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756章

作者:高月

陈庆站起身对众相国道:“这也是一种类似土豆的农作物,叫做甘薯,也是从南洋那边搞到的,这种甘薯亩产量也很大,而且容易种活,口感甘甜,土豆还是一种菜,但甘薯就是真正的粮食了,可以说,有了甘薯,完全可以解决困扰历代王朝的饥荒问题。”

众相国对层出不穷的新农产品已经有点麻木了,最早是棉花和木绵解决穿衣问题,紧接着南瓜和玉米又出来了,南瓜和玉米还没有完全消化,又出来了土豆,土豆影子还没有见到,甘薯又来了。

众相国苦笑不已,周宽笑道:“我们都很期待新的农作物,说实话,现在我们更关心能够烧煤远航的蒸气机。”

陈庆哈哈一笑,“好吧!等明年收获的时候再来,我们先去工院。”

……

一行人来到了工院,严阔迎了出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陈庆微微笑道:“虽然你给了朕两个月的期限保证,但朕不在意你延期,朕只想看到好的结果!”

“回禀陛下,其实一个多月前就好了,我们反复改进,十天前才最终定型,已经试验了好几次,都很成功顺畅,一定会让殿下满意。”

“去看看吧!”

严阔带着众人来到一间很大的屋子,屋子正中放着一座一丈高的锅炉,用熟铁制造,锅炉壁非常厚实,有一根长长的黑烟囱直通屋顶,锅炉上有很粗的铜管,这种铜管和火枪铜管不一样,它是用两半铜管合二为一,用铜水熔接,另一头就是一只巨大的黑箱子,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陛下,各位相国,这就是蒸汽机了。”

严阔尽量用一种通俗的解释让相国们明白,实际上就是当年陈庆上课时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烧水的时候,水蒸气可以把壶盖推起来,这是一种热力,孔明灯飞天和走马灯转动都是热力驱动,蒸汽机就是利用蒸气的力量,里面有一个铜塞子,蒸气先是推动铜塞子向前走,然后又改变蒸气的方向,推着铜塞子向后走,铜塞子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运动。”

众人都理解了,用蒸气推动铜塞子前后运动,蒋彦先问道:“怎么改变蒸气的运动方向呢?”

“用门阀!”

严阔笑道:“就是前门和后门的关系,后门关上了,蒸气只能走前门,把铜塞子向前推,前门关上了,后门打开,蒸气又走后门,又把铜塞子推回去,就这样反复。”

众人点点头,都理解了,蒋彦先笑道:“确实很精妙,严博士请继续说!”

“然后铜塞子上有一根铜杆,大家请看!”

众人走过来,看见铁箱子里伸出两根长长铜棍,在同时一前一后运动,严阔解释道:“这是给船用的蒸气机,大船两侧各有一个转轮,所以就需要两根铜棍,铜棍和轴盘的上连杆接在一起,连杆转动,轴盘就转动了,大家看见没有,轴盘上有两根很长的轴,它在一直转动。”

周宽忽然明白了,“这两根轴就连着大船外面的转轮,对不对?”

“一点没错,转轮就是这样不断地转动,带着船只向前航行。”

蒋彦先笑道;“我在想,大车上转一个蒸汽机,是不是也可以带动车轮向前走,不用马了?”

陈庆点点头笑道:“蒋相国说得一点没错,把船的转轮换成车轮,船不就可以在陆地行走了吗?当然,不叫船,叫做蒸气机车,但这需要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这辆蒸气机车就像在水中拖着上百条船一样,也可以在陆地上拖着上百辆大车行走,一次运送数万石物资或者士兵去西域和草原,再从草原西域运送数万头牲畜或者数万石粮食回来,几天就可以抵达,这是不是我们就能超越唐宋,完全掌控草原和西域了,我们还怕什么异族崛起?”

众人都听得热血沸腾,从汉唐以来,朝廷对西域和漠北草原都是鞭长莫及,最后失控,如果真有这种大量运送人力物力的蒸汽机车,几天内就抵达,那真的就能完全控制草原和西域了。

“陛下,可性吗?”蒋彦先问道。

陈庆点点头,“完全可以行,但不一定是现在,可能数年后,十年后,蒸汽机火车就会出现。”

“火车!”

严阔点点头,“这个名字好!”

关于火车的想法,陈庆已经和严阔以及其他大匠们沟通过,他们目前最大的难点是生铁产量不足,不过将铁火雷运用于矿山后,矿石产量就会大大增加,生铁产量也会大量增加。

“请问严博士,这又是什么?”周宽指着另一根连通锅炉的铜管子问道。

“那是冷凝管,蒸气又从这里回去,冷凝成水后又重新流回锅炉。”

严阔又道:“各位相国,这种蒸气机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制作起来难度极大,否则我们不会研制三年时间,我们还曾经因为炉壁太薄而发生爆炸,两名工匠不幸身亡,我们才知道了水蒸气膨胀的力量,所以要加厚炉壁,而且每隔两个时辰要放一部分水汽,减轻膨胀压力。”

众人从研制工坊出来,在大堂坐下,陈庆道:“下面就是要安排工匠建造蒸汽机了,还要上船试航,请问严博士,太学参与研制蒸汽机有多少人?”

“回禀陛下,学生有二十二人,工匠目前有三十七人,加上微臣,正好六十人。”

“那你们建造一台蒸汽机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各种财力物力充足,大概一个月能造一台。”

“财力物力都不是问题,包括学生在内,所有人都按照一级工匠待遇,需要多少钱、多少材料、多少士兵都能保证,朕希望你们能再招募五十人,一个月能造两台蒸汽机。”

严阔连忙道:“陛下,我们需要的不是普通工匠,恐怕招募不到。”

陈庆对蒋彦先道:“蒋相国,你来安排工匠吧!”

蒋彦先点点头,“可以把蒸汽机列为特等事项,等同于铁火雷,微臣会让匠作监安排最好的工匠。”

“然后就是保密问题!”

陈庆对严阔又道:“朕之前就给你们说过,朕需要再次强调,所有的图纸、技术和关键人员不得外泄,内卫会派人监督,各位,天下之大,不仅仅是我们汉人王朝,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强大的国度,一旦他们学会我们的技术,很多重大机遇我们就会失之交臂了,我们将愧对子孙。”

严阔点点头,“请陛下放心,绝不会泄露!”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申请

从太学回来,陈庆意犹未尽,又把各位相国召集在议事堂内。

“在参观蒸汽机时,朕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关于保密,实际上,保密做到极致的是铁火雷,金国和宋朝绞尽脑汁都没有把铁火雷的秘密偷走,现在蒸汽机研制成功,朕又想到了保密,但这一次心中却有点犹豫,朕不知道这个保密的想法是不是错了?”

“陛下担心什么呢?”蒋彦先问道。

陈庆沉吟一下道:“蒸汽机不是铁火雷,它将推动雍朝走向强盛,如果各行各业不使用它,它就无法发挥出巨大的能力,更重要是,它才刚刚开始起步,还有巨大提升潜力,如果我们拘泥于保密,很可能它就无法再进步。”

“陛下认为目前的保密制度下能办得到技术绝不泄露吗?”

陈庆摇摇头,“百密还是有一疏,有一颗铁火雷被高丽人偷走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走回头路,不准铁火雷用于民用,如果害怕别人偷走就把铁火雷锁在柜子里,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这时,张浚笑道:“陛下,微臣说一件事,可能对陛下会有所启发!”

“张相国请说!”

“大概是五年前,平江府来了几个波斯人,他们参观了平江府一户农家养蚕缫丝,提出用二十两银子买两对蚕走,这户农家就跑去报官了,几个波斯人被官府抓去重打一百棍,关了一年才放了他们,当然,这只是碰巧,如果对方拿出两百两银子,农民又贪图钱财,说不定就卖了,但至少在对外国人保密养蚕技术这件事上,官府和百姓都有共识。”

“朕同意张相国的想法,要普及保密意识,尤其在官方和工匠中形成共识。”

徐先图也道:“陛下还记得《大圣闹天宫》那本书吗?”

陈庆点点头,“我记得,徐相国请会继续说。”

“当时这本书卖得非常火爆,是《京报》印刷出售的,后来有一家书铺偷偷刻了一套板子,也卖出了几万册,赚了一两千贯钱,结果被《京报》发现了,立刻报官,那家书铺的店主被抓,没收了买书的钱,烧毁了板子,店主还被重打五十棍,在《京报》上公开道歉,最后一文钱没有赚到,还倒贴了几百贯,名声也毁了,后来《京报》把板子卖给了另一家书铺,书铺印刷了书在山东路和河北路去卖,也卖得很不错,赚了两千多贯钱。

其实微臣觉得,只要蒸汽机的关键技术不卖,也允许别的大商人参与制造,天下的能工巧匠们不断参与,蒸汽机就会越做越好。”

周宽也笑道:“制造蒸汽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微臣可以打赌,现在运一台蒸气机去波斯,他们也仿造不出来,光锅炉他们就铸造不了,那可是整体铸造,光那个模具就是大宋上百年的技术进步,才能造出来,波斯人连大船的铁锚都铸造不出来,还能铸造锅炉?”

陈庆有些惭愧,这些相国的见识深刻,甚至还超过了自己,他们都懂得没有足够的国力和技术积累,造不出蒸汽机。

自己封锁蒸汽机的技术机密,确实有点固步自封了,很不利于技术进步。

陈庆点点头,“就这样决定吧!技术可以有偿转让给商人,允许他们自己建造,但所有建造的蒸汽机必须经过匠作监验收合格才允许使用,其次,严禁任何人把蒸汽机卖给国外,蒸汽机技术更不允许外流,违令者全家抄斩!”

……

下午时分,陈庆吃罢午饭,在御书房闭目养神,这时,杨泰在门口小声道:“陛下,郑郡公求见!”

陈庆坐起身问道:“郑统全吗?”

“正是他!”

陈庆点点头,“请他进来吧!”

片刻,郑统全快步走了进来,郑统全目前已经辞官退仕,他对做官失去了兴趣,陈庆便封他为河间郡公、太子少保,加特进,使他荣耀退休。

“微臣参见陛下!

“郑公平身!”

郑统全歉然道:“打扰了陛下午休,微臣有愧!”

“不必客气,请坐!”

陈庆笑眯眯请郑统全坐下,又道:“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和郑公见面了,最近在忙什么?”

郑家很多产业都有陈庆的份子,但陈庆从不过问,一直就是郑统全的小女儿郑巧眉和皇后吕绣之间交流。

若不是郑巧眉长相实在欠缺一点,她很有可能就会入宫为妃了。

不过郑巧眉嫁给了吕绣的三哥吕绍为妻,目前出任度支郎中,也算是一种联姻。

郑统全笑道:“最近一直在筹建船舶学堂,培养年轻的造船工匠。”

陈庆顿时有兴趣了,急问道:“有多少学生?”

“学生很多,有上千人了,报名者上万,但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书,不符合条件!”

学习造船可是个香饽饽,现在造船业是雍朝最兴盛的产业,能监造海船的一级大匠月收入达百贯,普通大匠也有五十贯的月收入,最低的普通船匠也有每月十贯钱收入,也就是说,学会造船后,每月至少十贯钱,还到处抢着要。

“一般要学多久?”

“两到三年,微臣准备在泉州再建一座分校,不过是由微臣和泉州官府合作,由微臣的儿子去跑。”

“除了筹建造船学校外,还有没有别的打算?”

郑统全踌躇一下道:“微臣想造蒸气机,不知……”

陈庆愣了一下,“郑公怎么会知道蒸汽机的事情?”

“殿下还记得微臣和虞家、王家制造大钟的事情吗?”

陈庆点点头,还是去年的事情了,郑统全和虞海丰、王振邦三人联手拿到了制造重力大钟的技术,开始投资制作大钟,正因为他们的接手,大钟才会传播这么快。

“难道那时候你们就有想法了?”陈庆笑问道。

“那时候我们就知道太学在研制一种可以装在大船上远航的机器,取代了人力,我们就一直关注,几个月前,他们第一次试验的时候,我们三人就去参观了。”

“然后呢?”

郑统全不好意思道:“然后今天上午听说陛下和相国们去了太学,我们便知道蒸汽机正式研制成功,所以非常想参与制造。”

陈庆笑了笑问道:“应该还有哪位相国通知了郑公吧!”

“周相国,他和微臣私交非常好,他告诉微臣,陛下同意放开蒸汽机的制造,有实力商人也可以参与了。”

“朕也觉得是他!”

陈庆并没有计较周宽给郑统全通风报信,只要不违背原则,这种通报机会之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陈庆笑道:“那周相国有没有告诉你,造蒸汽机有条件!”

“他说了,首先是要向匠作监申请,匠作监认为我们有实力建造,才会批准,然后要花钱买技术,太学会派人指导我们建造,最后匠作监要验收是否合格,蒸汽机才能使用。

另外不准外传,这个肯定没有问题,可就是不知道需要什么条件?我们要拥有哪些实力,匠作监才会批准?”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筹备

陈庆想了想道:“估计匠作监也要请示朕,朕的想法是首先东主要是雍朝人,绝不能是外国人,而且所有参与造机器的人也都不能是外国人,这是第一条。

第二,要有雄厚的财力,投入本钱要在十万贯以上,你们三家我相信也没有问题;第三、要成立一家专门的商社,不能光制造,还要研究改进,所以要有两个机构,一是建造工坊,二是技术研制所,其实应该还有一个负责采购原料的商行;第四、要有很大场地,这场地要在京兆的下风向,距离京兆有点距离,交通方便,朕觉得在咸阳比较好;

第五,要有招募高水平工匠的能力,就是招得进人,留得住人,你们就得考虑给工匠提供住处之类了,基本上就以上五点吧!”

“微臣明白了,微臣回去商量一下,然后着手申请。”

陈庆又淡淡道:“一般而言,我们会批准两到三家建造蒸汽机的商家,目前太学这部蒸汽机会装在一艘五千石的货船上进行试验,开春后就会在广运潭上看到了。”

郑统全明白天子的暗示,催促自己赶紧申请,有了竞争对手,申请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微臣这就去商量!不打扰陛下休息,微臣告退!”

郑统全行一礼退下了,陈庆吩咐杨泰,“朕要小睡半个时辰,不要再让人打扰!”

……

郑统全匆匆离开皇宫,来到太极宫大门外,登上了一辆宽大的马车,马车缓缓向南驶去。

马车内,郑统全向虞庆丰和王振邦二人通报了天子的态度。

虞庆丰当即道:“十万贯钱没有问题,我和王兄一人出两万五千贯,郑公出五万贯,如何?”

他们之所以让出五成份子给郑统全,是担心天子也要占两成的份子。

郑统全明白他们的想法,摇摇头道:“这桩生意天子不参与,还是和造钟一样,我占四成,两位一人三成,然后把造钟和造蒸汽机合二为一。”

两人欣然答应了,“那就这样,四三三,比较公平,然后,我们去看看场地。”

王振邦笑道:“正好在咸阳西面有块空地出售,占地百亩,紧靠渭河,要价六千贯,我们去看一看。”

郑统全吩咐一声,马车随即掉头向西城门方向驶去。

三人继续在马车上商议,他们原来造钟的名字稍微改一改,原来叫做‘九州重力钟工坊’,现在改为九州重工商社,成立一家贸易行,一座制造工坊,一座研究所,招募三百名大匠,每人每月三十贯钱,争取每月造出十座蒸汽机,每座售价三千贯钱,去掉各种开支后,每月大约有三到四千贯钱的净利,三年能收回本钱。

三人又一致同意,由现在重力钟工坊大管事虞安为新商社大管事,三家各派一名账房负责核算,虞安是虞庆丰的三子,虽然不懂技术,但非常精明能干,而且极为聪明,他现在已经能参与安装重力钟了。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