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733章

作者:高月

“大姐,发生了什么事?”

赵巧云和赵璎珞走进大堂,吕绣把紧急奏折递给她们,“内政堂刚送来的,辽东爆发瘟疫,王爷要求朝廷紧急行动,支援辽东物资,除了大臣们的方案,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赵巧云看了看奏折道:“方案很全面了,但我发现少了一条紧急方案,也就是药物和口罩走水路运到辽东要一两个月后了,这样会误事的,要求内政堂用紧急的办法先运送一批药材和口罩去燕山路。”

赵璎珞也道:“官人曾经说过,用金字急脚递,七天就能把信件送到燕山路,那么也可以用接力的办法,用战马接力运送行不行?”

吕绣摇摇头,“战马的运载量不够,还是用船,用车船,车船的速度快,昼夜不停航行,我估计十天差不多能运送到燕山路。”

赵巧云点点头,“大姐这个想法不错,用车船是个好办法,三批士兵轮流踩踏,昼夜不停,走黄河转永济渠,确实会很快。”

吕绣当即批复了内政堂的防御奏折,同时追加了自己的紧急运输方案,建议采用车船最快速度运输,要求十天内运到燕山路。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紧急

当天晚上,内政堂颁布了十三条紧急命令,首先是从仓库内调集一百万只口罩,口罩是五年前蔡州和陈州爆发疫病后,陈庆特地下令制作准备,用九层细麻布缝制,两边有绳子挂在耳朵上,仓库里的百万只口罩全部发往燕山路,随即从拒马河运往辽东。

其次便是大量药材、帐篷以及其他物资运输,帐篷和其他物资主要是应对辽东移民。

紧接着吕青山带着数百名官员赶往燕山路,他全权负责移民安置。

同时,内政堂还通过了王妃的紧急方案,由王妃调动六千士兵,调两百艘两千石车船运送口罩和板蓝根等采药紧急运往辽东,每艘车船配三十名士兵,分成三班,昼夜不停踩踏车船航行。

……

信州位于韩州北面,地域并不大,只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一个县,这里人口也比较稀少,一方面是金国人口本来就分布不均,大量人口集中在锦州至辽阳之间,还有就是北部上京附近,其他地区都是地广人稀,土地也没有怎么开发,保持着原始状态。

事实上,女真人口已经降低到百万人以下,其他的契丹和奚人则人口更少,被金人屠杀,被金兵强征壮丁,契丹和奚人几乎只剩下老弱妇孺。

这也是陈庆和雍国崛起以来,大量女真青壮男子阵亡,加上女真人的寿命普遍偏低,这十几年来,女真人口不断锐减,整个金国除了上京的二十万猛安军外,其他各地也差不多都只剩下老弱妇孺,怀孕的女人更是少得可怜。

这天上午,一支由三十人组成的西军斥候队在信州南部出现,这支西军斥候队的首领是一名副指挥使,叫徐长舟,洛阳人。

这支斥候队实际上是由三十名士兵和一名军医,以及一名向导组成。

向导叫做张岱,是辽阳府的一名汉人,本地人,也是情报总管庞光济的手下,他对辽东地区非常熟悉。

张岱指着远处一座大山道:“那就是帽儿山,最早爆发瘟疫的觉远寺就是那里,但寺院里已经没人,有没人敢去。”

“我们附近有村子吗?”首领徐长舟问道。

“应该有,顺着河边走,村子一般都是沿河而建。”

徐长舟点点头,“走!看看去。”

一行骑兵纵马沿着小河向北而行。

陈庆派出十几支斥候队赶赴北方各地查看疫情和军情,徐长舟这支队伍就是负责调查信州,他们几支队伍从韩州过来,其他三支队伍都已经在沈州、咸平府、韩州发现了疫情,好几个村子都有集中死人情况发生。

不过徐长舟他们还没有遇到疫情,主要是他们从辽阳府北上,走西官道,过来一路上遇到的十几个村子都没有出现疫情。

走了几里,前面果然出现了一个村子,二十几户人家的样子,金国的村庄几乎都不大,隐隐看见村口插有白幡,这是有人死的标志。

这时,军医杨荣有话要说,首领徐长舟连忙把众人召集起来。

杨荣肃然道:“大家先把口罩带上,我再给大家重申几句!”

众人纷纷取出口罩带上,杨荣又道:“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种瘟疫会通过近距离说话传染,还通过食物、粪便传染,所以我要求大家三点,一定要切记,第一,这个村庄的不仅水和食物不能碰,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碰;第二,不能近距离和村庄里的人说过,保持一丈左右,但一定要带上口罩;第三,不要发善心,想着救人,一旦被感染,必死无疑,我们只能告诉那些没有被感染的人,尽量远离村子。”

徐长舟想了想道:“杨军医,我们不用都进去吧!”

杨荣点点头,“去几个人就行了,其他人都在这里等着,尽量不用河里的水喂马,要喂也必须把水烧开后才能喂马,还要离开官道。”

一名都头把众人带走,首领徐长舟、军医杨荣、向导张岱以及两名士兵,一共五人骑马前往村庄,每人都手执长矛和盾牌,毕竟这里是金国,他们也担心遇到女真哨兵,另一方面,长矛也可以把人推开,不让人靠近他们。

走到村口,徐长舟仔细看了看白幡,白幡不是新插的,应该有段时间了,五人直接进了村子,村庄里很安静,安静得有点可怕,他们用长矛捅开房门,房间都空无一人。

绕了一圈,没有发现一个居民,军医杨荣对徐长舟道:“很有可能是之前被强征去了上京,都没有回来!”

“不是!”

徐长舟摇摇头,“生活用品都在,我还看到了几袋粮食,应该是从上京回来了!”

这时,向导张岱喊道:“徐将军,杨军医!”

应该是有发现了,徐长舟和杨荣连忙纵马奔了过去。

一名手下指了指一堵残墙,“将军,在那里面!”

徐长舟催马上前,眼睛顿时眯了起来,里面全是用席子包裹的尸体,足有几十具之多,没有掩埋,就随意堆放在里面,估计是活着的人把尸体搬过来想烧掉,但为什么没有烧?难道是他们看到自己和手下,躲起来了?

杨荣摇摇头,“不可能这么巧,把尸体都搬完了,咱们就来了,应该好几天前就走掉了。”

“不管了,烧掉他们!”

他们取出火油皮袋,足足喷了五袋火油,又发现不远处有一堆麦秸,一捆一捆的,他们用长矛挑了几十捆过来,全部覆盖住,这才扔了一支火把过去,“轰!”的燃烧起来,麦秸和火油燃烧起来。

徐长舟等人随即用火把点燃了所有的房屋,房屋都是茅草顶,很容易点燃,很快,整个村庄都陷入一片火海。

众人又继续北上……

……

大规模迁徙百姓已经近半个月了,整个沈州以南的百姓几乎全部被清空,不管是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还是汉人,统统迁走。

沈州因为发现了疫情,所以沈州百姓先观察几天,没有发病的百姓送去辽西走廊再次隔离十天,确保没有疫病才前往燕山路,发病的百姓则隔离治疗。

当然迁徙并不顺利,而且很不顺利,先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女真人暴乱,陈庆铁石心肠,强硬镇压,所有参加暴乱的男子,无论老少一律杀掉,三次暴乱斩杀了三万余人,这才强行把妇孺驱赶离开家乡,用船只运往燕山路。

到了三月中旬,整个辽东大地和辽东半岛几乎没有百姓了,只剩下十万大军和开采石灰矿的高丽战俘。

而此时,从京兆过来的紧急防御药品和口罩也送到了辽东,陈庆当即将口罩和药材分给士兵,熬药给士兵预防疫病。

这时,派去北面的斥候队伍也陆续回来了,他们带来触目惊心的消息,金国北部各地都爆发了瘟疫,死亡惨重,大量百姓难逃,但上京的情况不明。

陈庆紧急应对,军队封锁了各个官道,并在沈州修建隔离大营、观察大营和转移大营,要保证所有的人半个月没有发病才转运去燕山路。

一群群金国百姓扶老携幼,赶着大车从北面逃难而来,被西军士兵引导前往沈州城,沈州城就是观察大营,所有人都发了一个口罩,必须带上口罩,防止唾沫传播,还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染病发病的人也容易分辨,几乎所有发病的人都走不了路,要么是躺在大车上,要么是人背走,他们则去隔离大营,全家一起去,那边有药汤治病,隔离大营是不远处的望平县。

沈州城内已是空空荡荡,全部用生石灰消过毒,整个城内弥漫着生石灰的呛人气味。

每家人住一座小院,不准出门,不准串门,不准聚集交谈,有骑兵在城内巡逻,每家给了粮食、炉子和蜂窝煤饼,要求水烧开以后才能喝,一旦有发病就立刻全家送往望平县。

短短五天内,超过二十万人从北面逃难而来,沈州住不下,陈庆又不得不将空荡荡的辽阳城作为第二座观察大营。

陈庆同时接受了首席军医周勉的建议,把十五天的观察期缩短为十天,只要十天内全家都没有发病,那就坐船转移去辽西走廊,那边是转移大营,然后按照官府分配,再用大船送往山东路各县安置。

相比金国南部女真人的反抗,金国北部过来的女真百姓反而容易接受迁徙,他们是真的见识到了瘟疫的残酷,都被吓坏了。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怀柔

陈庆站在辽阳城头,望着城内安静的大街,大街小巷没有一个人,谁能想到这座大城竟然住了两万户人家,近十二万人,每户人家都呆在家中隔离。

幸运的是,已经十一天了,除了第一天有五十余户出现病人被送走后,随后便再也没有一户人家发病。

远处有骑兵在大街上巡逻,所有骑兵都带着口罩,手执拒止长矛,这种长矛的好处就是不准百姓向自己靠近,所以叫做拒止长矛。

城内的一座座堡垒都被拆除,露出了一片片空地,城门也被重新修葺一新,陈庆看中了辽阳城的坚固,准备把这里作为他们的驻防中心。

这时,张晓上前行礼,“参见殿下!”

“参政事辛苦了,望平县的情况怎么样?”

望平县是隔离营,所有病人都住在那边,照顾病人只能是自己家人,他们只能发汤药给病人家属,可以说是自生自灭。

“情况很不好,七成人都死了,剩下的三成人也感染疫病,汤药只能预防,没有治疗效果。”

陈庆也不知道现在爆发的是什么疾病,从掌握病况来看,大部分病人都是严重腹泻,最后脱水而死,应该是霍乱,实际上呼吸并不传染,但唾液会传染,只要带上口罩,不要接触病人的物品,不要喝生水,基本上不会被感染。

这也是很多百姓一路难逃过来,沿途没有被感染的原因,他们都是把水烧开了喝,应该是金国的医生教他们的,这一点做得很好。

陈庆点点头,“接下来按照周军医的办法,搭建一座大营,一分为二,病人住一边,病人的家属住一边,病人家属去照顾病人,尽量不要接触,全部使用小帐,至于望平县,等全部结束后,一把火彻底烧了。”

“卑职明白,殿下什么时候回去?”

陈庆叹口气,“再过两天吧!”

战争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了,双方都各自和病毒作战,西军也趁这个机会把金国百姓都迁徙走,没有了人口,金国就灭国了。

这时,城内有人家开始出门了,拿着大包小包,带着口罩,大概有数百人,被士兵押解着向城外走去,这是十天隔离到期的人家,没有发病,他们将去城外的辽河码头乘船,送去辽西走廊的转运大营,然后分批送往山东半岛散居。

张晓赞道:“真是井井有条啊!一批一批上船,这样就不会聚集接触,殿下考虑得确实周全。”

陈庆淡淡道:“方案虽然是我制定的,但关键是要执行得力,多亏了官员和士兵能干,他们才是大功臣。”

一批百姓走完以后,第二批百姓又出门了,又是四五百人,他们将乘坐第二艘大船去辽西走廊,确实井然有序。

这时,司马钱俊上前行礼,“剩下一千多户百姓只观察了九天,是否一并送走?”

九天其实足够了,他们掌握的情况,一般都是感染后两三天就发病,九天没有发病,基本上可以肯定没有被感染。

陈庆点点头,“一并送走吧!然后辽阳城就不用再进新人了,彻底消毒后,晾晒一个月后,让士兵居住。”

“卑职遵令!”

司马钱俊匆匆去了,陈庆望着他的背影点点头道:“这个钱司马不错,很得力,值得重用!”

按照分工,张晓负责沈州城和望平城,陈庆负责辽阳城,但陈庆是主公,他负责辽阳城也只是挂名,而实际负责的是司马钱俊。

张晓暗暗点头,这个机会钱俊抓住了,能在雍王眼皮下表现能力,这是钱俊的幸运。

跟随多年,张晓非常了解雍王,他知道雍王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才学。

就像裴文晋,前年科举第一名,文章非常惊艳,但能力却很一般,上次搬家犯了大错,雍王终于决定把他调去户部,这个钱俊虽然只是临安太学出身,但能力却极强,深得雍王器重,张晓便笑道:“殿下回去,钱司马就留下做我的副手吧!”

陈庆点点头道:“胡云在燕山路坐镇,我也比较放心,我已让吕青山改道去了山东路,那边需要他坐镇才行,辽东这边的疫情最棘手,就拜托参政事了!”

……

当天下午,陈庆带着数百亲兵乘船从辽河前往河北,数百艘大海船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天后,陈庆抵达了平州,平州的海港上,各种物资、药材和粮食堆积如山,这是京兆送来的物资抵达了。

从海港向西是一望无际的旷野,但此时旷野里搭满了帐篷,这里才是真正的转移区,把金国百姓转移去各州各县。

胡云得到了消息,连忙赶到海港迎接雍王殿下的到来。

“卑职参见殿下!”

“胡使君辛苦了!”

陈庆走下船板,笑道:“能在这里看到胡云,我一颗心放下了!”

胡云明显瘦了一大圈,看得出最近他很操劳。

胡云苦笑一声,“虽然累一些,也很有成就感!”

陈庆坐在马车前往大营视察,他让胡云也上车汇报。

陈庆喝了口热茶问道:“现在到哪一步了?”

“已经有官员陆陆续续把金国百姓领会自己县了,说服他们不容易啊!”

“为什么?”

胡云苦笑一声,“官员们无法理解,为什么金国的百姓还给五十亩官田,卑职把他们召集起来,好容易才把他们说服。”

“你怎么说服他们的?”

“就是按照殿下的交代,告诉他们,如果奴役这些金国百姓,他们迟早都会逃回去,相反,有了田产,就有了牵挂,有了归宿,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回去了,而且都是妇孺,担心什么?”

陈庆点点头,“不管对任何政权都要用两种手段,一手政治,一手军事,军事手段要残酷,要斩尽杀绝,政治手段就要怀柔,所以我们对金国贵族和军队用军事手段,对金国妇孺百姓就用怀柔手段,这就叫大棒加胡萝卜,这才是长远之道。”

胡云迟疑一下又道:“殿下,卑职建议,给他们的五十亩田能不能限制转让,否则他们卖了土地就有路费回家了。”

“有道理,可以作为永业田处理,三代内不能转让。”

“卑职就是这个意思,官员也是这个想法,给他们土地可以,就怕被他们卖掉。”

陈庆点点头,“你是燕山路主官,你来安排吧!”

……

平州的转运营和辽西走廊的转运营不一样,辽西走廊的大营对外称作康复营,完全确认没有疫病后才能进入燕山路,在平州安排到县。

数十万金国的百姓畏惧瘟疫,也只能听从雍王的安排,或者说,任凭命运的安排。

平州的转运营有二十余万人,都是金国南部和大宁府过来的百姓,这些百姓又分成数十个小营,每个小营就是他们要去的县,有官员在给他们登记,颁发身份牌,给他们粮食和生活用品。

陈庆到来时,正好遇到一县的百姓坐上大车,浩浩荡荡出发,大车上插着旗帜,上写:‘潞县’二字,这是去大兴府潞县的百姓,一共四百余户,分乘坐三百多辆大车,由两百骑兵护送他们前往。

这些百姓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孺,就算有男子,也是年纪偏大了,也不奇怪,金国青壮男子几乎都被征兵了,仅有一些稍微年轻的男子也因为暴动被西军杀光了,剩下的老弱妇孺就完全没有反抗能力了。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