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723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以后走出潭山文馆以后,必定能平步青云。

  “臣窦诞……”

  “臣狄孝绪……”

  “……”

  “臣薛万备……”

  “参见雍王殿下!”

  李元吉走到潭山文馆门口,窦诞带着人主动上前施礼。

  李元吉点了点头,勉励道:“不必多礼,诸位为我大唐培育良才,可以说劳苦功高啊。我已经命内侍省备好了赏赐,回头就给诸位送来。”

  窦诞等人一听有好处拿,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只有极个别比较清高的,对此不假以颜色。

  不过,李元吉并没有在意,文人嘛,说好听点,就是有傲骨,说难听点,就是爱装比,如果他连这点都容不下的话,那他还做什么掌权者,趁早出海去欺负野人得了。

  “多谢殿下,殿下里边请。”

  窦诞在乐呵呵的道过谢以后,引领着李元吉往潭山文馆内走去,一边走一边给李元吉讲解潭山文馆内的所有建筑、所有景致,以及在这些建筑和景致中所发生的趣事。

  比如将作监的人在营造潭山文馆的时候,为了方便馆里的教习们取水,就从九龙潭山下的九龙潭里开了一条水道,引了一道活水入馆。

  活水在馆内的藏书室转了一个圈,流进了馆中间,形成了一方池塘,供教习们取水洗漱。

  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襄邑郡王后裔,在被教习们打了板子以后,气不过,就伙同着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长沙公主后裔,以及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兴郡王继子,一起在藏书室的水渠里倒了一整桶的童子尿,害的馆内的教习恶心了好几天。

  而罪魁祸首则被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驸马吊起来打了一顿板子,弹了好几下作恶之物。

  当窦诞把这个当成笑话讲出来以后,逗笑了一大片人,即便是早就知道整个过程的潭山文馆教习们,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狄孝绪在大笑之余,看着窦诞调侃道:“你啊,就是恶趣味。”

  窦诞理直气壮的反驳道:“我那怎么能是恶趣味呢?我那是教他们做人。”

  狄孝绪苦笑着摇摇头,没有再多言。

  如今潭山文馆内,能勉强跟窦诞聊两句,能不畏惧窦诞的身份,跟窦诞相对平等的谈话的,就只有他。

  其他的教习们虽说学问都很高绝,但身份地位跟窦诞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在窦诞面前完全长气不起来。

  也就薛万备勉强能跟窦诞搭个话,但那也是借了他四位兄长的光,他自身的身份地位并不足以跟窦诞平等相处。

  在一路说说笑笑,斗嘴、插科打诨中,李元吉逛完了潭山文馆,也大致了解清楚了潭山文馆从建成以后,到现在有哪些教学成果。

  目前,馆内除了教出了一位教习,以及教出了四位早就结业的学生外,再也没有其他教学成果了。

  不过馆内的教习们对现在在馆内学习的学生们都很有信心,坚信再过个一两载,就能将馆内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对大唐有用的人才。

  李元吉对此是一点儿也不信。

  先不说馆内的学生们在入学之前是什么货色了,就光看他们入学以后的表现看,就足以看得出,他们中间能成才的不多。

  以后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注定要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仅有一少部分人才能成才。

  而这些人即便是学有所成,以后也很难走进大唐的权力中心。

  因为大唐的权力中心的皇族已经够多了,大唐分润给皇族的权柄也够多了,如果大唐以后还想发展,还想壮大的话,就不能再给皇族分润权力了,不仅如此,还得想方设法的收回一部分皇族手里的权力。

  不然的话,任由皇族们肆无忌惮的扩张下去,大唐迟早会被这些皇族拖垮。

  历史上李世民登基了以后,就果断的开始收拢起了皇族手里的权力,这才没有使皇族成为大唐的祸患。

  朱允炆也这么干了,但是没有干成,还葬送了祖父传给他的江山,所以大明朝的皇族,到了大明朝后期,彻底的成为了大明朝的一个大累赘。

  大到什么地步了呢?

  大到大明朝的税赋都快养不起的地步了。

  一个国家的税赋,光供养皇族都不够,你还能指望这个国家有什么实力,有什么发展?

  虽然这里面有一些水分,也有一些人将自己贪墨的钱财算到了皇族头上,但即便是如此,依然能体现出皇族坐大,并且成为累赘以后,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所以李元吉是说什么也不会让皇族在本土的权力过大,族群过大的。

  所以在潭山文馆内的一众皇亲国戚,以后即便是出人头地,也很难出将入相,位列三公九卿。

  不过,看馆内教习们的意思,他们似乎很有信心,那就由他们去呗。

  反正人家是在做好事,也是在教人成才,这种事情不仅不能打击,还得鼓励。

  什么将重臣的儿女们养成废物,亦或者逼迫着重臣们亲手将儿女们养成废物,并不是李元吉愿意看到的。

  在李元吉看来,这么做不仅会养出一群尸位素餐的蛀虫,还等于是自废武功,对一个国家毫无益处。

  这一点大宋已经帮忙验证过了,再威逼利诱着让重臣们将儿女们养成了废物以后,最后的下场就是遇到了敌人,谁也不愿意上,谁也不敢上,一个个都躲着保命,即便是被迫着上去了,也只会想方设法的保命,而不是杀敌。

  在有新人露头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拉拢,去腐蚀。

  拉拢和腐蚀不成,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毁掉对方。

  如此一来,一个偌大的国家,将永远没有新人可用,也没有能力特别出众的人可用。

  这个国家也就注定了会被人一直欺负下去,一直欺负到消亡。

  所以李元吉觉得,一个国家的掌权者,没必要威逼利诱着重臣们将儿女们养成废物,想要打压重臣们,不让重臣们独揽朝纲,不让四世三公这种世家出现,只需要做到识人、用人,不重用即可。

  只要压着重臣们子嗣的晋升通道,不断的找理由和借口将他们升升降降,让他们一直徘徊在中层官员中间,他们又怎么可能伙同父亲、祖父等人独揽朝纲呢?

  在此期间,再大力的检拔有能力的新人,让新人快速的出头,去跟老人对垒,就能进一步的约束老人们独揽朝纲。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确保朝廷的上层、中层,都是有能耐的人在做。

  也能确保朝廷一直有人可用。

  不至于在迫不得已之下,让一个文臣去当武将,或者让一个武将去做文臣。

  虽说这个时代不缺乏文武双全的人,但这一类人终究是少数,而且即便是文武全才,在文武方面也有侧重点,很少能有人能在这两方面都有杰出的能力。

  所以朝廷唯有确保这两方面都有人可用,才不会在关键的时候抓瞎。

  李元吉又勉励了教习们几句,慰问慰问了教习们的生活,并且帮教习们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然后在教习们灿烂的笑容中,赶到了文馆内的一间雅室。

第八百二十八章 郑氏必须死!

  雅室在九龙潭山边上,临近九龙潭山的龙牙壁,雅室的一半就镶嵌在石壁内,另一半以木头搭建,雕画铺设檐角,有种卓然于潭山文馆外的气息。

  事实上它确实也卓然在潭山文馆之外,很少有人到此落脚,也很少有人到此盘桓,很幽静,并且从石壁的另一侧的门户就能进出,不需要经过文馆的大门。

  雅室内,李高迁早早的就到了,正在静悄悄的点着熏香烹着茶,颇有几分雅士的味道。

  李元吉走进雅室内,李高迁赶忙起身施礼。

  “臣李高迁……”

  “行了,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李元吉不等李高迁把话说完就打断了他,然后自顾自的在雅室内找了个坐垫坐下,示意李高迁斟茶。

  李高迁匍匐着凑到茶桌前,开始花里胡哨的烹起了茶汤,李元吉看的是目瞪口呆。

  倒不是说没见过茶百艺,而是对李高迁的这一系列操作表示诧异。

  长安城内外如今但凡是有点名头的,哪个不知道他不喜欢茶汤?!

  李高迁以前在陵州,不知道他的喜好能理解,可如今都到长安了,还定居了很长一段时间,再不知道他的喜好,那就说不过去了!

  眼看着李高迁将一盏冒着浮沫,添加了各种香料和羊奶的茶汤放在自己面前,李元吉错愕的看向李高迁。

  李高迁这个时候终于注意到了李元吉的目光,略微愣了愣,试探道:“可是臣的茶艺不入殿下的法眼?”

  李元吉忍不住道:“没人告诉你,我不喜欢喝茶汤吗?”

  “啊?!”

  李高迁一脸错愕,不像是在作假,然后尴尬的道:“这个……臣还真不知道……”

  他此次来长安,就带了一个儿子,并且一直待在张氏的庄子内假扮张亮,周遭又有许多人盯着,不敢随意出门,更别说去打听李元吉的喜好了。

  所以他是真不知道李元吉不喜欢喝茶汤。

  “行了,不知道就算了,你抓一把茶叶,给我冲一盏茶水即可。”

  李高迁既然是真不知道,那李元吉也不好再计较,毕竟,不知者不怪嘛。

  至于点明了要茶水,而不是茶汤,也是在告诉李高迁他到底喜欢喝什么。

  李高迁听到这话,赶忙上手泡了一盏茶水,送到了李元吉面前。

  李元吉端着浅尝了一口,味道很烂。

  跑茶汤和跑茶水所用的茶叶完全是两种茶叶,一个是炒制的,一个是发酵的,味道截然不同。

  再加上跑茶汤用的都是茶沫子,所以跑茶汤所用的茶叶里沫子也多,喝起来不仅味道怪,而且还满嘴的沫子。

  李元吉啐了两口沫子,跟李高迁说起了正事,“之前我让你假扮张亮,去对付荥阳郑氏,因为其他世家豪门一起为郑氏撑腰的缘故,功败垂成了。

  如今这阵风已经吹过去了,我需要你再次出手,去对付郑氏。”

  这个,李高迁已经猜到了。

  毕竟,朝廷如果在世家豪门的针对下,放过了郑氏的话,那李元吉也不可能让他继续在张氏的庄子里待着,继续假扮张亮。

  所以这件事必然还有反复。

  只是他没料到这个反复来的这么快。

  这才刚过了几个月,又要开始了。

  他迟疑了一下道:“会不会急了点?”

  跟世家豪门斗法,尤其是在世家豪门的人在朝廷上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跟世家豪门的人斗法,得循序渐进,急不得。

  一旦急了,露出了破绽,或者被人抓住了把柄,那就很容易引起所有世家豪门的针对。

  那样的话,即便是已经成为了皇族的李氏,也不会好过。

  所以他更倾向于再等等,再出手。

  “急是急了点,不过现在却是个好时候,只要我们操作得当,一定能让荥阳郑氏好看。”

  李元吉并没有否认李高迁的说法。

  眼下风头才过去,就开始继续针对荥阳郑氏,很容易被荥阳郑氏猜到一些什么,并且加以反击。

  但眼下确实是个好时候。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已经被颉利和苏尼失的战事所吸引,大唐借此赚的盆满钵满,大唐在代州和灵州的两处边市如今都没什么小宗的交易了,都是大宗的买卖。

  颉利一边大骂着大唐出尔反尔,一边暗戳戳的派人用牛羊马匹等各种突厥的特产在边市上换取一切对他有用的东西。

  苏尼失在拿着大唐军事援助的同时,也在边市上收购着各种对他有用的货物。

  如今在边市上有份子的皇族,以及在边市上有生意的世家豪门,都快赚麻了,其他在边市上没份子也没生意的皇族和世家豪门,眼睛都红了,所有人都争着抢着往李孝恭府上跑,请求李孝恭想办法给他们开一道口子。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会在乎郑氏的死活?

  相比起郑氏能带给他们的间接利益,以及隐性利益,边市能带给他们的直接性的利益更吸引人。

  郑氏死不死,他们或许会在意,但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在意了。

  此外,各个世家豪门在漕运和海运上盈利也结算了,一个个虽然没赚多少,但也小有盈余,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他们前期投入了大笔钱粮的基础上的。

  往后他们所获的,基本上就全是利润。

  数额之大,已经引起一部分人眼红了。

  参与在其中的世家豪门,死死的守着他们在其中的份子,并且防备着外人进来,外面的人,想方设法的想挤进去,想从中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在其中的和没参与在其中的,已经成了死对头。

  而此前明里暗里支持郑氏的许多世家豪门,都在其中有份子,而郑氏又恰恰在其中没份子。

  在金钱的刺激下,他们中间会有一部分人认为,郑氏已经不配跟他们并列为顶尖的世家豪门了。

  所以即便是他们跟郑氏有姻亲,即便是他们不愿意看到郑氏覆灭,也不会像是以前一样不遗余力的支持郑氏了。

  所以现在可以说是朝廷处置郑氏的好机会。

  一旦让郑氏在边市或者漕运和海运中撬开一道口子,那郑氏又变成其他顶尖世家豪门的同盟了,到时候朝廷再想对付他又难了。

  “这……”

上一篇:三国开局斩关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