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 第242章

作者:生产队的驴③

王芷茵腿上有伤,大咧咧地坐在桌子边等待开饭。

相里菱正在炉边煨酒,时不时回头看上一眼。

“对了,你把我的侍女弄哪儿去了?”

陈庆进了屋子,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那个胡姬呀……”

“我给她安排了些轻省活计。”

嬴诗曼的话还没说完,陈庆就变了脸色:“人在哪儿呢?你把她给我找回来。”

二人的目光短暂地僵持了片刻,嬴诗曼就委屈巴巴地垂下头去。

“诺。”

“我这就唤她回来。”

陈庆和别人不同。

想用公主的身份压他,那是绝不可能的。

就算告到始皇帝那里,估计陈庆也不会害怕。

到头来夫妻间生了嫌隙,吃亏的还是她。

不多时,热巴迈着细碎的步伐缓缓走来。

她一见到陈庆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偏过头去泫然欲泣。

“吃饭。”

“往后热巴给我当陪读的丫鬟,负责在书房洒扫研墨。”

陈庆一言而决,坐在了主位上。

饭厅里的气氛有些沉闷,一家人默不作声地扒着饭菜。

“不知夫君今日和皇兄谈了什么?”

嬴诗曼主动开口,聊起了她关切的话题。

另外则是告诉别的女人,她有个当太子的哥哥,不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为夫……想要大秦人人如龙。”

陈庆抬起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什么?!”

嬴诗曼惊讶地差点打翻了碗碟。

“说来话长……”

“那你就慢慢说嘛!”

陈庆本来不想多做解释,王芷茵却主动接过话头。

“家里又没有外人,你说了什么,我们也不会给你传出去。”

“你只管放心大胆的说。”

王芷茵受家庭影响,对国家大事十分感兴趣。

“从何说起呢。”

陈庆顿了片刻:“我欲重开百家争鸣之世,让精于农学的,去管农事。精于工事的……譬如相里先生,去管工事。”

“各行各业,各司其职。”

“朝中不再是法家一家独大,撤销宰相职位……”

他的话还未说完,饭厅里已经是鸦雀无声。

每一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夫君,你是认真的吗?”

嬴诗曼不敢置信地问道。

“当然是认真的。”

“我已经和扶苏商量过此事,只待陛下决策。”

陈庆痛快地回答。

嬴诗曼神情惶惶,她直觉预感到里面有绝大的凶险。

“前人给咱们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任由其在历史中烟消云散,实在太可惜了呀!”

陈庆叹息着说道。

战国时期虽然诸夏杀得血流成河,但也是华夏文明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

出于对壮大自家学派的需要,知识传播得越来越广。

如孔子、孟子、墨子等先贤周游列国,培养出了大批识文断字,知书明理的人才。

别的不说,光是墨家鼎盛时期门徒数以万计,让许多原本不可能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贩夫走卒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整个战国时期,百姓的识字率达到了惊人的8%-10%!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识字率’断崖式下跌。

但他们不识秦字,不代表不识故国文字呀!

陈庆在雷火司巡查的时候,偶然间发现北地裁撤下来的民夫竟然有不少识字的。

少者百多字,多者三五百字。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很多人家中以前都是殷实百姓,加上参了军之后,受过一些普及式的教育,让他们辨识军令。

如此一来,识字率自然大大增加。

不光六国如此,秦军中的识字率同样不低。

就像立下大功的伍长庞国生,偶然听到将军念了一句兵法,立刻牢牢记在心里。

杀敌可封爵,有了爵位就想当官。

这其中的最重要的门槛就是识字。

因此在大秦的军队中,可不都是什么莽夫、大头兵,他们对于学习识字的热情非常高昂。

“夫君,这样能行吗?”

嬴诗曼忧心忡忡地问道。

“怎么不行?”

“你知道天下的破落贵族有多少?”

“大秦这些年南征北战,积攒下多少有爵位的富户?”

“他们有了田地,生活富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子孙后辈读书!”

“你当是……”

陈庆欲言又止,没好意思吐槽。

始皇帝因为焚书坑儒,被后世儒家史官冠上了愚民绝学、残暴无道的骂名。

果真如此吗?

焚书,焚的是诗经、列国史记!

但凡翻开诗经看一眼,里面的《楚风》、《卫风》、《郑风》……

不焚它留着让六国百姓天天吟唱,怀念故国?

坑的儒则更是活该了。

诸夏争雄,杀得尸山血海才统一了天下。

结果太平日子没过几天,儒家就提出要效仿古人,重启分封制。

这尼玛的不坑了留着干啥?

到了后世,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秦朝成了愚民、禁绝文化的代表。

反倒是张嘴就‘主子’‘奴才’,识字率不足1%的鞑清变成了尊奉孔孟的‘好学生’。

嬴诗曼思量片刻,又要再劝。

陈庆摆摆手:“你不必说了。”

“此事就算明知不可为,也要硬干!”

“错过这个机会,越往后越难。”

他站起身,轻声说了句:“明日我要上早朝,记得叫我。”

第225章 陈庆罢官,大快人心

陈庆沉沉睡去,咸阳宫里的嬴政却皱着眉头来回踱步,怎么都睡不着了。

扶苏深感此事干系重大,连夜前来禀奏。

“废除宰相之位?”

“扁平化管理……”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嬴政念叨着陈庆说过的那些话,心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又有几分隐忧浮现。

秦国自变法而强,法家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

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轻易能改的?

更何况……

大秦能够横扫六国,世家勋贵都出力颇多。

要是按照陈庆的建议,让黔首百姓都有资格入朝为官,只怕会引来他们的不满。

“扶苏,你以为呢?”

嬴政难得的征询起儿子的意见。

“儿臣以为……”

“变法之事,于国于民皆利大于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秦想要强盛不衰,朝廷自然需要不断裁汰老弱,选有能者充任官吏。”

“就如同一草一木,不断有新枝生发出来,才能长得更高大、茁壮。”

扶苏迟疑片刻,信念坚定下来。

父子二人无意中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心中的担忧。

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恐会招来非议,背上不义的骂名!

如果陈庆在的话,肯定会哭笑不得。

陛下,您都被骂成暴君了,还在乎这个?

嬴政还真在乎!

历朝历代,诛杀开国功臣的皇帝不计其数,甚至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却鲜少有人被骂成暴君。

偏偏始皇帝善待功臣武将,却被史官记了一笔“刻薄寡恩,暴虐无道”。

历史就是个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全由后人评说。

“明日宣李斯上朝。”

“让众卿商讨过后再说吧。”

嬴政最终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