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第167章

作者:磕磕绊绊的我

长孙无忌麻瓜。

当初李渊只说了五品以上持象笏,倒也没说什么罪名。

象笏只是记录东西用的办公用品,谁吃饱了撑的造这玩意破坏规矩。

官阶到了,吏部自然会有安排。

“既然太上皇没说什么罪名,又何来失仪一说?”

魏叔玉眯起眼:“亦或者,咱们把太上皇请来,看看他到底怎么定罪?”

长孙无忌再次语塞。

现在整个朝堂谁不知道你跟太上皇穿一条裤子的。

玺印那批发的那叫一个流畅。

群臣见状不由摇头。

得,长孙无忌又败了。

这也是个铁头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就没见他赢过一次老魏家。

“行了。”

李世民终于出声制止:“不过一点小事就别揪着不放了,叔玉第一次上朝,可以理解。”

然后李世民又看向魏叔玉:“念你此次初犯,朕既往不咎,以后就别犯这种小错误了。”

“诺。”

“谢陛下。”

两人齐齐躬身。

“时间不早了,叔玉,有奏就赶紧禀奏吧。”李世民又说道。

魏叔玉的面色终于凝重了起来,他缓缓躬身,将笏板置于面前,挡住自己的脸,眼望笏板,开始阅读……(挡住脸,以示对天子的敬意,顺便看小抄)

“陛下,臣以为当今天下虽有盛世之象,却仍拮据,百姓虽不至于饿死,却依然清贫,朝廷沿袭上古之治,做到了一切,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疾苦之问。”

“臣以为,若说盛世,倒不如说是假盛!”

“就好比这次天灾,仅两地,就耗光了大量国库积蓄,若是再来一场、两场呢?”

“朝廷还能拨的出赈灾物资否?”

“若是此时外邦又对大唐发起进攻呢?”

“朝廷又是否还拿的出粮饷?”

“臣以为,大唐虽强,却只是表面,实际经受不住多重打击……”

随着魏叔玉的话音落下,不少臣子亦觉得有理。

不说其他,光这两次的天灾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有臣子万众一心才堪堪度过去,属实不易。

若是魏叔玉能在不影响他们利益的情况下,想出一个办法,他们自然会全力支持。

“哦?”

李世民配合的点点头:“依爱卿之言,大唐应该做出何等改变?”

魏叔玉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坚定,他对着李世民郑重的施礼。

平稳而豪迈的声音一字一字说出,犹如一颗颗炸弹在太极殿炸响,惊的百官齐齐变色……

“民富国强,民殷国富。”

“臣恳请陛下重商,提高商人的地位,并实行商税之策,以增国库收入!”

(唐朝无商税,仅有关市税。关:过关卡的时候需要交钱。市:在互市做买卖的时候需要交钱。)

第153章 对战孔颖达

“大胆!”

“放肆!”

“满口胡言!”

魏叔玉的话音刚落,立马引来了群臣的咆哮。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阶级分明,怎可能说提高就提高!”

“若是百姓都去从商了,今后谁来种地?”

“陛下,魏叔玉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妖言惑众,恳请陛下将其治罪!”

群臣出列,开始争相讨伐魏叔玉。

文臣、武将、士族,儒家……

没有任何势力保持沉默!

而出奇的,这一次长孙无忌没有出声。

身为李世民的头号心腹,魏叔玉殿前奏事已经证明了一切。

这是李世民默认的事情!

以往是魏征提出来,只不过这一次魏征病了,换成了魏叔玉。

李世民看着群臣如此‘齐心,亦是在心中叹息一声。

果然如此啊……

“肃静。”

李世民威严的喝道,深邃的双眸扫视着群臣。

待群臣安静下来后,李世民又开口道:“朕之原则乃为广开言路,是非对错,言后再论。”

“魏爱卿既有话说,自当令其讲完!”

李世民看向魏叔玉:“继续吧……”

魏叔玉眼中闪过一阵精芒,对着李世民一躬身:“陛下,该讲的,臣已然讲完,群臣若有异议,臣自当为众解惑。”

“请陛下准许臣,殿前辩论!”

李世民脸色一沉。

殿前议论,议错,罪不大,可以说是失言。

殿前辩论,是跟群臣博弈,能辩赢,议案自然能通过。

可只要一条辩输了,将会迎来群臣山呼海啸般的反击。

光一顶妖言惑众,祸乱朝纲的罪名扣下来,重则人头落地,轻则罢官!

哪怕李世民也不敢冒大不韪,包庇魏叔玉。

“你可考虑好了?”李世民还是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臣意已决!”

“准!”

李世民盯了魏叔玉片刻,但见对方脸色坚毅如常,便没有再阻止。

“谢陛下!”

话落,魏叔玉转过身面向群臣……

“我今日提出重商之策,诸位有不满的、不服的,亦或者认为我说错、胡闹、黄口小儿的,尽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有一点,若谁认为我说的有理,还请诸位不要再反对!”

群臣皆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魏征!

两人的言行、外观、神态是何其相似。

话语虽不激烈,可处处给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

“叔玉,别说老夫欺负你。”

就在这时,孔颖达踏出一步。

谁都没想到,第一个发难的会是儒家,而且还是魏征的好友。

孔颖达对着李世民一躬身,才看向魏叔玉:“民以食为天,你就先回答一下,如果百姓都去行商了,这全天下的地,该由谁去种!”

魏叔玉略一沉吟,低头看了看笏板。

群臣也不催促。

因为魏叔玉的结局已经注定,这个议案绝对不会通过!

“孔祭酒。”

魏叔玉作揖。

上任国子监祭酒由于骚操作被罢免,孔颖达成功升任成了祭酒。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能否先问你几个问题?”魏叔玉不紧不慢的说道。

“可以。”

“敢问大唐现在亩产几斗?”

“平均的话5-7斗。”

“再敢问大唐一个人每月要吃几斗粮食?”

“大约2-3斗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成年人一年差不多吃3石左右是不是?”(10斗=1石)

孔颖达点了点头。

“那么问题来了,大唐采用均田制,一个成年男子,能分得的田地足有100亩,一年产量600-800斗,也就是60-80石,好算点我就给他算成60石吧。”

“也就是说,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差不多能种出20个人的口粮。”

孔颖达手指不断掐动,好似在计算魏叔玉说的话是否属实。

片刻后露出了震惊的脸色。

农忙时或许会找人帮忙,但那也绝花费不了多少口粮。

“事实证明,大唐的地是不缺百姓种的!”

“反之,朝廷重农轻商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大唐每20个人里面,就有19个闲赋在家!”

“那么多人都在家闲着,大唐的经济又如何能上去?”

“大唐的经济上不去,国库又如何充实?”

群臣开始窃窃私语。

期望从中找出魏叔玉言语中的破绽,可结果尽皆摇头。

每个成年男子分100亩田,是经过多次讨论才商议下来的。

养活妻儿老小外,绝对会有富裕。

“如果按你所说,行商的话,又能给大唐,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孔颖达不由问道。

“这个我可以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甲、乙、丙三人,共三百亩地。”

“甲、乙,不喜欢种地,将地租凭给了丙。”

“紧接着三人从事不同行业……”

“甲去卖衣服。”

“乙去卖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