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96章

作者:四代重奸

张顺一番言辞,将火炮铸造的前前后后分成理论、设计、工艺、试验和量产五个阶段,张都督顿时觉得脑海中清晰了许多。

他沉吟了片刻,试探着应道:“莫非在设计和工艺之间?”

“那模数之论有误否?”张顺笑着反问道。

“西洋模数之法胜于中国,当无误也!”张都督老老实实承认道。

“既然模数之论无误,那以模数之法设计的长短、轻重、口径及装药之炮,焉能有误?”

“呃……想必定然是铸造不得其法!”张都督晕了,感情绕来绕去,您这意思是这问题还是出在我身上?

“为何不得其法?”张顺既是在追问张都督,其实也是在追问自己。

“这……恐怕是因为微臣太过愚钝!”得了,张都督干脆破罐子破摔,您着非要揪着我错误不放呐?

张顺无奈地拍了拍脑袋,这厮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一点科学的精神,动不动就往自己能力、尊严角度琢磨。

他不由提醒道:“冰融则缩,水冻则胀,盖固液有别也!铁水与铁亦定然缩胀不一,铸造小件,尚且不显;待到铸造重炮之时,其中问题定会显现,此其一也。”

“待铁水注入,先后左右有别,先注者凝,后注者熔。其冷热不均,缩胀不同,故而多有缝隙;再加上水汽进入,无处可出,故而多气泡空洞,此其二也。”

“铁水速凝则脆,缓凝则韧,盖缓速有别也,此其三也。”

“凡此三者,请君详之,火炮必成也!”

原来张顺在追问张都督的过程中,自己也渐渐理清了思路。

原本他以为铸造火炮是什么高科技,如今细细想来,其实也不过涉及到固液转换、热胀冷缩等基本物理学基础知识罢了。

然后,火炮里有孔洞气泡和材质问题,又涉及到钢铁的工艺问题,基本上也在张顺能够理解范围之内,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不过,这番言论倒和前面砂型铸造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只是张顺突然灵感迸发,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尽量利用前世学到的物理学知识分析其中原理罢了。

但也把张都督听得目瞪口呆,颇有几分“虽不明而觉厉”的意味儿。

他下意识就把这砂型铸造当成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准备马上实施一番。

在这番阴差阳错之下,倒让张都督瞎猫撞到了死耗子。

原来原本历史上就是泥范铸炮用了几百年以后,最终被更先进的砂型铸造代替。

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砂型铸造透气性好,不容易产生孔洞、缝隙,定型效果也优于泥范铸造。

甚至张顺前世穿越之前,很多现代化工厂,还在采用这种工艺铸造大型金属构件。

这种工艺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应用范围,都比张顺记得的“铁模铸炮法”强多了。

第126章 万斤红夷大炮(下)

又过了一日,张都督终于找到了一个手艺不错的首饰匠人,特意亲自带到阌乡城内,前去拜见张顺。

客套了两句,张顺就让他坐。

那人吓得噗通一下就跪在地上,讨饶道:“爷爷,您就让俺跪着吧,这样踏实!”

张顺前世作为现代人,受不了这个。他又劝了两句,见他执意如此,只得作罢。

随即张顺问道:“我听闻你擅长铸造金银首饰,敢问与铸铁铸炮有何区别?”

“打造首饰用砂,铸造铁器用泥,模范有别!”老匠人没有一句废话,老老实实应道。

“用砂如何?用泥又如何?”张顺也喜欢这人干脆利索的劲儿。

“用砂难以定型,但铸造精细;用泥多孔洞蜂窝,可以铸造大件!”这匠人也是个门儿清。

“哦?我欲铸大炮,重万斤,若用砂如何?”张顺单刀直入地问道。

“这……”老匠人迟疑了一下,这才应道,“大王恕罪则个,老朽愚钝,不曾闻以砂铸钢铁之法也!”

“因为铁件小的可锻造,大件用泥范即可。若是大王执意如此,我倒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也不知道中不中用!”

“老先生请讲!”张顺听了本来有几分失望,没想到他还有些主意,也不知道成不成。

“我觉得可以砂、泥混用,纯用砂,则砂模难支;纯用泥,大王又不满意。那何不在砂中掺些黏土,使其成型,然后浇铸?”老匠人连忙提议道。

“只是此法闻所未闻,乃是老朽胡言乱语,若是不成,还请大王不要怪罪才是!”

“放心吧,这事儿无论成不成我都不会怪你!”张顺本来还想问问老匠人姓名。

只是如今见他有几分畏惧,为了免于误会,他只得劝慰道:“如果这事儿成了,本王还要奖励你一番!”

那老匠人见张顺是个面善的,连忙叩谢一番,千恩万谢不提。

等到老匠人下去,张顺这才扭头问道:“张先生如何看待此事儿?”

“那……那就试试?”

“你说得没错,应该先试试!”张顺把最后两个字加重了语气,然后接着道,“先试试纯砂、泥范和泥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以后的效果。”

“泥砂的比例多试几种,务必以砂为主,以泥辅之,把那砂模定型堪用即可!”

张都督闻言领命去了,使人选取沙子、黏土等制作模范进行浇铸。

这一次不是为了铸炮,纯粹是为了验证各式范模的效果如何,倒没花费太多功夫。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张都督便拍着门,招呼张顺去冶炼处查看情况。

高桂英撅着小嘴很不高兴的要爬起来,张顺劝说道:“既然你困,那就再睡会儿吧,让悟空陪我去就成!”

“啊~”高桂英张开口,很不雅的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她一边匆匆忙忙的穿着衣服,一边没好气的应道,“可别!爹爹上次一个不小心被人割了喉咙,指不定你那几个婆娘怎么嫉恨我呢。若是这一次我再落人把柄,下半辈子还能不能过了?”

“这事儿又不怪你,你担心个什么?”张顺一边劝慰他,一边抓了件香色飞鱼服套在了身上。

这时代流行的道袍、直裰、官袍之类的衣服,穿起来倒是很舒服,就是不太方便行动。

而如今张顺又是有身份的人了,也不能向以前那样穿一身短褐,只好选择较为方便行走的飞鱼服作为常服。

还真别说,张顺身材高大,骨架又宽,穿着看起来确实是威风凛凛,文武兼备。

不多时,穿着好了,高桂英又挑了一定玄色的唐巾,给他戴上,这才施施然出了房间,喊上悟空等护卫一同前往冶炼处去了。

到了地方,试做铁件尚未开模。张都督便当着张顺的面,命工匠逐个砸开了,让张顺一一查看。

还真别说,用沙模浇筑的铁件都表面光滑,孔洞麻点几乎不见;而以泥模浇筑的铁件,大多坑坑洼洼,不堪入目。

至于泥沙混合范模浇筑的结果,其规律基本上是泥愈多,沙愈少,则铸件越粗糙不堪。

既然外观没有太大问题,张顺便下令道:“找个抡大锤的过来,给我使劲砸几下看看,测一测铸件性能如何!”

原本这些物件要测试抗拉强度才是,只是为了验证泥范、沙范的不同,这一次所浇铸铸件,皆以大块为主,以这个时代的简陋工具,实在无法测试。

张顺干脆便采取破坏性实验,以验证这些铁件的耐冲击力性能如何。

张都督连忙喊来了两个壮汉,一人提溜个大铁锤,按照张顺的要求,“咣咣”几锤砸了下去。张顺伸头一看,只见有的毫无损伤,有的破损了边边角角,甚至有一块直接被砸开了。

“行了!”张顺察看了半天,伸手指着其中两个模具位置道,“这两个不错,泥砂比例如何?”

张都督一看,连忙应道:“一个是泥一斤则用砂一十九斤,另一个是泥一斤则用砂九斤!”

“哦,就是黏土占比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呀!”张顺点了点头道,“这两个不错。”

“不但浇铸出来的铸件表面光洁,锤击不碎,其模具形状稳固,立而不碎,正堪使用。”

张都督眼睛又不瞎,自然也持同样看法。

于是,他便请示道:“既然如此,不如就取其中数,制作砂模,再行试铸火炮?”

“可!”张顺点了点头。这一次砂模试铸的效果很好,解决了原来泥模的很多缺陷,料想定然能够大大提升红夷大炮的铸造成功率。

张都督一看张顺同意了,多日的憋屈一扫而光。

他不由兴致勃勃道安排人手,前往河边捞取沙子。

万幸这潼关、阌乡正在滚滚黄河南岸。而这黄河本就号称“一碗水半碗沙”,盛产沙子。

义军所铸造万斤红夷大炮,光炮体就有一两尺粗细,丈余长短,自然所需细沙数量也是惊人。

如不尽快准备,恐怕成炮之日又不知到哪个猴年马月去了。

本来这事儿也就这么成了,谁知张顺嘴贱,又问了一句道:“不知这万斤红夷大炮形制如何?”

第127章 五十斤重炮

张顺话音刚落,张都督便献宝似的卖弄道:“此万斤红夷大炮长一丈零七寸二分,外径一尺六寸,内径五寸六分,尾径阔两尺一寸九分,可装药二百四十两,射铁弹四百八十两。”

“炮成之后,声如霹雳,弹如雷霆,一炮糜烂数十里不止……”

“等等,等等!”张顺伸手制止住了张都督的吹嘘之词,迅速心算了一番。

一斤十六两,四百八十两不就才三十斤吗?

张顺记得铁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七点八克,他曾利于测密度的方法反推出明代一斤约为六百克,明代一寸约为三点二厘米。

依次进行推算可知炮弹重十八公斤,火炮口径约为一百八十毫米。

完全不够啊!

张顺记得后世巨舰大炮时代,没有200mm以上主炮,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甚至部分战列舰口径更是达到恐怖的400mm以上。

张顺蹲下来撅了个草棍,在地上写写算算半天,把草棍一扔,大嘴一张道:“原先设计太过保守,当把口径扩为六寸五,炮弹至少要重五十斤!”

张都督闻言差点哭了,我这设计是发射三十斤炮弹的重型红夷大炮。

您老大嘴一张,把弹药差点就给我翻番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张顺是在开玩笑吗?当然不是了。

他现在在铸炮过程中,多次实验以后,发现一个问题。

所有炸膛的火炮多是从火炮后半部分炸开,准确的说是从火炮药室处炸开。

从当初张顺利用红铜测算火炮各处受力分析来看,药室承受的压力要远远超过炮膛的其他部分。

也就是说西洋传来的模数体系,其实数据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按照如今从西洋传过来的模数理论,如果火炮内口径是a,那么炮口壁厚为0.5a,炮口外径为2a,炮耳处壁厚为0.75a,底径厚度为3a,而炮长应该在火炮口径20倍以上。

张都督依照西洋模数设计的万斤红夷大炮,结果一放就炸,不得不加厚炮壁。

实际设计的火炮外径已经达到内口径的三倍;底径接近内口径的四倍,这也是该炮过于沉重的原因之一。

但是若以张顺实验的结果看来,这门万斤红夷大炮其实在药室这个关键部位用料明显不足,而在炮管等无关紧要的部位又用料较多,造成过多死重。

所以张顺的想法很简单,在加大万斤红夷大炮口径以后,只需要加强大炮的药室应该就能够满足要求了。

想到这里,张顺便问道:“这几次火炮炸膛,都大概开裂在何处?”

张都督满心不高兴,不过也拿自家主公没办法。

他只好皱了皱眉头,一边思索一边应道:“有六门……不,七门是后部炸开;有三门前端炸开,一门从中间炸开!”

哦?虽然和自己所想有些区别,但是好像并不是很影响结论。

张顺稍作思索,便明白其他部位炸裂,很可能是因为铸造质量的缘故。

他便笑道:“张先生莫要困扰,先以我的法子铸造两门一试,若是果然能成,岂不妙哉?”

“若是不成,再依旧法不迟!”

“好!”张都督一听,精神稍振,便向张顺请教新炮尺寸。

“先以生铁铸造圆柱一个,长九尺七寸五分,直径六寸五分,以为标准。”

“然后以熟铁条半寸粗细烧红绕之。锤之至至三分止,务必使接头处锻为一体。及第一层完毕,第二层交错绕之,亦如法锤锻!”

“两层皆毕,锤得熟铁壁厚约六分。再于后端多缠绕两道,长约尺余,以加强药室。”

“然后将其取出,放入模中,权作炮芯之用。以生铁注之,待铁水冷却以后,取出待用!”

“炮口粗约一尺四寸,炮耳处壁厚粗约一尺七寸,炮尾粗二尺二寸,总体重量控制住万斤左右,张先生以为如何?”

“这……炮口、炮耳处是不是有点太薄了?”张都督虽然有点反感张顺“瞎指挥”,但他还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还是依照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担忧。

“应该没问题!”张顺拍着胸脯保证道,“先前我在山西造炮,不懂其中门道,故而让工匠多方试做,经过验证得知:火药之力全在药室,炮膛、炮管承受不过其余力罢了。”

“若是浇铸得法,不仅炮体更轻,火力更是大胜原炮!”

张都督虽然心中依旧有几分不信,奈何当初在山西被“擎天柱”的火炮也闹心的够呛,只得老老实实听令行事。

由于之前生铁反复冶炼,有些已经脱碳成了“熟铁”,张都督便将工匠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分负责挑拣铁矿,开炉冶炼生铁;一部分负责制作砂模,准备浇铸工作;还有一部分则利用张顺“发明”的水力锻锤捶打熟铁,转等生铁芯制作好以后,锻造火炮内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