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700章

作者:高月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搬家

次日一早,陈庆来到官房,却发现自己的桌椅家具都搬走了,大房间里空空荡荡,连摆放在墙角的香炉也没有了。

参军裴文晋躬身道:“按照殿下的吩咐,今天开始搬家,一大早,亲兵们就把桌椅家具搬走了。”

陈庆脸色阴沉,自己还没有收拾,桌椅就搬走了,抽屉里还有不少机密文书,这可不是做事情的样子。

幸亏昨天妻子生了儿子,陈庆心情很不错,否则他肯定要发怒,陈庆淡淡道:“你们搬可以,但我的桌椅下次须要得到我的许可才能搬,明白了吗?”

裴文晋知道犯大错了,他躬身道:“卑职知错!”

“准备马车吧!”

裴文晋连忙去准备马车,不多时,陈庆上了马车,又拉开车窗问道:“胡云来了吗?”

“他已经去新宫了!”

陈庆点点头,吩咐道:“出发!”

马车启动,在数百名亲卫骑兵的护卫下向新太极宫驶去。

新太极宫在唐朝太极宫的遗址上修建,只有原来太极宫的一半大,但如果去掉东宫和掖庭宫,其实差不了多少。

新太极宫由两部分组成,唐朝叫做皇城和宫城,但陈庆还不能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朱雀城和雍王宫。

太极宫正对北大街,视野开阔,中间隔了一条很宽的河,河上有三座桥梁,叫做天津桥,过了天津桥后便是一片开阔地,足有三个足球场大小,叫做朱雀广场,主要用来停放马车,正面便是气势宏伟的朱雀门了。

正门一般不开,百官都是从两侧的左掖门和右掖门进去。

进了朱雀门后,陈庆的马车顺着一条中轴大街缓缓而行,这条长约一里的大街叫做官街,两边全部都是部寺官衙,几十座官衙都集中在这里,但这里只是官衙,职能机构在别处,比如军器监,这里只是官署,工坊则在城外,再比如大理寺,这里也只是官署,监狱也在城外。

大部分官衙在一个多月前搬来了,大家已经没有新奇感,都在忙忙碌碌,不时可以看见有从事抱着文书在官街上奔跑。

官街的尽头是端门,过端门后是大殿区,有三座大殿,太极殿、宣政殿和太和殿,现在陈庆还没有朝会,整个大殿区基本上都空关着。

陈庆的官房目前在官街最北面,也是官街上最大的一座建筑群,这里就是中书门下省,最里面有一座小殿,叫做玄武殿,这里就是陈庆的官房了。

官房有三层,一层是接待区,接见参政事们地方,二层是他办公之处,三层是休息区,侧面有一扇窗户,窗外便是三大殿,视野十分开阔。

桌椅都按照原样摆好,陈庆坐下,看了看抽屉,抽屉已经被锁好了,没有打开过的痕迹,这让陈庆稍稍松口气,他依稀记得抽屉是锁上的,但不能肯定。

陈庆从腰间取下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份报告,这是吕纲写给他的关于临安的详细报告,里面的内容非常详细,也非常丰富,也包括了吕纲拜访各个江南世家的纪录。

这时,裴文晋在楼下道:“殿下,胡侍郎求见!”

“请他进来稍坐!”

陈庆将文书放好,这才起身下楼,他走下楼,胡云起身行礼道:“参见殿下!”

“辛苦了,请坐!”陈庆笑着摆摆手道。

燕山路的形势变化剧烈,种桓率领的内卫心狠手辣,在灭了八大豪门后,又连续灭了十七家大户,连续杀了数百人,彻底铲除了燕山路的亲金派。

在这个转折的关键时刻,胡云又赶回来向陈庆汇报,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指示。

陈庆很赞赏胡云的态度,在重大时刻及时向自己请示,又坚定不移执行自己的命令。

两人坐下,陈庆笑道:“杨钦的报告我看过了,还算详实,也很有价值,不枉我们救他一场。”

雍王的肯定让胡云一颗心稍稍放下,要知道杨钦写的第一版就被胡云否决了,要求他重写,并不是杨钦写得不真实,而是没有写到重点上,谈军事过多,谈政治太少。

要知道,雍王需要的是两条腿走路,军事政治都要详细。

“回禀殿下,杨钦已经成为普通平民,他改名为杨韶,在大兴城内开了一家茶馆,两个儿子也进了州学读书,殿下还需要什么情报,卑职再去问他。”

陈庆摇摇头,“暂时不需要了,只是他报告中提到一个异僧胡沙图,给金兵研制火器,我需要此人更详细的情报!”

一般像僧、道、妇这些比较特殊的人,如果被重用,肯定是有过人之处,所以陈庆在杨钦的报告中看到了异僧胡沙图这个名字,他就立刻警惕起来。

“卑职回去就打听此人。”

陈庆点点头又道:“燕山路的情况如何了?”

“卑职要向殿下替种桓表功,多亏了他,燕山路的各种纷乱时局才迅速平定下来,有人指责他杀人太狠,无辜也杀,但卑职不这样认为,这个关键时候,心慈手软是做不好事情,他灭了二十六户豪门,把燕山路忠于金国的势力连根拔起,就算有漏网之鱼,也成不了气候,燕山路已经由乱入治。”

陈庆笑道:“种桓是个人才,我一直在重点培养他,他年纪还轻,让他多做事,对他有好处,你继续说!”

胡云又道:“还有就是燕山路的人口调查已经结束了,汉人占了七成,契丹人占两成,其他民族占一成,这些契丹人和奚人也都遭受金国的残酷压迫,卑职考虑给他们同样地位,不歧视,但这要殿下决定。”

陈庆想了想道:“在大同府,一半人都是契丹人,甚至连大同府刺史也是契丹人,我的子民中还有很多羌人、吐蕃人、回鹘人、党项人,他们是哪里人不重要,关键要把握住两个要点,第一,不能有势力强大的贵族首领,第二,他们要认同雍王国,只要符合这两点,那么他们就和汉人一样,不应该有歧视。”

“卑职明白了,另外还有土地之事要请示殿下,我们从大户手中没收大量财物和两万三千顷土地,两百三十万亩,卑职考虑留下五十万亩作为军田,再留五十万亩作为官田,其余一百三十万亩都分给底层农民,每户能分到五亩地左右,再配合免税的策略,燕山路百姓就能彻底归心了。”

陈庆欣然道:“这个方案我同意,你写一份报告吧!让内政堂商讨一下,这件事不能绕过他们。”

“卑职明白,报告已经递上去了。”

胡云迟疑一下又道:“卑职昨天晚上遇到一点麻烦,恳请殿下能帮忙解决!”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海商

陈庆笑问道:“私人的事情?”

胡云连忙摇头,“卑职私人没有问题,是燕山路的事情。”

陈庆微微笑道:“你说,什么麻烦事?”

胡云叹口气道:“是这样,燕山路在东大街木仁巷租了一间占地三亩的宅院作为进奏院,燕山路各州府的进奏院都集中在这座宅院内,昨晚房东带了一群人要把我们强行赶出去,好说歹说,房东给我们三天时间,让我们必须搬走,殿下能否先借一座官宅给燕山路?”

“房东为什么要赶你们走?要涨房租吗?”

“不是!他把宅子卖了,别人要搬进来,正好我们租期也到了,所以才很被动。”

陈庆呵呵一笑,“可以,我回头给蒋公打个招呼!”

胡云起身告辞。

陈庆想了想,吩咐裴文晋道:“速去把蒋参政事请来,顺便把周公也一并请来!”

裴文晋快步去了,胡云所说的进奏院就是驻京办,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自古就有。

进奏院是联系朝廷和地方之间的一座桥梁,地方有牒文上奏,都是派人进京送到进奏院,然后由进奏院交给各个相关部寺。

进奏院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比如唐朝的进奏院主要集中在崇仁坊,京兆最初没有考虑这一块,所以各州进奏院都各自租房,雍王府也拿不出多余的官署给他们。

但今天胡云提到燕山路进奏院被房东驱赶,倒让陈庆想到一个解决办法。

这时,蒋彦先和周宽匆匆来到陈庆的新官房,两人进门便抱拳笑道:“恭喜殿下喜得贵子!”

陈庆呵呵笑道:“你们的消息倒蛮灵的麻!”

“那当然,王妃生子是大事啊!”

“走吧!我们去旧官房看看,然后我请你们吃午饭。”

两人也没有多问,跟随陈庆坐上马车前往旧官房,不多时,两辆马车抵达了他们的旧官房,也就是从前的雍王府官署。

此时,所有的部寺都搬走了,只剩下仓库里一箱箱留底文书,千余士兵正在清理仓库。

走进官房,里面都是空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了。

“蒋公考虑过这里以后做什么吗?”

“内政堂暂时还在讨论,是不是殿下有想法了?”

陈庆点点头,便把胡云提出的要求说了一下,最后道:“我们之前没有考虑过进奏院的事情,以至于后来进奏院都分散在全城各处。一方面很不方便,另一方面也增加各州的负担,正好这些官署空出来,就借这个机会一举解决进奏院难题。”

蒋彦先笑道:“之前吕参政事提出用这些旧官署作为各部寺对外的一个窗口,普通百姓办事就不用进朱雀城,不过进奏院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殿下这个方案我支持。”

周宽也笑道:“我也支持进奏院,至于官署对外的窗口,我觉得完全可以在朱雀广场上搭帐篷,也不用进朱雀城,直接在广场上把事情办妥了。”

陈庆欣然笑道:“走吧!去吃午饭,喝茶时再细谈一下,还要再给燕山路找个临时进奏院,否则他们就要被赶上大街了。”

蒋彦先微微笑道:“地方有,卑职下午就给他们安排!”

……

三人在庆丰茶馆吃完午饭,茶姬给他们上茶,周宽笑道:“殿下不知道吧!北大街上也开了一家庆丰茶馆,地段很好,正好对着天津桥,以后中午可以在那里吃饭喝茶。”

陈庆点点头,“我知道,是我一个小妾父母所开,和这里庆丰茶馆一样。”

周宽所说的北大街庆丰茶馆就是姚梅的父母所开,准确说是和吕晋合资所开,双方各占一半的份子。

这时,贸易监令郑统全过来见礼,陈庆连忙请他坐下,笑眯眯问道:“郑公怎么在这里?”

“卑职在和两个临安来的老朋友见面,就在隔壁喝茶!”

“是什么人?”

“殿下应该听说过,一个是王振邦,一个虞万丰。”

陈庆还真是久仰大名,临安的三大海商,郑统全家族、王振邦家族和虞万丰家族,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没想到他们都在京兆。

陈庆微微笑道:“不妨请他们过来坐一坐!”

郑统全大喜,连忙给隔壁请二位朋友,趁这个机会,陈庆低声给蒋彦先和周宽介绍一下。

不多时,郑统全领了两人过来,给陈庆介绍,两人恭恭敬敬行大礼道:“小民参见雍王殿下,参见蒋参政事,参见周参政事!”

陈庆见两人都五六十岁,王振邦很精瘦,皮肤黝黑,虞庆丰皮肤稍白,略胖一些。

“两位不必多礼,请坐下喝茶,这里正好是六人位!”

周宽吩咐茶姬上茶,三人坐下,陈庆笑眯眯问道:“两位员外什么时候来京兆的?”

王振邦年纪大一些,欠身道:“回禀殿下,昨天刚到!”

“都是第一次来吗?”

虞庆丰笑道:“殿下有所不知道,我们三年前就来过了,各自在南城买了一块土地造宅,还买了一些店铺土地。”

陈庆点点头,他能理解,以这些大商人的精明,他们早就该下手,估计买的土地还不少。

“现在临安情况如何?听说朝廷要向所有商人发行会子,开始了吗?”陈庆又问道。

王振邦叹口气道:“反对太激烈,朝廷不得不让了一步,只对三百五十家大商户发行会子,但不止临安,其他各州府都有,最多是平江府和广州,各有八十家上榜,占了一半,据说这次要发行两千万贯会子,平均一家七八万贯,太狠了,基本上要把大商人的财富掠夺一空。”

“你们两家上榜了吗?”

“我们当然跑不掉,不过我们也就剩下宅子和几家店铺转移不掉,朝廷想要,就送给他们吧!”

周宽叹息一声道:“杀鸡取卵,亡国征兆啊!”

陈庆沉吟一下道:“两千万贯,能征收到吗?”

王振邦摇摇头,“又不是第一次,能杀人一个措手不及,同样的事情已经干过两次了,而且两个月前就传出了消息,拖了两个月,商人能不逃吗?我估计能强征到一半都不错了,而且很多都是房宅和店铺,临安房产根本就卖不动,太多了,没人愿意接手,一旦朝廷甩卖没收的房产,临安的房价就崩了,后果更严重,那些权贵当初买地花了多少钱,一下子财产剧烈缩水,可以想象他们对天子和朝廷的怨恨。”

众人喝了一盏茶,陈庆又对二人道:“你们都是著名的海商,有没有考虑继续从事海外贸易?”

两人对望一样,虞万丰叹口气道:“我们家族内有经验的子弟不少,也都考虑去泉州重操旧业,但我们的万石海船都被朝廷强征几年了,也不还我们,有心无力啊!”

两人的表情忽然有些不自然起来,他们刚刚才想起,他们两家的一百多艘万石海船都在对面这位雍王手中呢!

陈庆淡淡道:“战利品一般不会返还,不过你们愿意赎回的话,我可以答应你们每家赎回二十艘海船。”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燕客

蒋彦先做事的风格无疑是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内政堂便一致通过提案,将旧官署改为各地进奏院。

次日一早,分散在京兆各地的进奏院便得到通知,来户部领取新进奏院的钥匙。

这次分配进奏院,尽量把一路的州府放在一个大院内,比如燕山路就分到了原来的户部大院,至于他们怎么具体细分,就由他们内部商讨决定。

一个上午,所有进奏院都领了钥匙,到了下午时分,刚刚沉寂下来的旧官署又再度热闹起来。

第一个搬家的便是燕山路进奏院,他们被房东驱赶,已经拖不下去,他们内部分配也简单,最大的两间官房给燕山府,其他官房大小差不多,只是位置不同,然后由各州抽签决定,房间比较宽裕,每个州得到两间官房,还有共享的议事大堂和接待大堂。

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新进奏院没有居住功能,所有驻京兆的官员还得继续租民房居住,但问题也不大,大部分州本身就经营驿馆,就是一种官办客栈,除了驻京兆官员居住外,还给进京办事的官员居住,还有本州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以及本州商人都可以居住,当然,商人是正常收房钱。

这种地方性的机构除了进奏院、驿馆外,其实还有会馆,会馆不属于官办性质,而是民间组织,而是由各州几个大商人牵头,租一座院子组建商会会馆,交流商机,联络感情,互相帮助,共叙同乡之谊。

各州的商会会馆基本上都在城外,这也是得益于京兆昼夜不闭城门,士兵不盘查,所以住在城外其实也很方便,刚开始还有不少人担心夜不闭城门只是暂时的规定,但三年前陈庆亲自下达百年令,‘若非外敌入关中,京兆城门昼夜不闭’,并刻成铁碑,竖立在明德门处。

什么叫百年令,也就是他的子孙都不得违反此令,这就和大宋不杀文官百年君令一样。

有了这道百年令,京兆郊区彻底被激活了,土地价格大涨,房屋商铺一座接一座地修建起来,三年后,京兆城外十里范围内已经和城内连成一片,这就和汴梁城一样,城内城外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在京兆东城外有一家小客栈,叫做东安客栈,在京兆的几百家客栈中,它毫不起眼,客栈一共只有五间上房,当然,它的上房其实就是单间,伙计招呼得殷勤一点,仅此而已。

五间上房都住满了人,其中最东面的上房内,被一个河北来的年轻商人住下了,他登记的名字叫郭长武,来自河北路河间府,身份是商人。

但掌柜和伙计就发现这个年轻商人有点怪,既不见他跑市场卖货,也不见他采办货物,要么早出晚归,要么整天呆在房间里,不过干涉客人是所有客栈的原则,这个年轻虽然怪异一点,只要他按时交房钱,打赏给得足,掌柜和伙计都不会多管闲事。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