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693章

作者:高月

这两年,朝廷为了筹建水军,大量征用民间大型海船,使得南下的商人越来越少,海盗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容易遇到一艘落单船只,海盗怎么可能放过?

海盗船只速度加快,渐渐要追上货船,货船上的人都吓得大喊大叫起来。

就在这时,东面十几里外忽然出现一支船队,有十艘大船,大船都装有木轮桨片,靠人力踩踏航行,不需要用船帆,不受风力影响,速度极快。

货船上的商人看见这支船队,都一起欢呼起来,海盗们吓得脸色惨白,掉头就要逃跑,这支带木轮的船队最近几个月在南海上威名赫赫,已经轻轻松松干掉了十几支海盗团伙。

不用说,这支船队正是刘大江率领的南洋探险队,他的出现使饱受海盗袭扰之苦的南洋小国喜出望外,纷纷向他们提供海盗的情报,有了准确情报,几个月时间,刘大江率领手下剿灭了十四支海盗,维护了商道上的安全,自己也赚得钵满盆满。

这次,刘大江率领船队其实是回航,返回泉州,没想到又在吕宋群岛附近遇到一支海盗船。

海盗船哪里逃得掉,只片刻,便被刘大江的船队团团包围,十几只燃烧的火油罐扔过去,海盗船立刻燃起了大火,数十名海盗只得跳海逃命,却躲不过士兵们的弩箭,箭如疾雨射下,只片刻,海盗们全部被射杀,无一活命。

西军对付海盗已经成了战术套路,先用火攻,逼海盗跳海,再用箭矢射杀,最后清船,至于海盗的老巢之类,他们已经发现南洋的海盗没有老巢,抢掠得手后,把货物廉价卖掉,钱拿去花天酒地,贵重的财物就放在船上,藏在荒岛上,还不如就放在船上更安全一点。

“已经没有活口了!”士兵大喊。

指挥使韩孝武一挥手,“清船!”

士兵们将海盗船钩了过来,五十名身穿铁甲,手执盾牌和短矛的士兵上船了,甲板虽然起火,但距离全部烧毁至少还要几个时辰,底层货舱都没有起火。

五十名士兵进入底舱,不多时,揪出了几名躲在底舱的海盗,不由分说,一矛刺死,直接扔进大海。

很快,又找出五名衣衫不整的女人,她们都是被海盗抓来蹂躏发泄的女人,五人被解救,都忍不住大哭起来,她们被接上大船,处理也简单,给她们每人一笔钱,然后交给被解救的货船,命令货船回程时送她们回家。

刘大江还会让船主写下字据,如果这些女人被他们所害,那么船主和船员就不要在南海上混了。

不多时,清查队伍找到了放财宝的密仓,迅速将一口口大箱子送到大船,每个士兵看见这些大箱子都喜笑颜开,刘大江十分仗义,留一半上交给雍王,剩下一半大家平分,每个人都一样,包括他自己和指挥使韩孝武,这让将士们个个心怀感激,做事也格外卖力。

一个时辰后,五个女子被送上商船,商船跟随着刘大江的船队向泉州方向驶去,海盗船被大火烧毁,渐渐沉没了。

……

经过半个月的航行,船队抵达了泉州,这是陈庆第二次来泉州视察,上一次他视察了泉州和琉球大岛,而这一次他要巡视整个福建路。

大船抵达码头,福建路兵马使呼延通、泉州刺史王枫、海外贸易署署令晁昆、市舶署署令张经等等文武官员在码头上迎接雍王殿下的到来。

众人见了礼,呼延通安排司马将三千护卫军队送去军营休息,陈庆随即带着众人在码头附近的贵宾馆下榻,贵宾馆修建在一座低山上,大海和港口尽收眼底,蓝天、碧海,成群的海鸥在天空飞翔,发出清脆的鸣叫,海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一座亭子内,陈庆和周宽对坐饮茶,周宽笑道:“我昨天听世子说,殿下这两天颇有感悟,不知有了什么收获?”

陈庆微微笑道:“其实也不算什么感悟,只是以前自己没有亲历,所以无法理解,我一直很奇怪,从唐朝起,我们的海运就十分发达,去南洋、去天竺、去大食,可海外有大片大片土地都是无主之地,森林茂密,资源丰富,为什么我们不去占领,不去扩张疆域?”

“那殿下相通原因了吗?”

“以前想不通,但现在明白了。”

“殿下说说为什么?”

“我们从温州沿海一路南下,基本就看不到人家了,到了福建路沿海,更是人烟稀少,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那边更是大片土地没有居住,我们自己的土地都空着无人居住,自己的土地都住不完,怎么可能去考虑海外?”

“殿下说得对,我们确实有大片土地空着无人居住,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考虑海外的土地,关键还是人口不足啊!”

陈庆摇摇头道:“现在不考虑,但三百年、五百年后呢!人口滋生,土地匮乏,历史上朝代更迭,除去外族入侵,都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无法生存,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被野心者利用后夺取江山,可如果我们在海外有大片土地,农民在国内无法生存,完全可以迁移去海外,拥有自己土地,我甚至可以把海外土地封给功臣,让他们自己去海外做藩王,这样就能解决很多历朝历代无法解决的难题。”

周宽沉吟一下道:“卑职觉得殿下的想法很好,占领土地容易,但迁徙百姓却很难,不过可以分两步走,先把无主之地占领,安排军队驻扎,迁徙罪犯去开发,先建立一座县城,等将来人口滋生,再把愿意去海外生活的人口迁徙出去,百年后,或许就有几百万人口生活在海外了。”

陈庆之所以把周宽带来一起巡视,就是周宽思路开阔,能理解自己,在朝廷内会支持自己,他需要利用这次巡视,和周宽达成一些共识。

还有儿子陈冀,他也要培养儿子的海外意识,他将领继承自己的事业后,也能继续向外扩张,为子孙争取更多的土地。

陈庆微微笑道:“过两天我要先去琉球大岛巡哨,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千四百章 建议

休息了一夜,次日上午,陈庆开始听取主要官员的汇报,忙碌了整整一天,他着实有点头昏脑胀,索性带上妻儿一起上街游逛。

他们的游逛当然不是步行,而是坐在马车上观光,马车缓缓进了县城,县城里和码头一样,充满了喧嚣热闹,到处人来人往,两边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宋朝朝廷对海商进行财政掠夺后,严重打击了各地海商,唯有泉州的海商蓬勃发展,各地的海商纷纷迁到泉州,更加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泉州现在和京兆一样,也变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到处是来自海外各国的商人,可以听到各种语言。

“父亲,有的商人坐店,有的商人背包,怎么区别他们?”陈冀忍不住问道。

陈庆微微笑道:“开店的叫做坐商,专门收购海外的货物,然后运到内地市场去销售,同时又从内地市场采购丝绸、瓷器,卖给海外客商和行商,一进一出,获利不高,但好在比较稳定,背包就是行商了,他们跑海外进行贸易,也是一出一进,利润比较高,一般都有五倍获利。”

“孩儿看见行商很多,他们都有自己的海船吗?”

陈庆哈哈一笑,“你想想可能吗?”

陈冀脸一红道:“确实不太可能!”

陈庆缓缓道:“现在去南洋的贸易的船只有两种,一种是私船,大概有八十艘,五千石的海船居多,万石海船也有,比较少,它们一年去两趟南洋,但十几艘万石海船还要去大食,所有私人的万石海船每年只出海一次,一次就要半年;另一种就是官船,有一百艘,每年出海两次,只去南洋,不管官船还是私船,都对外售票,行商就是搭乘船只出海,准时出海,准时回来。”

“那私人海船是不是组织武士保护海船呢?孩儿刚才看见十几名武士走过去。”

陈庆摇摇头,“那些武士只是负责维护船上秩序,不对付海盗,对付海盗是我们的水军,每次官船出行,都会有两艘水军战船跟随护卫,私人的货船也会跟随,他们去大食的货船也会在十月前赶回来,跟随我们最后一批官船回泉州。”

“孩儿刚才听一个商人说,广州那边没有商船出海了,都到泉州来了。”

陈庆淡淡道:“这几年朝廷杀鸡取卵,逼着海商买会子,海船被征收走,也不补偿,鸡都杀光了,怎么还会有蛋?”

“孩儿明白了!”

这时,余莲指着窗外好奇道:“官人,那十几个女人是哪里的?穿着好怪异!”

陈庆瞥了一眼,见是一队日本国女子,约有十几人,个个脸涂得雪白,头戴斗笠,穿着唐式和服,前往日本国的航线开通后,很多日本妓女便来泉州谋生了,甚至京兆也有了。

陈庆便笑道:“她们便是倭妓,从日本过来的。”

余莲天天看报纸,知道倭妓这件事,听说是妓女,她着实鄙视地撇了撇嘴。

“官人,那几个人好黑啊!”姚梅也发现了新奇事物。

陈庆也看见了,笑道:“那是从遥远大食跟随主人一起过来的黑奴,你看前面那个穿白袍子的大食商人,就是他们的主人。”

“他们莫非就是唐朝的昆仑奴?”姚梅想起了自己听说过的一个典故。

“就算是吧!”

陈庆微微笑道:“唐朝的昆仑奴大部分是天竺的黑人,和他们不太一样,但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叫做昆仑奴。”

马车穿城而过,又去了码头,码头上还在卸货,上千民夫背着一袋袋沉重的货物从舷板上缓缓走下来,又用独轮鹿车推送货物去仓库,陈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没有想到泉州的码头还这么落后,完全就是消耗人力。

这时,他看见了市舶署署令张经,便道:“我去看一看,马上就回来,你们稍等片刻!”

几名亲兵跟随陈庆走了过去,张经回头看见雍王殿下,吓了一跳,连忙过来见礼。

陈庆看了一眼正在搬运物资的民夫道:“别的货船也是这样搬运物资?”

张经有些不安道:“一直都是这样!”

“这样太费力了,你们应该去京兆看看怎么卸货,比你们这样省力得多。”

“卑职下次去京兆,一定好好学习。”

陈庆一摆手,“不用去京兆了,我现在就告诉你怎么做!”

“请殿下训示!”

陈庆不紧不慢道:“做好三件事,第一,要准备一批装卸箱,每只装卸箱都是三尺见方,一点都不能有误差,所有物资都放在装卸内搬运。”

张经急了,“殿下,三尺见方的大箱子搬运,太沉重了。”

“我当然知道很重,然后我就要说第二件事,你耐心点,好好听着!”

张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不敢再插嘴了。

“第二件事简单说就是竖杆子,拉绳子,在码头上要竖一根铁杆子,要插深一些,让它足够坚固,然后每艘船上也要有一根杆子,两根杆子之间拉起绳子,装卸箱用铁钩钩在绳子上,直接从船上滑下来,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铁杆要很结实才行。”

“原理很简单,你们自己想办法怎么做好,然后上货用大型滑轮,利用畜力拉拽送货上船,我再说第三件事,要用驴拉车去仓库,而不是人推车去仓库,那种车要尽量底矮,做成平板,方便装卸箱从车上抬下来,车的大小是三尺见方多一点,正好放一只装卸箱,下面要有固定扣,防止装卸箱从车上滑落,另外,去仓库的地面要弄平坦,方便毛驴拉车。”

“卑职完全明白了,一定照办。”

陈庆又道:“我要提醒你的是,装卸箱的尺寸各地都是一样,不准擅自更改,你们可以聪明一点,把装卸箱四面都做成活板,方便把货物取出来。”

陈庆说的就是类似集装箱的标准,只不过现在没有叉车,所以不能做那么大,三尺长宽高足矣,关键是各地统一,秦朝就有‘车同轨,书同文’,所以箱同规大家都完全能接受,一点就透。

张经完全理解了雍王的训示,他当即着手实施,三个月后,所有货物卸货上货,都用上了装卸箱、卸货滑绳、上货滑轮和驴拉箱车四大神器,虽然码头上还是那么多人,但卸货上货效率却提高了几倍。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再临(上)

两天后,陈庆登上了大船,前往琉球大岛视察,他原本想把余莲和姚梅放在泉州,但两人都不肯,一定要跟着他一起去,陈庆只得答应了。

但一群官员没有去,他们是补充福建路各州的官员,有的是刺史,有的是长史,有的是县令,刺史叫蔡舒,将出任漳州刺史,接替岳飞,岳飞已经辞去了漳州刺史之职,恢复了平民身份,他要去庐山把母亲的灵柩迁回家乡汤阴县和父亲合葬,然后给父母守孝三年,陈庆当即批准了他的辞职。

船队首先抵达了澎湖岛,澎湖岛作为去琉球大岛的中转,岛上的小镇一直规模不大,但修建了很大的中转仓库,然后再用千石船只运往琉球大岛,所以澎湖岛上的百姓几乎都是以运输和榨糖为业,家家户户都有货船,专门给大岛运送物资,又大岛将甘蔗、木棉和木材运回仓库,甘蔗在澎湖岛上进行初加工,榨成糖浆,再运往泉州进行二次加工,做成霜糖和红糖。

陈庆在澎湖岛只呆了半天,查看了岛上的仓库和榨糖工坊,又继续启程前往琉球大岛。

起居舱内,陈庆把周宽和晁昆也请上来和自己一起喝茶,还有他的儿子陈冀,周宽对陈冀微微笑道:“早在三国东吴时期,孙权为了扩张领土,也派船去海外寻找土地,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船队抵达了琉球大岛,当时叫做夷洲,到了隋朝,琉球岛已经被扶南国过来的贵族所占,建立了王国,国都为波罗檀洞,隋炀帝随即派武贲郎将陈稜带领一万军队征讨琉球,击败了大小琉球王,大夫张镇周更是率军摧毁了都城波罗檀洞,俘虏琉球军民数千人,把南洋势力全部清理干净,在维护中原王朝对琉球岛的控制上,隋炀帝功不可没,这些《隋书》上都有记载。”

陈庆对儿子道:“听到没有,连隋炀帝都知道维护中原王朝对琉球岛的掌控,我们应该更进一层。”

陈冀连忙问道:“请问父亲,现在我们治理琉球大岛已经到哪一步了?”

“让晁署令说吧!琉球岛一直是他负责经略。”

晁昆连忙躬身道:“回禀殿下和世子,我们从去年初开始就从日本国陆续招募了两万劳力,主要是伐木、建码头、筑城,按照殿下的规定,每个劳力最多只能做两年,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目前开辟了大约一万顷土地,码头已经建好,目前正在筑城,修建了二十里的道路。”

陈庆指着地图问道:“县城修建在哪个部位?”

晁昆指着一条河道:“这条河当地土人叫做浊水,就在浊水的入海口旁,这里有足够的淡水,开辟的土地就在浊水两岸,北岸是日本劳工筑城之地,南岸是则是百姓的村落。”

“现在有多少常住人口?”陈庆又问道。

“一千户多一些,大概一千零八十户,主要以种甘蔗和采木棉为生,也种稻米,能保证基本口粮,然后其他物资都要从泉州运过去。”

“这一千多户百姓安心吗?”

“目前看来还不错,他们收入高,每户人家年收入都要两百贯左右,还免税五十年,当然生活得很舒服,就是……”

“就是什么?”

晁昆叹口气道:“他们就是害怕不安全,大岛上有不少高山土人,目前相安无事,就怕以后爆发矛盾,还有吕宋岛那边过来的海盗,不过今年没有见到,还担心南洋土人来和他们争抢地盘,他们担心很多。”

陈冀不解问道:“没有驻军吗?”

“有!”

晁昆点点头,“有一千人驻军。”

“既然有驻军,还怕什么?”

“世子,这是一种孤悬海外的恐惧,肯定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只能等将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达几万人,这种不安全感才会慢慢消退。”

这时,外面有士兵大喊:“琉球大岛到了!”

陈庆站起身,从怀中摸出一支单筒望远镜,这是用水晶磨成的镜片,这倒不是陈庆突发奇想,主要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眼镜,用水晶磨成的镜片,但只有一边,方便看报纸。

陈庆发现有单边眼镜后,便找到了制作眼镜的工匠,让他给自己磨制了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用作目镜和物镜,制作出了一支单筒望远镜,可以清晰放大二十倍。

他站在走廊上向远处望去,果然看见了码头、半座城池和密密麻麻的劳工,还看到了河水另一边的几座村庄。

“殿下,这是什么?”晁昆惊讶问道。

“晁署令,这叫望远镜,是用来看远物的。”陈冀在旁边介绍道。

陈庆把单筒望远镜递给晁昆,笑道:“你试试看!”

晁昆按照陈庆的指点,用望远镜向岸边望去,忽然他惊讶得嘴都合不拢,半晌道:“殿下,这玩意儿可是航海的宝贝啊!”

陈庆点点头笑道:“这不光是航海的宝贝,也是战争的宝贝,之前我给杨再兴也配了一具,可惜被他的战马一脚踩碎了,偏巧磨镜片的老工匠不幸病逝,他徒弟和儿子的技艺还不够,还要等几年才能达到老工匠的水平,听说临安也有高水平的磨镜片工匠,我已经派人去找了,等找到了,我会多做几具,给你们航海也配上。”

不多时,陈庆的十万石大船缓缓靠上了码头,后面的三艘万石海船也靠上码头,一千护卫士兵纷纷下船。

这是陈庆第二次来琉球大岛,第一次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现在他看得了大片平整的土地,一望无际,一座县城城墙已经完成了八成,再过几个月就能完工,一千多户百姓就能搬进县城内生活,第一座县城将要诞生了。

县城四周一片忙碌,全是身材矮小的日本国民夫,他们大多赤着脚,穿着统一的灰黑色布衣,喊着号子。用肩膀扛着装满大砖块的竹筐一步步向城头上走去。

“这些劳工每月挣多少钱?”陈庆问道。

晁昆解释道:“他们是按天算的,一天六十文,包吃包住,连衣服也不用出钱,比他们在家乡工钱高至少五倍,所以都争先恐后要来。”

“如果生病或者死亡呢?”

“生病要由医师来确定,如果确定是生病了,会给三天休息,半价给工钱,如果想多休息两天,也可以,但工钱就没有了,可以给饭吃,如果生病超过十天,就要送回国,如果死了,赔给他们家人十贯钱,这是合约都签好的。”

“有人死吗?”旁边周宽问道。

“有!刚来时有人水土不服,死了三十几人,每人赔了十贯钱。”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