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459章

作者:高月

陈庆也意识到,征税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否则他仅靠四川路一地,支撑不起三十七万军队。

可就算征税,也要做很多调研,掌握大量数据,目前多少户籍,年收入多少,粮食产量多少,收一成税有什么后果,收二成税又有什么后果?

另外,收税的方式也有不同,是直接收田税、户税,还是委婉一点收间接税,比如把盐价从现在的每斤七十文,涨到每斤八十文,再加增加糖茶酒税和商税,五百万贯的缺口勉强就能补上了。

收间接税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百姓不反感,比如陈庆对境内游牧民族收的羊税就是间接税,西夏是直接收羊税,每年新生羊羔要上交两成,令牧民们极为反感。

但陈庆不直接收税,所有新生羊羔都归牧民所有,只是牧民每年需要向官府出售羊只和羊皮,价格要比市价底低一成,这一成的价格就是羊税。

大家都不是傻子,牧民也知道这是向官府间接交税,可他们也愿意,这样对他们很方便,一是他们随时可以出售,不用每年春秋两次跑集市,一去就是十几天,耗费很多盘缠,二是他们可以免受奸商的盘剥,更重要是心理上舒服,所有的羊羔都是自己的,只是出售时让点利而已,牧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相对而言,陈庆更倾向于征间接税,因为征收直接税涉及到一个政治信用问题,陈庆公开承诺过熙河路和陕西路免税十年,现在还有四年才期满,河东路倒是没有承诺过,明年可以开征。

但是就算征间接税也会涉及到百姓的承受能力,不是想收就可以收。

中午时分,陈庆带着几名手下来到了京兆西南区,京兆西南区是底层百姓的聚居地,倒不是官府刻意把这边辟为贫民区,是这里的房舍特点导致,这边房舍最多只有小院子,甚至没有院子,一排排泥墙瓦房,所以房租便宜,一间屋每月五百文就能租到了。

要是到其他区,基本上都是大院子,就算几家人合租,每间屋至少也要每月一千五百文钱,价格差了三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底层百姓当然愿意在西南区生活。

整个西南区占地面积只有京兆的一成,却聚居了京兆四成人口,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实际没有那么夸张,其他地区还有商铺、仓库、官署、军营、校场、景区等等,这些都是不能居住的场所,至少占去了京兆城四成的面积。

一名叫李胜的亲兵笑道:“殿下,我有个舅舅就住在这里,他家蛮有代表性的,要不去他家坐坐,了解一下情况?”

陈庆笑问道:“你舅舅是什么情况?”

“我舅舅一家是去年从汝州逃过来,他腿上中过一箭,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残疾,成了瘸子,在家乡活不下去了,一家先去陕州谋生,没几个月我们就收复了陕州,他们就直接来京兆了。”

“他们运气还不错!”陈庆笑道。

“是运气很好,若不是碰巧去了陕州,他们还过不来。”

“然后呢,现在是什么境况?”陈庆又问道。

“然后嘛!他是瘸子,不好找事做,我们家就借了三十贯钱给他,说是借,但也没指望他们还,他们就租两间屋,前店后房,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一家人就靠小杂货铺生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九岁,女儿十三岁,女儿去大户人家做使女了,儿子跟父母看店,年初舅舅被我娘骂了一顿,就送儿子去学堂读书了。”

“开店一个月能挣多少?”

“具体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多,就卖个针头线脑的,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陈庆倒有几分兴趣,确实比较典型,属于低层百姓中还比较差一点,至少农民还有土地,其他底层百姓四肢还健全。

不多时,他们来了一片嘈杂喧闹的贫民区,一群群孩子在街头玩耍,两边都是低矮的泥墙瓦房,以前都是茅草房,这几年才渐渐改成瓦顶。

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只煤炉子,烧蜂窝煤,蜂窝煤是陈庆给与川陕城市居民最大的福利,烧柴太贵了,有了十分廉价的蜂窝煤,在做饭之余,还可以烧几壶开水,谁都知道水烧开了喝不容易拉肚子,以前是条件不允许,现在可以烧开水了,甚至每隔十天半个月,全家还能烧一大桶水洗个澡。

“这里每逢下雨就是一片泥泞,寸步难行,而且臭气熏天,去年开始县衙组织人力挖了下水沟,沟上铺了石板,污水都排到城外去了,现在干净多了!”

陈庆点点头,长安知县正是韦清,杨元清的大舅子,上任后做了不少实事,而且很有头脑,像西南区挖排水沟,就是组织当地男子义务挖沟,县衙也就出百贯钱买了一批旧石板,就把这个困扰多年的大问题解决了,所以不在于有没有多少经验,关键是有没有那个心去做,你有些事或许想不到,但手下会给你出谋划策。

“殿下,就是这里了!”李胜指着旁边一家小杂货铺道。

陈庆打量一下,店铺确实很不起眼,还在巷子里面,不是当地居民还真不知道,但话又说回来,外面人也不会跑来这里买杂货,说明店主比较聪明,不花更多的钱租临街店铺。

“舅娘,大舅呢?”

李胜进门打了个招呼,一个三十余岁的妇女探头看了看,笑道:“阿胜来了!”

她回头大喊,“他爹,阿胜来了!”

从旁边小门走出一个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长得小鼻小眼,脸上布满了皱纹,他看了一眼李胜,眼中忧虑道:“阿胜,你有事吗?”

李胜笑道:“大舅,不是来问你要钱的,我就是陪我家将军来了解一些民生情况。”

听说不是来要钱,男子脸上立刻堆满笑脸,“快请进!请进!”

李胜请陈庆走进小门,里面是一个十几平方的小院,旁边是两间屋,只是院子里堆满了杂货,只有很小一个角落容他们立足,陈庆还想进屋,但很快发现还是院子里比较好,屋里不仅漆黑,还一样堆满杂货,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孩子他娘,烧点水!”

李胜立刻道:“大舅,不要烧水了,我们还有事,马上要走!”

“马上要走啊!孩子他娘,那就不用烧水了!”

第八百八十七章 调研(下)

李胜的舅舅叫做张平,很普通的名字,也没什么本事,在汝州当了十几年酒楼伙计。

陈庆在院子里找个小凳子坐下,李胜在一旁道:“大舅,这是我的上司,是将军,来调查民生,就是了解一下老百姓的生活,你就实话实说好了,不会有什么麻烦。”

“哎!我的老底你们都知道,有什么好隐瞒的。”

“孩子不在吗?”陈庆笑问道。

“读书去了,他读识字班,不要钱那种,读了半年,认识好多字了。”

陈庆当然知道识字班,就是扫盲班,免费读一年,要求认识三千个字,但实际上只要认识一两千个字,就勉强能看报了,然后就是两年的进阶班,要求学会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稍微收少许学费。

如果还想学就进官学的正式班了,进小学堂读五年,然后进县学再读五年,这就是十年寒窗,然后开始考试,从县试开始,接着是州试,最后是科举省试。

张平身体有残疾,一心想让儿子帮自己,所以他儿子只读一年识字班就结束,还省钱。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这房子每月的租金是多少?”

“这是从官府的店宅务租的,所以比较便宜,一个月一千五百文,如果是私房,这种能开店的房子一个月至少三贯钱。”

店宅务相当于今天房管所,在宋朝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专门出租公房,房租便宜,也不轻易赶人,所以极受底层百姓欢迎,获得的租金收入用来补充县里的经费开支。

“那你们开店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张平随口就道:“亏本呢!哪里能赚钱啊!吃饭都没钱。”

“大舅!”

李胜脸一沉,“我家将军是来调查民情,你要说实话。”

张平怎么可能说实话呢!说了实话,外甥让他还钱怎么办?

他踌躇一下道:“其实嘛!也就刚刚够糊口,每个月能剩一两百文就不错了。”

陈庆知道下层小民的狡诈,没有好处绝对不会说实话,陈庆便笑道:“这样吧!你给我说实话,这里既然是公房,每个月我还可以给你免去五百文租金……”

陈庆止住他狂喜的情绪,又道:“但前提是说实话,不得有一个字假话,你若敢骗我,我就让县衙收了你房子。”

“我说实话!一定说实话。”

张平简直喜出望外,一个月省五百文,一年就是六贯,五年就能把妹妹的钱还掉了,他就不用提心吊胆,整天担心妹妹过来要钱。

李胜又补充道:“大舅,知县也要听我家将军的话,你若不说实话后果很严重。”

“我知道,将军想问什么?”

“其实我就想知道你们家每个月的净收入和开支,能积蓄多少?”

张平想了想道:“在这里开杂货铺,生意比较稳,一个月能净赚三千文左右,然后我女儿在杨员外家做使女,吃穿住用是东家管,一个月能挣一千五百文,留一千文给她做嫁妆,五百文补贴家用,这样一个月收入就是三千五百文,然后去掉一千五百文的房租,一千五百文各种开支,能吃饱穿暖,一个月大概剩五百文左右,但前提是不能生病,一生病剩不下多少了。”

“一天五十文钱够吗?”

“够了,我们买面粉,一斗三十文钱,一家三口一个月差不多五斗,粗布也便宜,每人几身粗布衣服,加一身细布,能穿好几年,用蜂窝煤一个月百文钱,还有每天二十文的菜钱,这是大头,隔五六天能吃顿鱼肉,加上其他酱醋油钱,添置家具被褥之类,只要不上馆子,不去看戏,一天五十文钱足够了。”

帐算得很精细,让陈庆第一次接触到了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当然,孤寡老人和孤儿是另一回事,官府有慈幼院,能保障他们最低生活。

如果收户税,每年一贯钱,那就相当于他们家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如果再收商税,小店铺每个月两百文钱,他们家最后每月就只能剩两百文钱,处于随时崩塌的边缘。

陈庆暗暗叹口气,户税和商税对这些底层百姓太残酷了。

“你们家每月吃多少盐酒茶糖?”陈庆又问道。

“酒和茶没有,糖也没有,我们家只有盐。”

“那就说盐吧!每月吃多少?”

“每月大概一斤吧!七十文。”

“每月要一斤盐?”陈庆吓一跳,相当于每天要吃半两盐,这也太多了吧!

“主要是腌菜需要盐,像冬天没有蔬菜,我们趁夏天大量上市的时候多买一些,腌起来,肉也是一样,秋冬肥猪出栏多,肉稍微便宜,就多买一些肉腌制,如果不是为了腌菜,一斤盐要吃几个月。”

陈庆又问几个问题,对方一一回答,听得出都是实话,陈庆对李胜笑道:“关于他房子减租,我给你写张条子,你明天去县衙办了。”

“卑职明白!”

旁边张平听说写张条子就能减五百文租金,他着实有点心动,便拉了拉李胜小声道:“能不能给你家将军说说,让我这里也能卖蜂窝煤。”

蜂窝煤一般都在平仓店卖,但像京兆这种人口超百万的大都市,完全靠平仓店就不现实,所以县衙就会在各个街坊挑一些大的店铺代理,就是卖蜂窝煤的牌照,但盐和糖不行,必须在平仓店出售。

有人就会奇怪了,为什么蜂窝煤允许代理,但盐糖不能代理,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税的问题,打击私盐私糖,垄断渠道是一种好办法。

假如张平的小杂货铺代卖官盐,那他一定也会暗中卖私盐,官府就很难查,他每天卖出盐到底是官盐还是私盐,别人也不好举报。

而蜂窝煤没有税,它其实是官府给百姓的一种福利,平价出售,不赚钱,任何个人来做蜂窝煤,成本都会比官府高得多,根本竞争不过官府,所以官府只需要给代理限价,你敢卖高价,百姓自然会举报你。

陈庆听得清楚,回头笑道:“这个要求不算高,可以给你代理!”

李胜暗暗咂舌,王爷还是不了解情况,这个要求可不低啊!整个京兆城也有一百家店铺获得卖蜂窝煤的资格,但张平是他的舅舅,能获得卖蜂窝煤资格是好事,他就不多嘴了。

张平也只是随口提一提,根本没抱希望,他这种小杂货铺怎么有资格卖蜂窝煤,别人都是大店好不好,没想到这位将军居然一口答应了。

张平激动得差点晕过去,他太清楚里面的获利了,卖十块蜂窝煤官府给两文钱的获利,看起来少,但盖不住数量庞大啊!

周围几千户百姓,家家户户都用蜂窝煤,每天最少最少也要卖五千块,他每天就能获利一贯钱,一个月就是三十贯钱。

张平拉着妻子扑通跪下,拼命磕头道:“感谢将军!感谢将军!”

陈庆一怔,笑问李胜道:“卖蜂窝煤很赚钱吗?”

李胜苦笑道:“主要是牌子难拿,一旦得到了,周围百姓多,一个月能赚二三十贯钱,他们家彻底翻身了。”

陈庆点点头,“我说话算话,既然答应你们,就不会变,房租也给你减,蜂窝煤也给你卖,但我有个条件,让你儿子继续读书,读完识字班,再去小学堂读五年。”

第八百八十八章 财源

今天的调研对陈庆的触动很大,他至少知道了最底层百姓的生活,一家人月收入三千文左右,要交房租,各种开支,也只能勉强吃饱穿暖,不能生病,不能去酒楼,不能上茶馆,也不能去看戏,各种节俭,每月也只能剩下两三百文钱,生活非常艰辛。

当然,他们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人家比他们还要苦,但那样的人家很少,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做决策不能用富人,也不能用最贫穷的人,必须用底层的大多数人,张平家就是最典型的样本。

可就算是这样,已经让中原、河北的百姓非常羡慕了,至少没有战争,至少能吃饱穿暖,宣和年间的东京汴梁也不过如此。

一旦战争来临,立刻百业凋敝,有钱人和商人像猪一样被女真人宰杀,没有了生产雇佣,广大底层百姓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在生存线上挣扎。

但收获也有,陈庆知道了,在间接税上还是有加税的余地,如果盐每斤增加十文钱,对底层百姓来说,生活成本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但人口基数庞大,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盐,难怪盐税成为历朝历代的第一大税种,直到烟草出现。

离开西南区,陈庆返回官衙,陈庆的官衙依旧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既是川陕宣抚使司,同时也是雍王府,是原来占地三百亩的行宫,前面一百八十亩是官衙,后面一百二十亩是陈庆的府宅。

但现在官衙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又在两侧各修建一座占地五十亩的官署,一座是军部司,一座是计财转运司,现在快修建完成,包括城墙的外扩也已经进入尾声,高大新城墙矗立起来,这样就使京兆城的城池周长从三十余里,增加到五十余里,使官府手中掌握的土地豁然增大了。

刚到官衙门口,一名亲兵跑来禀报,“王爷,夫人说有点急事,请您回去一趟。”

“我这就回去!”

陈庆下午也正好要找妻子和赵巧云,他不在京兆的半年时间,重要的奏折都是她们二人批阅,很多重要事情他还需要听取汇报。

陈庆转过小巷,直接前往自己家的府门,陈庆的家人现在还住在栖凤阁内,陈庆不在京兆的半年,吕绣极重视安全,坚持家人都住在阁内。

陈庆刚走进栖凤阁,妻子吕绣迎面走上前,见丈夫一脸紧张,便笑道:“我不该急着让夫君回来,其实晚上再说也不迟。”

“现在说吧!发生了什么事?”

“璎珞怀孕了。”

“什么?”

陈庆一呆,立刻急问道:“确切吗?”

“刘医师刚刚确诊,她说璎珞应该有三个月身孕了,夫君没有发现?”

陈庆想了想,回来在成都时,赵璎珞身体确实不舒服,自己还以为她生病了。

“她人在哪里?我去看看她。”

“她有点不舒服,刚睡下,刘医师说,她需要保胎,如果再晚一点发现,可能胎儿就保不住了。”

陈庆心中歉疚,璎珞已经怀了身孕了,自己和她还那么疯狂,真不该!

“你们怎么发现的?”

“她昨天和今天不舒服,我和巧云问她,发现她的表现极像是怀孕,然后就赶紧让刘医师来,果然是喜脉。”

陈庆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惭愧,便道:“让她休息吧!我去书房,你让巧云见我,有两件事我想问问她。”

“我也一起来吗?”

陈庆点点头,“你们一起来吧!”

……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