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351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同胞!

这是詹天佑到了大明之后,学会的名词,同胞这个词源自于“一母同胞”,而在大明,同胞还指同一个民族的人,并且同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大明,没有人会说,你是广东人,他是山东人,他是福建人,他是河南人,在大明,没有这样的地域之别,在大明只有一个——我们所有人都是华夏同胞!

我们都是汉人!

我们说着相同的语言,我们流着相同的血,我们传承着相同的文化,我们有着相同的历史……我们是同胞,和一母同胞没有任何区别,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华夏!

其实,早在南华时期,朱大皇帝就通过教授官话以及打乱移民的籍贯,来淡化“同乡”的地域之见,同时通过官方的宣传强化“华夏同胞”的国族观。

相同的祖先、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民族,最终这一切构成了大明的国族观,而这一切,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像詹天佑他们这样的留学生,甚至就是李大公子,也受到了影响,作为朝中重臣之子的他,对大清曾经也是无比忠诚的,但是现在呢?早就打上了一个问号,甚至都不是问号,他只不过是把一切都藏在心底而已。

詹天佑他们不像李大公子那样有一个身居高位的爹,他们情绪更直接,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左右,况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一直就读于大明的预备学校之中,他们和大明的学生们接受着同样的教育。

他们的当然也学习到了历史。和过去他们所了解到的被篡改的,被歪曲的历史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是真实的历史。

那是让人伤心的,让人悲痛欲绝的历史!但凡是人又怎么可能不会被触动?

“天佑,你想好了吗?到底报什么学校?”

当天晚上,在他们这些清国留学生们住宿的公寓里,梁敦彦看着自己的这个学弟,作为关心的问道。

“你的成绩那么好,最好还是冲一冲南华大学。”

面对梁敦彦的建议,詹天佑想了想回答道。

“我已经想好了,报考军校!”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詹天佑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报考军校。

他们之中当然会有人会去报考军校。但是詹天佑的目的却和其他人有所区别。

为什么报考军校呢?

他的心里非常清楚那个答案,正是因为清楚,所以才会犹豫,犹豫了这么久。

终于在这一刻他做出了选择。

第669章 抉择

报考军校!

按照当初派遣留学生时双方达成的私下协议,李合肥派遣的留学生可直接报考陆军以及海军学校,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学生可以在大明接受军事教育。

在不经意之意,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

在另一个世界詹天佑学的是工程,而现在他却决定报考陆军军官学校,为什么报考军校?

詹天佑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而梁敦彦只是认真的打量了他几眼,然后问道。

“决定了?”

要问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语气显得有些凝重。似乎他已经知道了他为什么要去这么做,但是还要确定他要不要真的这么去选择。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在选择之前需要去确认一下。

“是的!”

詹天佑用毫不犹豫的语气回答,再回答这两个字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笑容和某一种解脱。

在这一瞬间他突然之间释怀了。长久以来的犹豫和困惑在这一瞬间完全消失了,他明白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选择。

“不后悔?”

梁敦彦看着自己的这个学弟又一次问到他,似乎是在想要提醒他,如果你做出这个选择的话,就要永远不后悔。

“永远不会!”

詹天佑笑着说道。

“可能这是我一生之中做出来的最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要去后悔呢?”

“既然决定了,那就努力去做吧!”

长他几岁的梁敦彦去年刚考进南华大学法律系,他能够理解詹天佑的这种选择。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是需要很多勇气的。

与李大公子同系,面对好友的这个决定,梁敦彦又特别提醒道。

“等考上军校后,记得假期时,多和大公子接触一下,毕竟,有了大公子提携,将来总方便一些。”

无论任何地方都有人事,在这个看似简单的留学生群体之中,同样也是如此。

“嗯,多谢兄长,小弟受教了。”

梁敦彦笑了笑,然后拍了拍詹天佑的肩膀说道。

“等你考上再给你庆祝。”

人生总是如此的奇妙,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甚至就是对于詹天佑本人来说,他都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但有些路总是要有人去走的。

当蝴蝶的翅膀扇动时,没有任何人知道,它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暴,但是在它的翅膀扇动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直到风暴发生……

……

1874年10月。

巴黎火车站里,人潮涌动。

一个身穿暗蓝色风雨衣、身材高大的西班牙人,举目扫视着车站。他那尖削而棱角分明的脸上,神态颇为凝重,很快,有一个人走到他的身边。然后他就掠了掠蓬松伏在前额上的头发,向火车站的北头走去。

车站里人很挤,四面八方来的人流从他身边擦过,往车站的各个出口拥去。来来往往的旅客们都在匆忙赶路。

这位西班牙人和他身边的三名同僚也在赶路,因为他也有件事要办,有个约会要赴。

按照事先的计划,他应该从斜坡道走下去,进入月台,然后找到那辆前往维也纳的火车,从尾车开始,往前数到第五节车厢。上车后,再数到车厢里第三个隔间的门,在门上敲两下。如果事情不出蹊跷的话,这时就会有一位有人开门,请他进去。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就意味着近两年来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将在这个时候取得最后的胜利了。在过去的两年中,除非了多少搭乘轮来到欧洲协商问题之外,各方还通过海底电报,隔着大西洋进行用密码电报进行沟通,甚至还会派出私人信使。

这一切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了!

在过去的两年中大明最忙碌的是谁?

肯定就是朱国忠了,身为大明的外交部尚书,也就是外人习惯称之的“外交大臣”,在临近岁末时,他又一次乘船来到了欧洲,不过,他并不是以帝国外交大臣的身份抵达欧洲的,而是化名来到法国。

抵达巴黎后,他就直接按照计划登上了这趟前往维也纳的火车。

穿过车站入口处,沿着斜坡道走下去,又上了火车站的月台。随着朱国忠就沿着列车数……三、四、五,在第五节车厢敞开的车门左手的车窗下,有一个蓝色小圆圈。而这是个标志,则表明该车厢比头等车厢还讲究——它的隔间的面积加大,而且里面的设备既可充举行某种旅途会议,并且保证不受到任何外人的刺探,而且车厢两头的小门会有携带武器的铁路保镖加以保护。

进了车厢后,朱国忠身边的随员看了一下车票,然后就进了另一个车厢,而朱国忠继续沿着过道向前走去,当他走到第三个门时,就在门

上敲了两下。

里边响起了一个平静沉着的话音:

“是朱先生吧?请进。”

门上的锁链响了两声,接着是拉门门的声音。门往里开了,开门的不是别人,正是第二帝国的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瓦涅夫斯基伯爵。

一见到朱国忠,他就含笑招呼说:

“这一路还顺利吗?你一定很辛苦,请进吧,我的朋友。”

“一切都还算顺利。”

朱国忠就走进了这个设备考究的隔间。

里面有一张桌子、两把软椅,床铺应该是在隔壁。窗户上足两层的天鹅绒挂帘,它减弱了车外过路人的嗜杂声。桌上有一盏带流苏灯罩的台灯。

亚历山大一边示意他坐下,一边说道。

“我们这次去维也纳,将会就最后的问题达成协议,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会在那里签署条约,四个国家的联盟条约!”

在说出这句话时候,亚历山大·瓦涅夫斯基伯爵的语气显得有点儿激动,从去年三世皇帝的葬礼结束后,他们开始策划这一切,现在,这个条约终于到了最终签署的时刻了,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条约的签署不仅能让他的侄子坐稳皇位,而法兰西帝国也将重现往日的荣耀。最重要的是,他也将会保住个人的荣华富贵。

“可惜,这并不是五国同盟。”

朱国忠不无可惜的摇了摇头。他所指的“五国”是包括意大利的,只不过因为法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分歧,他甚至都没能出访意大利。

当然,法国人也曾经试探了意大利人的想法,相比于北非,意大利人更看重的是罗马。

“意大利人总想着要占领教皇国,可是法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天主教国家,我们必须要站在教皇国的一边,至少在某种程度,而且,在未来,随着圣城的解放,我们同样也需要教皇国的支持,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很难和意大利达成共识,在共识无法达成的条件下,意大利人加入盟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颇为无奈的耸了下肩膀,亚历山大说道。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你说是不是。”

这种是意大利和法国之间最大的分歧。意大利渴望得到罗马,从而实现真正的统一,而法国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他们理所当然的是教皇国的保护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波拿巴家族需要教皇为他们的皇冠背书。

这也就意味着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利益冲突。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予置否的耸了下肩膀,朱国忠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把他们彻底排除在外吧!你们拟定好最后的方案了吗?”

“这是我们初步达成的共识,当然,这还需要征求你的意见,而且在共识之外,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讨论,最关键的问题是……”

抬起头,亚历山大直视着他说道。

“我们希望,大明帝国也加入其中,而不仅仅是置身事外,所以,我们坚持——如果行动的话,应该是四国同时行动!”

第670章 踩着大国的尸骸崛起

在前往维也纳的火车启动时,一封密电就从巴黎火车站经过大西洋海底电缆发到了纽约,几个小时后,这份简短的密电就经过美洲大陆的电报线路转发到了应天电报局。

很快,电报就被送到了皇宫,送到了朱大皇帝的案前。

“四国同时行动!”

看着手中的电报,朱大皇帝的脸上露出了不为外人觉察的笑容。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陛下,看来他们想把咱们也拖下水啊!”

身为丞相的左宗堂提醒道。

“拖下水?”

朱大皇帝摇头笑道。

“既然想要拱火,就不保险能置身事外,况且,土耳其这么一块肥肉,只是他们三家去吃的话,未免也太不公平了,他们吃个满脸流油,咱们在一旁干瞪眼?”

这不是开玩笑嘛,之所以拱火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反英联盟”,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土耳其身上吃上一块肉呀。

要不然忙来忙去,大名岂不就是白折腾了?咱可从来不做亏本生意,怎么能白忙活呢!

“陛下的意思是,咱们到时候,也直接派兵……”

左中堂有点犹豫了,直接派兵参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眼球的似乎还没有多少的回报。

况且现在在很多人看来,大明的土地已经足够辽阔了。从北美到南美。从每周到非洲再到太平洋。如此辽阔的土地,对于大明而言,几乎就是一个负担呀!

为什么会成为大明的负担?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口少,人口不足导致了大明空有如此辽阔的土地,而不能有效的开发。

也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看来,现在大明最重要的是消化吸收已经占领的那些土地尽可能的从国内移民充实大明的人口。而不是扩张。

任何帝国的扩张都有他的尽头,至少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尽头,现在大明的扩张已经达到了极限。

在这种前提下,左中堂当然会显得有些犹豫,毕竟土耳其……未免也太远了一些。

“兵,肯定是要派的!”

朱大皇帝笑道。

“只有我们派了兵,他们才会放心。”

为什么朱大皇帝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参加瓜分土耳其,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法国、俄国以及奥匈帝国,他们都不会让大明置身事外的。

那怕是对于外界而言,大明所希望的是利用他们对土耳其宣战的机会,实现在美洲的扩张,可是实际上呢?

朱大皇帝怎么可能对土耳其没有想法!

中东!

那可是全世界的油库!

那怕是大明在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拥有油田,可那又怎么样呢?它的产量远远无法和中东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