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84章

作者:四代重奸

然后就在杨文岳对朱燮元佩服万分的时候,却不知朱燮元私下里对“贼酋张顺”也同样佩服万分。

还是不成,顺贼选择的时机太好了,官兵根本来不及调动足够的兵马。

以至于河东和河内两地空虚,让朱燮元十分难受。

“张凤翼啊,张凤翼,这大明江山恐怕就在你一念之间咯!”朱燮元沉吟了半晌,依旧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寄希望于宣大总督张凤翼。

说实话,如果不是义军在开封府、怀庆府挑起争端,大明朝廷以防万一,又新设了保定巡抚一职,宣大总督张凤翼便是三镇兵马天然的主帅。

然而就在左督师朱燮元寄希望于宣大总督张凤翼时,张凤翼自个却也左右为难。

你道为何?

原来宣府大同两镇虽在籍兵马二十万左右,实际不过十五六万耳。

就在这十五六万兵马之中,还有数万调往辽东充当客军,大多数又要驻守堡垒、城池,实际能动用之不过两万而已。

而就这两万机动兵力,宣大总督张凤翼还需要防备鞑子、北虏两处威胁,实在是守有余而攻不足。

故而朱燮元请求支援的书信他收到以后,迟迟未能回复,实在是左右为难,难下决断。

“报~左督师朱燮元再度来信,声称‘贼人’欲大举进犯,夺取山西全镇,请求军门率领大军,尽快南下支援,迟者悔之晚矣!”就在这是又有幕僚急急忙忙闯进来汇报道。

“知道了!”张凤翼苦笑一声,摇了摇头道。

“他有他的难,我亦有我的难!朝廷十余万大军尽聚蓟辽,谨防后金,岂有余力哉!”

事情就是这么可笑,堂堂大明,如今除了各地驻守兵马以外,实际能抽调出来的野战兵力,恐怕也就十万之数。

而就这十万之数,也像撒胡椒面似的,分散在河南、南直、保底、登莱、宣大三镇以及蓟辽、昌平等地。

一时间无法聚集在一起,大明朝廷欲与贼人一较高下,决一死战亦不可得。

“回复督师朱燮元,告诉他我已经编练了两万精兵,随时可以南下。”张凤翼不由冷静道。

“前提是我要见到人,见到贼人大举进犯,然后方可用兵,否则一切免谈!”

张凤翼担任兵部尚书多年,大明朝野什么情况,心里早跟明镜似的。

就在他回复左督师朱燮元的同时,早书信一封呈到御前,向崇祯皇帝朱由检请求:随时准备调用驻扎在蓟辽等地防备后金的客军入关,参与可能爆发的山西大战,一场最终决定大明最终命运的决战。

第181章 势如破竹

且不论秦、明两国如何反应,且说那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朱大典在沁水河畔遭遇大败,只好一路逃往武陟县。

然而主帅洪承畴、左帅李信两人得理不饶人,紧随其后,一路追击至武陟县城下。

是时夜色已深,义军疾行百余里,疲惫不堪,不得已安营扎寨进行修整。

那朱大典站在城上,望见义军营地灯火通明,深以为忧,遂趁夜偷渡沁水,北上修武。

原来这时代沁水正经武陟县城以北一里处折而南向,刚巧截断了退守武陟明军向东向北两个方向的退路。

而其西正是气势汹汹的义军,其南则是河水滚滚的黄河,若是武陟县城再被义军围死,朱大典麾下这五六千败军定然插翅难逃。

那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朱大典也颇有几分决断,眼见义军正在城外安营扎寨,便下令城中士卒简单吃些吃食以后整装待发。

待到丑时四刻,义军人困马乏,早已经睡下。

朱大典连派人前去探查、骚扰都没有,直接人衔枚、马勒口,悄无声息渡过沁水逃回了修武城。

漕运总督朱大典刚到修武城,便遇到了心急火燎的郑王朱载壐。

“朱军门,你们可回来了!”朱载壐一脸焦急道,“刚刚从获嘉传来消息,有贼人突袭了新乡县城。”

“如今新乡城陷知县死,我军后路断绝矣!”

虽然这朱载壐心疼自己的儿子朱翊钟,但是相对于自家身家性命面临的威胁来说,明显他更心疼自个。

原来这几日功夫,高一功率领一营人马昼伏夜出,如今终于绕过明军的境界穿插到位,一举夺取了几乎无备的新乡城。

后路被抄,不要说漕运总督朱大典,就连丝毫不懂兵法的朱再璽都看出来其中的危险。

“卫辉府保不住了!”朱大典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如遭雷击,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其中的凶险。

“来人呐,快与我前往清化镇,将此军情告知督师!”

“属下领命!”随着朱大典一声令下,早有幕僚一口应了。

那朱大典又接着下令道:“晓谕三军,稍作歇息,准备出发!”

虽然说卖队友、卖上司,殊为不智,只是和自家身家性命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了。

“报~兵部尚书兼右督师杨嗣昌携援剿总兵祖大乐一到城外,还请军门前去迎接!”正当朱大典心生愧疚之际,不曾想几十里外的杨嗣昌等人居然也赶了过来。

“好,如此甚好,我这便迎他!”朱大典闻言不由大喜,遂携带郑王朱再璽,前往修武县西门迎接杨嗣昌。

两人再度见面不由一阵唏嘘,当初两人本以为分兵别走,还有一线生机,如今看来结果并无区别。

“损失怎么样,尚能战否?”杨嗣昌早从流窜的败兵口中知道了朱大典战败的消息,不由连忙开口问道。

“别提了,损失惨重!”朱大典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连忙道。

“如今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还请督师赶快和我撤往辉县!”

杨嗣昌闻言一愣,顿时脸色大变道:“究竟怎么了?”

谁都不傻,按理说朱大典虽然遭此大败,也不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中必有缘由。

果然,杨嗣昌又听到朱大典解释道:“贼人奇兵已经占据新乡,吾恐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不好,万万不能让贼人占据了此处!”杨嗣昌闻言不由失声叫道。

“可……可是咱们如今前有狼后有虎,心有余而力不足矣!”朱大典闻言不由苦笑道。

杨嗣昌如何不知朱大典心思,也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遂不辞辛劳和朱大典等人一起向西北退去。

其实杨嗣昌官至兵部尚书,虽然战阵之上未必比得过朱大典,但是眼界却更胜他一筹。

原来那新乡不但是“卫漕”的集散地,更设有广盈仓在此。

若是被“贼人”所据,不但人白白丢了许多粮草,断了“卫漕漕运”,更有可能被贼人沿河而进,攻大名克临清,再度断绝南北漕运。

没错,事情就是这么搞笑。

虽然张顺已经极力避免断绝大明南北漕运,可是起自辉县的卫河漕运,本是原来的大运河的一部分——永济渠,北宋时称作“御河”。

只是自明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重新疏通会通河,京杭大运河再度通航,原本的“卫漕”才衰落了下来。

但是,“卫漕”优良的水道,依旧是河南赋税集聚运输的通道。

义军夺取了此地,不仅获取了大量粮食,更是可以沿河向东北威胁大名、临清,由不得杨嗣昌不心惊肉跳。

当然,杨嗣昌、朱大典等人并不知张顺现在并无意切断漕运,以免引发大明北直和整个蓟辽、宣大边军崩盘。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之事,吾不取也!

而就在杨嗣昌、朱大典离开修武县的同时,左帅李信的兵锋也已经抵达修武附近。

主帅洪承畴麾下虽然有数万精兵,却也因为人数众多、行动迟缓,反而让一心逃跑的杨嗣昌、朱大典等人逃出了生天。

“直娘贼!”等到洪承畴接到杨嗣昌、朱大典退走,李信占据修武空城的消息以后,不由暗骂了一句。

直到这个时候,洪承畴才不得不承认当初自己轻率的离开怀庆府城是一个错误。

按照当初张顺提出的计划,义军在占据怀庆府城、天井关和温县以后,应该死守府城以待明军疲惫。

等到明军锐气已失,再出大军破之,然后让王定的骑兵营趁机掩杀,方可彻底打垮杨嗣昌、朱大典等人。

如今义军虽然在沁水河岸大破明军,却因为骑兵力量不足,始终无法扩大战果。

不过,洪承畴本身也是好本事,懊恼的心情一闪即逝,随即不由下令道:“着左帅李信即可东向夺取获嘉,和占据新乡的高一功连成一气。”

“着魏知友东向,夺取原武县,北接新乡,南胁中牟。”

“其他人等随我大军东进,驱逐杨嗣昌、朱大典之辈,全据卫辉!”

第182章 起兵

河横金螭,津回白马,滑台险扼中原。隋埠柳烟,明堤夕照,纤声远渡征船。

——李葆国

“嘿呦,嘿呦!”三五成群的汉子光着膀子赤着脚,只穿了一条犊鼻裤,他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如同爬行一般拉着肩上的纤绳。

时值初春二月,隆冬虽去,天气犹寒。

然而,他们早已经浑身上下湿淋淋一片,一时间让人分不清那些到底是汗水还是河水。

“一二三四加把劲啊!”

“嘿呦!”

“兄弟们啊齐用力啊!”

“嘿呦!”

……

这些纤夫人虽不多,视漕船大小,各有七八人、十二三人不等。

每支拉船的纤夫设一船头,用号子鼓舞、指挥着其他纤夫一起用力。

而每五支纤夫又设一夫头,专管自个招募来的这些纤夫,向朝廷领取工食银。

“好了,已经过了内黄界,我们就拉到这里了!”一个精瘦伶俐的年轻人放下手中的纤绳,不由跑到管事面前汇报道。

“不成,不成!”那管事闻言摇了摇头,命令道,“都给我继续拉。”

“内黄那边没有来人接手,咱们给他们送到大名府去!”

“黄管事,那边不归兄弟们管了啊!”那年轻人不由据理力争道。

“再说如今年景不好,兄弟们家中缺衣少食,还指望拿着工食银回去救急呢!”

“不就是钱吗?”那管事闻言鄙视地看了面前的年轻人一眼,不由冷笑道。

“工食银每人每天再加二厘,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纤夫每人每天工食银三分六厘银子,若是再加上二厘,合三分八厘,倒也不差。

那年轻人闻言犹豫了一下,不由又低声开口问道:“黄管事,不知道兄弟们的工食银什么时候能结?”

“着什么急啊?难道朝廷还能欠你们几个的工食银不成?”“黄管事”闻言傲慢道。

“再等等,等朝廷平了这股贼寇,少不了你们一丝一毫!”

“朝廷金山银山,哪里缺我们这点银子!”那年轻人闻言连忙应和了一句,然后迟疑道。

“只是……只是兄弟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家里还等着米下锅呢。”

“要……要不,您开开恩,先借给我们点买米钱……”

结果那年轻人还没说完,那“黄管事”不由勃然大怒:“袁时中,你在教我做事!”

“别以外自己长的像个人,就算是人了,别给你脸不要脸!”

“都给老子听着,要钱没有,我看你们哪个敢走?”

“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一次你们要敢走了,下一次别想再来,也别想在老子这里拿走一分钱!”

“都给老子听清了没有!”

“黄管事,黄老爷!”那年轻人被“黄管事”这一通骂,明显有点懵。

他不由哀求道:“皇帝还不饿差兵,兄弟们出来干一个多月了,就连去年工食银还欠着两个月。”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兄弟们真的快顶不住了……”

“呵呵,顶不住?我看你们拉纤的时候不是挺有劲儿吗?怎么就顶不住了!”黄管事闻言冷笑道。

“皇帝不饿差兵?皇帝当然不饿差兵了。”

“差兵干造反,你们敢吗?”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们若是有胆,只管往这里砍!”

“黄管事”仗着身边站了七八个兵丁,胆气十足,根本软硬不吃。

也难怪“黄管事”有如此胆气,这些纤夫所谓的“工食银”其实一个月才一两八分银子。

若是再算是“黄管事”每天的“抽成”和“孝敬”,其实实际到手不过五六钱银子而已。

然而就这五六钱银子,好多人求爷爷告奶奶,打破头还挤不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