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23章

作者:宅在家里睡大觉

  “贤侄,你婶婶身体不太好,冬天冷比较容易生病。”

  “叔有个不请之请,能不能让叔安排几个工匠来你府上,学习一下,这个壁炉还有那个烟道的制作方法。”

  “回去我好安排工匠在家里装上这个。”

  秦明道:

  “叔,您说的这是哪里话,既然婶婶怕冷,那您回去就安排工匠来我府上就可以。回头我安排人教他们就是了。”

  说完就带着众人落座,厨房的佣人,在清婉的带领下,则把一盘盘的美食端上了桌子。

  这次的饭菜明显比上回更加丰盛,李世民哪怕已经在秦府吃过一次,这次也是大开眼界。

  各种炒菜,各种新奇的做法,不断刷新着众人的味觉体验。

  甚至李世民都想把清婉带进宫,做御厨了。

  饭桌上表现最为活跃的要数兕子了,她坐在秦明怀里,不断指挥着秦明给她夹菜,秦明很是喜欢这个小丫头,倒是很是乐意被小丫头使唤。

  期间长孙想要训斥,兕子两句,也被秦明制止了,到后来兕子甚至为了口吃,扬言要嫁给秦明当媳妇。

  弄得桌子上的众人,都哭笑不得。

  秦明短短时间倒也喜欢上这个小吃货,于是跟李世民提议,派工匠来的时候,顺便也安排几个厨娘过来,跟清婉学学厨艺。

第30章 天衣无缝的计策

  饭后,长乐公主和城阳公主想学炒菜,于是秦明就让清婉带着她们,去参观厨房,顺便学一些简单的菜肴。

  他则带着李世民,长孙,嫦曦和梓君,回到了书房闲聊。

  长孙对秦明比较好奇,于是饭后一直在问秦明家里的情况。

  是否还有亲戚?可有定亲?等一系列的问题。

  秦明也都耐心地一一做了回答。

  当长孙皇后得知,秦明家里已经没有亲戚,且父母已经离世两年多。

  过完年都十六了,还没有定亲。

  长孙心里泛起怜惜之意,同时心里也盘算着,以后可以帮秦明,找一个合适的媳妇儿。

  而在秦明一旁坐着的萧嫦曦,听到这里,则是看向一直在给秦明他们倒茶水的杨梓君。

  心里想着,秦明没有定亲,女儿梓君年纪也差不多该结婚了。

  就想着,看有没有机会撮合他们,只是她现在身份比较尴尬,导致梓君现在的身份,有点配不上秦明。

  李世民饭后,一直在琢磨流民安置事宜,也没有顾上聊天。

  见秦明和长孙相谈甚欢倒也没有打扰。

  聊了一会儿。

  秦明见李世民一直在一旁不说,偶尔还会皱下眉头,于是关心道:

  “叔,小侄见你吃完饭,就一直在沉思,是不是您粮食生意,遇到什么事?如果方便叔可以说出来,小侄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可以看看,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

  李世民灵机一动,对啊,朕可以用流民安置的事情,考教一下秦明,看看他有没有好的主意。

  思索了一下,李世民叹道:

  “哎,贤侄你也知道,叔我是做粮食生意的。这不今年下人去河东采购粮食发现,今年河东道大旱颗粒无收,导致最近有将近十万的流民,在往长安汇聚。”

  “叔怕这么多流民到了长安,万一朝廷安置不好,产生民乱。”

  “而且现在长安城各大粮商,都在囤积粮食。到时候流民来了,这粮价到时候怕要疯涨,到时候不知会饿死多少人。”

  “只恨自家粮仓的粮食太少了,很难压住粮价。”

  秦明闻言更加觉得,自己这个朋友交的对。

  他虽然生活在现代,但也知道流民汇聚后,粮商必定哄抬粮价,掏空流民的家底。

  甚至让他们卖儿卖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而李叔作为粮商却在担心粮价上涨,百姓吃不起饭,于是说道:

  “嗯,叔您真是有一颗慈悲之心,小侄佩服。”

  “十万流民,很好安置,我这平民百姓都有办法,朝廷中那么多能臣想来应该有应对办法,不会出现民乱的。”

  “至于叔您担心的粮价上涨,影响长安百姓和流民的生计,小侄可以给您出个主意。保证让粮价涨不上去。”

  “不过这样一来得罪的人就多了,不知道李叔你扛不扛得住,别到时候粮价没下来,您自己搭进去了,我这小胳膊小腿的,更是不禁折腾。”

  李世民和长孙听闻秦明,有办法解决流民安置和粮价上涨的问题,也是不以为意。

  那么多大臣,都没有办法解决,你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李世民出于礼仪,还是想听听他怎么说,于是道:

  “贤侄你放心,叔怎么说也是皇族,其他粮商不能拿我怎么样。你有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秦明道:

  “李叔,你只需要能保证,现在手里的粮食,够低价售卖五天的库存就可以。

  “多余的粮食你可以高价卖给其他粮商。

  “然后派下人去洛阳,一部分人坐快船到南方粮食丰收的郡县散布长安粮价上涨几十上百倍的消息。

  “再多租几条运粮的大船,找一个管事装作南方粮商,把大部分粮袋装上沙子堆满船舱。

  “粮食开始上涨时,您让人把船开到洛阳,当着众人的面卸下装着沙子的粮袋,再装车往长安运。

  “路上再当着众人的面,故意放到一辆装着真正粮食的车,让别人看见。”

  “到长安的时候,您再故意这样,放倒一辆粮车,你觉得长安城里的粮商,看到这种排成长龙的运粮车到长安城。”

  “后边还跟着不知道多少的南方粮商,您觉得他们会怎么想?还敢高价卖粮吗?”

  “这种情况下,估计他们会争着降价才对。”

  “如果小侄手上,现在有足够的粮食,我甚至能从长安世家大族手里,挣个盆满钵满。”

  “不过还是那句话,真挣了那个钱,得罪的人太多,估计他们能找杀手,和死士暗中杀了我。”

  “所以这钱咱们还是别赚了,风险很大。”

  书房内,李世民,长孙,萧嫦曦,杨梓君和刚刚进屋的长乐,城阳,晋阳,萧清婉,都被秦明这环环相扣的计划,震得不要不要的。

  晋阳虽然还小,但见自己父皇母后,那震惊的表情,也知道秦明哥哥,肯定是说了很厉害的话。

  于是端着自己的奶茶,屁颠颠地跑到秦明身边,让他抱着。

  李世民和长孙这时也回过神来,李世民作为大唐皇帝,一听秦明这计策就知道能成。

  而且里边不光是有各种计谋,还有对人性趋利避害的考虑,甚至以防万一,还提前去南方散布消息,可以说天衣无缝。

  而且这个计策的可操作性很高,确实如秦明所说,不仅抑制粮价上涨,还能从中大赚一笔。

  他不得不感叹,秦明真是足智多谋,这也更加坚定了要拉秦明入朝堂的决心。

  李世民激动地走到秦明旁边,拉着他的手,道:

  “贤侄,你这计策真是绝了。贤侄大才啊,你这样的人应该入朝为官才对。”

  “叔可以跟河间郡王推荐你,让他帮你向皇上举荐,肯定能给你谋个一官半职。”

  秦明闻听此言道:

  “叔,您过誉了,小侄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

  “当官小侄可不一定能干好,况且上次您和房老哥来时,不是说了吗?小侄的志向真的不是在朝堂。”

  李世民没好气地道:

  “你那是志向不在朝堂吗?分明是懒。”

  见长孙,长乐和城阳都露出疑惑的表情,便指秦明道:

  “这小子说上早朝,太早,他不想起这么早。夫人你说他是不是懒。”

  长孙听闻此言,倒是难得为秦明说了句话,

  “贤侄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贪睡一点也正常。”

  旁边的长乐公主,城阳公主则顿时觉得,手里的奶茶不甜了。

  纷纷看向母后,好像是在说,母后你这也太偏心了。

  如果秦明能听到她们的心声,一定会告诉她们,后世有个词叫双标,特别应景。

  ......

第31章 秦明的损招

  长孙故意忽视了两个女儿控诉的小眼神。

  她知道,最近陛下为了流民和粮价的事,好久没睡过好觉了。

  [秦明既然能想到,这么好的计策,不知道在流民安置上,有没有好的办法。]

  念及此,长孙皇后说道:

  “贤侄,婶婶虽然今天才认识你,但婶婶能感觉得出来,你是个好孩子。”

  “既然你刚刚能想到,这么好的计策抑制粮价,那么不知道在安置流民方面,你有没有好的计策?”

  “有的话,婶婶可以跟河间郡王说说,让他上报给朝廷。”

  “如果真的能安置好流民,也算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可以帮你请功的。”

  秦明抱着怀里的小柿子陷入了沉思。

  长乐公主年纪大一些,知道母后和父皇,这几天为了流民的事情,吃不好也睡不好,所以才来秦家庄打打牙祭。

  见秦明的表情,猜测秦明肯定有办法。她想了想,秦明可能是因为不想当官,早起去参加早朝,所以才不愿意说的。

  于是长乐公主走到秦明身边坐下来,拉了拉他的衣袖道:

  “秦明哥哥,你要是有办法,就说出来,我父……父亲和母亲不会跟别人说,这个办法是你想出来的。”

  秦明诧异地看了长乐一眼,然后很自然地摸了摸长乐的头。

  长乐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和除了父皇之外的男性,有身体接触,一下就羞红了脸。

  不过秦明是后世穿越来的,并没有在意这些细节,朝着李世民和长孙道:

  “小侄,确实有安置流民的办法。不过正如大娘子所说,小侄不想让人知道,这个办法是我想的。”

  “婶婶,叔叔,我可以跟你们说,但是你们得保证,一口咬定这个办法是你们想到的。”

  “不知叔和婶婶能不能答应?”

  李世民和长孙相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叔答应。”

  “婶婶答应。”

  秦明沉思了一下道:

  “其实解决流民安置很简单,就四个字:以工代赈。”

  李世民和长孙陷入了沉思,长乐在一旁则问道:

  “秦明哥哥,以工代赈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懂。”

  秦明回头看了看身边清丽的少女道:

  “秦明哥哥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咱们两家的炒茶生意,是要盖工坊,招工人的,那我们就招收流民,让他们在我们的工坊里做工。

  “这样的话,我们既解决了用工问题,又能让这些流民有事可做,有钱可拿。”

  “等工坊走入正轨了,那这些流民手上也有了钱,等来年开春,他们想留在工坊也好,想回乡也好,都可以自行决定。”

  “这批人不仅不会再成为朝廷的负担,反而成为了大唐的生产力和劳动力。”

  “朝廷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招收流民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修建水坝,制造兵器。道理和我们工坊招人是一样的。”

  “这样流民对于朝廷就不再是负担,反而可以趁此机会,把这些流民变成国家发展的助力。这样说大娘子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