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户官开始 第471章

作者:七只跳蚤

这么一算的话,这些占了几乎九成的奉国中尉的俸禄就要朝廷每年拿出数百万石之多的钱粮,这么一对比的话,数量也不算少了。

只是因为大明宗室不事生产,又不能经商、科举,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出路可言,除了朝廷发放的俸禄之外,几乎就是没有什么谋生的手段,对于大明而言,完全就是一个负担。

此番按照天子的打算,这些有着奉国中尉头衔的大明宗室他会将这些人之中绝大多数人一起迁往南洋之地。

当然并非是给这些人封地,而是分发给每一人良田百亩,令这些宗室自食其力,一方面也算是给了这些宗室谋生的本钱,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减轻朝廷的负担。

偌大的大厅之中,除了一众藩王、个别的郡王之外,大明宗室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前来这里,所以说这些宗室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够知晓朝廷对他们的安排。

不过不管怎么样,总体而言,朝廷对于这些宗室的安排还是相当不错的。

以晋王、秦王、楚王、周王等一众大明亲王为首的一众藩王宗亲一个个的脸上洋溢着欣喜之色出了皇城。

此时一众藩王已经知晓了自己的封地所在,心中所想的自然是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封地,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够在封地之中享受荣华富贵,也亲身体验一把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不是吗。

虽然说朝廷给他们这些藩王封地下了一个限制,那就是每一位诸侯王拥兵不得超过万人,有着规矩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这些藩王的野心。

当然就算是这些藩王有野心,想要穷兵黩武,只怕单凭一岛之地也拉不起多少的兵马来。

不管怎么样,至少如今朝廷给了他们封地,并且许他们在封地之中封邦建国,并且还允许他们拥有兵马大权,这相较于以往的处境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所以说这些藩王一个个的显得无比的兴奋就可以理解了。

宫门之前,秦王脸上满是笑意的冲着其余几位藩王拱手笑道:“诸位,本王这便要返回封地准备迁移百姓前往封地了,此日一别,他日有缘再见!”

众人都知道,自今日之后,他们这些人再想相见怕是没有什么可能了,毕竟他们的封地虽然说都在南洋之地,可是相距却是相当之遥远,可以说是被朝廷给封在了各处,便是他们这些藩王想要联合起来反抗朝廷都做不到。

当然这种情形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别说是在南洋之地了,就算是如今他们身在中原,如果说不是此番天子召见他们的话,他们相互之间一生也未必能够见上一面。

毕竟朝廷对于各地的藩王从来都是报以极高的戒心的,这些藩王别说是见面了,就算是离开封地那都是莫大的罪名。

晋王、楚王等人也向着秦王笑着道:“咱们便比上一比,看看究竟谁家的诸侯国将来更兴盛!”

一时之间,这些藩王倒是生出几分豪迈来。

皇城之中,一座高楼之上,一身常服的天子站在高高的阁楼之上远远的眺望着皇城方向,缓缓开口道:“一众藩王可是离开了?”

站在天子身旁的不是别人,正是不久之前给一众藩王宗亲分派封地的内阁首辅王阳明。

此时听得天子开口询问,王阳明当即便向着天子一礼道:“回陛下,诸位王爷已经离开了。”

微微转过身来,朱厚照长出一口气道:“今日总算是解决了我大明藩王的隐患,爱卿功不可没啊。”

王阳明忙道:“陛下谬赞了,此策本是秦国公所出,臣不过是按照陛下之意执行,何来功劳一说。”

朱厚照笑着道:“你啊!”

说着朱厚照神色一正道:“虽然说关于诸位藩王的分封已经定下,但是接下来真正执行起来却是最重要的,朝廷一定要想办法配合一众藩王,让众藩王早早的前往封地,然后将他们在中原的封地交还给朝廷。”

王阳明当即便向着天子保证道:“陛下尽管放心便是,臣一定会盯着此事,绝对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诸位王爷前往南洋之地就封。”

大明正德十年正月十九日

山西太原府

做为大明晋王的封地所在,太原城虽然说算不得繁华,却也是大明北疆极为重要的一处大城,因为临近蒙古草原的缘故,太原城倒也有几分繁华之相。

只不过因为做为晋王封地的缘故,太原城的百姓日子其实过的并不怎么好,毕竟晋王一脉扎根太原城上百年,历代晋王将心思都用在了如何扩张晋王府的钱财上面来,所以说太原府绝大多数的良田几乎全都入了晋王府的名下,就连太原城之中的商铺,晋王府也掌握了数十上百家之多。

可以说抛开军政方面的影响力的话,晋王府在太原城跺一跺脚那都要震上三震的存在。

刚刚过了元宵节没有几日,太原城一下子就显得热闹起来,一切皆是因为一则出自晋王府的告示。

就在日前,晋王府贴出了一则告示,告示之中向太原府的百姓昭告,晋王一脉将迁往南洋裂土为王,封邦建国,因此招纳四方百姓一同前往封地,但凡是有愿意随同晋王府一起前往南洋者,晋王府将会在封地之中一人赏赐百亩良田,并且一人给予白银五两。

这消息一出,可以想象整个太原府都为之震动了。

本来太原城便是北疆苦寒之地,比不得中原之地或者江南之地繁华,百姓能够勉强糊口便已经是不错了,如今晋王府的告示一出,自然是让无数百姓为之侧目。

晋王府之中,一身蟒服的晋王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之色看向王府长吏苏畅道:“苏长吏,事情都办的如何了,如今前来报名的百姓大概有多少?”

可以说从京城归来之后,晋王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如何规划未来的封地上面,按照朝廷所言,其封地之中除了极少数的土著蛮夷之外,一切人口皆要他们自己解决。

便是晋王再怎么的糊涂也清楚一点,那就是一个诸侯国的根本就是人口的多少,如果说人口稀少的话,他那诸侯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若是人口众多,不说其他,至少种地的人手是足够的。

所以说晋王就想着到底要如何才能够招募百姓随其一同前往封地,在晋王召集了王府一众吏员,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府下属的那些佃户,其中不少佃户可以说是几代人都为王府耕种,完全依仗王府而生。

对于这些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王府附属的佃户,自然是优先选择的对象,同时这些人对王府的忠诚度也是最高的,按照王府长吏统计,这样的佃户差不多有近万户之多,丁口约有五六万人,其中青壮劳力大概占了有四分之一多。

这些依附于王府而存的佃户差不多占了太原府总人口的几十分之一多,而且这些佃户的户籍并不在官府黄册之中,相当于是隐户一般的存在。

数万人数量已经是不少了,可是对于要在一片足足有数百万亩良田的大岛之上封邦建国的晋王府来说,这点人口却是显得太少了。

苏畅深吸一口气,看着晋王道:“回王爷,如今已经有大概近万人前来报名,下官已经命人将这些人的信息登记完毕。”

晋王一听不禁皱了皱眉头道:“这都好几日了,怎么才招纳这么点人手,就算是加上王府的那些佃户,也才不过六七万人而已,这点人手够干什么的,继续招人,趁着朝廷允许,这一次前往封地,本王至少也要迁移十万百姓前往南洋。”

苏畅闻言忙道:“王爷放心,下官已经命人到处贴发告示,相信以王爷所开出的条件,到时候招纳十万人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晋王微微点了点头,北地贫苦,以他所开出的那么好的条件,想要招纳一批百姓随其一同前往封地绝非是什么难事。

不过还有一点却是晋王所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他要如何将晋王府所拥有的那么多的财物带走。

或者说是到了封地之后,他要如何建设封地,如何养活跟随其一同前往封地的百姓,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晋王府之中金银珠宝众多,然而这些东西就算是带到了南洋,带到了封地也不能当做牛马来使,当做粮食来吃用。

涉及到民生方面,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亏得王府之中有着分管王府各项事务的各个官员。

这些官员平日里也就是管理一下王府的方方面面,如今却是成了晋王的最佳帮手,在这些吏员的建议以及提醒之下,晋王派出大量的王府人手在市面之上开始采买大量的布匹、铁器、药材等等物资。

王府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大量钱财如同流水一般流淌出去,却是换来了大量的物资进入到了王府的仓库当中,然后装上大车运往港口装船。

听着苏畅汇报各项事宜的进程,晋王轻咳一声道:“苏长吏,搜罗船只的事情办的如何了?”

船只的事情自然不是一件小事,如果说没有足够的船只的话,很明显他所招募的人丁,采买的大量的物资都无法转运到南洋去,这由不得晋王不关心其进展情况。

苏畅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头道:“回王爷,如今不单单是咱们晋王府搜罗船只,其余各家王府也都派出了大量的人说在搜罗船只,市面上船只的价格足足翻了一倍还多,即便是如此,仍然是有价无市,下官费尽了心力,并且按照王爷的吩咐,联系了几家海商,许其在王爷封国之中予以爵位封赏的条件,这才说动了其中几家,这些人愿意为王爷献上海船百艘,金银众多。”

说到这里,苏畅深吸一口气道:“再加上王府出面搜罗的船只,差不多拥有船只三百余艘,一次便可以转运数万人以及大量的物资。”

“好!”

听了苏畅的答复,晋王不禁拍手叫好道:“很好,本王倒是没有想到那些海商竟然有这么大的魄力。”

要知道随着开海,谁都知道只要有船,那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财富。

即便是不去进行海贸,单单是接朝廷转运百姓前往南洋,然后拉回大量的南洋所产的粮食,同朝廷合作这一项,那便是稳稳的收入。

也正因为如此,导致海船价格居高不下,一直都是处于有价无市的情况。

如今各家王府需要大量的船只转运人口以及物资,自然是一下推高了海船的价格,一些海商自然就显得奇货可居起来。

如晋王这般拿出封地之中的爵位做交易以换取一些海商的支持,倒也显得非常的正常了。

诸王封地之中的爵位虽然说在大明朝廷这里是不认的,可是在各个藩王封地那却是实打实的爵位啊。

对于地位低下,空有财富的商人来说,能有机会以钱财换取身份地位,哪怕是这身份地位有着极大的限制,那也有大量的商人愿意。

捋着胡须,晋王看向苏畅道:“继续派人联系那些海商,就说本王会再拿出十个伯爵之位出来,只要他们愿意助本王一臂之力,将来本王封邦建国,绝对不会亏待了他们。”

一众藩王宗亲为了招纳跟随其出海的人口,可以说是使出了种种的花样,自然也是招纳了不少穷苦百姓。

朝廷对于一众藩王的举动,只要不是太过犯规矩,朝廷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藩王考虑到将来封邦建国,行事多少还是有些顾忌的,至少比之以往在封地之中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好了太多了。

天津卫港口

这一日穿暖花开,春风拂面,偌大的港口之中密密麻麻的聚集了大量的船只,船只之上一面晋王府的大旗烈烈作响。

那是一艘略显陈旧的宝船,却是作为晋王府的船队的旗舰,足足花费了晋王府两万两白银才从朝廷手中购得。

以这一艘宝船为核心,四周则是密密麻麻的大小船只,正是装满了大量百姓以及物资前往南洋晋王封地的船队。

第五百二十七章 募兵二十万

港口之上,一队人马正缓缓的向着停泊在港口当中的船队行去,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晋王。

晋王身后跟着的则是晋王府的一众人,包括晋王妃,晋王世子等人,再加上得到晋王招募而愿意跟随晋王前往南洋封地搏上一搏的读书人。

不得不说此番朝廷分封诸王于南洋,允其封邦建国,对于许多不得志的读书人来说却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大好机会。

虽然说这几年朝廷连连开恩科,大量录取士子,然而就算是开恩科,也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加考试的人都能投通过科考进入官场。

说到底这天下读书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通过科考进入官场的却是寥寥无几,这样一来,大量的落榜士子自然也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些藩王身上。

傻子都能够猜到,这些藩王到了封地之后,若是想要治理地方的话,那么肯定是需要大量的官员的。

虽然说这些藩王的封地大多只有一县之地大小,可是即便是只有一县之地大小那也是一个封国啊。

想要建邦立国,必然是要完善制度,如此一来,诸位藩王必然是需要招募一部分读书人为其治理封国。

一县之地的邦国需要的官员数量或许不多,可是至少也需要数百官上千官员才能够真正的将一个完善的邦国构架起来啊。

这可是一个大好的进入官场的机会,哪怕只是在这些藩王的诸侯国之中为官,那也能够满足他们为官的愿望了不是吗。

所以说不单单是晋王,其余的一众藩王,但凡是发出告示的藩王宗亲,王府门前都少不了大量的读书人登门自荐。

如此一来一众藩王在这些读书人当中一番挑选下来,可以说没一位藩王都筛选出了至少上千的读书人准备带往封地辅助其治理封地。

晋王身后的一众读书人此时也是拖家带口,带着几分期冀之色看着远处港口之中的那一艘艘大船。

晋王意气风发的率领着身后的一众人大步向着港口之中的宝船走去,他晋王一脉是第一个走出中原前往南洋的,这让晋王无比的自豪。

突然之间,跟在晋王身边的王府长吏向着晋王低声道:“王爷快看,那是秦国公!”

晋王闻言不禁向着前方看去,就见一队人马正拦在前方,不是李桓又是何人。

认出李桓的时候,晋王眼中闪过几分不喜之色,先前李桓可是竭力反对天子将他们这些藩王分封南洋的,当是晋王等藩王可是对李桓恨得咬牙切齿的。

后来天子允许分封,他们一个个的得了分封,满心的精力都放在了筹集人手和物资上面,根本就没有功夫去寻李桓的麻烦。

如今他都要离开中原了,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到李桓,而且看李桓那架势,似乎就是奔着自己来的。

想到这些,晋王大步向着李桓迎了上来,远远的看到李桓便开口道:“本王当是谁呢,原来是秦国公啊,不知秦国公有何指教呢!”

明人不说暗话,谁都看得出李桓就是奔着晋王来的,所以晋王一开口便毫不客气。

李桓则是神色平静的看着晋王,目光扫过晋王身后的一众人身上,淡淡道:“陛下口谕!”

晋王闻言不由一愣,看看李桓,再看看跟在李桓身边的天子近侍丘聚,立刻就明白了过来,只怕李桓此番前来是真的带着天子的旨意来的,毕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李桓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也绝对不敢假传圣旨。

就见晋王当即向着李桓拜了下去,而四周一众人也紧跟着拜下,只听得晋王恭敬道:“臣恭听圣谕!”

李桓淡淡道:“晋王移藩,朕心不舍,特赐黄金百两,绢帛百匹,美酒百坛,希望晋王能够为我大明镇守一方……”

待到李桓宣读了天子口谕,一旁的小太监忙上前将天子的封赏奉上。

虽然说天子奉上的那些东西相比晋王府的财富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是这可是天子的赏赐,所以说晋王府的一众人皆是恭敬的拜谢。

晋王冲着京师方向拜了拜,这才缓缓起身,此时看向李桓的时候,眼中带着几分嘲讽道:“本王这便要前往南洋封邦建国了,却是让秦国公失望了啊。”

李桓只是淡淡的看了晋王一眼,闪身让开路来,而晋王看到这一幕只当是李桓怕了自己,登时露出得意之色,大手一挥道:“诸君且随本王登船。”

晋王浩浩荡荡的人马开始登船,没有多久伴随着嘹亮的号角声响起,一艘艘的船只开始出港,数百艘大小船只航行在海面之上,黑压压的一片,自带一股威势。

而港口之中,李桓看着远去的晋王船队,嘴角不禁露出几分笑意。

随着晋王第一个出海,很快就是秦王、周王、楚王等一众藩王,相继出海,一时之间,大明海域显得无比的热闹起来。

大明正德十年秋

京师御书房

御书房当中天子端坐,而李桓、王阳明等一众朝廷重臣则是齐聚于此。

此时天子看着一众人,脸上露出几分笑意道:“诸位卿家,至前日靖王出海,至此我大明境内再无一尊藩王,至此之后,朝廷也将减少一大负担,众卿家却是辛苦了。”

虽然说组织人马和船队出海更多的是各家藩王府邸出面组织的,可是背后却是少不了朝廷的支持。

毕竟许多藩王府邸的人根本就没有那个组织能力,毕竟不少藩王全完就是沦落为了废物一样的存在。

要不是朝廷为这些藩王更换了王府之中的吏员,让王府具有组织能力的话,怕是至少三成的王府根本就无法完成迁移的行动。

所以说这一次朝廷在其中也是出力不小,而这件事情则是有内阁重臣亲自负责,所以说在这里,天子对在场的一众人予以称赞。

王阳明等人连忙向着天子拜下。

君臣在御书房当中又商议了一番关于收回的那些王府产业的处理问题之后,这一次的小朝会也就随之散去。

走出宫门的李桓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府,反而是走向了五军都督府。

如今李桓在五军都督府当中尚且还挂着职衔,执掌中军都督府,相比以往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被兵部侵吞了大半,如今因为李桓的强势以及大量新晋勋贵进入五军都督府当中,再加上天子的支持,所以如今的五军都督府已然成为了能够同内阁相抗衡的势力。

在五军都督府当中,无论是张仑还是朱辅等人,可以说是在偌大的利益捆绑之下,全都是站在李桓这一边的,所以说在五军都督府当中,李桓绝对算得上是一言九鼎的存在。

都督府之中,几位都督全都在场,见到李桓的时候,朱辅一边品茶一边看向李桓道:“贤婿,不知你召咱们大家伙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