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第271章

作者:圣诞稻草人

  你们要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学通他们任何一个人身上的本领,你们做什么我都不管。

  但在你们没有学通他们任何一个身上的本领的时候,就给我踏踏实实的学,别想放纵自己。”

  一众半大小子在李元吉的训斥下,头也不敢抬,就那么默默的听着。

  原本教授他们武艺的,是罗士信和罗府上的部曲。

  不过,罗士信只专职教导王玄策几人。

  其他的人都是跟着罗府上的部曲学习。

  李孝恭总觉得李元吉让罗士信一个国公当一个孩子王,实在是有点折辱了罗士信。

  所以就大方的贡献了一堆武艺高手。

  这些高手,不是李孝恭昔日帐前的猛士,就是李孝恭在江水以南的时候,擒下的猛士。

  这些人在兵法谋略上不如人,但是在武艺一道上,皆由可取之处。

  教导李孝同等人武艺,那是绰绰有余。

  甚至,李元吉都觉得有些浪费。

  似这种成群结队的高品质的教习,就应该教授更多的人,只教授一丁点宗室子弟,简直就是浪费资源。

  可惜,李元吉并没有在大唐当个知名学府校长的心思,所以并没有合理的利用教育资源的想法。

  “还不去练武?”

  李元吉喝斥。

  一众半大小子二话不说,就往属于他们的演武场跑。

  李元吉思量了一下,冲着他们的背影道:“长安杏庐就在精舍的不远处,你们要是有人能拜入杏庐,我可以准许你们放弃学武。”

  一众半大小子听到了李元吉的话,但是没有太大反应,只是一个劲的闷头跑。

  他们现在在学艺一途上的起步点是一样的,在第一个逃兵没有出现前,他们是不会放弃学武,转去学医的。

  他们不想在同龄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在这片以军功为尊了八百多年的土地上,学武永远是所有小子们学艺的第一目标,学不成武,才会去学其他的。

  但李元吉更希望他们中间能出几个学医的种子。

  因为,大唐用不了那么多的皇族子弟去战场上厮杀。

  以后能活跃在战场上的,非皇族嫡系子弟莫属。

  其他的皇族子弟,若是不想碌碌无为的过一生的话,应该多学些其他的本领。

  李元吉为他们选的就是医术。

  因为大唐的医疗环境实在是太差了,仅凭他、孙思邈,以及一众杏林高手的话,很难快速的将大唐的医疗环境提上去。

  有更多的皇室子弟加入的话,就能加快脚步。

  李元吉望着一众半大的小子身影消失以后,才进入到了自己的密封演武场。

  先练习了两边孙思邈教授的养生之术。

  也就是一套酷似五禽戏,但跟五禽戏截然不同的动作。

  也是模仿动物的动作创立出来的,以慢为主,以柔为主。

  孙思邈说,李元吉以往练习的武艺,以刚猛为主,要尽快的掌握自己的力量,就得加点柔和的东西,通过刚柔并济,阴阳调和,来掌控自身的力量。

  李元吉总觉得,孙思邈潜心修炼武艺的话,应该能提前好几百年,创出太极拳来。

  可惜,孙思邈对武艺的兴趣不大,更喜欢研究药方。

  孙思邈在阅读了上千家的独家医书以后,已经将自己著作的两册医书给推翻了。

  不是说孙思邈著作的两册医书中写的药方有问题,而是孙思邈觉得自己著作的两册医书不够全面,也不够完整。

  所以准备重新著作一册,甚至是一部全面、完整的医书。

  为了尽快将其著作出来,也为了感谢一众杏林高手将自家的独家医书献出来,孙思邈也将自己著作的两册医书给献了出来,供一众杏林高手翻阅、学习。

  并且已经决定,在著新书的时候,带上所有的杏林高手,依照各自所长,各自负责一部分,最终合力著作出一部医科的旷世奇书。

  李元吉对此,自然是大力支持,从宫里解救了一大波的稚子稚女,送去供孙思邈等人使唤、教育。

  就是大部分稚子没根……

  ……

  往后几日,李元吉就默默的待在自己的演武场内,练习武艺,掌控自己的力量。

  有关于李靖的任命问题,李孝恭奏上去以后,次日就得到了回复。

  李渊恩准了李靖出任河北道大行台检校兵部尚书一职,并且在召见了凌敬以后,遣薛万淑给李靖充任副手,李客师为瀛州刺史。

  同时加封了李孝恭百户,加赐仪仗一对,升李崇义为蒲州刺史(兼职)。

  从李渊的这一波封赏就不难看出,李孝恭奏请的这件事,真的是奏请到李渊心上了,不然李渊也不会升他儿子为刺史。

  要知道,李渊的亲外孙,现在还只是个千牛备身呢。

  至于李靖对李渊的任命,有没有什么想法,李元吉并没有过问。

  李靖既然不愿意依附于齐王府,那一切就公事公办。

  对于李渊的任命,他有什么想法的话,那他自己去找李渊好了。

  反正,李元吉不会多管,也不会再见李靖,更不会叮嘱李靖去了河北道以后,一定要帮自己做什么。

  李靖去了河北道以后,要是依照指责,帮河北道各州重新整顿兵马,重新建立起骠骑府,那还好。

  要是偷懒摸鱼的话,作为直属上司,叱责就好了。

  至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对此事的态度,李元吉倒是过问了。

  可惜,人家没态度,因为李元吉一直在心里念叨的那场波澜,终于爆发了。

  在长孙带着李承乾出现在九龙潭山的时候,李建成派去给杨文干送兵甲的两员心腹尔朱焕、乔公山,一起向李渊检举,李建成在庆州豢养死士,意图不轨。

第二百九十章 嫂嫂这个心思生的是不是有点草率?

  检举是秘密进行的,所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李元吉虽然派人盯着李建成宫里的所有动向,以及庆州方向的所有动向,但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所以专心致志的应对起了长孙的到访。

  长孙是坐着一架马车抵达九龙潭山的,马车并不华丽,甚至还有点质朴,但无人敢轻视。

  因为马车四周守着足足十八位宦官,二十四位侍婢,一百六十七位带刀的猛士。

  所以马车再怎么质朴,也很容易让人判断出,马车里的人十分尊贵。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十八位宦官,还是二十四侍婢,以及一百六十七位带刀的猛士,皆是李承乾的人,而不是长孙的人,亦不是李世民的人。

  李承乾是李氏嫡系的嫡长孙,出生以后深受李渊恩宠。

  不仅名字是李渊和群臣们一起和议的,宦官、侍婢、侍卫等等,也是李渊精挑细选以后,钦赐的。

  甚至连他出生的宫殿,也因为他改了个名字。

  这在他的同辈当中,是独一份的。

  就连已经亡故的李承宗,也没享受到这种待遇。

  据小道消息称,李渊第二次许诺李世民太子之位,也跟李承乾有关。

  李元吉觉得这个小道消息的准确率应该很大。

  李渊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长,一个帝王,在选定继承人的时候,除了要看继承人是否具备继承他的一切的资格外,还得看他的继承人能否将他的一切,顺利的传承下去。

  所以,继承人有没有嫡系的儿子,很重要,出生的早晚,也很重要。

  长孙的马车到了精舍边百丈的地方以后,就停下了,长孙的贴身女官,穿着一身红袄,迈着小碎步赶到了精舍内禀告。

  虽说不是什么正式的拜访,且昨日已经派人传过话了,但到了门口,还是要先打一声招呼,给主人家一个准备准备,收拾收拾的时间。

  就跟后世的人,去拜访别人,虽然已经提前通过信了,但仍旧要敲门一样。

  毕竟,你也不知道主人家在你到访的时候,是否闲暇,又是否……穿着衣服。

  若是没有穿衣服,那冒然的闯入,岂不是很尴尬。

  李元吉和杨妙言得到禀告,一起赶到精舍外相迎。

  人家是二嫂,半个长辈,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失了礼数。

  “嫂嫂有礼……”

  李元吉赶到马车前的时候,长孙已经带着李承乾下了马车,李元吉带着杨妙言一起,微微一礼。

  长孙今日穿了一件略显淡素的襦衣,头上简单的钗着一支代表着她亲王妃身份的簪子,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累赘。

  面容娇嫩,略显温和,淡雅。

  看着就像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但熟知她的人都清楚,她那张看着人畜无害,且温润柔和的面孔下,藏着一颗七窍玲珑心。

  李承乾的装束就略显繁琐,不仅穿着一身略显繁琐的紫红色王服,还隆重的带着一顶王冠,腰间又是配玉,又是佩剑的。

  剑很短,仅有一尺,看着就像是个玩具,但压得李承乾的小身板微微有些倾斜。

  倒不是说剑真的有多重。

  而是李承乾的一身装束很重,剑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即便如此,李承乾还是努力的站的端端正正,洁白的小脸上一脸肃穆,眼睛也不带动的,就像是一块木头。

  一个五岁的稚子,要变成一块木头,可不容易。

  至少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教导、磨砺、责罚。

  不然,一个心智还没长全的孩子,绝对不会变得像个木头一样。

  李元吉发誓,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变成这样。

  杨妙言倒是一脸的羡慕。

  似乎在羡慕长孙有儿子,也似乎在羡慕长孙将儿子调教的很好。

  长孙在李元吉夫妇见礼以后,笑着点了点头,抚摸着李承乾的脑袋,轻声道:“还不快给你王叔和娘娘见礼?”

  李承乾脱离了长孙的手掌,一板一眼的往前一步,规规矩矩的弯腰施礼。

  “侄儿承乾,见过王叔,见过娘娘。”

  李元吉拂手,淡然笑道:“不必多礼。”

  杨妙言在宣了一声‘免礼’以后,就跟开心的凑上前,抚摸起了李承乾的小脑袋。

  李承乾乖巧的站在原地,任由杨妙言‘蹂躏’。

  比李令和李絮命名为虎虎的小熊猫还乖。

  李元吉略微移步上前,客气的陪着长孙寒暄了几句以后,请长孙到精舍内叙话。

  李元吉虽然不知道长孙的来意,更不明白长孙为何会带着李承乾这个身份有点紧要的小家伙出现在九龙潭山,但也没急着问。

  长孙在吩咐了宦官、侍婢、猛士们在原地候着以后,带着贴身的女官,以及四个用惯了的侍婢,跟着李元吉赶往了精舍内。

  路上,长孙仅仅是柔和的给了李承乾一个笑脸,李承乾就乖乖的整理起了被杨妙言弄乱的王冠、王服。

  走到精舍正屋内的时候,李承乾已经将自己收拾的跟下马车的时候别无二致。

  李元吉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一个劲的在心里直‘滋滋’。

  坐定以后。

  李元吉吩咐人上了一些花茶。

  长孙看到了花茶,并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在花茶泡好了以后,嗅了嗅,笑道:“早就听闻四弟府上有一种花茶,独树一帜,别具风味。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不知四弟能否送嫂嫂一些?”

  李元吉大方的道:“嫂嫂若是喜欢,回去的时候多带一些,我再赠嫂嫂两位茶匠,为嫂嫂专门炮制此茶。”

  长孙抿了一口花茶,品味着花茶的花香味,感慨道:“确实不凡,那我就谢谢四弟了。”

上一篇:三国开局斩关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