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朕真的在修仙 第121章

作者:寒庐煮酒

这道题……

朱厚熜却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而问王阳明道。

“王爱卿,唐伯虎可曾找过你?”

“今日晨间,臣便收到了他的拜帖”王阳明轻抚胡须。

杨一清却听着不甚明白,好端端的怎么提到了唐伯虎?

他搜肠刮肚一番思索,才勉强想起了这个当初应天府的解元。

想起当天的应天府考试,一个人名不禁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梁储!

而自己所接手的假币流通一案,又刚好牵扯到了梁储的儿子。

他不禁抬头望向朱厚熜,是陛下料事如神,还是自己多想了。

朱厚熜淡淡点头,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他是知道唐伯虎的傲气的,一个能写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诗句的人,又怎么会轻易低头。

本着不错过任何一个贤才的想法,他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

但没想到,唐伯虎这么快就解开心结了。

一番思索之后,朱厚熜重新回到座位上,信笔写好了一道谕令。

“王爱卿,若唐伯虎有报效朝廷之志,可将此官委任。”

“嗯”

王阳明上前双手接过喻令,眼神扫过一眼,脸上却并无太多波澜。

倒是一旁的杨一清十分好奇,他非常想知道皇帝会给这个风流才子一个什么委任。

朱厚熜指着桌上左侧一小堆的奏章,轻语道:“两位爱卿,这都是各位官员反对修礼的奏书。”

他顿了顿,脸上似有苦恼之色。

“从朕打算修礼开始,这往上递的奏书就一天不曾少过,增加了朕不少的工作量。”

“朕听人说各地文人对此事议论纷纷,不知两位爱卿可有耳闻。”

杨一清肃声:“官员关心国事是天下之福,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边倒地赞同反而容易出现问题。”

他悄悄看了一眼那小山堆一般的奏疏,心中猜测究竟有哪些人上书了。

“但正因如此,才显得修礼一事极为正确,陛下圣明决断”

“至于妄议国事,清谈误国的书生。”他的脸上闪过一抹厉色。

杨一清沉声道:“他们只是空读圣贤书的迂腐之人罢了,若是有大胆为逆之举,国朝法纪绝不饶人!”

王阳明则笑道:“杨寺卿所言不差,但绝非所有的读书人都只知道读书。”

他缓声道:“大明的根基在年轻人,准确地来说是有志报效国家的年轻人,应该允许他们说说话,发发牢骚。”

杨一清沉吟不语,对王阳明的说法不置可否。

“修礼牵扯广大,而他们正是关心国家命运前途,才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紧接着王阳明神色一正,“当然,并不能排除其中一些居心叵测之辈,想借助大势而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具体如何处置,分寸拿捏,还需陛下圣断。”

朱厚熜从含笑点头,也没有立刻就此事表明态度,反而抛出了推行大明天宝的问题。

待二人离开乾清宫,朱厚熜又提笔将一些想法记录在了书册上。

他转手翻开压在案头的一份名单,一目十行扫视而去。

“终究,这把火还烧得不够旺!”

他闲适地躺在紫檀木椅上,对着一旁的麦福言道。

“麦大伴,给几位大吏发去密信,告诉他们时机已至。”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是该下狠手了。

朱厚熜想了想,把这把火烧得大一些,一次性清除污浊。

但出于全局考虑,他喊住了正要离开的麦福。

“给西北也发一份密信,告诉陆炳和许巡,边军贪腐一事查得慢一些。”

他起身将一份文书递给了麦福:“另外将此密信交给三边总督曾铳。”

朱厚熜在这封信里,却是让对方时刻注意边疆防患,谨防鞑靼来犯。

当然还有一两个,针对骑兵的巧妙点子。

麦福点点头,轻声言道:“陛下,先前您命工匠铸造的灵犀盘和飞翼柱,如今已经提前造好了八对。”

“哦”朱厚熜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喜色。

“此物来得,正是时候!”

他沉吟片刻,“给江南守备司和王瓒送两件,另外再送去云南沐王府一件,西北曾铳一件、许巡一件。”

“另外,给浙江的汪鋐,广东石德宝也各送一件。”

朱厚熜话音刚落,就顺手朝左侧一招。

后方木柜内几枚玉印,破空出现在他的上方。

麦福睁大了瞳孔,一时间连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但好在他内功了得,片刻的功夫就调整过来。

虽然先天境界的高手就能够御使真气,隔空催动飞针树叶一类的小物件。

可现在他眼前所见,却与真气御物大不相同。

他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朱厚熜身上没有一点内功的影子。

盘旋颤动的玉印上,也没有一点真气的痕迹。

结合自家陛下不会武功的事实,麦福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绝对,是在修仙!

“叱”

簌簌玉粉散落

在光下仿佛飘雪一般。

但这些粉末,没有一丝落在了朱厚熜身上。

在光与雪的衬托下。

少年帝王着明黄龙袍,负袖独立。

烨然如神人。

“这几枚玉印,也一并送去。”

他继续补充了一句:“具体的使用方法,让锦衣卫告诉这些玉印的主人。”

“那如果有人把这东西偷去?”麦福有些忧心道。

“偷了?”朱厚熜脸上闪过饱含深意的笑容,冷语道:“或许他们会后悔,碰过这玉印。”

除了与对应的官职气运相连的印章,其余的玉印。

一印择一主!

偷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反噬的气运可不止喝水塞牙缝那么简单。

朱厚熜望向窗外,看着笔直安静的御道,忽然感觉到风中带来的一丝凉意。

他笑道:“有人偷了,那天就该凉了。”

说完,他便信步离开乾清宫,朝御花园的方向而去。

麦福留在原地,一边收着刻好字的玉印,一边自语道:“天凉了”

第105章 王唐之会

唐伯虎经文徵明一番开导,解开心结,陡然放下了包袱。

这一天早上,就着晨光,他欣然写下拜帖托人送到王阳明府上。

他自己则到了篦头店,花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打理。

修了修鬓角,理了理乱发,感受了一把店家刀上的功夫。

临出店门,唐伯虎忍不住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

光滑,柔畅,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五六十岁中年人的脸。

或许是修有武功衰老缓慢,又或许是心情开阔气质昂扬。

唐伯虎一袭青衫走在街头,引来无数人回头张望。

甚至有几个大胆的女子,还丢来了花束。

唐伯虎倒也不恼,无比熟练地接过飞来的鲜花,再转身轻轻一礼。

“多谢了”

他的声音略带沙哑却富有磁性。

或许是常年被酒水浸润,也带上了一股酒的醇厚。

到了约定的时间,他抱起刚准备好的一幅画作,飞身一跃就从窗台向外跳去。

不多时,一个青衫士人便出现在了王府所在的街道。

唐伯虎拍了两下袖子,便昂着头,毫不犹豫向前走去。

他走到台阶上正准备敲门,却发现大门敞开。

“哪位高官的大门,竟向外人敞开?”他忍不住在心中想道。

唐伯虎略微有些诧异,但也没有仔细思索。

此刻阳光正好,冬日难得的暖阳。

柔和的光斜挂在门外苍松不凋的枝叶上,在清风中摇曳出一冬的斑斓。

恍惚间,他似乎跟着光影回到了多年前。

一样的季节,一样的斜阳,不一样的心境!

他摇了摇头正欲迈步,却在不经意间望到了门楼上倾洒的光。

唐伯虎停住了脚步。

那光从天上飞流而下,化作透明的瀑布,沉潜在无声与静止的世界中。

“伯虎!”

一声爽朗开怀的笑声打破了沉寂,也让唐伯虎回过了神。

王阳明迎了出来,拱手一礼。

“你我神交已久,今日一见实乃幸事!”

“哈哈哈”唐伯虎也笑了,只是眼神中闪过几分落寞。

“怎么好让主人家来接我,该是我上门拜访。”

“我辈之间,何须虚礼。”王阳明笑道。

他转身右手向外一展,“请”

唐伯虎也赶忙回了一礼,“请”

二人落座唐伯虎却不动声色,观察起了周围的布局。

王阳明的宅子很大,却并不显得空旷无人。

错落有致地,排布着盆景、书画、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