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41章

作者:天下乐

村落的房子建筑都进行了初步的规划,都盖得整齐划一。

刘老三脸上堆着笑,正在笑呵呵的跟人们道喜,今天是他家房子开灶的日子,赶在过年前,终于住进新房子了,虽然只是土房子,但这也是他们家的新房子,说起来,这比他们以前村里的房子还要好一些呢,这房子屋里屋外可是涂了漂亮的石灰。

托殿下的福,这石灰虽然是白的,但是却可以防虫蛀,重点是涂抹了这石灰混合之后的东西,即便是下雨,只要不是下的时间很长,就不怕了。

不像是泥土抹平的房子,如果下雨时间太长,下的雨太大,那房子有被冲毁的风险。而涂抹了石灰,这大雨再大,也不会冲毁房子的风险了。

今天村里面的人过来了大部分,这房子都是村里的人一起帮忙盖的,所以今天这开灶,怎么也要请全村人吃一顿饭,虽然说是请全村人吃饭,但实际上大家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的粮。

每家每户都是这样,这个村子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盖起来的!

房子都是大家免费帮忙,相互帮忙,邻里邻居不是就是这样吗?

感觉人来的差不多了,刘老三刚准备回去,远处突然传来了马蹄声,刘老三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有马蹄声可了不得,没准是殿下的侍卫过来通知他们有新的事情要做了。

可不敢耽误殿下的事情,哪怕是耽误自己住新房子,也不能耽误殿下的事,没有殿下可就没有他们。

刘老三站在原地,很快十几匹马就拐过了村头的道路,向他家的方向跑了过来。

还没等刘老三看清楚是什么人,就看到来人停下了马匹,直接翻身下马了。

“我的亲娘嘞!是殿下!”等来人翻身下马,刘老三猛地认出来了,直接大喊了出来。

刘老三不认识殿下,但是他认识殿下的这身衣服!天底下有哪个皇子就穿一身衣服的,只有秦王殿下,听说殿下是在他们身上花了太多的钱,已经没钱做新衣服了,所以家里面剩下的丝绸不多,秦王殿下的衣服也就只有那一种丝绸做出来的。

刘老三曾经在秦王殿下去西域前的城外讲话的时候,他远远的看到过殿下一次,当时殿下穿的就是这身衣服,现在还是一模一样,所以刘老三直接就认出来了。

前段时间他们不少人还说,想给一起给殿下买几匹好一些的丝绸,让给殿下做衣服,最后被他们的里正给阻止了。

里正说,殿下交代了,殿下不缺钱,殿下之所以穿一样的衣服,是为了节省,是为了尽量让更多的钱能够用到实处,而殿下自己并不缺衣服穿,如果缺衣服了,还可以跟陛下要。

第382章 殿下来了(下)

“哈哈,你好呀。”李恪翻身下马,笑着开口道,“我听说你家今天住新房,我就来蹭个饭,欢不欢迎啊。”

“殿下,您羞煞我了。”刘老三直接就要跪下来,被李恪一把扶住了。

而此刻刘老三家里面的院子里面,村里面的所有人都沸腾了起来,大家几乎都一股脑的向门口涌了过来。

李恪身后的护卫们瞬间紧张起来,有几个护卫把腰间的刀都抽了出来。

“滚蛋,谁让你们过来的,他们还能伤害我不成,滚外面去,远处守着,我在这里就不可能受伤!”李恪直接大喝一声,直接在身后抽刀出来的两个护卫身上踢了他们屁股两脚,将他们赶走了。

李恪的动作让周围的百姓也都立刻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有些感动。

“都别挤了,挤到殿下怎么办?!”人群当中,刘老三急了,直接大吼了一声。

刘老三这么一吼,所有人立刻停下了自己的动作。

“哈哈,大家别挤了,来来来,给我让开一条路,我也想跟大家聊聊。”李恪哈哈笑了两声开口道。

李恪这么一说,周围激动不已的人群都笑了出来,大家的情绪也平稳了许多,平稳的同时,人群又从中间给李恪让开了一条路。

到了院子里面,李恪干脆在院子中间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百姓家用椅子的还太少了,都是凳子,因为他们木头也不多,而且凳子占地方少,使用也方便。

“来来来,大家都坐下,今天我过来就是跟大家聊聊天的,大家不要紧张。”李恪笑着招呼了一声,所有的百姓立刻都纷纷坐了下来,不少的百姓甚至干脆直接席地坐在了地上。

而一些小孩子则是好奇的爬上了周围的院墙,甚至还有顺着梯子爬上房顶看热闹的半大小孩子。

许多百姓都离李恪坐的很近,看着周围围了一圈的百姓,李恪笑了笑,这个场景……还真是眼熟啊,只是上辈子他也只是从电视里面看到过。

“这位郎君,你是今天的主家,你叫什么名字?”李恪笑着看着刘老三问道。

“回殿下的话,我叫刘老三。”刘老三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哈哈,好,刘老三,这房子刚盖起来?”李恪看着刘老三问道。

“今年冬天盖起来的,不过之前墙皮还没干,村长和里正说住进来要生病,而且冬天用火烤又不太好,这让房子才阴干,今天准备搬进来。”刘老三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这房子都是什么材料盖的?结实不结实?”李恪又笑着问道。

“殿下,房子是用土坷垃盖墙,房顶是木头上梁,搭椽chuan子骨架,再用红柳和芦苇各自编一层类似席子一样的,再加小麦秸秆铺一层,最上面用小麦的麦芒和泥混合上房顶。”刘老三听到李恪询问,解释的很详细。

“这土坷垃是用黄黏土压成的?”李恪开口问道,他还真知道这玩意,因为这种盖房方式,李恪上辈子小时候北方不少地方都在用呢,要么是土坷垃,要么是土坯。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土质。

“殿下知道?”刘老三有些惊讶,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恪居然知道这个。

“就是选一块黄黏土的地,给地里放水,等快干的时候,用牛拉大石磙进去里面将泥土压实了,等压得差不多了,再将压好的地裁切成大约一尺见方的坷垃块,上面盖草,等这些坷垃块阴干之后,就用来盖墙,对是不对?”李恪笑着问道。

“对!”刘老三满脸的惊叹,别说刘老三就是周围的百姓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殿下居然还懂这个。

“这种盖房结实不结实?和土坯哪种更好?”李恪倒是知道农村也是有土坯房的,土坯也是挑选黏土混合小麦的麦芒,以及秸秆混合,再放到木制的模具里面用力压制成为土坯,最后堆积在一起晒干,然后盖房。

“结实,结实!我们都是垒两层坷垃,墙有二尺多厚,因为这些坷垃都压的非常紧,干了之后很结实,垒出来的房子只要不是被大雨或者是山洪冲刷,几十年都没事!”刘老三笑的一嘴不整齐的牙都出来了。

“这个盖房比土坯要更快,土坯需要人力和模具来压,耗费时间,坷垃更快,而且整块的黏土晒成的坷垃也更结实。”

“而且我们还有殿下您给我们准备的好东西,石灰涂抹墙壁之后,外面就不怕雨水冲刷了,这可比我们以前用泥磨平要强的多!”刘老三飞快的说道。

“哈哈哈,这个也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工匠们的功劳,我记得石灰是要混合石绵的吧?”李恪笑着问道。

“对的。”刘老三点头道。

李恪笑了笑,单纯的石灰可没有这么好的效果,里面混合了石绵才行,不过其实最好的混合物是石灰混合玻璃丝,然后再涂抹在外墙上,这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要不是人为破坏,或者是鼓泡起皮,几十年都没问题。

鼓泡起皮也可以后面再补上,而且涂抹了这东西还可以防止虫蛀等,连老鼠都有一定的预防能力。

这个时代没有玻璃丝,玻璃倒是有,但是将玻璃做成玻璃丝可没那么容易,倒是石绵因为是天然存在的,所以不难弄到,早在周朝时期中原就开始利用石绵了,甚至还有用石绵做成的衣服,用火一烧就干净的衣服,叫火浣布或火烷布,列子书中曾有记载。

而且远在万里之外的埃及法老王的裹尸布也是有石绵存在的。

“看到大家能住上新房子,我就放心了。”李恪满意的点点头。

“都是殿下您好,如果不是殿下您,我们这些人早就饿死了,是殿下您给了我们活路啊。”周围一个百姓大声开口道。

“千万不能这么说,我只是给了你们一个机会,而你们是用你们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自己活下来的,所以我希望你们以后呀,千万不能忘记这份勤劳!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李恪笑着道。

“殿下,您说的话我们不会忘记的。”

“哈哈,大家记得住就行,大家要相信我,相信朝廷,今年大家过个好年,等来年了,朝廷还会推出更多好的政策,到时候大家都要支持才对呀,这些政策,我肯定也是会参与其中的。”李恪大声笑着道。

“殿下放心,只要您说往东,我们绝对不会往西的。”百姓们都纷纷笑着点头道。

李恪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差不多有接近一万户的流民加上周围做工的百姓,李恪可以影响很多了,看起来得赶紧给李泰加加担子,将明年的工作多做一些。

李恪在这里琢磨给李泰找点新的活的时候,宫里的李泰也好不容易喘息了一口气,喝了一口茶之后,李泰这次回来也琢磨过来点味道了。

稚奴说的对,这都是三哥的阴谋,他故意让我来这里监国,最后当皇帝,为的就是他想潇洒!想当个逍遥王爷,还想盖个大唐不夜城玩!还有大哥!

没想到大哥你浓眉大眼的居然是个坏人!

可惜我李泰,这么聪明,居然没看出来他们的险恶用心,就落入了大哥和三哥的圈套呀!不行,我得反抗!这皇帝,我李泰才不当呢,谁当谁是傻子!

父皇身体这么健康,至少还能当几十年皇帝,这几十年里面,想当皇帝的人岂不是动不动就要监国?!

这还有活路吗?!反正我李泰是不可能干的,大哥的话……大哥已经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了,肯定早习惯了吧,按理说大哥是最合适的,但是现在孙思邈孙真人来了,大哥一句调养身体就能够找到足够的借口。

如果父皇年后还要让监国的话……李泰眼珠子转了起来,反正他是不干了,应该让三哥来!

过年父皇肯定是要回宫的,到时候我就给父皇谏言一下,三哥已经很久没惹父皇生气了,按照三哥的脾气,估计很快就要惹父皇生气了,我要给父皇建议,三哥惹您生气,您打他干什么?!

打了三哥这么多年,三哥怕打吗?明显不怕!三哥犯错,父皇您直接罚他监国处理奏章就行了啊!!对,自己到时候就这么给父皇建议,嘿嘿嘿嘿。

正在跟村民们聊天的李恪猛地打了两个喷嚏,噫,这是咋了,李恪心里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莫不是有什么脏东西?总有刁民想害我。

第383章 这是我们的约定

将乱七八糟的想法扔出脑外,李恪笑着道:“我看这会儿已经是吃饭时间了,大家不介意的话,给我吃一碗饭你们做的饭?”

李恪的话,让所有的百姓都愣了一下,刘老三有些结巴的从地上站起来道:“殿……殿下,我……您……您能吃我们的饭,是我们的荣幸……就是……就是饭只是点面条……您吃不惯。”

“哈哈哈,谁说我吃不惯,我可是去过西洲的人,那西洲的情况可比这里要复杂的多了,来来来,给我盛一碗面条。”李恪哈哈笑了两声道。

“快……给殿下下一碗面。”这些百姓都很淳朴,他们也不像是长孙老阴人那些人,脑海里面想那么多,李恪这么说,他们就信了,当下就让给李恪下一碗面。

“走,咱们去你们的灶台看看,我亲自来下面。”李恪干脆站了起来,向刘老三的房子走去。

大家自然都不会有什么意见,簇拥着立刻走向了刘老三的房子,屋里刘老三的婆娘有些手足无措,旁边的面案旁边还有几个妇女也站在那里,是村里来帮忙的。

面案上和的面有些黑,这些百姓自然不可能吃的起白面,这面都是连麸皮带面粉混合在一起的粗面,就这也是少见的美食。

“来来来,这位嫂子,你帮忙给我切个面条。”李恪笑着道。

“殿……殿下……当……当不得。”刘老三的婆娘手足无措,结结巴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没事,切吧,咱都是大唐的百姓,我是大唐的皇子,咱们都是一体的。”李恪笑着道,“我们这些皇子,都希望大家都能过的好,大家过的好,我们大唐就会越强大!”

“是,那……那要不……我给殿下您重新和点面。”刘老三婆娘结结巴巴的开口道,他们家里还有大约一斤多的白面,那是上房梁那天留下的,一直都没舍得吃。

“不用,就这个就挺好。”李恪指着面案上的粗面道。

刘老三婆娘看到李恪坚持,也只能将和好的面条,用刀切了下来,这菜刀应该是他们家自己的,李恪看的出来,这应该是他们刚刚兑换的,菜刀还很新呢,菜刀的刀柄还用布细心的裹了一层。

切出了一碗面条,李恪笑着道:“多给我来一点,我这人饭量可不小。”

李恪的话,让所有的百姓都笑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听到殿下跟他们要吃的,就觉得一种莫名的很安心。

将面条要过来,李恪又学着在旁边陶锅里下了面条,等水煮开,面条漂浮起来,李恪就笑着道:“大家来年都努力干活,这长安城附近明年会有很多活计,到时候你们的月钱不会低,而且我们大唐的生铁产量啊,会越来越高,来年你们争取家家户户都能买一口铁锅!你们一定要过上好日子!”

李恪的话让所有的百姓都激动起来,铁锅,这他们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现在殿下说了,那就说明他们有机会,一口铁锅那怕不是有十几斤!殿下说他们能买起,那他们明年就能买得起!

“殿下,我们一定好好干活,不能给殿下您丢人。”

“对,我们不能给殿下您丢人,如果不是殿下您,我们早就饿死了,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说话间,面条煮好了,李恪要来了一个大的木碗,然后直接将里面的面条盛出来了一大碗,这才又在旁边的一个陶盆里舀了两勺汤。

今天的刘老三显然是下了血本了,今天还买了二斤羊肉切成了碎,熬了这羊肉汤,给大家下面吃。

“殿下……您捞点肉呗。”看李恪就舀了两勺汤,刘老三有些充满期待的开口道。

李恪顿了一下,他也不矫情,直接笑着道:“那行,那我今天就沾一光,吃一碗你们的羊肉。”

一边说,李恪一边用勺子打下了底,捞出来了半勺切成小块的碎羊肉,这些百姓们很淳朴,他们有的东西不多,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就是最好的了,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将自己最好的留给李恪。

将这半勺肉倒进自己的碗里,李恪笑着道:“来来来,我这肉可不能全吃了,今天大家都人人有份,来,一起吃啊。”

将勺子递给后面的人,让刘老三的婆娘继续下面,李恪则是拿起一双筷子,然后捞了一筷子面,这羊肉汤里面只放了盐,李恪直接夹了一大口面,然后放进了嘴里,“吸溜”一声直接吃了一大口面。

面有些粗糙,你要说多难吃,也不至于,李恪对吃的很挑,但是也没那么挑,他吃的了满汉全席,也吃的了一碗细面。

“哈哈,味道不错,虽然咱们这面食是单调了一些,但是我希望啊,这里我跟大家做一个约定吧。”

“明年,明年过年的时候,我们争取家家户户能吃的起白面,都能买的起一些肉,过年的时候我们也能吃个白面饺子,好不好?!”李恪大声看着周围的百姓问道。

“好!”所有的百姓都轰然响应!

“那可就这么说定了,明年我可是还要来大家这里吃这一顿饭的,到时候吃不到白面包的羊肉馅,或者猪肉馅饺子,我可不让你们啊!你们可都得给我努力啊,一家一户都不能落下。”李恪面带微笑,大声道。

“殿下我们一定努力。”所有的百姓都有一些激动,大声吼了起来,明年一定,他们明年一定得让殿下过年吃到这一餐白面羊肉馅的饺子。

“哈哈哈,我们一起努力。”李恪笑着又夹了一大筷子面,干脆直接“吸溜”“吸溜”的吃了起来,有了他们这一声声的保证,这面也没那么难吃。

一碗面吃完,李恪将汤都喝完了,又跟这些百姓们聊着天,看他们吃饭,最后这才告别了刘老三家,从这个流民村里面走了出来。

等李恪离开这个流民安置村的时候,长安县的县令已经得到消息守在村子外面了。

长安县和万年县因为是京县,所以这两县的县令都是五品官员,就像是一千多年后的那句话一样,在魔都别说有钱,在京城别说官大,在大唐的长安城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从长安县令的动作就看的出来,对方的政治敏感度有多高。

第384章 长安县令

看到李恪出来,对方就直接迎了上来。

“臣长安县令李爽见过秦王殿下。”李爽上来先给李恪行礼道。

“长安令免礼。”李恪微笑着开口道,李爽,字乾佑,跟李恪算是一个家族的人,出自陇西李氏丹扬房,跟李靖是有亲戚关系的,都是同时出自丹扬房,今年大概四十多岁了。

这位历史上也是有名号留下的,挺长寿的,好像也是活了七十多岁,李恪在仓库的书库里面将大唐的一些有历史记载的官员都大概看了看。

“李县令今日前来?”李恪明知故问。

“我听闻殿下您关心这些流民的安置情况,身为长安县令,我肯定是要来听取殿下您的意见的,毕竟不论大唐福利工业区,还是这些流民安置村庄都在长安县的管辖范围之内。”李爽开口道。

“嗯,现在这些流民一共有多少村庄?”人家说的没毛病,李恪也正好询问一下。

“目前这些流民总计安排了十个村庄,以一千户为一个村庄,基本都在长安县的范围之内,不过目前因为长安县的耕地数量有限,他们都没有办法分配耕地。”李爽开口道。

“臣曾询问过部分流民,他们有部分流民表示,如果在长安城周围的其他县如果有空置耕地的话,或者能返回老家,想要回去种地的百姓也有不少。所以,臣这次来也询问殿下,我们下一步的计划该如何处置。”

李恪微微点了点头,一千户一个村庄已经不小了,这也是就是长安附近人口非常集中才能出现这样的大村庄,像是西北地区,可能十几户,二三十户就是一个村子。

大唐荒芜的地域更多,对于这些流民的想法,李恪其实能理解,百姓自古以来都非常的纯朴,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一个情结,土地情结。很多人都认为手里面有地不慌,这种思想一直到一千多年都根植在中国人的骨子深处。

甚至后世不少有钱的中国人,在国内继承不了土地,都跑到国外去玩农场,牧场,不也依然是因为骨子里面的这点情结吗?至少李恪就知道真有不少人想当一个能传承的农场主,牧场主移民什么新西兰之类的地方。

古代的这些百姓,如果但凡有的选择,想要土地的百姓肯定是非常多的,能够有一定的思想留在长安城周围,依靠打工过活的人,这个时代,真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