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717章

作者:高月

朱胜非当然也在考虑自己的退路,实际上他和陈庆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出任川陕宣抚使时,基本不管当时还是秦州制置使的陈庆,他当宰相时也没有像秦桧那样处处针对西军,他更多是和稀泥的存在。

尤其当初陈庆访问临安,朱胜非一直负责和陈庆谈判,相处还不错,帮助天子和陈庆达成了协议,而且在韦桐被陈庆绑架事件上,也是他从中周旋,让韦桐付了一大笔赎金。

现在朱胜非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了,他当然不会傻得把自己和韦太后捆绑在一起,但他发现,他就算回家乡养老,也得陈庆答应才行,何况还有子孙怎么办?

这几天他着实有点惶恐不安,所以吕纲的来访使他就像即将溺死的人抓住了一根木头,他急忙亲自将吕纲请到自己书房。

“朱相公对我此时前来的目的应该心知肚明吧!”

“是!”朱胜非局促不安道。

“那我们就开诚布公吧!如果朱相公还想回乡颐养天年,或者希望令郎继续在严州出任县令,那就得有所作为,朱相公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朱胜非点点头,“殿下希望我做什么?”

“雍王殿下希望韦太后登基为帝,立韦桐之子韦浩为太子,改朝换代,这些都希望朱相公尽快促成。”

朱胜非怎么会不明白雍王陈庆的意图,让大宋灭于韦氏之手,他叹口气道:“其实不需我劝,她已经势在必行了。”

“但你可以替她考虑周全一点,希望你能劝她做三件事。”

“哪三件事?”

“第一,建议她效仿武则天,成立新的梅花卫,把反对她登基的异己统统杀了,张浚除外,张俊可以软禁,但不能杀他。

第二,斩草除根,把临安城剩下的几个赵氏皇族都杀了。

第三,我可以告诉你,一旦她登基,杨沂中一定会造反,目前杨沂中已经在怀疑是她刺杀了天子,所以她必须杀了杨沂中。”

朱胜非点点头,“我可以劝她,那谈判怎么办?”

吕纲摇摇头,“在她登基之前暂时不会谈判,你要稳住她,她不光有临安,还有岭南,她完全可以去岭南继续当女皇帝。”

朱胜非一愣,“难道真的要让她去岭南吗?”

吕纲淡淡道:“我说过了,只是稳住她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让她顺利登基!”

“我明白了!”

吕纲站起身,把一封信放在桌上,“这是雍王殿下给你的亲笔信,你可以看一看!”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杀异

朱胜非最大的优点便是识时务,他看了陈庆给他的信,他便连夜进宫去见太后。

韦太后从前讲究养生,睡的很早,现在她心思很重,又要处理各种朝务,要到很晚才能入睡。

此时,韦太后正在考虑刘锜背叛投降之事,当然,她也不认为这是自己兄弟的错。

一个和敌军没有半点交战,见面就投降的将领,绝对谈不上忠心,这样人留在身边只能是祸害,这是让他跑了,倒是便宜他了。

韦太后此时担心的是杨沂中,她知道杨沂中对天子和大宋忠心耿耿,以前是优点,但现在恐怕却是自己最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自己登基,这个杨沂中极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危险人物。

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太后,朱相公有急事求见!”

“这么晚了!”

韦太后想了想,还是吩咐道:“宣他觐见!”

不多时,朱胜非匆匆走进来,躬身行礼,“参见太后!”

“朱相公,这么晚有什么事要见哀家?”

“卑职刚刚得到一个消息……”

朱胜非嘎然停止,看了看两边的宫女,韦太后笑道:“你尽管说,她们都是哀家的心腹!”

“太后,杨沂中在暗中和城内的皇族联系。”

“什么?”

韦太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这个消息可确切?”

“回禀太后,基本准确。”

“他想干什么,想发动政变,推翻哀家吗?”

韦太后很敏感,她立刻猜到了杨沂中的意图,他也知道自己想登基,便暗中联系皇族,发动政变推翻自己,然后立皇族为帝,延嗣赵宋社稷。

朱胜非并非信口开河,这是吕纲告诉他的情报,监视杨沂中的魏延宗确实发现他在暗中和皇族联系。

韦太后眼中透着浓浓的杀机道:“此人非杀不可,但怎么杀他,朱相国有办法吗?”

朱胜非沉思片刻道:“微臣觉得他也知道太后要杀他,他现在非常警惕,随时可能发动兵变,不能用常规方式杀他,必须用刺杀的方式。”

“有机会吗?他会不会一直都藏身在军营?”

“太后,他要和皇族联系,一定就会有机会,微臣可以和韦知院商议一下,从他的军队中挑选一批武艺高强的军士,将他当街刺杀,然后把责任推给那些权贵,太后再给他重封,追封他为郡王之类,以安抚他的手下。”

韦太后毕竟是女人,面对这种大事她没有经验,她点点头道:“这件事就拜托朱相公了,我给相公十万贯钱,用来奖励死士!”

“多谢太后!”

朱胜非苦笑道:“太后放心,微臣也是为了自己性命安全,他若政变,一定会杀微臣!”

……

朱胜非当即找到司马春一起去见韦桐,司马春也得到吕纲的信件,要求他配合朱胜非的行动。

刺杀杨沂中是吕纲制定的方案,还是用种桓带来的内卫,这些内卫士兵目前已经被司马春安排进了军队中。

韦桐看到了太后的旨意,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这种危险的事情他可不想参与,既然太后让朱胜非,那自己出人就是了,剩下的事情让朱胜非去做。

当即把挑选士兵的事情拜托给了司马春,由司马春拿着他令符挑选武艺高强的刺客。

……

韦太后的篡位野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杨沂中当然也看出来了,他心中焦虑万分,尤其刘锜投降了西军后,韩世忠又彻底躺下,不管任何闲事。

真正有能力维护大宋社稷的人也只有自己了,杨沂中手下有两万精锐之军,凭这两万精兵,他可以发动兵变,逼太后立赵氏皇族为帝。

但杨沂中生性谨慎,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准备周全才能动手,但这也是杨沂中的一个弱点,过于谨慎,做事不果断,考虑问题比较瞻前顾后。

有时候谨慎让人放心,但有时候过于谨慎却是致命的弱点,就像发动兵变这种事情,考虑太多会失去机会,更容易被对方反噬。

入夜,杨沂中从赵子偁的府邸出来,赵子偁便是赵伯琮之父,著名的文人,但比较好酒贪杯,尤其被天子赵构猜忌,他更加纵情于酒色,名声不太好。

杨沂中也不考虑他,而是想立他的长子赵伯圭的之子为新帝,这就是韦太后的野心彰显之处了,也是让杨沂中最愤恨的地方,明明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她却视而不见。

杨沂中联系皇族是极为隐蔽之事,他带的护卫很少,只有十几人,带的人太多,容易被发现。

走到大街上时,忽然从两边射出无数支箭矢,力量强劲,直取杨沂中和他手下。

太突然了,杨沂中和他亲兵措不及防,纷纷被箭矢射中,杨沂中连中三箭,战马也中箭倒下,杨沂中知道大事不妙,急拔剑拼杀,不料却杀出了上百名士兵,人人手执长矛,配合默契,武艺高强,只片刻,几名幸存亲兵被杀死,杨沂中只抵挡了两三招,便被十几支长矛刺穿了身体,当场惨死。

刺客们丢下了证据,自然是为向家和向奎报仇,向奎确实是死在杨沂中手中。

次日,韦太后闻讯震怒,下令大理寺和县衙严查凶手,同时缀朝三日,为杨沂中举哀,又追封杨沂中为武安郡王,以王爵之礼厚葬杨沂中。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安抚住杨沂中的两万部下,同时也是为了撇清自己。

杀了杨沂中,确实没有人想兵变了,可是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却显现出来。那就是军心彻底涣散了。

军心涣散的具体表现就是出现了大规模的逃亡潮,尤其是杨沂中的军队,将士们早就想投降西军,原本有杨沂中约束住士兵,可杨沂中一死,士兵们都不愿意再卖命,将领甚至带着士兵逃亡。

杨沂中的三名心腹大将,李达、裴大同、杨智各率本部五千军队从北城余杭门出城,前往湖州投降西军。

一夜之间,便逃走了近两万将士,几乎就是杨沂中的军队逃亡殆尽。

韦太后将韦桐大骂一顿,骂他管不住军队,不得已,她下令将士兵的俸禄从每月三贯钱提高到每月六贯钱,这才勉强止住了逃亡潮。

但此时她手中的军队只剩下一万七千人,已经完全抵挡不住西军的攻势,但韦太后并不担心西军会进攻临安,她知道陈庆支持自己登基。

三天后,韦太后下旨,正式宣布改元为韦朝,她一脚踏上了龙椅宝座,登基为天命圣明皇帝。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韦太后的篡位也太急促,大家都没有心理准备,临安朝野顿时一片哗然,而这时,大臣们却忽然发现,临安城的十几名赵氏皇族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暗示

大帐内,陈庆听取了吕纲副手左伯堂的汇报。

“启禀殿下,满朝文武都借口生病没有参加韦太后的登基大典,只去了三十几名大臣以及十几名将领,但几个相国都去了,辞职书堆满了相国秦桧的桌案,吕特使没有去参加典礼,但金国使者出席了韦太后的登基仪式,还有十几万百姓跑去看热闹,敲锣打鼓,倒也热闹喜庆。”

陈庆哑然失笑,庄严肃穆的登基仪式,变成了热闹喜庆,挺有意思,吕纲没有去参加典礼当然是原则性的问题,虽然雍国暗中支持韦太后登基,明面上他绝不能支持,甚至特使府也要撤离临安,只留《京报》作为临时联络点。

不过既然是支持韦太后登基,有些姿态还要做的,陈庆下令大军向北向西向撤军,北路军撤到平江府,西路军撤退到徽州,南路军撤退到台州,同时大幅度减少驻军,降低驻军将领层次,北路军减少为四万人,由都统制李复兴统领,西路军和南路军都减少为三万人,由都统制王铎和呼延通统领,也就是十万大军包围临安府。

但这只是给韦太后减轻压力,并不等于把湖州、嘉兴府、绍兴府等地让给她,这些地方已经属于雍国,韦太后的领地依旧只有临安府一地,如果她胆敢派兵突破临安府界线,西军会毫不犹豫出兵歼灭。

安排好了军队,陈庆随即前往江南各州视察,安抚官员,减税减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御书房内,朱胜非向韦后汇报了陈庆表示支持的态度,西军的大幅撤军减兵着实让韦后长长松了口气,但西军撤军不让地的原则又让她十分恼火,她想了想道:“军队不进去也罢,我们也没有这么多军队去驻扎,但朕的使者要去岭南,必须保持畅通,另外特使撤走了算什么?”

朱胜非连忙道:“微臣已经给对方说过,要求继续保持岭南通道畅通,他们一口答应了,另外特使撤走只是表面,实际报馆担任了沟通的职能,据微臣所知,吕纲还在报馆内。”

“真是虚伪之极!”韦后骂了一声。

“还有一事,微臣需要提醒陛下!”

“什么事?”

“需要尽快建立一支由陛下统领的内务军队,这样如果有人要暗中勾结反对陛下,我们也7能及时发现并镇压!”

“你是说梅花卫?”

韦后有点犹豫,梅花卫的名声太臭,她担心再次引发众怒。

“陛下,任何时候都需要恶人,就像武则天需要周兴和来俊臣一样,陛下可以建立一支人数少一些的内卫,给他们定一下规矩,发挥监视的优势,避免作恶的缺陷,关键是我们很需要一支这样的军队。”

韦后点点头,“朕会尽快安排!”

……

中午时分,《京报》再度出现在临安街头,报纸的头版头条是雍王殿下巡视湖州的消息,对一群老农承诺免税三年,雍王还宣布将江南无主之地全部收归官府所有,以很低的租子交给农民租种,收入补贴官府各种开支。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无主之地,都是权贵们的土地,也就是说,江南大部分的优良土地都被官府得到了,农民可以用很便宜的田租长期租种,报道上提到了田租,年收获粮食的两成,这比起权贵们五成的田租,确实很廉价了。

在报道最后,提到了陪同雍王殿下视察的官员,湖州刺史王遂安,长史刘纪,乌程县县令张广文,看似平平常常的报道,其实暗藏了很多玄机,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雍王殿下就在江南。

临安很多大酒楼、大茶馆都关门歇业了,倒是给很多小酒馆、小茶馆商机,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大事,大家都想了解最新情况,所以每家小茶馆和小酒馆都坐满了客人。

三桥一家小茶馆内,数十名茶馆谈论热烈,基本上都在讨论今天的《京报》的内容。

“雍王殿下居然来江南了,这是一个重大信号啊!各位说,雍王殿下会不会直接扫灭了老妖婆,一脚踏上金銮殿?”

“想多了,老妖婆灭了宋朝,这是好事啊!如果现在雍王就灭了老妖婆,是不是还要兴宋,所以肯定不会现在灭,一定会让老妖婆再猖狂几日。”

“其实宋朝没法再复兴了,连皇位继承人都没有了,我们这边的皇族被干光了,京兆前太子的儿子更名换姓,再说雍王辛辛苦苦扫除鞑虏,平定天下,最后来一个啥都不是的人当皇帝,莫说军队百官不干,就连咱们这些平头百姓也不干啊!”

“此话说得极是,不可能再有大宋天子了。”

众人讨论热烈,在角落里坐着一名中年男子,一声不发,竖着耳朵听大家说话,此人便是匠作监令刘子律,他已经递交辞职信,心情烦闷,在茶馆里喝茶。

这时,有人笑道:“你们啊!根本就没有看懂报纸上传递的信息。”

众人纷纷问道:“什么信息,说来听听?”

“一共传递了五大信息,第一雍王来了,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第二是土地,不是把土地分给贫民,而是收为官有,第三是田租,明确田租是土地收入两成,所有富农赶紧改吧!不改的话,以后就要自己种地了,第四是兴商,明确提出减免商税,鼓励商业,第五最关键,也是最隐蔽,大家看看是谁陪同殿下视察?”

众人纷纷看报纸,有人忽然惊呼起来,“我懂了,还是原来的官员啊!一个都没有变,只是官职变了。”

刘子律心中一动,连忙打开报纸细看,看到了湖州刺史王遂安,长史刘纪,乌程县县令张广文,这些官员他都熟悉,就是原来的知州、通判和知县,还是原班人马,一个都没有变,雍王殿下竟然一个官员都没有换。”

这时,刚才那人又笑道:“其实还有第六个隐藏的信息,你们看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这倒是没有注意,刘子律连忙看下面文章落款,居然是吕纲,他立刻明白了,这确实是重大暗示啊!吕纲在报馆。

刘子律不再犹豫,他收起报纸,摸一把钱放在桌上,直接去了报馆。

城外确实很不方便,报馆又搬回来了,把原地的残垣断墙清理干净,报馆搭建了七八座大帐篷,还剩下一座未烧毁的楼当做仓库。

刘子律走到门口,一名门房拦住了他,“请问,有何贵干?”

刘子律取出自己名帖递给门房,“我找吕特使,请把我的名帖给他!”

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收获

陈庆此时在明州巡视,他原本计划在越州巡视,但他得到一个消息,便立刻赶往明州,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在南宋已改名为庆元府,不过在雍国的地图上,它依旧叫做明州,正如绍兴府依旧叫做越州一样。

陈庆之所以赶来明州,是他得到一个消息,刘大江的船队从南洋回来了,目前就停泊在明州。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