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646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所以在这个时代,生儿子比什么都重要。

  “那你可就错了,在你生了半天也没生出来,随时有难产的危险的时候,元吉可是毫不犹豫的说要保大,为此还跟父亲吵了一架。

  要不是你的呐喊声刚巧在那个时候传出来,他们还会吵下去。”

  郑观音有些羡慕的调笑道。

  杨妙言愣了愣,不敢相信的道:“这怎么可能,你在骗我?”

  这个世上还有把妻子看的比子嗣传承更重要的人?

  她不信!

  长孙感慨道:“是真的,当时还有很多人在边上看着,不信的话,你回头问问就知道了。”

  有郑观音作证,又有长孙作证,还有一大帮子人也能作证。

  这下杨妙言不信都不行了。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梦里,有点不真实。

  有些话她没办法找郑观音和长孙参详,但她心里清楚。

  以李元吉今时今日的权柄和地位,他的嫡长子有多重要,根本不需要多说。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吉都能放弃儿子,保她,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郑观音和长孙见杨妙言的思想已经开始乱飞了,对视了一眼,笑吟吟的向杨妙言道了一个别。

  杨妙言本能的回应了一句。

  郑观音和长孙出了产房,李元吉就赶忙凑上前,追问道:“妙言如何?”

  郑观音笑着道:“确如女官所说,并无大碍,只是有些脱力。”

  李元吉的心一瞬间彻底放下了,一个劲的道:“那就好那就好……”

  在念叨完了以后,意识到郑观音和长孙还在自己面前,赶忙又躬身道:“有劳两位嫂嫂了……”

  郑观音笑容灿烂的道:“不必客气,再怎么说我们也是一家人嘛。”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没有再说话。

  他怕郑观音打蛇随棍上,趁机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他现在可没心思去分析郑观音的每一句话,也没心思去分析郑观音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的深意,所以干脆少说话为好。

  “命舍人院拟旨,大赦天下。再命长安令和万年令,给治下六旬以上的长者每人发三两酒,一斤肉,一尺布。

  同时传令给左右武侯卫,往后一个月内,不设夜禁。”

  简而言之,就是金吾不禁。

  只不过大唐现在还没金吾卫,所以也没有金吾不禁这个说法。

  不设夜禁,长安城内的达官贵人、百姓们就可以通宵达旦的在长安城内游玩了。

  百姓们沾了新皇孙的光,自然会念新皇孙的好。

  这些命令都是李渊下达的,李渊目前也就剩下这些权柄了。

  李元吉也没有阻止,李渊如今在兴头上呢,为了这点事去扫李渊的雅兴,李渊真的会发飙的。

  况且,刚刚和李渊硬顶了一回,现在也不适合再跟李渊对着干。

  ……

  李元吉在产房外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等到产房内的一切都收拾好了以后,才进入到产房内。

  杨妙言在床榻上躺着,孩子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放在一边。

  李元吉凑上前,小心翼翼的牵起杨妙言的手道:“妙妙,你辛苦了……”

  杨妙言眨着眼,明明很虚弱,却一脸兴奋的道:“我刚刚听嫂嫂们说,说你在我难产的时候说要保大?”

  李元吉瞧着杨妙言确实没什么不适,只是有些脱力,忍不住笑道:“你是不是傻啊,你要是难产的话,现在还能完好无损的躺在这里?”

  在大唐,难产有很大的几率会出人命,即便是不出人命,产妇也会被折腾掉半条命。

  所以杨妙言的话有些不准确。

  杨妙言骄横的道:“那你就说你有没有说过保大这种话?”

  李元吉点着头笑道:“有!”

  杨妙言欣喜的道:“还跟父亲吵架了?”

  李元吉刮了一下杨妙言的鼻头,哭笑不得的道:“跟父亲吵架是什么好事吗?”

  杨妙言愣了愣,反应了过来道:“也对,传扬出去人家会说你不孝的。”

  说到此处,杨妙言又一脸认真的道:“以后你再也不要因为我跟父亲吵架了,这对你名声不好。而且以后我再难产的时候,你一定要保小的,千万别保我。

  不然人家会笑话你,也会笑话我的。”

  李元吉看着杨妙言,不知道说啥好了。

  人家都说一孕傻三年。

  从杨妙言的反应看,这句话真的不虚。

  “好了好了,这些话就不要说了,以后还要不要生都还没决定呢。现在说这些话有点为时过早了。”

  李元吉一边为杨妙言盖好被子,一边感慨着说。

  杨妙言微微扬了扬头,认真的道:“为什么不生?我还要生,生七八个!”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摇摇头。

  这丫头啊,才刚吃过生产的亏,现在又想着继续生孩子了。

  还真是傻的够可以了。

  “你还是把自己养好,把刚生出来的这个养大了再说吧。”

  李元吉感慨着,将旁边放着的小布点塞进了杨妙言怀里。

  杨妙言抱着小不点,一脸的别扭,良久以后才蹦出了一句,“为什么我生的孩子比王阮生的孩子丑?!”

  李元吉完全不知道说啥好了,这才刚出生一天都不到的孩子,哪看得出美丑啊。

  再说了,王阮生的那是个姑娘啊,你生的这是个儿子啊,要是长得一样,那王阮就该哭了。

  ……

  李元吉在寝宫里陪了杨妙言足足一个月,一直到杨妙言傻里傻气的样子有所缓解以后,才从寝宫里出来。

  在孩子平安的满月的当天,李渊为孩子赐名为李承德,封晋阳郡王,封户三千。

  虽然李元吉对孩子的名字极不满意,可李秀宁、郑观音、长孙,甚至杨妙言都说这个名字好,李元吉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认也没办法,因为没有闲暇跟李渊掰扯了,李孝恭、李世勣、李靖、柴绍等人在这个时候率军回京了。

  唐俭选择了留在幽州充任安抚使,恢复幽州各地的吏治,安抚幽州各地的乡民。

  李孝恭为此特地留下了三千兵马,由唐俭调遣,突地稽,以及刚刚迁到燕州的踏实力部,也随时随地等候唐俭的差遣。

  李元吉要做的就是率领文武百官去迎接李孝恭一行,顺便论功行赏。

  具体如何封赏,李纲、李神通等人已经商量妥当了,并且草拟好了旨意,加盖了印玺,只等宣读了。

  李元吉率领着满朝文武赶到特定的地点迎接李孝恭的时候,李孝恭没出息的哭了。

  因为李元吉选择的迎接李孝恭的地点,正是之前李渊召李孝恭回京的时候,凌敬迎接李孝恭的地方。

  当时的李孝恭像是一头被扒了皮的敖犬,毫无威风,也不受人待见。

  今时今日的李孝恭,率领千军万马归来,又有一众皇亲贵胄、文武百官恭迎,这其中的落差,只有李孝恭自己能体会。

  “堂兄!此番辛苦你了!”

  李元吉站在亭子前,扶起了弯着腰施礼的李孝恭,笑着说着。

  李孝恭红着眼,嗓子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说不出话。

  李世勣、李靖、柴绍等人跟在他身后,不明白他为什么是这种反应。

  不过,这种两王会面的场合,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

  “堂兄啊,昔日你所遭遇的一切,如今该讨回来的,全讨回来了,何必做小女儿姿态呢?”

  李元吉笑着问。

  李孝恭重重的点了一下头,洒脱的道:“对对对,不该做小女儿姿态,不然被手底下的那些小兔崽子们看笑话了。”

  说完这话,李孝恭冲着李世勣、李靖、柴绍等人大声的招呼道:“众将,随本帅一起交印!”

  李世勣等人神色一正,齐齐躬身应允道:“喏!”

  声音又重又整齐,十分有气势。

  李孝恭双手高高的举起了帅印,大声的道:“臣李孝恭,不负皇命,终将突厥人挡于石州外,并且为我大唐收复三州半之地,还平定了李艺叛乱,特向殿下复命!”

  李元吉点了一下头,收起了李孝恭手里的帅印,高声道:“诸卿此次出征在外,为我大唐抵御强敌,收复固有之途,又平定逆贼,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我已经在三里外设下了封赏台,为诸卿论功行赏。”

  “谢殿下!”

  “……”

第七百三十四章 李孝恭请辞三公之位

  李元吉带着李孝恭一行赶到三里外的封赏台,李神通、李纲等人已经在封赏台下恭候多时。

  在李元吉到了以后,李纲作为代表,手持着黄卷登上了封赏台,开始宣读有关李孝恭等人的封赏。

  李孝恭此次守土有功、开疆有功、平乱有功,加司徒衔,加一千封户,加鼓乐一班,剑班一班,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郡王所有拥有的一切的顶点。

  李世勣也守土有功、开疆有功、平乱有功,晋柱国,加五百户,加屏、幔、金瓜各一对,加鼓乐一班,一跃成为了国公中的顶尖人物。

  柴绍的功劳虽然没有李孝恭和李世勣那么耀眼,但功劳同样不小,不仅复了爵,还更进一步被加为了柱国,封户加到了五百,也赐下了一定的仪仗,在国公中的地位也比以前高了几分。

  不过,封赏最丰厚的还是李靖,李靖不仅一口气被晋升为了国公,封户也突破了一千,各种仪仗不输给柴绍,虽然没有一步达到国公的顶点,但也距离顶点不远了。

  同时,关于安兴贵、马三宝等人的封赏,也一并宣读了。

  对于李靖、安兴贵、马三宝等人明面上没有大功,却受到了如此厚赏,文武百官们都没有异议。

  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靖、安兴贵、马三宝等人是为何会受到如此厚赏的。

  一枚传国玉玺,足以抵过一场大胜,也足以封公封侯。

  这是李靖等人冒死拼来的,也是李靖等人运气使然。

  大家可以羡慕,可以嫉妒,甚至可以怨恨,但绝对没办法说人家德不配位。

  一应封赏宣读完了以后,李元吉带上文武百官,带上有功的将士,回到了太极宫饮宴,为李孝恭等人庆功,为大唐击退突厥人、收复三州半地、平定李艺造反庆功。

  席间,大家都跟自己相熟的人凑在一起,放肆的开怀畅饮。

  吟诗作赋的、行酒令的、划拳的、扳手腕的、角力的、跳舞的、打架的、盯着漂亮的宫娥流口水的,应有尽有。

  都是一群身份高贵的人,但喝大了以后,撒起欢来,跟寻常人也没区别。

  李纲总觉得这么闹有失庄重,有失朝廷的威严,数次想找李元吉搭话,但都被李元吉草草的给应付过去了。

  大唐的文臣和武将们,出身各有不同,个人德行上的修为也各有不同,所以在彻底的撒开欢了以后,表现也各不相同。

  只要文臣们能专心的处理国事,武将们能卖力的开疆拓土,剩下的旁支末节没必要计较。

  历史上李世民就经常跟文武百官们开胡闹大会,尤其是在庆功宴上,打架骂仗的比比皆是,甚至还会致人伤残,也没见朝廷失去庄重,更没见朝堂失去威严。

  大唐不仅没有被这些人造成什么危害,反而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变成了地上的霸主。

  放眼望去,几乎所有能看到的敌人,全部被这些人打趴了。

  也就是大唐对世界了解的太少,大唐的皇帝们在征服了所有能看到的敌人以后,喜欢玩权谋,喜欢把目光放在能看见的地方。

  如果大唐的皇帝们能清晰的了解世界,并且向世界伸出触角的话,那么大唐或许会比历史上更强大。

  毕竟,大唐可是少有的一连出了好几位霸主级皇帝的王朝,也是代代都有能臣和名将涌出来的王朝。

  只要对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大唐就有能力去经营世界。

上一篇:三国开局斩关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