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621章

作者:高月

韩世忠经验丰富,所有士兵都穿着盔甲,抱着兵器睡觉,连鞋都没有脱,只要出现敌情,就能立刻杀出来。

无数士兵从各个营房里奔出来,韩世忠骑在马上大喊,“去码头上船!”

但张俊的五千军恰恰把去码头的道路封死,使士兵去不了码头,也上不了船。

这时,张俊率领浩浩荡荡的主力大军杀进了军营,韩世忠看得清楚,一眼认出了张俊,他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

一名士兵奔来禀报,“都督!是江淮军杀来了,有十万人之众!”

这时,又有士兵大喊:“水寨内杀进敌船了,攻势太猛烈,弟兄们抵挡不住,需要支援!”

韩世忠立刻明白了,这一定是陈庆和张俊勾结在一起,要歼灭自己。

他知道抵挡不住,当即令道:“传令全军向南面撤退!”

“当!当!当!”

撤退的钟声敲响,两万五千水军士兵跟随韩世忠向南面大门撤退,张俊也没有下令追赶,他是来夺船,不是来和朝廷军队命令,尤其他不是西军,也不是女真军,若真的两军拼死激战,他依靠兵力优势获胜,也一样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船上的宋军兵力太少,根本不是西军水军的对手,尤其得知对方是西军,都不愿死战了,纷纷投降,只片刻,西军便俘获了近两百艘船只。

剩下的战船向东南门方向撤退,但西军在那边早有埋伏,从大门内驶出一艘船只,便立刻被铁钩钩住,拖到一边,西军纷纷跳上大船。

张公裕手执宝剑从船舱内冲出来,忽然一张大网从天而降,正好把他罩住,十几名西军士兵将他拖倒,一拥而上,将他按倒在甲板上,用绳索反绑起来。

随着韩世忠率军全面撤离,这场偷袭之战仅大半个时辰便结束了,西军押着战船向西而去,张俊也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向鄂州。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爆发

天亮了,西军信守承诺,将二百一十艘战船交给了张俊,张俊大喜过望,在黄州接受了这两百一十艘战船,光万石船只就有七十艘,还有一百艘左右的千石战船,剩下的都是百石哨船,张俊自己也有两百余艘百石哨船,合在在一起,形成了四百三十余艘战船的一支庞大水军。

张俊已经成立了三万人的水军,主将是自己心腹吴守志。

黄岗县码头上,张俊望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战船,眼睛笑眯成一条缝,旁边幕僚王静修却忧虑之极,他明显感到主公被陈庆拖下水了,居然出兵夺取朝廷的水军战船,这不就是和朝廷彻底决裂吗?没有财力基础,拿什么维持二十万大军,简直是愚蠢之极啊!

这时,水军主将吴守志上前抱拳道:“王爷,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一座水寨,我们需要一座大型水寨作为根基之地。”

张俊笑眯眯道:“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清楚了,对岸德化县的水寨我没有放火烧毁,不就是留着给我们自己用吗?”

张俊早就打算好了,他们夜袭的德化水寨扼守鄱阳湖口,占据这座水寨,就等于控制了鄱阳湖,同样等于控制了鄱阳湖周围方圆千里的土地,又等于控制了半个江南西道。

可以说,德化县这座水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节点,既然西军已经明确表态不要这座水寨,张俊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机会。

尤其他现在有了水军,长江不再是天堑,大江南北都变成了通途,张俊的野心早已经随着战船一起向外扩张了。

这时,幕僚王静修忍不住上前劝道:“王爷既然拿了战船,就不要再考虑江南西道了,丢了战船朝廷或许吃个哑巴亏,就忍了,但占领南岸水寨,窥视江南西道,性质不一样了,王爷,朝廷一定会全力反击,恐怕战争会爆发。”

张俊一直对王静修很器重,但他也不太喜欢王静修的性格,胆小、顾虑太重,做事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做不成大事,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了,王静修居然还要考虑和朝廷的关系?

张俊淡淡道:“等我夺取了扬州,如果朝廷还不追责,我就向朝廷赔礼道歉!”

王静修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自己怎么劝都没有用,王爷就是铁了心要干到底。

他长长叹息一声道:“我离开家乡十年了,想回乡给父母扫墓,望王爷恩准!”

“我准了!”张俊毫不犹豫同意了。

王静修着实心灰意冷,转身步履蹒跚走了。

这时,另一名幕僚杨石对张俊道:“静修先生主要是担心朝廷会断了钱粮,但王爷只要将军队放在德化县,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态度,如果朝廷不给军俸粮食,我们可以自己解决,如果朝廷出兵来攻打,那么我们有水军,有江淮退路,进可攻,退可守,王爷既然做了,那就索性强势一些,像陈庆那样强势,最后妥协的一定是朝廷。”

杨石的建议说到张俊的心坎上了,既然做了,那就不要再畏手畏脚。

……

当天下午,张俊的水军约三万人,四百多艘战船占据了德化县的军营水寨,他的哨船开始出现在鄱阳湖内。

与此同时,张俊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扑向扬州府,夺取扬州和楚州,是张俊梦寐多年的愿望。

张俊之所以有底气和朝廷翻脸,是因为他多年的积累,他光粮食储备就有四百万石,粮食储备中,有朝廷拨付的粮食,有他自己屯田的粮食,甚至还有张俊每年的佃租,光他的佃租每年就有六十万石,三年就有近两百万石。

当然还有钱的积累,张俊二十万大军每月的俸禄加其他开支大概要五十万贯,全部由朝廷负担,但这些年张俊通过卖私盐、商业、抢掠等各种渠道已经积累了三百万贯钱,加上他学习西军的军俸制度,以铜钱加土地的方式支付军俸,他这些年通过军俸节俭出了百万贯钱,他的钱财积累就到了四百万贯。

这次和西军谈判,西军以每石五百文的价格,从张俊手中购买两百万石粮食,支付百万贯钱,这样一来,张俊又筹到百万贯钱。

这样,就算朝廷不拨付每月的钱粮,他也能支撑一年多,这就是张俊敢和朝廷强硬的底气。

消息终于传到了临安。

隐忍多时的天子赵构终于爆发了,御书房内,赵构狠狠将手中茶盏摔在地上,‘砰!’茶盏摔得粉碎。

赵构按着御案俨如野兽一般的咆哮,“陈庆欺朕,现在张俊也跟着有学有样,当朕是羊,是兔子,任他们欺辱吗?”

御书房内,五名相国都低下头,御书房内的气氛十分压抑。

难怪赵构气得发疯,他耗资百万贯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水军,就这样被张俊一锅端了,张俊现在占据了鄱阳湖口的水寨,扬州也紧急传来消息,张俊已经占领了楚州,正疾速向扬州城进发,估计现在已经占领了扬州。

不仅如此,张俊故意出兵荆湖北路,给陈庆找到出兵借口,彻底占领了荆湖北路。

没有陈庆水军的协助,张俊怎么可能一锅端走自己的战船,他们勾结是多么明显,让赵构后背一阵阵发寒。

赵构终于克制住了滔天怒火,看了一眼众相国道:“你们说一说吧!现在朕该怎么办?”

赵构目光落在秦桧身上,冷冷道:“秦相国是右相,你先表态吧!”

秦桧叹口气道:“张俊狼子野心已经彰显无疑,如果朝廷再忍让,他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微臣建议首先切断淮西军每个月的粮食和军俸供应,其次建议陛下剥夺张俊的爵位,剥夺张俊清河郡王、太尉和两淮节度使的官职。”

赵构点点头,“秦相公的建议正合朕意,要立刻停止对淮西军的钱粮运输,朕记得这个月的钱粮还没有运走吧!”

“还没有,连同上个月的也没有运出,这批钱粮都存在扬州。”

“扬州?”

赵构一惊,连忙向徐先图望去。

徐先图明白官家的担忧,不慌不忙道:“陛下不必担心,扬州所有的钱粮都已运到镇江府,两万驻军也已提前南撤到镇江府。”

赵构稍稍松一口气,又道:“徐相公是知枢密事,掌控军队事务,朕想知道,枢密院是什么态度。”

“陛下,枢密院非常担心张俊下一步的企图。”

赵构眉头一皱,“这话怎么说?”

徐先图走到墙壁地图前,用木杆指着鄱阳湖口道:“陛下,张俊占据的水寨就在这里,最多可容纳五万大军,这座水寨的位置太重要了,正好卡住了鄱阳湖口,也就是说,张俊其实已经控制了整个鄱阳湖,那么鄱阳湖周围的州府也在水军的掌控之下,如果张俊水陆大军沿着赣江南下,也同样会一路势如破竹,实际上等于控制了半个江南西道,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在鄱阳湖口立足,我们要有不惜一战的决心。”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态度

相国们都散去了,赵构把徐先图留了下来。

赵构忧心忡忡道:“真有必有和张俊一战吗?”

徐先图不慌不忙道:“陛下不必担心,张俊不过是大一号的刘光世而已,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会败亡,他总以为陈庆可以割据,他也可以割据,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为什么不是一回事?”

“陛下,陈庆占据川陕,距离朝廷太远,首先对朝廷的威胁很小,甚至可以不用理会他,其次,陈庆的扩张几乎都是从金国手中夺取,军纪又好,从不扰民,所以在天下百姓心目中,西军属于正义之军。

最关键还是第三点,陈庆有底线,遵守规则,荆湖南路是和朝廷交换的,就算他最近占据的荆湖北路,也是他千方百计找到借口,是张俊先出兵,他才出兵,朝廷也无话可说。

而且上次他率十万大军来临安,以他当时的军事实力,他完全可以夺取临安,但他没有这样做,接受了殿下册封,就正常离去了,所以他也很可恨,但陛下也不得不承认,他和张俊还是不同。”

赵构负手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半晌缓缓道:“朕真正担心的还是陈庆,他的手段很高,如果陈庆在背后支持张俊,利用张俊为工具来削弱朝廷,甚至颠覆朝廷,他再出面征讨张俊,朕该怎么办?”

这才是赵构最担心的事情,以陈庆的精明和手腕,他怎么可能在张俊作乱中缺席,张俊夺取朝廷战船不就有陈庆战船的影子吗?

由于情报的不对称,赵构和朝廷都认为夺取朝廷战船是张俊策划并实施,西军提供了水面援助,毕竟出动十万大军是张俊,和朝廷水军对抗是张俊的军队,最后拿到数百艘战船的也是张俊,没有沟通渠道,这个锅只能由张俊来背了。

徐先图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当然知道天子说得一点没错,凭着他对陈庆的了解,陈庆一定参与了张俊和朝廷的对抗,徐先图甚至怀疑整个事件都是陈庆策划的,否则,怎么会在西军夺取山东路后不久,就发生了张俊和朝廷之间的危机。

当然,徐先图也知道,张俊和朝廷危机的根子是出在张俊不肯奉诏出兵中原,触怒了天子和秦桧,才开始找张俊的麻烦,调查他的问题。

“怎么,爱卿不好回答?”赵构回头注视着徐先图。

徐先图苦笑一声道:“微臣的回答恐怕无法让陛下满意。”

“无妨,你实话实话就是了。”

“陛下,陈庆不可能置身事外,但会不会支持张俊,还两说。”

“什么情况下他不支持张俊?”赵构问道。

徐先图躬身道:“陛下,微臣一直在强调‘大义’,非常重要,如果张俊失去道义,被天下人唾弃,那么陈庆一定会公开声讨张俊,这些年陈庆很看重道义和名声,他绝不会背负一个支持乱贼的名声,就算他刚开始暗中支持张俊,但他也会因为张俊失去道义而及时停止支持。”

赵构点点头,徐先图说得有道理,其实他也就害怕陈庆公开支持张俊,派军队配合张俊大军作战之类,但如果是暗中支持,比如支援一些钱粮之类,赵构倒不是很担心。

赵构想了想又问道:“如果要和张俊作战,爱卿认为谁为主将比较好?”

“回禀陛下,微臣推荐韩世忠,他资格老,地位高,经验丰富,足以率大军和张俊对抗。”

“朕明白了,朕再考虑考虑!”

赵构对韩世忠有很大的不满,这次张俊夺船,韩世忠统帅三万大军竟然不战而退,把数百艘战船拱手让给了张俊,简直让人怀疑他和张俊有勾结。

当然,赵构也知道韩世忠和张俊的关系一向不睦,勾结肯定不会有,但就算不怀疑,韩世忠丢掉了自己耗资百万贯建立的水军,赵构正考虑将他追责,怎么会让他再当主将?

……

此时陈庆的关注方向已转到了江淮,他得到消息,张俊亲率大军夺取了楚州和扬州府,这样一来,整个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江淮地区,都是张俊的地盘了。

第二个消息是张俊出兵占领了鄱阳湖口的水寨,把那里当做自己的水军基地。

两个消息中,陈庆更看重后一个消息,从张俊占领这座水寨,陈庆看到了张俊的野心,张俊已经不甘心只做江淮王了,竟然打上了江南西道的主意。

“殿下,张俊想夺取江南西道是必然的,一点都不奇怪!”

说话的是吕青山,自从吕青山被陈庆敲打,又被妻子一语点醒了,他开始回答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视为雍王府的参事,不再把自己当做幕僚了,他自然就不会再替朝廷考虑,事事都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才短短一个月时间,众人便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大家也不再叫他半相,这个半相的绰号实在有点挖苦人。

陈庆好奇地笑问道:“为什么一点不奇怪?”

吕青苦笑道:“哎!其实殿下应该想到的,是因为财源!”

陈庆这才恍然,他确实应该想到的,他很了解张俊的情况,现在张俊割据的江淮地区,除了扬州稍微好一点,还有靠荆襄这边好一点,其他各地简直是一片疮痍,甚至比河南道还要惨,主要是宋军和金兵的几次大战都爆发在江淮地区,整个江淮地区沦为战场,百姓流离失所,加上战争后引发的瘟疫,导致江淮地区百里无人烟。

当年通过荆襄和商州逃到关中的江淮百姓就达百万人之多,还同样上百万留在荆湖两路的江淮百姓,那次大逃亡后,江淮彻底伤了元气,至今没有恢复,原本数百万人口的江淮,现在只剩下一百二十余万人口。

区区百万人口怎么可能支撑得起二十万大军的补给和军俸,朝廷一旦断了淮西军的补给,就算张俊有点积累,也绝不是长久之计,张俊当然要寻找稳定的财源。

最好的财源地是江南东路,人口最多,产粮最盛,是天下最富庶之地,可惜那边是朝廷所在的核心之地,想都别想,其次就是鄱阳湖区所在江南西道,这里没有受到金兵蹂躏,虽然有过匪乱,但都被朝廷及时平息,没有伤元气,加上又接收了中原和江淮的大量移民,使江南西道成为朝廷重要的财源之地。

凭借江南西道的上千万人口,支撑二十万大军没有丝毫问题。

所以陈庆也由此明白了张俊的战略企图,恐怕他夺取扬州是假象,真正目的是要夺取江南西道,解决财源问题,尤其现在有了战船他便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战略。

别看张俊表现的平庸,但在做大事上,张俊一点都不含糊,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知道该怎么解决。

所以张俊才会那么果断地答应王静修回老家,王静修竟然看不懂他的战略,他自然就不会再用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目标

“我们的人到位了吗?”陈庆问道。

吕青山微微笑道:“放心吧!卑职都已经安排妥当,不会失手!”

吕青山现在主管情报和监察,原本主管情报和监察的张妙改任吏部司,接周宽的活,而周宽则接了赵开的财税司。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山东路那边的监察有消息吗?”

“有飞鸽传书,目前一共考核了三十三名知县和八名知州,其中有七名知县和两名知州不合格,甚至还发现了四名巨贪,可能很快就会有正式报告过来,全部结束要到明年去了。”

“告诉他们,不仅要考核主管官,其他县丞、县尉、通判、司马这些副职也要一并考核。”

“卑职明白了,先告辞!”

吕青山行一礼,转身走了。

吕青山是来向陈庆汇报在张俊军中安插眼线的情况,眼线已经安排好了,但收获还没有,陈庆只能耐心等候。

他暂时把张俊之事放到一边,开始批阅牒文。

这时,晁清在门口禀报,“殿下,吕司马求见!”

吕纬来了,自己还正要找他呢!陈庆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不多时,吕纬快步走进陈庆的官房,躬身行礼,“参见殿下!”

“先不必多礼,我来问你一件事,吕绞怎么又回京兆了,是怎么回事?”

昨晚妻子吕绣告诉自己,昨天下午吕绞跑来问她要钱,她给了二十两银子让管家把他打发走了。

钱不是问题,但让陈庆警惕的是,吕绞居然又回京兆了,他就像夜枭一样,走到哪里都是不祥之兆。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