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252章

作者:宅在家里睡大觉

  “难道之前派人暗杀公子的人,不是长孙家的那个次子?是长子?”

  秦明拍了萧清婉一下,随即一把将萧清婉拉回了被子里。

  “都说了外边冷,小心着凉。”

  被教训后的萧清婉,裹着被子,嘿嘿一笑。

  就跟着小傻子似的。

  就连屋外的巳蛇听到声音,都跟着身子颤了颤。

  秦明见婉儿回了被子,才笑着称赞道:

  “我家婉儿果然是聪慧过人,这都能猜出来!”

  ........

第381章 预售四轮运输车

  时光如流水,

  十天时间转瞬即逝。

  虽然从正式开始修建长蓝水泥路,到现在仅仅只是过去十几天,但长蓝水泥路的修建里程数,却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仅长安城春明门外的官道,在这短短的时日里,便修了二十多里的水泥路,再加上蓝田这边的十多里路。

  这条总里程一百一十里的长蓝水泥路,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的工程进度。

  这样的壮举,纵观历史前所未有,再加上长安城里不少人,亲自体验了水泥路的平坦和坚固后,更是在长安城里大肆传播,水泥路的神奇之处。

  一时间,长蓝水泥路的热度,甚至超过了长孙府嫡子的八卦,成为了长安城秦楼楚馆里最热的话题。

  因此,出城观看水泥路修建的百姓和达官贵人是越来越多了。

  据副司长马周和子鼠小队送回来的消息,现如今长安城水泥路的修筑现场,每天都有很多人聚拢在那里。

  他们中有朝廷六部的官员,也有勋贵子弟,当然更多的还是长安城里的百姓。

  三天前,马周还专门来信说,最近有不少,长安县、泾阳县和渭南县的青壯跑到工地上来应聘。

  但是由于应征的人实在太多,马周也不敢轻易的拿主意,所以专门写信询问秦明的意见。

  秦明看完信后,沉思了一会儿,便回信说,只要马周和李泰能够指挥的过来,招多少人都可以。

  并且在信里隐晦的提了一句,让他们不用担心长蓝路修完,这些人会失去这份活计,因为以后大唐要修的水泥路只会越来越多。

  民间需要更多的百姓,掌握修建水泥路的技巧。

  秦明让他们两个只管放手去做!

  不用怕花钱!

  三天前,秦明召回了李春这个总指挥,让他回来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并且正式任命副司长李泰和马周,成为了长安段水泥路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之所以秦明会下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自己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二是,最近十来天,越王李泰和副司长马周在李春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迅速,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

  更何况路桥司的几十名属官,有一多半都在长安那边,帮着他们两个管理着几千人的队伍。

  这样一来,两人这个“包工头”,更是得心应手,短短三天,就将几千人的队伍,指挥的井井有条,一点都不比李春这个总指挥差。

  而秦明看似是当起了甩手掌柜,实则他一天都没有清闲下来。

  因为从放下水泥路事物的当天,秦府便陆陆续续不断有朝中大臣过来拜访。

  其实早在李二走后的第三天,便已经有嗅到了金钱味道的大臣开始往秦府跑了。

  他们来的秦府拜访,只为两件事,一件是过来询问秦明,承包水泥路之事,另一件则是想要跟秦府求购几辆四轮运输车。

  世上还是聪明人多,尤其是在赚钱一事啊,这些人中不乏家底丰厚的名门望族。

  家中的产业和账房先生都不少,他们中任何一家都有实力,承包一条甚至几条长蓝水泥路这样的官道。

  而且他们也就很看好承包水泥路,这个细水长流的买卖。

  只不过在他们的计算里,这样一条百里长的水泥路,修建起来定然会困难重重,很可能耗时长久。

  再加上水泥路毕竟是新鲜事物,他们不知道修筑水泥路具体是怎么个流程。

  正好秦明承包下了长蓝水泥路,所以这些聪明人,便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一来看看修筑水泥路的难度,二来暗中计算下,修筑水泥路的成本。

  结果等长蓝水泥路一开工,这些人真正见识到了水泥路的修筑过程和速度,并且让府上的账房重新计算过工钱和时间后,一个个立马就坐不住了。

  于是他们便乘车来到秦府,一个个拍着胸脯说想要为朝廷出一份力,求着秦明给他们一份水泥路承包权。

  对此秦明全都以修筑长蓝水泥路有太多事要忙,为由推脱了下来,并保证等长蓝水泥路修筑完成后,路桥司会统一出售水泥路的承包权。

  官员们对此丝毫没办法,因为朝会上早就有御史台官员,以此跟陛下弹劾过秦明,却被陛下狠狠的责骂了一通。

  至此,来秦府的官员便又把心思打到了四轮运输车上。

  他们从第一天在工地看到,四轮运输车时起,就对这种装载大量货物的四轮马车,垂涎不已。

  毕竟这年头,谁家还没有点产业啊!

  而赚钱的本质,就是将本地产量过高,价格低廉的货物,送到产量低的外地,高价售卖出去,赚取中间的差价。

  货物流通线路,就是这些家族一笔笔的财源。

  所以只要是个聪明人,都能看出四轮马车的重要性。

  而他们的心思也很简单,就是想要买一辆四轮马车回去,拆解之后,让府上的工匠进行仿制。

  这些人都明白的道理,秦明作为一个曾经见过后世车水马龙的人,自然更加清楚四轮马车的重要性了。

  更何况他心里也清楚,论聪明和仿制能力,谁也比不过勤劳的华夏人民。

  当然哪怕是明知道,四轮马车卖出去后,会被仿制,秦明也没想过要捂着不卖。

  毕竟现在的四轮马车,在秦明看来还是太过简单了,不过是将两个车架搭在一起而已。

  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在第一辆四轮运输车生产出来后,秦明已经安排研究院着手研究炼钢和轴承了。

  而研究新的东西,自然就需要大量的经费,所以但凡来府上求购运输车的,秦明都一一应了下来。

  当然了每辆四轮运输车的价格,定的那也是高的离谱,一辆四轮运输车五百贯不二价。

  而且为了防止,第一批买了四轮运输车的人,和自己抢生意,秦明将交货日期,全都定在了一个月后。

  那些出身豪门士族的官宦,对于秦明的打算心知肚明。

  偷学别人的制造技术,本就是双方心照不宣的事,所以这些人也没有在价格上多作纠缠,全都痛痛快快的签了契约,交了这笔技术转让费!

  而这些官员回去之后,秦府售卖四轮运输车的事,很快便在长安城的各大商贾只见流传开了。

  于是来秦府拜访的除了官员,又多了一波商贾。

  由于前来订购四轮运输车的人,实在太多,秦明后来只得派人,将大棚地里的牛伯喊来,专门负责和这些商贾打交道。

  结果短短三天时间,秦府就预售出去了,两百多辆四轮运输车,交货日期都排到两个月之后了。

  任谁也没有想到这长蓝水泥路,还没有修完,秦明就已经靠着预售四轮运输车,收回修路的成本了呢!

  ......

第382章 财帛动人心

  贞观六年,二月二十日,巳时,秦府

  今天秦府又来了一波重量级客人,相比于之前拜访的官员,前厅里现在坐着的这几位出身就好很多了,全都是山东士族门阀。

  秦明端坐在主位上,一边喝着茶,一边打量着屋内的众人。

  他的左手边,坐着的是之前和他曾经有过小摩擦的侍中王珪,来自太原王氏。

  王珪下手还坐着两人,他们皆出自清河崔氏,只是出乎秦明意料的是,清河崔氏来的两人中有一个他认识。

  正是之前在百花阁打赌认识的崔信崔三郎,而崔信旁边坐着的中年人,则是崔氏在长安城的话事人,崔诚。

  坐在秦明右手边的两人,来自荥阳郑氏。一位是荥阳郑氏在长安的主事人郑文,另一位则是和秦明有过一面之缘的,工部左侍郎郑和。

  秦明将茶盏轻轻放到桌上,在前厅环顾一圈,最终落到侍中王珪身上。

  “不知几位今天到访,所为何事?”

  王珪看着主位上笑容满面的秦明,恍惚了一下。

  这才过去多久,眼前这个毛头小子,就从一介平民百姓,成为了如今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这段时间,可没少调查秦明和他府上的各种产业。

  这一查,可是将王珪吓了好大的一跳。

  他怎么也没想到,东市如今生意最是火爆的曦梦楼、华夏蔬菜铺、二锅头酒铺,还有前些天刚刚开的煤炭铺子,居然都是眼前这个少年郎的产业。

  而且这些产业都是和朝中的勋贵合伙一起开的,那背景一个个硬的不行,不是国公,就是郡王,他甚至怀疑陛下也有利益上的牵扯。

  王珪更是在听自己的至交好友房玄龄,讲述了他和秦明一起做买卖的经过后。

  肠子都快悔青了,早知道秦明是一个如此大方、实在、敞亮的人。

  去年第一次见秦明的时候,好言好语的跟他谈谈买卖多好。

  就算是买卖不成,只要维持好关系,这会儿说不定,他也能分一杯羹呢!

  何至于陷入这种朋友不是朋友,仇人不是仇人的地步!

  清河崔氏的崔诚见王珪走神,不由皱眉,攥起拳头放在嘴边,咳嗽了一声。

  王珪听到咳嗽声,立马回过神来。他放下茶盏,朝秦明笑着说道:

  “秦县男,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老夫和几位老友这次一起过来拜访,主要是想跟秦县男你做一桩买卖。”

  秦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对于王珪的到访,他一点也不意外,毕竟现在长安城里到处都在传水泥路和四轮运输车的事。

  只是对于王珪这个曾经同样联合其他官员,想要送自己上战场的人,秦明实在是有些喜欢不起来。

  于是秦明嘴角一扯,调侃道:

  “难道王侍中这次来,还是想买大棚的种植技术?”

  王珪闻言摇了摇头,起身朝秦明拱了拱手说道:

  “大棚的事是老夫之前做得不对,还请秦小友见谅。”

  秦明见状眉头微皱,来不及多想,他赶紧起身,将王珪扶了起来。

  “王侍中,这是作甚,下官只是和您开个玩笑而已,您又何必当真呢?”

  王珪起身,叹了口气,一脸追悔莫及的样子。

  “哎,不瞒秦小友,老夫这些时日经常回忆起第一次和小友在曦梦楼见面的场景。”

  “细细想来,大棚一事,秦小友做的并没有错,以这段时间华夏蔬菜铺的生意来看,秦小友当初给的价格很是公道了。”

  “当时是老夫欠考虑了。所以这才来府上,老夫是一定要当面将此事与小友说清楚。”

  秦明见王珪此时的表情真诚,不似作伪,于是之前的那点芥蒂便散去了大半。

  王珪继续说道:

  “大棚的事,咱们以后再谈。老夫这次来是想问问秦小友,你那水泥的制作法子卖不卖?”

  秦明指了指座位,示意王珪先坐下。

  “王侍中,先请坐。水泥这事事关重大,下官得好好考虑一下。”

  王珪点头,坐回了原位。

  秦明坐回主位后,沉思了一会儿问道:

  “王侍中,崔管事,郑管事,是你们三家准备买水泥的制作方法?还是说你们三家只是代表山东士族来买的?”

  王珪、崔诚、郑文三个对视了一眼,相识一笑。

  他们都是明白人,秦明没有一口拒绝,那就说明水泥配方一事,可以商量。

  随后清河崔氏话事人,崔诚开口道:

  “这桩买卖与其他人无关,就只是我们三家向秦县男购买水泥的制作方法。而且如果秦县男愿意售卖水泥配方的话,我们还希望秦县男答应我们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