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第353章

作者:烟雨

可心里想的却是。

朕的耳目遍天下,如此大事若是连朕都骗过了。

那朕这个皇帝,岂不就是花架子一个?

因此,李二觉得,秦牧所言乃是一派胡言。

一旁的长孙无忌,自然立马就猜到了李二心中所想。

为了不让李二难堪,也是附和应道。

“陛下所言极是,牧儿你从何处收到的消息,若是没有证据,可万万不能胡言。”

只有长孙皇后蹙眉沉思,没有说话。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自己的这个女婿。

长孙皇后有着百分之百的信任,只不过同样是为了李二的面子,才没有表态。

紧接着。

秦牧就将虬髯客搜集到的情报,扔到了长孙无忌和李二的面前。

李二和长孙无忌面面相觑,随后细细翻阅。

二人的神情是越来越严肃,越来越难看。

片刻之后。

长孙无忌眉头紧锁,眼眸中渐渐浮现出怒火。

李二则是胸前起伏不定,显然已经是怒火攻心,气急败坏。

长孙无忌愣了半晌,才开口说道:“这……这不应该啊。”

“如今我大唐农业发达,自从土豆投产之后,粮食产量极高,就算河东道大旱,只要上报朝廷,对于现在大唐来说,算不得问题。”

“这四州官员,为何会傻到选择隐瞒灾情?瞒的了初一,难道还瞒得过十五不成?”

李二心中,何尝不是跟长孙无忌一样的想法?

可是秦牧送来的情报摆在眼前。

河东道晋州,沁州,汾州,潞州大旱。

事实如此,让他只能无言以对。

片刻之后。

李二深吸了口气,对着长孙无忌问道:“辅机,你如何看待此事?”

李二这一问,将长孙无忌问的有些发懵。

我如何看待?

我如何看待是关键吗?

关键不是要解决此事吗?

紧接着,长孙无忌就明白了李二心中所想。

陛下没钱。

长孙无忌瞬间就想到了关键之处。

解决问题自然需要赈灾,而赈灾除了拨发粮食之外,还需要赈灾款啊。

李二将问题抛给长孙无忌,就是想要长孙无忌开口,然后让秦牧拿钱。

长孙无忌将李二的心思,猜了个透彻。

在汗颜李二的无耻之余,长孙无忌觉得这事,还得让秦牧自己决定。

虽然长孙无忌也希望能够解决灾情,并且秦牧确实有钱。

可也不能总是替李二当冤大头不是?

于是,长孙无忌弃重择轻道:“臣以为,朝廷应当先拨发粮食善款赈济灾民,解决民生问题之后,再着手严查此事。”

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李二的心中翻白眼,翻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一个“朝廷”两字,就将他和秦牧给撇的干净。

又把难题抛回丢给了李二。

没办法,纵然一国之君的面子很重要,可是黎民百姓更重要。

李二只得自个儿硬着头皮看向秦牧说道:“粮库之中倒是有足够的粮食可以下拨,可是这赈灾款……国库里早已空了……”

秦牧早就知道,李二的国库,空的连小偷来了都要流泪离开。

所以他根本就没打算为难李二,直接应道:“陛下放心,百姓要紧,这钱茫崖商行可以垫付划拨。”

听到秦牧答应的这么爽快,李二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只是此时的李二,也没有多余的心情,因为解决了赈灾款而高兴。

随即吩咐秦牧和长孙无忌去办理此事、

殿中,李二越想越觉得心中不是滋味。

他想破脑袋也没想明白,这些官员们,为什么对灾情隐瞒不报?

这对他们,到底有着什么好处?

搜肠刮肚,左思右想之后,李二又将长孙无忌给传了回来。

让长孙无忌通知秦牧。

明日他们二人随李二,一起走一趟河东道,微服私访。

看看能不能从百姓嘴里,探查出事情的真相。

紧接着,李二又将魏征传唤到了宫中,将河东道一事复述了一遍。

“魏征,此事定有隐情,朕便将此事交于你来调查。你即刻带上御史台的人赶往四州,赈灾查案。”

魏征听闻四州官员的一番恶行,早已是怒不可遏、义愤填膺。

他一脸愤慨,郑重揖礼道:“陛下放心,臣必定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揪出这幕后黑手,将所有隐瞒灾情的官员,统统正法。”

安排好了一切后。

李二才稍稍松了口气,稍作休息。

第四百四十八章:嫩藕?(3/5)

翌日。

清晨,天蒙蒙亮。

秦牧、李二、长孙无忌和薛仁贵四人,踏上了东行之路。

秦牧心中是有些无奈的。

怎么我发现了问题,替你李二出钱出力不算,还要陪着你一起去实地考察?

这种无偿倒贴的被迫营业,是不是忒没天理了一些?

心中想着,秦牧已经在默默的计算着利息了。

这赔本的买卖,他肯定不能干。

不过,当秦牧看到李二那副严肃无比,身体力行的模样,倒也是满怀欣慰。

这才是秦牧心中皇帝应该有的样子。

很多事情只有深入群众、实践基层,才能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做百姓疾苦。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大唐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必定会出现一些微不可查的纰漏。

毕竟人心叵测,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

更何况,一国之君根本无法兼顾到全国上下,大大小小那么多的官员。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有着微服私访的经历。

李二能有这样的心,也难怪唐朝能够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人马不停蹄,一路疾驰,几天的功夫,就赶到了河东道绛州的太平关地界。

八月酷暑,河东道大旱。

好在绛州地区下了几场雨,庄稼勉强活下一些。

几人路过一间茶棚,便要了几碗凉茶歇脚。

不过,李二却是露出了满脸的诧异之色。

长孙无忌察言观色,见到李二异样,便开口问道:“二爷可是有所发现?”

李二点了点头应道:“你们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晋州大旱,民不聊生,按理来说,逃亡绛州的灾民应该不少。”

“可是这一路过来,你们可曾见到过半个灾民?”

长孙无忌和薛仁贵闻言连连称是,只有秦牧一言不发,因为他早就想到了李二所想。

于是,长孙无忌叫来了茶棚老板:“掌柜的,向您打听一些事。”

“我们听闻晋州大旱,可是为什么没见到有晋州的灾民往绛州这边来?”

谁知道,那茶棚老板一听到长孙无忌的问题,立马有些惊慌失措,连声应道:“几位客官所言,我也并不清楚,还望几位客官不要再问。”

茶棚老板的这番回答,一听便知是有所隐瞒。

于是长孙无忌忙拉住他,并且还掏出了一锭银子塞到了他的手里,客气道:“掌柜的别慌,我们几个就是行商的商人,想要去晋州做点生意。”

“这不是知己知彼才方便一些,所以向您打听打听这晋州的情况,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说,那茶棚老板才又抬头仔细打量了几人一番,看着几人打扮确实像是商贾。

又瞅了瞅四周,见到四周无人,才收起了银子说道:“几位客官,你们到了晋州,可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们的。”

“晋州确实发生了旱灾,而且还特别严重,听闻那里已经是路有饿殍,民生凋敝。”

“不是没有灾民,只是过往的通路,都被官兵封住,不让晋州灾民出,也不然绛州百姓入,唯有一些绛州的富家老爷,交了过路钱,就可以去晋州收够‘嫩藕’。”

嫩藕?

听了茶棚老板的话,李二和长孙无忌都是一脸懵逼。

只有薛仁贵在一旁眉头紧皱,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长孙无忌立马接着问道:“掌柜的莫不是在说笑?”

“自古也来也没有听说过,晋州盛产嫩藕,又何谈收购呢?”

可那掌柜的见到长孙无忌和李二的反应,便不再言语,揣紧了银子,拂袖而去。

这样一来,李二和长孙无忌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不明所以了。

一旁的薛仁贵却是突然出声:“二爷,我想起来了。”

“早些年我家乡也发生大灾之时,就曾听人提过‘收嫩藕’。”

“这‘嫩藕’所指,并非真的是藕,而是买卖孩子。”

李二和长孙无忌身形一震,随即恍然大悟。

古时遇到大灾,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老百姓食不果腹,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别说是买卖孩子,就连易子而食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如今晋州大旱,赤地千里,发生同样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想罢,李二顿时震怒道:“岂有此理!”

“在我大唐盛世,居然还有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发生,这晋州官兵守的哪里是太平关,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面对李二的大发雷霆,冲冠眦裂,秦牧、长孙无忌和薛仁贵三人沉默不语。

须臾。

长孙无忌打破了沉默说道:“陛下,既然如此,为免打草惊蛇,不如我们找小道绕进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