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653章

作者:高月

他急对孙剑和章武道:“你们二人可各率一万骑兵追赶敌军!”

“且慢!”

王铎急得大喊一声,“都统,不可追击,追击必中埋伏!”

杨再兴顿时醒悟,他险些又一次重蹈覆辙,他连忙对孙剑和章武道:“不必追赶,跟随大军而行。”

杨再兴随即留呼延云率两万军留下善后,他立刻率领十万大军在一个时辰后出发,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跟随韩常的军队向东而去。

……

沧州外的海面上,出现了近千艘大型战船,正是西军两万水军,他们的任务是攻占河北路的北部,剿灭败退回燕山府的女真残军,同时也切断金国朝廷和河北路金兵的联系。

渤海西面沿岸地形主要以滩涂和盐田为主,大部分地方都不适合登陆,但沧州中部有一段海岸适合大船靠岸,这里是后世黄骅,黄骅大港也就在这里。

船队渐渐靠近海岸,但为首战船并没有直接靠岸,而是在寻找一条河流的入海口。

“在那里!”战船上眺望兵指着右前方大喊。

船夫们也看到了河口,调转船头向河口方向驶去。

这条流入渤海的河流叫做浮水,是沧州最大的河流,直通沧州州府清池县,船队渐渐驶入河口,改为人力拉纤,士兵在附近找了数千村民,许以重金,村民纷纷赶着毛驴来拉纤。

西军船队一艘一艘驶入河口,沿着河道向腹地驶去。

清池县是一座大县,有人口近十万,沧州是河北的产盐重地,河北路盐铁转运使司就设在清池县,有盐业支撑财政收入不错,百姓们的生活也过得去。

清池县没有军队,只是盐铁转运使司有数百盐兵,两万西军杀来,金国盐铁使带着盐兵逃出了城,向燕山府方向逃去。

州官和知县只得开城前来投降西军,汤怀命令军队将粮草物资搬运下船,这才命令两千士兵和船夫一起把船停泊去海上,船队航行到清池县,是因为他们要运输粮草物资,但船队停泊在河边很不安全,很容易被敌军袭击,被大火烧毁,还是停泊在海上比较安全。

这时,汤怀得到消息,河间府的两万签军已经被调动南下了,河间府已经没有军队驻扎,这让汤怀有些失落,他和张公裕商议片刻,便决定张公裕率三千军驻守清池县,汤怀则率领一万五千大军继续向北发动攻势,汤怀的大军一路横扫献州、深州、清州、蠡州以及河间府,大军势如破竹,各州县纷纷望风而降。

……

陈庆的二十万大军在大名城以东十里外的旷野里扎下了大营,大营占地数千亩,大帐上万座,扎下了板式大营,数万军队足足一直用了十天时间才构筑完成,大营堪比县城,是大名城东面的一座县城。

陈庆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将五万女真援军吸引到大名城来,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杨再兴压力。

他需要用一场大战来解决彻底解决大名府的敌军。

这天上午,陈庆在视察士兵构筑板墙,用木头和泥土夯制,异常结实,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殿下,杨都统派人紧急报信!”

“报信人在哪里?”

片刻,一名报信士兵被领上来,他单膝跪下行一礼,“参见殿下!”

随即将一份杨再兴的信呈给陈庆,陈庆打开信看了一遍,韩常率五万军正向大名府方向撤退,杨再兴希望自己能出兵拦截,他再出三万骑兵,两军配合,全歼这五万签军。

陈庆沉思片刻,当即令道:“把岳云和张宪给我找来!”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心思

韩常的求救急信也同样传到大名城,完颜昌手下意见不一,有的将领要求派军队去接应韩常五万大军,有的将领则反对出兵,认为风险太大,建议韩常大军可以北上。

刚刚率五万援军抵达大名府的蒲察阿不速则主张前去接应。

大堂上,要求接应的将领和反对接应将领吵成一团。

蒲察阿不速粗犷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我们兵力本来就不足,韩常的五万大军赶来补充是好事,我们的兵力就能达到二十万,完全可以和西军对抗,如果不接应,五万大军必然会被西军全歼,这会严重影响士气,我们也无法向天子交代!”

完颜昌的女婿,同样是万夫长的浦察鹘拔鲁却反对道:“西军十五万大军难道还击溃不了韩常的军队?他们迟迟不下手,在后面尾随,就是在等我们出兵去接应,一旦我们出兵,一定会被西军切割,不可能再回来了,实际上我们就被一分为二,况且汉人不可靠,说投降就投降,司马安还信誓旦旦效忠金国,转眼他就成为陈庆的臣子,数万大军全部投降,韩常的手下是五万汉人,他们会效忠金国吗?冒险出兵救他们值得吗?”

浦察鹘拔鲁的想法赢得了很多女真将领的赞同,汉人不可靠,不值得去救他们,这时,所有将领的目光都转向了完颜昌,救还是不救,毕竟最后做出决定是他。

完颜昌半晌道:“这件事让我考虑考虑吧!大家先散去。”

众人见都元帅不肯表态,也都各自散去了。

首席幕僚崔九却一直沉默,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回到家中,坐在书房内久久沉思不语,这时,儿子崔浩匆匆走到门口道:“父亲,你找孩儿吗?”

崔九有两个儿子,但长子在三年前病故,留下一个女儿,儿媳也改嫁了,现在崔九身边只剩下次子崔浩,崔浩之前出任莱州通判,西军攻占山东路后,崔浩带着妻儿逃回大名府,目前暂时没有出仕。

“你进来!”

崔浩走进房间,垂手站在父亲面前,他见父亲神情凝重,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崔九缓缓道:“刚才大家都在争论,要不要出兵去接应韩常的五万军队,争得不可开交,但我至始至终一言不发,你知道为什么吗?”

“孩儿不知!”

“因为我现在越来越了解完颜昌了,他现在所思所虑,并不是怎么战胜西军,保住河北,他现在只想一件事,怎么把他的八万女真军平安带回金国,有这八万大军为根基,他在金国地位不失,他比谁都清楚,河北保不住了。”

“孩儿糊涂了,既然如此,他为何还坚持要阿不速的五万军队来支援自己?还有河间府的两万军队也来了。”

崔九冷笑一声道:“什么叫金蝉脱壳,就是留下一个壳子给西军,他自己逃掉,阿不速的五万军队和河间府的两万军队就是壳子,他需要这么一个壳子。”

“那把韩常军队接应过来,这个壳子岂不是更厚重一些?”

“可如果接应不了呢?”

崔九反问道:“他必然不会派自己的军队去接应,一定是阿不速的军队,如果阿不速被西军切断,或者他索性趁机撤回燕山府,完颜昌岂不是连壳子都没有了?”

崔浩恍然,“父亲的意思是说,阿不速会逃走?”

崔九点点头,冷笑道:“这个阿不速外表很粗鲁,但我早就发现他其实精明无比,他会看不出完颜昌的心思?他发现自己上了完颜昌的贼船,也在想怎么跳船而逃,去接应韩常就是一个机会。

但完颜昌好不容易才把他骗来,怎么可能让他跑掉,所以我知道,完颜昌绝对不会派兵去救援韩常,理由很简单,用鹘拔鲁的话说,都是汉人,救他们不值得。”

崔浩半晌道:“他们这样各怀心思,大名府怎么守得住?”

“是啊!精诚团结都有点难,何况还是各怀心思!”

崔九叹息一声道:“这就是我找你来的原因。”

崔九从身后柜子里拖出一口沉重大箱子,放在桌上道:“这是我储存的五百两黄金,明天会有一次开城机会,你带着妻儿和侄女离开大名城,回博陵老家去。”

“那父亲呢?”

“我不能走,我走了,完颜昌不会放过崔氏家族,你放心,若城破,我就投降,西军要杀我也无所谓,若放了我,我就赶来和你们团聚。”

崔浩默默点头,他理解父亲的决定,沉默片刻,他又问道:“博陵那边,大伯会接受我吗?”

崔九眼中闪过一丝愠色,不悦道:“他怎么能不接受?我替完颜昌做事就是家族的决定,我为保住家族不受女真人摧残,放弃了名节,他们怎么能卸磨杀驴?”

崔浩点点头,“我收拾一下,明天就离去。”

“不!今晚就走,我在城门旁准备了一座院子和一辆牛车,老管家也跟你们去,一开城门你们就走,机会不多,离城门最近才能抓住机会。”

……

下午时分,都元帅府传出了完颜昌的命令,责令韩常立刻率军撤回大名城,但是否派兵去接应,却丝毫不提。

这其实就是不打算派出接应了。

蒲察阿不速得知完颜昌不肯派兵去接应,顿时大失所望,上门找完颜昌大吵一场,两人针锋相对。

“韩常是万夫长,对天子忠心耿耿,都元帅若不接应他,他必然会战死沙场,他手下五万将士也都训练有素,装备齐全,这样宝贵的资源,都元帅却视而不见,任由其湮灭,都元帅怎么向天子交代?”

完颜昌听他左一个天子,右一个天子,用天子来压自己,他心中恼火,冷冷道:“我是都元帅,我自会向天子解释,用不着阿不速将军教我怎么做?”

“哼!我当然管不了都元帅,但都元帅最好也不要勉强我,我有言在先,如果燕山府出现危机,我会立刻率军去救援燕山府,那时请都元帅不要阻拦!”

说完,阿不速转身怒气冲冲走了,两人不欢而散。

阿不速刚走,浦察鹘拔鲁便急匆匆赶来见完颜昌,浦察鹘拔鲁是完颜昌的女婿,曾经被宋军俘虏,后来又被完颜昌用几名宋臣把他赎回来,其中就包括秦桧。

后堂上,完颜昌怒气未消,虽然他和蒲察阿不速不是一个体系,但阿不速无论资历和地位都比自己低得多,竟然敢硬着脖子和自己争吵,无非就是仗着天子给他撑腰。

“岳父,这个阿不速什么意思?”

完颜昌哼了一声,“他想走,在找借口呢!”

“留着他始终是隐患,不如让小婿送他上路吧!冒充西军情报探子,神不知鬼不觉将他干掉,尽收他的军队。”

完颜昌有点动心了,但他又担心,一旦刺杀失败,就很难阻止阿不速离开了。

“这件事先不急,从长计议!”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激战

韩常的五万大军已经撤退到大名府的魏县境内,距离大名城还有约一百五十里,他原本想一口气撤退到大名城,但士兵们疲惫加饥饿,着实走不动了,韩常只得下令原地休息。

这时,几名手下大将上前围住韩常,七嘴八舌问道:“都统,都元帅会不会派兵的接应我们?”

“应该会派兵接应,我就担心他们会来晚。”

另一人道:“都统,杨再兴和牛皋的军队距离我们始终只有十余里,如果这个时候杀来,弟兄恐怕难以抵挡!”

韩常点点头,“是有这个可能,所以要抓紧时间休息,让士兵们恢复体力!”

统制吴遂青又建议道:“前面距离魏县只有十余里,不如全军去县城内休息,一旦敌军来袭,我们也能倚靠县城防御!”

韩常迟疑一下,这个建议还不错,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低沉的号角声,“呜——呜——”

号角声从十里外传来,众将纷纷站起身向东面望去,只见东面隐隐出现了两条黑线,一条在东北,一条在东南。

众人惊喜道:“这是接应我们的军队吧!”

“不对!”

韩常立刻意识到,接应军队不会摆出这种作战阵型,“这很可能是西军骑兵,传令全军立刻起身列阵!”

“呜——”

签军也吹响了号角,大军一阵大乱,纷纷起身列阵。

就在这时,后方也响起了连续不断的号角声,仿佛是对刚才号角声的呼应。

众人回头,都有点胆寒了,只见他们身后数里外,西北方向,正西面,以及西南方向各出现一支黑压压的骑兵,每支骑兵队都旌旗招展,杀气腾腾。

他们被前后夹击,五万骑兵将他们包围了,但对方似乎还给他们留了口子,他们还可以从正北方向撤离,而南面二十里外是永济渠,他们过不了河。

“都统,趁他们还没有完全包围,我们向北撤退吧!”几名大将建议道。

“不能撤!”

韩常当即否决了众人的请求,他作战经验丰富,知道对方开一个口子的意图,一旦军队撤退,阵型就散了,他们跑不过骑兵,必然会被骑兵屠杀。

韩常当即令道:“第二军和第三军列阵向东,第四军和第五军,列阵向西,第一军骑兵由我亲自统领。”

韩常迅速进行部署,他将四万步兵背靠背,两万对阵西面三万军,两万对阵东面两万军,他自己则统领唯一的一万骑兵,进行机动增援。

五万西军骑兵按照陈庆的命令如约而至,在魏县全歼韩常的军队,东面是岳云和张宪各率领一万骑兵,而西面是杨再兴亲自统领两万骑兵,以及牛皋手下猛将邵继春率领的一万骑兵。

虽然五万骑兵足以击溃对方,但王铎和李复兴还各率两万军队紧跟随在骑兵之后。

五万骑兵大军越来越近,距离韩常的五万大军只有两里,天空乌云低垂,骑兵铺天盖地,长矛如林,气势恢宏,巨大压力俨如泰山压顶一般,杀气弥漫天地。

“弓箭手准备!”

两万弓箭手列阵,对准了东西两侧的骑兵。

这时,杨再兴下令道:“击鼓出击!”

“咚!咚!咚!咚!”

一百面震天鼓同时敲响,鼓声惊天动地,五支万人骑兵同时发动了。

广袤的原野上顿时黄尘滚滚,五万骑兵俨如巨大的黑色地毯在大地上蔓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箭雨在天空交织,无数骑兵中箭落马,但西军骑兵依旧前仆后继,从五个方向杀进了敌军大阵,一场胜负没有悬念的惨烈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

这同时又是一场时空大战,双方的斥候和探子都在不断地奔跑,传播着大战的进展和消息。

夜里,十几名骑兵斥候奔到了西军大营,很快被领去王帐,王帐内灯火通明,陈庆正在主要将领讨论攻城策略。

在他们面前的大桌上,摆放着一座巨大的大名城木制模型,包括城墙、护城河,城外的官道和地形,以及城内的大街小巷以及仓库官衙等等。

大名城在北宋被封为北京,是大宋的四京之一,它是按照京城的标准来修建城池,首先是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其次它有两道城墙,外城墙和内城墙,两座城墙之间相距五十步,中间也叫瓮城。

往往攻城士兵伤亡惨重的攻下城墙,却发现里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内城墙,着实让人绝望。

正是有这种强大的防御体系,才使完颜昌把自己的官衙放在大名城,而不放在其他城池。

怎么攻下大名城,对西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我的想法是围城,用时间来换空间!”

陈庆笑着对众将道:“围城也是消磨士气最好的办法,时间一点点过去,他们的士气也会一天天消磨殆尽,每天让他们尝一尝烈火焚身的滋味,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全力进攻,他们守不住城池。”

众将都有些失望,殿下最后决定采用围城的办法,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陈庆见众人失望,便笑道:“围城并不一定要很长时间,关键是看效果,我们在城内他也埋伏了情报斥候,如果他们能带来惊喜,说不定围城很短时间就能结束,如果大家想要一个具体时限,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最长不会超过一个月。”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