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225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恰在这时邻桌一个怀里抱着白人妓女的军士,坐直身体问道。

“是的,我是第一混成旅!”

田忠连忙回答道,

那个军士就站起身来说道。

“兄弟我是十二团的李明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候,咱们一个壕里趴过,最难啃的骨头,都是你们啃下来的,你们的牺牲可不小啊!”

“都是为了南华,牺牲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也是我等的荣耀和本分。”

田忠连忙答道。

“说的好,为了南华,牺牲实为军人本份!”

田忠他们说的是斩钉截铁,对于他们这样出身藩士家庭的次子们来说,能够为主公去死,就已经是人生最大的荣耀了。为主公去死,才是他们活着的意义,毕竟,他们可是武士啊。

过去他们没有主公,也没有财产,只能流浪在街头。是主公收留并且接纳了他们。所以一直以来他们从来不觉得牺牲有什么大不了的。

尽管有时候会有一些人说他们不过就是一群炮灰,但是那些人又怎么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呢?

那些人压根儿就不知道对于武士而言能够拥有主公,能够成为军人是多么荣幸的事情,能够为主公去死。那才是真正的荣耀啊!

炮灰。

只有觉得别人是炮灰的人才以为牺牲是没有价值的,牺牲是毫无荣誉可言的。

他的话声刚落,李明东就冲着酒女大声喊道。

“给他们来一瓶白兰地,我请客!”

“哎呀……这,这怎么能让您破费!”

“什么破费不破费的,都是兄弟的本份,对了,……”

不等田忠推辞,李明东就趴地怀里的巴拉圭酒女的耳边,用并不熟练的西班牙语对她说了了两句话,那个女人娇笑之余,冲着酒吧老板喊道。

“皮克,让雪莉她们几个过来陪陪他们。”

不一会,有昏暗的灯光下,四个穿着洋裙身材火辣的洋妞走了过来,尽管她们的肤色黝黑,但在她们的身材却异常诱人。

她们娇笑着坐到田忠等人的怀中时,田忠仍然只觉得的心魂一荡,这时他听到李明东对女人吩咐道。

“今个让她们好好的陪陪弟兄几个,”

看着宛如黑珍珠般充满光泽的皮肤,在他贪婪的把头靠上去时,田忠整个人都沉沦其中了……

第431章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1870年,对于南华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亚松森。

这一年,南华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也正是在这一年,不仅许多国家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而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人的命运总是会在不经意发生改变。

五年前,还只是副榜进士的孙文山,甚至连个补字官儿都排上,打从太平军起事,朝廷一边卖官一边把大量的官职犒赏立功的武将,对于地方团练来说,图得不就是红顶子嘛。

可这样一来,像孙文山这样十年寒窗的读书人,即便是中了举,顶多也就是侯着一个“补”子,想补上实缺,还不定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还不到三十的孙文山,从来不是迂腐之人,此路不通,还有其它的路可走,在友人书信推荐下,他进了左宗堂的幕府,说是幕友,其实也就是寻常的书吏,毕竟有名有望的人更多,他一个副榜的进士,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算不了什么,可他却和左宗堂一同沦为俘虏,一同被卖了“猪仔”。到了南华后,和其它人一样孙文山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震惊到转而学习外文、科学,凭着一股韧劲,他只用了一年,就能熟练的说读英文,甚至还是左宗堂那批移民中,第一个通过了考试院的文科和理科考试,第一个取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

作为左宗堂的幕僚,那怕是没有名气的幕僚,孙文山也是幸运的,在通过会考后,他就随同左宗堂出访列国,在左宗堂等人回国时,他进入巴黎政治学校攻读法学,去年取得法学学位,回到南华后进入公司秘书室,其实也就是朱先海的幕僚。

而现在呢?

凭借着半年前递交的一份呈文,机会降临到了孙文山的身上,面对这样的机会,已经年过三十的他,自然不会拒绝的。

没有人知道,当孙文山被任命为“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的时候,这一天意味着什么,但他自己却很清楚,这份担子很重!

“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将委任状递到孙文山手中时,见他似乎因为这句话有点儿迷茫,朱先海笑道。

“你要知道,这个委员会可是关系到未来千百万华夏移民能不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啊!所以……”

拍了拍孙文山的肩膀,朱先海说道。

“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责任重大啊!

瞬间,孙文山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连升三级,可是非同寻常的恩遇了,他孙文山能受得起吗?

深吸一口气,孙文山正色道。

“陛下,臣虽然二十岁就中了举,可却稀里糊涂过了二十八年,若非是机缘巧合到了南华,方知今日天下之世,正值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陛下知遇之恩,微臣即是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微臣知道此事于我南华事关重大,虽无法给陛下一个保证。可微臣有的的只带上一颗对陛下的忠心:今生将为陛下,为南华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孙文山这番庄重诚恳的话,使朱先海颇为动容的点了点头。他所需的无他就是忠心而已!

莞尔一笑,朱先海说道:

“只要你能不忘记今天所说,我也就满意了,你到了任上,只管放手去干,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什么事,有我在呢!”

孙文山忙说:

“陛下的话,微臣将一辈子铭记在心,对陛下忠心耿耿,实心实意为国家办事。”

“这就好,这就好。”

几天后,一份“土地改革委员会”的招录公告,在南华各地的报纸上发出了公告,这份招募812名公务员的公告一出,立即在南华各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浩东,浩东,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官军占领阿根廷后,肯定要大量招录公务员的,你看对不对!”

一进宿舍,袁天喜就兴奋的把报纸往舍友冯浩东的面前一搁,然后说道。

“整整812名!你看条件可真宽啊,熟练掌握西班牙语,通过高中学业能力测试!”

袁天喜兴奋的说道。

“我敢说,这次咱们绝对有机会考上公务员!”

“居然有812个名额!”

冯浩东惊讶道。

“怎么会这么多!而且条件还这么宽松?只要会西班牙语,通过高中学业能力测试……”

看着招录公告上开出来的条件,冯浩东简直不敢相信他所看到的内容,不仅名额多,而且条件宽松,宽松到谁都可以报考。当然也不是谁都可能,毕竟,这么多年以来,400万南华人中,通过高中会考的不过只有区区十万人。在这些人中会西班牙语的大概有五六成,不过能够熟练说西班牙语的估计还要再减少个七八成。

也就是说能够达到报名条件的全南华顶多也就只有一两万人,差不多也就是10:1的几率了。

相比与过去动辄几十比一,甚至上百比一的比例。这一次公务员考试简直就是宽松到了极点。

“能不宽松嘛,招的人多呗!”

袁天喜有些欢喜的说道。

“这一仗打下来,咱们南华的地盘足足扩大了一倍,肯定要多招公务员啦,我敢说这个什么土地改革委员会也就是刚刚开始等到这件事儿完成之后,咱们肯定也就能够转成普通公务员。”

什么是普通公务员?当然就是进入那些政府机构了。这并不是没有什么先例,就像当初在智利的那些委员会,一个个的最后不都是成为了政府机构的一部分。最早过去的那批公务员,个个都有一官半职。

“土地改革委员会?这是什么机构?”

“刚刚成立的机构,可能是涉及到土地的部门,我觉得吧,现在随着南华吞并阿根廷,这土地肯定是要收归国有,不可能全归公司,这个土地改革,改革嘛,就是改变革新的意思,我估计咱们应该就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那怕是现在袁天喜还没考上,他就已经把自己当成这个机构里的公务员,其实一直以来他都非常渴望考上公务员。

毕竟在这是跻身官场最直接的途径,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南华的公务员考试基本上就等于大清国的“科举”,只不过这边考的东西更多而已。

“浩东,咱们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准备,争取金榜题名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你我肯定是要后悔终身的。”

好友的话让冯浩东点了点头,他看着桌上的复习资料,说道。

“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愿你我这次都能金榜题名吧。能够成功考上公务员吧。”

第432章 做题家

公务员!

早在1863年,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人口以及市政管理的需要,南华开始借鉴了英国刚刚推行的文官改革方案,实行完全公开的文官考试,通过公开的文官招考,招录公务员,其实对于这一套,华夏早就是轻车熟路,毕竟华夏很早就开始依靠考试选拔官员,这就是科举制。

而南华是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借鉴英国的那套文官考试的某些内容,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章来选材用人。

与科举考试选官不同,“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是选吏,想要当官要先做“吏”。

也正是从那时起,“公务员”就成了普通南华人挤身官场的必经之路,不知多少南华人梦想着“金榜提名”,他日光宗耀祖,飞黄腾达。

毕竟对于华夏人来说,当官就是飞黄腾达的最佳捷径。至少千百年来华夏的教育就是如此,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只要做了官,那么飞黄腾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南华这边没有科举考试,只有通过报考公务员才能够进入官场。

所以每一次公务员招录都吸引了很多人报考。不过,想要考公务员并不容易,过去的要求很高——不仅要通晓至少一门外语,还要接受专门学校教育——专门学校,是某种程度上的大学,是公司用来培训专门人才的学校。

南华不认什么秀才、举子,只认南华自己的“学历”,对于移民们来说,他们想要飞黄腾达,最简单的捷径就是“做题”!

和所有的移民一样,冯浩东刚来南华的时候,也就是在工厂里做工,但读过几年私熟的他,并没有满足于每个月十几元的薪水,而是在夜校里学习,学习外语、数学、地理等知识,用了三年的时间,他终于通过了高中会考,也就是学业能力测试而已,获得了高中毕业证。

和所有通过会考的人一样,他考进了财会专门学校,毕业后成为公司职员,职员和职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收入待遇却是天差地别,作为职员他结婚后可以申请独栋住宅,而职工只能申请单元楼。至于收入,也远远高于普通职工。

不过即便是如此,冯浩东仍然希望成为公务员,毕竟,公务员是……官啊!

官!

当官!

这可是读书人的最终梦想了。

也正因如此,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一直在努力备考公务员。

坐在书桌边,冯浩东又一次看着《南苑日报》上的招录信息,桌子上堆放一大堆书。南华的公务员并不指定教材,也没有考试大纲,让人想复习都没方向。

按照朱先海的要求,考试内容包含了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基本就是将中学有关的逻辑、计算、自然和科学常识等内容统统考了一遍。

在朱先海看来,无论是指定教材也好,设立考试大纲也罢,本质上都是另一种变相的“八股”,所以他才会借鉴英国文官改革方案里考试方案。因为考试的内容实在太过于繁杂,多年来,南华的公务员考试初试过后基本就能刷掉近一半的考生。

等进入主试阶段,考试科目分为九门,内容更为复杂和具体。除了自选的专业科目内容考察,还涉及到更为具体细致的国际关系、经济管理、公共治理、科学技术,以及历史文化、道德修养等。此外,还必须通过至少一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以及德语的外语资格考试。等主试结束之后,就是面试。

而且,考生一生只能考六次,如果六次都考不过,就再无报考资格。也正因如此,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没有人会轻易赴考。

尽管很困难,但是对于那些来自华夏没有任何背景的南华人来说,公务员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佳上升通道。

做题!

只要做好题就肯定能改变命运!

在南华,这一点是极其公平且公正的。南华绝对不会亏待任何做题家,也不会因为某个人有什么背景,抢走那些做题家们的位置。

南华的所有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公平,除了公平之外没有其他。

第一是公平,第二还是公平,第三仍然必须要公平。

如果没有了这种最起码的公平。公平还有意义吗?

和不少人一样,冯浩东也选择了“做题”,尽管刚来南华的时候,他曾受到过很大的冲击,原本以为童生的身份,可以轻松通过“高中学业能力测试”,进入专门学校,在公司谋份待遇好的差事,结果,外语、数学、地理、博物等各种闻所未闻的学识,直接把他打懵了,还好他适应的快,本身就极为聪明了他,只学习了三年通过了高中会考。

做题……冯浩东觉得自己还是很擅长的。其实又有哪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不擅长呢?

自从宋代以科举论才,千百年来,华夏的那些治世能臣又有几个人不是通过做题做出来的。

嗯,也就是满清的那些王公大臣们不用做题。靠着他们满清八旗的血统就可以当满臣。

但是在南华这边没有这么一说,所有人都需要做题。

尽管南华的考试非常公平。但是限制条款却非常多。什么年龄了,什么考试的次数了,什么学科门类,都有限制。

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冯浩东还是不敢轻易报考公务员,毕竟,一辈子就五次机会。

但是面对没有统一教材、没有考试纲要,完全就像是一团迷雾似的公务员考试,即便是复习也摸不着头脑,怎么办?

只能一遍遍的看书,尽可能的多看书,尽可能的多刷题。

可总要有个范围吧!

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国际关系、经济管理、公共治理、科学技术……

这些都要学啊!因为涉及到的范围太广,也就不好针对性的进行考试准备了中,只能应学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