人所关注的问题很简单——这是她和他之间的故事与爱情。

“嗯,听起来似乎非常不错,不过我们好像没结合吧。”

而男人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加工而已。”

相比与男欢女爱,朱大皇帝关心的当然是他的宏大叙事了。

“这就是宣言,是在用它告诉全世界,大明出现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是基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基于人们对暴政的反抗!”

嗯,这一点,和得克萨斯是挺像的。既然得克萨斯的独立都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大明帝国的建立当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毕竟本身南华就是一片无主之地,大明起于南华,在那片土地上崛起,最终是阿根廷人的贪婪摧毁了他们的国家,并不是大明占领了他们。

当然还可以加入一些高乔人以及普通的阿根廷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残暴统治下悲惨的生活,当然还有他们如何踊跃加入南华军,为南华军提供情报的情节,总之一句话,南华取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统治就是民心所向,就是历史的必然。

这是真的吗?

这重要吗?压根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是大明拍的……

第716章 洋人怎么能拉车

就在朱大皇帝提笔书写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化身成为编剧的时候,一艘远洋客轮迎着夕阳驶入了新安河,新安河的河水在夕阳下幻成了金红色,轻轻地,悄悄地,向东流入大海。

在应天府映入视线中的时候,郭崇焘的目光显得有些复杂。

一个月前,身为驻英公使的郭崇焘和继任公使交接之后,并有按计划乘船返回香港,再从香港返回天津,回朝复命,而是在一封电报称病还籍后,就带着夫人一同来了大明。

“老爷,这就是大明啊!”

站在他身边的夫人梁氏,好奇的瞧着河岸边的应天府,不无疑惑的说道。

“这些房子瞧着味道倒也有些中国味,可这里的楼怎么盖那么高呢?”

呈现他们眼前港区曾经是布城最大的贫民区,在飞艇轰炸中这片区域和其它区域一样被燃烧弹摧毁,战后在官方主导的重建过程中,自然兴建了大批的大明现代建筑——用钢筋混凝土诠释华夏建筑传统。

其实,早在南华建设之初,朱大皇帝就刻意的没有完全抄袭欧洲,作为工科生的他尝试说服那些建筑师将西方风格的建筑与中国建筑传统相融合。就是在融合中国古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同时,尝试改变材料和结构等,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建筑样式。

这种风格在后世很常见,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明的建筑师们已经创造出了属于华夏的现代建筑风格,古典与现代,现代与未来在大明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显现。

现在大明的建筑在西方也被称为“帝国式建筑”。而他们眼前的这片港区正是集帝国式建筑于大成的地方,对于习惯西式建筑与华夏传统建筑的郭氏夫妻来说,这些建筑既然亲切,又陌生。

“过去在英国的时候只是听说这里的楼高。可不曾想,居然如此之高啊。这个大明,可真不一样啊……”

注视着夕阳下的应天府,郭崇焘感叹之余,他特意看了一眼身边的妻子,他们都穿着洋装,为什么如此,是因为在大明驻英大使提醒过他,进入大明不能穿清装,辫子要是能剪还是剪了,实在不行就藏在帽子下面。

为什么如此,大明自然有大明的规矩。没有流辫不留头,都已经是非常文明的了。

终于,船靠了岸,郭崇焘夫妻与来自欧洲的乘客们一起下了船,在海关那边,他和很多初来大明的华夏人一样,都要面临着是从本国人通道还是外国人通道的问题。

想了一会,他还是选择了外国人通道,他确实是拿着签证过来的,而且还是外交签证,他和大明驻英大使也算是朋友。

终于,在走出海关大楼之后,此时,太阳早就下了地平线,呈现在郭崇焘夫妻眼前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应天。街道上中央有高耸的钢架,那是电车的电线钢架。

电车,几乎所有外国人的游记都会提到它,现在伦敦以及巴黎等国也有了电车,当然他们是引进的大明的技术。电车驶过时,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

站在海关大楼前,向着街道看去,在幕色中,闪着千百万支明亮似的灯火,将整个应天映成了一个不夜城。

“这就是大明啊……”

就在郭崇焘的心底这般长叹时,一辆三轮车伴着“吱吱”的刹车声到了他的面前,一个头戴草帽,身穿背心的车夫冲着他咧嘴一笑。

“老爷,要车吗?”

居然是个洋人!

居然还说着一口官话!

在郭崇焘和妻子郭氏惊讶的合不拢嘴的时候,洋人车夫笑道。

“老爷一定是刚下船吧,我这车子虽然没有电车快,可做着舒坦啊,车费也不贵,一公里也就五分钱。”

“老爷,这洋人骑的车子,瞧着就稀罕的很,要不咱就坐这车吧。”

梁氏说的话是是湖南老家的方言,虽说洋人车夫能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可却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能在一旁陪着笑。

“那行,就坐这车吧!”

洋人拉车……稀罕啊!

这一幕当然稀罕了,毕竟对于大清国的人来说,他们早就习惯了缝洋必跪的日子,现在在大明看到有洋人在那里骑车拉生意,怎么能不奇怪呢?

“老爷,您请上车!”

招呼着他们两人上了车时,洋人车夫又特意指着车轮旁的里程表提醒道。

“老爷,你看,这里程3412,高一个数就是一公里,”

早在人力车的时代,车行就开始给人力车按装机械式里程表了,以公里数量记费。现在人力三轮车也自然也沿用了旧时的规矩,当然,里程表使用,也让计价也更公开透明。

微微点头,对于里程表郭崇焘并不陌生,在英国做出租马车时,也是按公里数收钱。

“老爷这是去那?”

“去和平饭店。”

洋车夫一听是去和平饭店,立即说到。

“哎呀,瞧着老爷您们就是体面人,和平饭店,那可是咱大明最高档的饭店,全大明也就只有三所五星级饭店,应天、南华和临海,一个地方一所。住在里面的可都是非富即贵的体面人……”

饭店是大明的驻英大使给他安排的,听到那里是大明最好的饭店后,郭崇焘的心里倒是有点儿犹豫了,那个饭店会不会太贵?

听着洋车夫一口流利的官话,看着穿着件写着“1204”数字的绿马夹,郭崇焘只觉得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哪怕是在英国的时候,经常做洋人车夫的马车。

可是在这……在大明。

这里的洋人不仅说着中国话,而且还和普通人一样掏力气干活。

那怕是在英国呆习惯了,郭崇焘突然觉得非常稀罕。

“老爷,您说,这洋人说的官话,可比我还地道呢。”

梁氏甚至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哈哈,夫人,您说的话我听懂了一些,你别见怪,我不是洋人!”

踩着脚踏的车夫一边骑一边说道。

“我是大明人,我姓费,叫费思华,思,就是思念的意思,华嘛,就是中华,大明虽是异域,可却也是中华……”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让人惊讶?

就是一个洋人在那里然后当着一个中国人的面,说道着中华。

目瞠口呆的听着洋车夫解释他是大明人的时候,郭崇焘不禁有点儿发懵。这一切实在是太稀罕了。

洋人……大明人?

而他呢?

中国人……大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