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7章

作者:寒庐煮酒

可惜相较于人数众多的文官一侧,武将这边就单薄得多了,大猫小猫也就那么几人。

公侯驸马大明的各种勋贵,又自成一列,大家行一拜三叩之礼,正对金台。

司礼监掌印太监麦福一声高呼:“早朝开始”

鸿胪寺官员出列,对朱厚璁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恩的官员人数,朱厚熜听罢朗声道:“宣朝鲜使者”

早早就等候在庭下的,朝鲜大使面露喜色,一下子直起腰杆朝北走去。

与他一同等候的其他各国来使,都皱成了苦瓜的样子,对着午门遥行五拜三叩之礼,就各自退出皇宫。

进宫觐见的名单,前一天鸿胪寺就已经呈递给了朱厚熜,等他斟酌之后,再决定今天见与不见。

朝鲜使者兴奋不已,他们国内中宗才通过政变推翻了燕山君的统治,急需要大明的承认来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

中宗李恪派遣使臣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名贵物产,前往大明朝贡。

朝鲜的使者很有意思,旗帜鲜明地表达朝鲜对朱厚熜的忠诚,凡是需要他们的地方都第一个冲在前面。

朱厚熜也不吝啬投桃报李,接见朝鲜使者。

一番天朝上国礼仪展示之后,朝鲜使者就退了下去。

朝堂上在处理了几份边关的紧急奏报之后,气氛就一下冷了下来。

大家都心有灵犀地低下了头,一下子谁都不说话。

杨廷和环视四周,从队伍中站了出来。

他径直走到金台下方,将官袍轻轻一摆跪了下去,掏出袖间早就准备好的奏章,大声读了起来。

“武宗皇帝驾崩,幸天佑大明,今陛下继承大统,万民之幸天下之福,然臣等疏忽不慎,朝政……为大明计,为天下计,臣等恳求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文官最下方的翰林院庶吉士们,一个个脸上都兴奋至极,脸憋得通红,恨不能在上首的就是自己。

武将们老神在在,不慌不乱地听着,时不时看一眼对面气急败坏的文官。

杨廷和将奏章读完,起身对着金台上的朱厚熜又是一礼,才缓步走回到文臣的队列中。

杨廷和刚回转,吏部尚书就跳了出来。

他跪下道:“臣以为杨阁老,此奏章略有不妥之处,我大明官员自当为我大明忧虑,日日兢兢业业,万万不敢有一丝疏忽懈怠,又怎能因此轻易将他们革除”

吏部尚书回去,户部尚书继续言道:“臣也以为杨阁老此言不妥,有党同伐异之嫌,望陛下圣裁。”

朱厚熜神情冷淡,看着下方的官员们唇枪舌战,眼中熠熠有光。

第11章 朝堂发难

百官见朱厚熜没有表态,在吏部尚书的眼神示意下,礼部左侍郎王瓒出来上奏。

开口就是一句王炸,直参杨廷和处理朝政三十多天里,大权独揽,排除异己。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礼部尚书毛澄更是满脸的错愕,他完全想不到会是王瓒跳出来。

这是守旧文官们的计策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把同整个势力的对抗转变为攻击一个人。

杨廷和虽然权倾朝野,为官清正,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恰恰是他的“缺点”。

古来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属下欺上瞒下,势力庞大。

蒋冕一脸的担忧,眼睛不住的朝着上方的杨廷和看去。

杨廷和沉默片刻,随即站了出来,先是对着朱厚熜行了一礼,又环顾四周,朝着台上的诸位官员拱手。

“臣历任三朝,人臣之贵已达顶点,少时扬名天下,后侍讲东宫,入阁抗谨,今迎立新皇,复又何望哉?”

最后杨廷和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

“臣之忠心,日月可鉴,天地可表!”

他一下跪在金台前脊梁挺直,仪态端庄。

朱厚熜朗声道:“杨阁老一心为国,于社稷有功。”

朱厚熜此话一出,朝堂上的众人都跪了下来高呼:“陛下圣明”。

户部尚书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冷汗,暗道一声不好。

还真的被白公言中了,皇帝要保杨廷和,看来此番必须要弃卒保车。

杨廷和随即大声言道:“有人见臣权重,力推改革,便妄加猜度,疑臣有异心,此大谬也!”

随即他右手用力向下一挥,大声呼喊:“然而,欲使臣放弃改革,实不可行!”

又对着殿上群臣一字一句缓缓言道:“臣恐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天下万民再招祸端,改革成则盛世至,改革败则国危亡,臣岂能动摇整顿吏治之决心,此番苦心,诸公未必能知啊”

他转过身来,对着朱厚璁深深一揖,神色庄重,语气恳切:“大明弊病百生,如舍臣一人换天下安宁,臣何惜此身。”

毛纪也一步跨出神色威严,对着诸位朝臣:“啍,天下之事决于陛下,在于朝堂诸公,岂在于居心叵测之徒。”

随着他的目光扫视,朝堂上一些大臣眼睛躲躲闪闪,心中皆是一震。

气氛烘托到位,心中热血难凉之人都心潮澎湃,恨不能此刻就为国献身以报君恩。

户部尚书杨潭目光深沉,噗的一声直接跪下。

“陛下臣有罪,未能顾全大局,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愧对黎明百姓,请陛下责罚”。

紧接着大殿之上三分之二的大臣跪了下去,杨廷和见状不觉失神片刻,费宏更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朱厚熜语气淡淡:“前人有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尔等勉励”

户部尚书闻言,脸上露出二分感激,三分惶恐,余下五分的尊敬,言道:“杨阁老所言甚是,臣并非没有察觉祸患,乃是害怕动摇大明国本,只能暗自铭记于心”

随即他从袖子中拿出一封奏本,高高举起至头顶:“此乃臣心血所书,直言吏治之患,后附一应名单。”

“呈上来”

黄锦脸色严肃从金台之上走了下来,双手接过户部尚书手中的奏本,呈给了朱厚熜。

朱厚熜将奏本拿在手上缓缓展开,心中暗自思索。

奏章乍看之下骇人听闻,名单之上列有官员大大小小几百位。

可若是细细追究,都是一些旁枝末节的小官,真正有分量仅十多人而已。

内阁四位大学士一下子陷入沉默,毛纪神情微变,对方的这一招以退为进,确实让他们有些难以防备。

“朕听闻苏州知府徐赞,尚有贤名,怎么会单列于名单之上?”

杨廷和听闻此言眼前一亮,但他心念转过,看了看金台上神情冷峻的朱厚璁,心情又沉了几分。

他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打算,放弃一些无足轻重的棋子做吏治改革的祭品。

故意放出一些高位的人鱼目混珠,再趁机除去政敌。

这样既留了陛下的面子,又给了内阁交代。

放弃一部分人,摆脱掉了内部尾大甩不掉的局面,再借此铲除对手,计策不可谓不妙,一举多得!

好在皇帝站在了他们这边,话里给出了暗示。

户部尚书杨潭倒吸一口冷气,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他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过去的兴献王世子如今的陛下,竟然能如此洞若观火消息灵敏,这背后的信息让他不由得悚然一惊。

“臣有罪,疏忽大意,没有仔细辨认下方传来的信息,实在有负天恩”

朱厚璁随意自然的言道:“疏忽大意?事关国事岂能如此草率,罢去杨潭户部尚书之职。”

话音刚落,杨廷和精神一震。

他沉声道:“陛下圣明!”,随即长生一揖。

几位阁老见状,也纷纷出言附和。

顺势大殿内众人对杨潭口诛笔伐。

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他之前的“党羽”。

他脸色煞白,在这个皇权如天的时代,失了势的自己,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他面对的是刚登基的少年天子。

杨潭浑身的精气神一下就垮了下去,但心里仍存有一丝侥幸,陛下并没有对他痛下杀手。

但皇帝放过了他,并不意味着被他摆了一手的内阁愿意放过他。

蒋冕神情冷漠道:“陛下,杨潭罔顾圣意,有负社稷,借改革之名行伐异之举,罪不容赦,请陛下重罚!”

随即跪了下去,旁边的三位大学士也一起连同跪了下去。

四位大学士一跪,整个朝堂之上就没有站着的人了,当然皇帝是坐着的。

朱厚熜目光幽深,言道:“朕初登大宝,当广布仁善,念杨潭为政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革去一切职务贬为庶人,发往努儿干都司!”

努尔干都司在今天的黑龙江地区,为苦寒之地,很适合发配犯人。

清朝为了撇清和明朝的关系,没有提及明朝的疆域到达努尔干都司,但大量史料证明,明朝确实在那里设置了控制东北的机构。

大殿之上,众人山呼“陛下圣明!”

杨潭心如死灰,被禁军拖出大殿。

朝堂斗争就是如此的残酷,看得见的是唇枪舌战,看不见的是博弈权谋。

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一旦下注就要做好身首异处的准备。

刚刚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现在就成了命如草芥的庶民,不禁让人唏嘘万分。

但即便如此,兵部尚书王琼依旧站了出来:“陛下,诸位大人,吏治改革利国利民,但究竟如何施行,却需要细细斟酌,万万不能粗枝大叶!”

但出乎他的意料,紧接着礼部侍郎王瓒跳了出来:“陛下,臣对于改革赞同万分,但诸位阁老不曾体察民情,竟一下子裁撤镇守太监、锦衣卫、违背大行皇帝之命!”

第12章 真正的赢家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容纳了几百人的奉天门里,竟一下子听不到半点声响。

黄锦、麦福,默不作声各自低头,余下的朝臣们噤若寒蝉。

自上一次宦官刘瑾专权,官员和宦官的斗争就愈演愈烈,再加上锦衣卫穿插其间,竟奇妙的达成了一种诡异平衡。

随着朱厚照驾崩,宦官的势力急剧收缩,但有镇守中官还能保持基本盘。

如今杨廷和剑指宦官、锦衣卫,无疑是犯了皇帝的大忌讳!

杨廷和抬眼看了地上的王瓒,王瓒抓住了事件的要害——皇权和阁权的斗争,要不是他手上还有杀手锏,这次就真的栽了。

这位三朝元老,如今的内阁首辅,缓缓从袖子中掏出明黄色的诏书,双手恭敬地捧上头顶。

“大行皇帝遗诏,裁减锦衣卫、镇守中官,诏书在此又怎会与先帝之意相违?”

杨廷和捧出诏书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跪下,朱厚熜从御座上站起来朝诏书的方向行了一礼。

古代重视法统,朱厚熜是被朱厚照的遗旨立为皇帝,自然要表达对先帝的恭敬。

王瓒的头磕在地上,嘴角却露出一丝冷笑,他双眼通红满是疯狂的神色。

大家都知道,朱厚照并没有立下真正的遗旨,是内阁代替皇帝草拟的诏书,遗旨如果仅仅为了新帝法统的合理性也就罢了。

可如果掺杂了别的东西,那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再多出些别的。

王瓒知道自己会死,无论是对于哪一方,他都已经站在了不可饶恕的地方。

但在这一刻,他却感到无比的快意,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那些他仰望的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

他不后悔自己的举动,宦海沉浮多年,这是他真正被那些大人物看在眼里。

皇帝和内阁之间已经有一道合不上的裂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裂开。

百官们的目光都隐隐聚集在高台那个明黄色的身影上。

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急败坏,也没有预料中的咬牙切齿,朱厚熜神色平静。

他语气温和道:“既是皇兄遗旨,朕自当遵从。”

毛纪精神一振,言道:“今幸天意助我大明,武宗皇帝遗诏,陛下圣意眷顾,此番改革势在必行!”

四位大学士私底下互相看了一眼,此番朝会虽有波澜,但终究目的已经达到!

毛纪露出笑容,他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