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769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如果有机会能为大唐一口气增添三十万人,那完全可以搏一搏。

  他之所以会答应支持李靖去征讨突厥,就是惦记上了李靖口中的这三十万人,而不是真的想支持李靖去灭了突厥。

  不过,他能做的也仅仅是支持而已。

  他做不了决定。

  三省的其他人,乃至大唐上下绝大多数人都做不了,甚至大唐的皇帝李渊都差那么一点,这个决定只能由李元吉来做。

  之所以说大唐的皇帝李渊还差那么一点,是因为李渊现在站出来说要发动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大战,不一定管用,因为十二卫的兵马,乃至天下各个总管府未必会听他的。

  毕竟,李元吉虽然没有大面积的替换他任命的那些十二卫大将军,但却将十二卫中的基础军官全换上了自己的人。

  天下各个总管府的总管,也是李元吉任命的,大部分也是李元吉的心腹,而他任命的那些大都督、都督,如今只有名义上的统兵权,但实际上一个兵马也指挥不了。

  所以他说话未必好使,但李元吉说话绝对好使。

  李元吉得了便宜,不仅没有亮出真面目,反而卖起了乖,“我说陈爱卿啊,我是让你劝李靖,不是让你鼓动李靖!”

  陈叔达也意识到自己屁股似乎有点坐歪了,不过他丝毫不慌,反而泰然自若的道:“殿下,突厥尚有三十万我大唐的百姓在受苦,臣不能视若无睹。

  如果能救回那些百姓,别说发兵十万了,就算是三十万、四十万、五十万也值得!”

  陈叔达这话说的大义凌然,口气也非常大。

  三十万、四十万、五十万张口就来,就像是发兵不要钱似的。

  这些兵大唐现在倒是发的起,问题是能不能养得起,能不能供应这么一支大军在外面征战却是问题。

  毕竟,那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诸葛亮造出来的木牛流马,是需要吃粮食、需要消耗兵甲、需要配备牛马骡驴的。

  人吃马嚼一天下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粮食最少最少得上万石,草料也得数万担。

  而数量越庞大的队伍行军速度越慢,一千人从长安到突厥可能就是半个月,数万人可能就得两个月,数十万人自然更长,消耗的粮食自然更多。

  大唐如今的存粮虽然不少,可也经不起这么糟蹋。

  打一个半残的突厥而已,李靖和李世勣都出马了,谢叔方、李君羡、侯君集等人跟随,薛万均、薛万彻、阚棱等人还预备着呢,更别提还有刘弘基、黄君汉、屈突通这些老将们摩拳擦掌的。

  哪用的了那么多兵马。

  李靖说十万,那么十万足以。

  “十万人出征,十数万民夫相随,还有数万骡马跟着,每天人吃马嚼得不少粮食和草料,你舍得出?”

  李元吉略带调侃的盯着陈叔达问。

  陈叔达觉得李元吉对自己有误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很想来一句‘臣就算是去要饭也会及时供应上大军所需的粮草’,但是话到了嘴边了,又不敢说出口,只能郁闷的道:“二三十万人所需的粮草而已,仅长安一处粮仓就足以。

  洛阳、棣州、扬州的粮食都不用动。”

  李元吉幽幽的道:“萧爱卿和任爱卿恐怕就不这么想了,尤其是任爱卿,他现在盯这些粮食可盯的紧。”

  萧瑀、陈叔达、任瑰三人中,如今最抠的不是萧瑀和陈叔达,而是任瑰。

  萧瑀和陈叔达是大户出身,如今眼界又高了,真的不会为了点粮食斤斤计较。

  任瑰的出身也高,眼界也高了,但却变得越抠了。

  五千石以上的粮食出入,他都会亲自跑到民部去过问,问明缘由。

  如果说有人没给他打招呼,私自批复了五千石以上的粮食给地方上,或者给某个衙门,他能亲自追到人家面前去,指着人家鼻子质问。

  萧瑀和陈叔达在文臣当中的威望很高,地位也高,但是在武臣当中就那样。

  任瑰就不一样,他是真真正正领过兵,打过打胜仗的,还先后参与过大唐多场统一战争的战事,并且被大唐选拔、举荐了不少文臣猛将,还培育出了四位在历史上留名的名将。

  所以人家是文也敢骂,武也敢骂,还没几个人敢招惹人家,或者顶嘴。

  毕竟,文人家已经站到了文臣的顶点,朝中的文臣中除了萧瑀和陈叔达,其他的都不如人家,人家有资格批评所有的文臣。

  武人家凭借着军功夺取了公爵,荣获的战功不比很多武臣少,又是掌权者近臣,雍王府心腹。

  如今雍王府一脉又正威风。

  武臣当中也没几个敢触人家的眉头。

  所以人家凶起来,文武当中都没几个敢顶嘴的。

  任瑰之所以这么在意粮食,倒不是说他有什么私心,或者真抠门,而是他时时刻刻都惦记着推广水稻的事呢。

  虽说水稻在岳州已经全面铺开了,也有产出了,可那些产出还不足以支撑朝廷在整个江南推广水稻。

  如今在整个江南推广水稻的事情又因为裴矩、马周、王圭等人的原因提上了日程,需要拿出很多粮食去补贴。

  所以他才会把朝廷现有的粮食看的那么紧。

  目的就是希望把所有的粮食用在刀刃上,然后把剩余的粮食都用在推广水稻上。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现在抠一抠、苦一苦不要紧,只要能完成在整个江南推广水稻的功业,那以后大唐剩下的日子全是甜,甜的能让人忘记饿肚子是什么滋味的那种甜。

  虽然李元吉很想告诉他,粮食增长的快了,人口也会跟着暴增,粮食是永远也没有够的时候的。

  但看他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一副不做成这件事就誓不罢休的样子,这番话也就没办法说出口了。

  “任公那边我去说!”

  陈叔达咬着牙接下了去说服任瑰的任务。

  李元吉磕绊都没打,痛快的道:“那就由你去说,如果你能说服萧爱卿和任爱卿,我就答应李靖出兵的请求。”

  陈叔达点了一下头,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太极殿。

  李靖在陈叔达走后,站在原地平复了好一会儿的心情,才无奈的道:“殿下,您……”

  您一会儿一个样,一会儿一个样,变脸都不带避讳当事人的,合适吗?

  只不过后面的话李靖还没说出口,李元吉就果断抢话道:“我还不都是为了你?要不是为了让你顺顺利利的领兵出征,我至于这么做吗?”

  李靖一下子就被说服了。

  说的也是。

  不过,转瞬李靖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陈公是不是说服不了任公?”

  李元吉不动声色的道:“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李靖苦笑道:“您答应陈公答应的实在是太痛快了……”

  李元吉眉头一挑。

  这都被看出来了,看来以后不能留你在身边了啊。

  帝王……呸,掌权者的心思是你能猜的吗?!

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纲能刚到你害怕!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李元吉故意板起脸,不咸不淡的问。

  此话一出,李靖立马意识到自己话太多了,当即赶忙躬身道:“是臣失言了……”

  李元吉摆了摆手,淡淡的道:“既然陈爱卿已经答应帮你说项了,有河间王从旁辅佐,想来此事不会再有出入,你可以下去准备了。”

  李靖识趣的答应了一声,又迟疑道:“不知道殿下准备点谁为将?”

  这里说的是点,不是拜,指的是先锋大将,也可以说是行军总管。

  李元吉也没有瞒着,痛痛快快的将他准备点的几个将一口气全告诉了李靖。

  李靖听完以后皱着眉头道:“殿下要拜李世勣为副帅吗?”

  别的人选他没意见,因为别的人选没办法跟他竞争,除了能听他命令行事以外,什么自主权也没有,不会对他的指挥指手画脚。

  唯独李世勣是个例外,李世勣在能耐上跟他很难分个高低,当然了,这是他比较谦逊才这么想的。

  在地位上比他高一头,因为李世勣的封户比他多,再加上李世勣府上有两个公爵,一个是李世勣自己,一个是李世勣的老子,而他虽然是公爵,但他府上却拿不出另一个公爵跟李世勣去比。

  他要不是因为出自于李氏丹阳房,跟皇室沾亲带故的话,他在朝堂上还真没办法跟李世勣平起平坐。

  虽说他这些年建立的功劳也不小,可他最初在李孝恭麾下,不是独自领兵,所以他的功劳李孝恭分去了一半,根本没办法跟倒向了大唐以后就一直独自领兵、独自获取功劳的李世勣比。

  所以李世勣随同他一起去征讨突厥的话,李世勣要是跟他的想法上产生了出入,对他的指挥产生了不满,并且站出来指手画脚,那对他来说是很麻烦的。

  他不是李建成,也不是李世民,更不是李元吉,没有嫡皇子的身份加持,根本镇不住李世勣。

  李元吉听出了他心中的顾虑,调侃似的问道:“怎么,怕李世勣会夺你的权?”

  李靖赶忙道:“臣并不是那种没有容人之量的人,臣只是怕令出二门。殿下也是领过兵的人,应该知道令出二门有多大的害处。”

  李靖这话说的是大义凌然的,一副为大唐考虑的样子。

  但要是说他没有私心,那就怪了。

  不过他说的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领兵打仗也好,统御国事也罢,最忌讳的就是令出二门。

  这可都是动一动嘴就能决定数千人,甚至上万人性命的事情,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种做派,两个人发声的话,很容易出现碰撞,最后倒霉的肯定是那些将士、那些百姓,而事情也很容易在两个人的碰撞下功败垂成。

  所以一开始就得定下主次,还必须让占据主导位置的人在关键时候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你既然有这个顾虑,那我就给李世勣去信,让他出征以后一切听你的。”

  李靖听到这话不为所动,眉头依旧紧皱,李元吉继续道:“我会将我父亲的仪剑借给你,他要是不遵你的号令,你可以先斩后奏!”

  仪剑很多时候都是个装饰品,都是用来增添威仪的,也是用来向人彰显自己勇武的,用它来砍人的话,估计只能砸出钝伤或者划破人皮,一剑把人捅死,或者砍断人脖骨,那得由力气很大的人持剑才行。

  所以仪剑一般都是配仪服一起使用,平日里就束于高阁,没太大的使用性。

  但李渊的仪剑就不同,有皇权加持,必要的时候可以当权柄用,就像是尚方宝剑一样。

  虽说大唐没有尚方宝剑这个说法,但在大唐,李渊的仪剑赐下去,跟尚方宝剑也差不多。

  有了这个保障,李靖的眉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松开了。

  他不会真的拿李渊的仪剑去斩李世勣的,即便是他拥有了那份权柄,也不会干那样的事。

  因为李世勣大大小小是个国公,还是大唐为数不多的将帅之才,还是大唐的功臣,不是说他想斩就能斩的。

  他真要是因为某种缘由把李世勣给斩了,那么李元吉会承认他的作法,但事后也会找由头把他给斩了。

  因为爵位到了国公这一个档次,那就算是皇室的合伙人了,皇室都不好怠慢,能斩他们的也只有掌权者,这是掌权者独有的权柄,也是掌权者统御他们的基础,其他人染指了,掌权者岂能容忍?

  所以李靖即便是拿到了李渊的仪剑,拿到了能先斩李世勣,再上奏陈述李世勣错误的特权,也不会真的取砍李世勣。

  不仅如此,他连其他领兵的总管都不会动,他只是需要一个震慑,一个让别人无条件听从他命令的理由。

  至于其他的那些将校,那就无所谓了。

  毕竟,你连国公都混不上,你还不听命令,还想闹幺蛾子,那不斩你斩谁?

  将帅出征,那是要立威的,如果连威风都立不住,那如何统御全军?

  历史上李世勣动不动的就杀女婿,真的是他弑杀,喜欢拿自己人开刀吗?

  不是的。

  他是要立威,要借此告诉其他人,他连女婿都能杀,杀其他人就不会心慈手软,谁敢给他搞事情,他就敢杀谁。

  如此一来,其他人在他手底下自然不敢乱来了,自然事事对他唯命是从。

  他也能借此如臂使指的指挥全军。

  “现在你满意了吧?”

  李元吉盯着李靖调侃的问。

  李靖急忙躬身道:“臣不敢!”

  要权是一回事,跟掌权者讨价还价又是另一回事。

  李靖分得清楚其中的轻重,不敢造次。

  李元吉故作不满的哼了一声,再次示意李靖可以下去准备了。

  李靖已经拿到自己想要的了,也没什么顾虑了,痛痛快快的离开了太极殿。

  随着陈叔达和李靖一前一后离开了太极殿,关于大唐要征讨突厥的消息也就被坐实了。

  倒不是这两个人口风松,出去以后就把这件事四处宣扬了,而是陈叔达去找任瑰说项的时候,跟任瑰吵起来了,刚好被三省的属官听见了,然后就将这件事给传出去了。

  有了李孝恭放出去的消息,再加上了三省的属官们的证实,长安城内只要是个人都能猜到这件事是真的,而不是什么谣言。

上一篇:三国开局斩关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