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715章

作者:高月

吕纲一边雇人清理院子,一边派手下去朝廷通报,很快,得到消息韦太后派徐先图和朱胜非二人前来试探态度。

两人来到特使府,走进大门,只见吕纲在指挥人清理瓦砾,吕纲连忙上前见礼,“面目全非,让二位见笑了!”

徐先图也叹息道:“梅花卫之乱荼毒甚深,莫说特使府,我的府邸也被冲击,幸亏我家里有间密室,一家人躲进去才得以逃生,但管家被杀,使女被辱,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系都被抢走,朱相公府里也被抢走了上万贯钱,他也是幸亏妻女不在临安。”

朱胜非也道:“朝廷正在登记损失,被抢走的一些物品还能还回来,吕特使可以去登记一下。”

“我这里财产损失倒没什么,就是一些家具被烧毁了,还有房子,就不用麻烦朝廷了,两位请吧!”

吕纲把两人请进小房,在客堂坐下,一名手下给他们上了茶,吕纲又关切道:“听说天子被刺,刺客可抓到?”

徐先图摇摇头,“当时临安城一片混乱,刺客正好逃跑,现在再查已经不可能了。”

“有什么线索吗?”

“朝廷基本上已经定性,是权贵报复天子,和向家有关,极可能是向家豢养的死士所为,向府的管家也证实了,死士有一种毒箭,见血封喉,天子就是被这种毒箭所刺。”

“那就太遗憾了,既然天子驾崩,不知谁来继位?”

徐先图和朱胜非对望一眼,两人面露尴尬之色,徐先图苦笑道:“目前暂时由太后临朝,大宋皇族子嗣稀缺,朝廷还在寻找之中。”

吕纲淡淡道:“随便一个人,管他是白痴还是蠢货,只要姓赵就能当皇帝,主宰天下人生死,你们觉得合理吗?”

朱胜非不以为然道:“规矩如此,只要是大宋江山,那么只能是皇族血统才能登基!”

“可如果不是大宋江山呢?”

朱胜非脸色一变,“雍王当真是要灭宋?”

吕纲笑了起来,“赵氏苗裔都消亡了,哪里还有宋朝,莫非韦太后自己想登基称女帝?”

徐先图沉吟一下道:“前太子可是有两个幼子,他们是正宗的皇太孙。”

吕纲取出两份文书递给他们二人,“这是赵谌去年写的一份声明书,声明他和两个儿子放弃皇权,永为平民,第二份是他妻子在赵谌被金国探子刺杀后写的重申书,她继承丈夫遗志,再次申明两个儿子不再继承皇权,更姓为李,永为平民,雍王和内政堂已经正式批准了她的请求。”

徐先图和朱胜非面面相觑,这一招绝啊!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赵伯琮和儿子也死了,但说赵氏血脉彻底断绝了,其实也没有,赵伯琮的父亲就还在,只是那人是临安城出了名的老酒鬼,让他当皇帝,根本就德不配位。

“那雍王殿下的方案呢?”

“雍王殿下的方案只有一个,可以暂时保留宋朝的存在,但必须迁都回汴梁,那边皇宫还在,军队不准保留,可以保留侍卫,宋王朝受雍国保护,成为国中之国,太后想登基为宋帝,雍王也不反对。”

朱胜非急道:“放弃军队,怎么可能?”

吕纲淡淡道:“让你们放弃军队,其实是为你们好,一旦军队养不活,朝廷就会被军队反噬,这种后果你们想不到吗?”

……

韦太后并没有勃然大怒,陈庆开出的种种条件她固然不能接受,迁都、放弃军队等等,但同意她临朝称帝,当心军队叛乱等等建议,却说中了她的心理。

她立刻把秦桧找来一起商议,没有了张浚,剩下的三个相国她就容易控制了,秦桧是佞臣,尤其他的妻子王氏和自己关系密切,韦太后有把握控制他,朱胜非更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自己的人,剩下一个徐先图,韦太后早就看透他了,一个滑不留手的家伙,骨子里的妥协派。

“三位相公都说说吧!我们皇位怎么办?”

韦太后将两份声明书放在桌上,“前太子已经彻底放弃了,现在只剩下临安城的那几位了,你们能接受吗?”

秦桧已经从妻子那里知道了韦太后的心思,这女人想称帝,她现在这样问,显然是希望否决立新帝的希望。

“回禀太后,大宋江山已处于危机之中,我更不能随意立新帝,否则德不配位,更会使天下人不再认可宋朝,微臣建议耐心等待,太后可以兼任摄政,把朝政的重任先担起来,等将来有合适的人选,再考虑新帝不迟。”

秦桧没有同意太后立刻称帝,但他建议太后可以长期摄政,当然也是含蓄地告诉太后,立刻称帝行不通。

韦太后算是勉强接受秦桧的方案,先摄政,时机成熟再登基,当年武则天不就这样干的吗?

“就怕哀家才能不足,担不起这个摄政重担!”

韦太后嘴上谦虚,目光却瞟向了徐先图,徐先图虽然没有接到陈庆的纸条,但他从吕纲的口中,完全明白陈庆的意图,灭宋这种事情,就让韦后去做,鼓励她登基为帝。

“微臣支持秦相国的意见,支持太后摄政!”

这是这么多年来,徐先图和秦桧第一次意见统一,韦太后正要开口,却见朱胜非向自己使个眼色,她便淡淡道:“好吧!你们先退下,让哀家好好考虑一下,朱相公留下,哀家要和你商议一下官家出殡之事。”

其实天子赵构的出殡方案早就定下来了,就安葬在先帝徽宗的陵寝旁,谥庙号为平宗,韦太后只是找个借口把他下来吧!

秦桧和徐先图告退了,两人走出紫薇殿,秦桧冷冷道:“徐相国,中牟县余县令就是你的儿子吧!”

秦桧得到另一名手下的消息,尉迟县尉余寿已经升任中牟县令,没有徐先图这层关系,那位余县尉不可能升官这么快。

徐先图这次不再否认,淡淡道:“彼此彼此,令郎不也在扬州吗?”

秦桧的儿子林一飞目前就在扬州,看守秦桧转移到扬州的家产,但这件事很隐秘,连妻子王氏都不知道。

秦桧脸色一变,“你怎么知道?”

徐先图微微一笑,“我知不知道没关系,只要相国夫人不知道就行了。”

说完他呵呵一笑,扬长而去,秦桧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中着实担忧起来,必然是西军探子一直监视着自己的儿子。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夺兵(上)

书房内,韦太后沉思片刻,直接对朱胜非道:“哀家想登基称帝,可能性有多大?”

朱胜非躬身道:“这也是微臣想给太后的建议,称帝不是不可以,因为现在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所以称帝的可能性就有了。”

“然后呢?”

韦太后继续问道:“要怎么做才能把称帝从可能性变成现实?”

“启禀太后,其实就是内外统一,众望所归,现在外面问题不大,陈庆已明确表态支持太后登基……”

“他为什么要支持哀家?”

韦太后打断朱胜非的话题问道:“哀家和他关系恶劣,得罪过他无数次,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站在我这一边?”

朱胜非苦笑道:“太后,陈庆是枭雄,这种鸡毛蒜皮的个人恩怨他不会放在心上,只要能为他所用,他就支持,若太后登基,大宋的正统就不存在了,他怎么能不支持太后?”

韦太后半晌才道:“好吧!就算他支持哀家是为了自身利益,有了外部支持,那是不是关键就是内部了?”

朱胜非点点头,“一点没错,关键就是内部要理顺,尤其是军方,如果太后能得到军方支持,那就真没有问题了,个别大臣反对,让他滚蛋就是了,起不了什么风浪。”

韦太后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哀家也有这个想法,把军权捏在自己手上。”

韦太后忽然道:“哀家想让韦桐出任都元帅,取代韩世忠,你觉得他能胜任吗?”

韦桐是韦太后的亲兄弟,也是她最信得过之人,她当然想让兄弟掌握军权,等于军权就掌握自己手上了。

朱胜非明白太后的思路,点点头道:“大宋素来就是文臣掌控军权,可以让韦桐出任知院,然后以枢密知院的身份出任都元帅之职,掌控军符大印,这样制度上就没有问题了,至于他能力方面,关键是他要有一个好的幕僚,在后面给他出谋划策,教他怎么驭下,这两点做好,韦桐可以掌军权。”

朱胜非句句说在韦太后的心坎上,她也知道自己兄弟不学无术,腹中空空,不堪大用,无法替自己排忧解难,但她又需要兄弟掌握军权,她才能放弃,所以朱胜非的幕僚建议就非常及时了,如果兄弟有个好的幕僚,就等于有了一副好的头脑,就把韦桐最大的不足弥补了。

韦太后欣然道:“朱相国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朱胜非微微笑道:“我倒是有一个幕僚,叫做司马春,卫州人,思路清晰,头脑灵活,如果太后没有合适人选,微臣推荐他做韦桐的军师幕僚。”

韦太后长期生活在后宫,哪里有什么幕僚,而朱胜非是她在朝廷中的利益代表,除了朱胜非,她也不信任别的大臣,韦太后点点头,“那就这么决定了,哀家亲自交代韦桐。”

次日上午,韦太后召开小朝会,提出完善相国和内政堂制度,她任命韩世忠为尚书右丞,替代张浚的相位,主管吏、户、兵三部,又改任徐先图为尚书左丞,主管礼、刑、工三部,秦桧继续为右相,执掌朝政,朱胜非为左相兼度支使。

这样便以提升的方式,剥夺了韩世忠的三军主帅军权,同时也把徐先图从枢密院调走,空出了枢密主官的位置,尤其她让朱胜非兼任度支使,掌握着真正的财政大权。

朱胜非又提名韦桐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韦太后当即批准,使韦桐成为第五个相国,这时朱胜非又强调文官掌军的原则,韦太后接受这个原则,任命韦桐以枢密院知事的身份,出任神武军宣抚使兼三军都元帅。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太后真正的目的是让韦桐掌握军权,韩世忠当然也明白,这个军权看起来风光,实际上也很烫手,搞不好就会成为大宋罪人,他也毫不恋栈,欣然把军符大印和元帅令箭移交给了韦桐。

不过真正让百官开心的是另一件事,中午时分,沉寂了近半个月的《京报》忽然又出现在临安街头,一个个卖报郎脆生生的叫喊,让所有人喜出望外,有了这份报纸,他们就能掌握天下大势,以免自己失去方向。

新报馆在城外的钱塘江边,是一座占地十亩的大宅,所有的原料、设备和人员都转移到这里继续办报,陈庆当然不可能放弃《京报》,这是他的舆论武器,也是他发声的喉舌。

南城外的新丰茶馆内,王牧把一张纸条给了吕纲,纸条上只有一个名字,司马春。

“此人是韦桐唯一的军师幕僚,以韦桐的才智,不足以掌握军权,必须听从这个司马春的安排,此人是关键。”

吕纲点点头,“此人的背景和其他情报都有吗?比如他的家庭子女之类。”

“他是卫州人,太学出身,建炎四年辗转逃到临安,家乡应该还有族人,有两个儿子,之前他一直是朱胜非的幕僚,韦桐赏了他一座宅子,在里仁坊,估计这两天正在搬家。”

“他的弱点呢?”吕纲又问道。

王牧笑道:“太学生的弱点都是一样,没有考上科举,当不了官,耿耿于怀,他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两个儿子。”

吕纲点点头,“我今晚就去会会他。”

……

司马春年约三十七八岁,卫州新乡县人,原本是东京太学生,靖康之难,他和一批太学生辗转逃到临安,教书为生,好在他的恩师和朱胜非关系不错,绍兴六年,他进了朱胜非府中做小幕僚,他劝朱胜非依附太后,成为太后在朝廷中的代言人,朱胜非从此转了运,又重新走上了相位。

所以朱胜非也颇为信任司马春,任命他为自己的首席幕僚,司马春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这次朱胜非更是把他推荐给太后,成为韦桐的幕僚军师,既是他的机遇,但同时也给了他巨大的压力,韦桐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只会吃喝玩乐,其他屁都不懂,给这样的人做幕僚,自己会有什么前途?

入夜,司马春在书房里考虑军队的将领安排,军队将领显然都不服韦桐,尤其是神武左护军的都统制刘锜,简直就是一个刺头,处处与韦桐作对,偏偏他手中有三万精兵,资历又深,不好处理,中护军都统制杨沂中和右护军都统制燕长德还好一点,知道韦桐是代表太后。

这时,妻子刘氏端着一盏茶进来,刘氏是他恩师的女儿,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嫁给他,夫妻二人这么多年相濡以沫,十分恩爱,生了两个儿子。

“夫君,休息一下吧!”

司马春放下笔,叹口气道:“朱胜非把我推荐给韦桐,真是把我推进火坑了,这种无恶不作,到处霸占人财产,迟早会被天谴,我绑在他车上,会跟着他一起埋葬。”

刘氏安慰丈夫,“我们手上也有点积蓄,实在不行我们就回家乡,买点土地,平平静静生活,把两个孩儿抚养大,不好吗?”

司马春苦笑一声,“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外面传来管家禀报,有客来访,刘氏一怔,“这么晚了,还有谁来,我去看看!”

刘氏快步出去了,走到门口,只听管家说,“来人叫做吕纲,说老爷认识他。”

“吕纲!”

司马春惊得跳了起来。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夺兵(下)

司马春亲自把吕纲迎进书房,又吩咐妻子道:“不管谁来都说我已经睡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韦桐也不例外!”

刘氏听丈夫说起过吕纲,她知道泄密后果严重,立刻去安排了。

司马春请吕纲坐下,刘氏又亲自送来热茶,关上门出去了。

吕纲笑道:“司马先生有没有回家乡看看?”

“一直想去,就是没有时间。”

“有时间去看看吧!雍王殿下对天下各地休养生息,各地都在慢慢恢复,估计十年后就能恢复金兵入侵前的繁荣。”

“是的,雍王殿下的低税赋深得人心,但我不太明白,低税怎么能养活五六十万大军?”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简单,一点就透,南宋为什么高税负,因为交税的土地太少了,只有少量土地交税,为了养活官府、朝廷和军队,只能拼命对交税的土地提高税赋,想法,雍王国所有土地都要交税,官田和军田也不例外,交税的土地多,自然就能采用低税赋,这就是雍王能一步步夺取天下的关键。”

“我明白了,确实如此!”

吕纲又道:“现在天下大势已定,宋朝只剩下临安府,坚持不了多久,为何在这个最后关头,司马先生要为韦桐效力?”

司马春苦笑着摇摇头,“我是没有办法,我若不答应,全家都会遭殃,不得不硬着头皮替他做事!”

“但司马先生可以选择!”

吕纲指着两个茶盏淡淡道:“这边是雍王殿下,那边是韦桐,司马可以二选一。”

“我可以选吗?”

吕纲笑道:“之前或许司马先生没有选择余地,但现在可以了,你若选雍王殿下,你还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你帮助雍王殿下,我们会给你一笔很优厚的钱财,第二个是你加入雍王殿下,将来我保举你为新乡县令,当然,司马先生可以继续选择韦桐,就当我今晚没有来过,怎么样,我给司马先生三天时间考虑。”

司马春当然不是傻子,这是他人生最重大的机会,这个机会他怎么能不抓住,他毫不犹豫道:“不用考虑,为雍王殿下效力,是我的荣幸!”

“好!”

吕纲取出一份入职推荐书,笑道:“朝廷官员去京兆时都要先经过我这一关,由我写一份入职推荐书,这也是我的权力,你简单填写一下。”

司马春看了看,就是姓名、年龄、籍贯、科举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等等,他立刻提笔把该填的地方都填满了。

吕纲接过笔看了看,在下面写上了推荐意见,‘推荐其为新乡县县令!’并签署自己的名字,盖下了特使署衙的官印。

吕纲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你就要带家人前往京兆吏部报道,应该问题不大,我每年有三个推荐名额,正好你是今年的第三个。”

司马春心中激动,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吕特使推荐!”

吕纲又取出二十两银子,笑道:“这也是规矩,每个去京兆的官员都有,路上的盘缠,你也不例外。”

司马春点点头,收下了银子,又问道:“我该怎么做?”

吕纲微微笑道:“是不是刘锜不服从韦桐的命令?”

“正是!他从骨子里瞧不起韦桐,处处与他做对,使韦桐第一天就十分难堪,想杀他,又不敢,他让我想办法对付刘锜。”

吕纲笑道:“很快刘琼会率领军队北上钱塘江,刘锜和刘琼是堂兄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