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448章

作者:高月

赵璎珞打量着眼前,古老的石阶,斑驳的围墙,茂盛的大树从围墙内探出。

“对!就是这里,当心脚下。”

陈庆握住赵璎珞的手,一步步上了台阶,走进了这座老宅,这里便是陈庆在临安的府宅,大部分时间都空关着。

他的亲兵护卫事先已清过场,确保安全,陈庆才过来看一看。

“我听大姐说起过这里,但她说自己也没怎么住过。”

陈庆笑着点点头,“她就是刚成亲那会儿住了几天,后来离开临安,再也没有回来了。”

陈庆牵着赵璎珞的手在后宅走了一圈,后宅鸟语花香,但对住惯了园林行宫的陈庆而言,这里还是偏小偏窄了,地方太小。

“夫君,这里要修一修了!”

赵璎珞发现走廊上不少瓦片落地,摔成了碎片,碎瓦片上都长了青苔,时间已经有一两年了。

“回头让他们自己修一修,我就是最后来看一看旧居,以后不会再来这里了。”

赵璎珞抿嘴笑道:“这座宅子夫君不要了?估计要值几万贯钱。”

陈庆摇摇头,“这座宅子我们不可能再住了,我打算用它做川陕会馆,作为川陕宣抚使司在临安的长驻机构,报馆新房修建起来之前,暂时让他们在这里印刷报纸。”

这时,一名女护卫快步上前道:“郡王,他们来了。”

陈庆点点头,对赵璎珞道:“你在这里休息一下,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坐船回来。”

“那我就在船上等夫君!”

“也行,你先去吧!”

陈庆让几名女护卫带着赵璎珞先上船,他自己则前往前院。

中庭那边已经坐了一群人,为首之人正是《京报》在临安的负责管事胡云,他们刚刚得知朝廷已经允许他们在临安正常发行报纸,让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这座宅子是情报头子董群通知他们过来。

陈庆带着几名亲兵从内宅走出来,笑眯眯道:“各位辛苦了!”

胡云认识陈庆,吓得站起身,躬身施礼,“参见郡王!”

众人也纷纷跟着行礼,陈庆让士兵搬出来十几把椅子,招呼众人都坐下。

“这些都是胡管事从京兆带来的?”陈庆笑问道。

“基本上都是,一共二十一人,之前我们都藏身在萧山县,在萧山县排字印刷。”

“原来如此,今天应该还要发送一份《京报》吧!”

“是!刊登先帝退位的诏书,周参事昨天就已经吩咐过卑职了,我们连夜印刷了一万五千份,卑职已经把报纸交给了董管事,他们负责发放,现在估计已经发放了。”

“好吧!我们说说以后,想必周参事已经告诉大家了,我们已经和朝廷签署协议,《京报》将正式在临安公开发行,不会有人来骚扰你们,但一定会有很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所以我在考虑,你们应该独立办报,时政、娱乐、生活、文学,当然还有连载小说,这是你们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胡云面露难色道:“独立办报需要很多资源,要有地方,足够的钱,还要在当地有很强的人脉,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

陈庆微微笑道:“这些都不用担心,这座宅子是我的,我准备用来做川陕会馆,但你们可以暂时先用几个月,你们的报馆在南面不远处,顺着小河走三百步,就会看到一大片空地,大约有十亩左右,地契我已经拿到了,将修建报馆,然后我找了一个报馆新东主。”

说到这,陈庆向站在门口的郑统全招招手,“郑郡公请过来!”

郑统全走过来向陈庆行一礼,笑道:“我还说去军营拜见郡王,没想到在这里见面了。”

“我写的信郑伯父收到了吧!”

“收到了,没问题,我出三成的份子,一定要把报纸办好。”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庆笑着给众人介绍道:“这位是都统制郑平的父亲,天子封河间郡公,目前是临安最大的商人,以后他也会成为报馆东主,他在临安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他会帮助大家,我们请郑东主说两句!”

众人一起鼓掌,郑统全走上前笑道:“郡王太抬举我了,既然郡王看得起郑某人,把临安报馆交给我,那没什么说的,我会尽全力把报纸办好,我也赞成郡王的意思,把它办成一份新报,但我建议还是用《京报》这个名字,它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

胡云大喜,他知道这位郑国舅,在临安人脉很深,原来是郑都统的父亲,有他做后盾,自己就有把握将报纸办起来了。

陈庆要先走一步,郑统全送陈庆上船,郑统全笑道:“那百艘海船本来就是郡王和郑平的,你们尽管拿去用,我们还有五十艘海船,足够我们的海外贸易。”

陈庆点点头,“如果朝廷要找郑伯父的麻烦,郑伯父直接去找川陕会馆,他们会出面和朝廷交涉,我相信经过这次临安之行,朝廷不敢再随意捏拿川陕。”

“多谢郡王厚爱,我虽然谈不上位高权重,但在临安这个地头上,相信我也多少有些人脉,就算是韦国舅想动我,也要三思而行。”

陈庆知道他的后台是钱家,和徐先图的交情也极好,还真不需要自己操心。

“那以后就要拜托郑伯父了。”

郑统全知道报纸对陈庆的重要性,既然郑家押注在陈庆身上,那就没有得说了,一定要全力以赴。

“郡王放心吧!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

当天晚上,西军开始拔营撤离,一批批物资和士兵开始乘船离开,前往萧山县,七万大军将兵分两路,四万大军在江宁府与骑兵一起暂时驻扎。

而陈庆则亲率三万大军前往泉州。

四更时分,韦桐被释放,他被内卫的马车送回了府宅,当他走进自己府宅那一瞬间,感觉世间的一切竟如此美好,能活着,就已经是他最大的幸运了。

次日上午,吕晋和吕青山前来码头给陈庆送信,陈庆已经和吕颐浩谈妥,吕家将逐步向川陕转移,吕青山一家先去,其他吕氏子弟再逐步转移。

最后,吕颐浩本人也要前往京兆,这次时间比较紧,吕青山来不及跟随陈庆一起走,他会安置好家里,一个月后出发前往四川,出任四川路行台尚书长史,而四川路行台尚书总管正是由陈庆兼任,实际上政务权是在长史手中。

“郡王是直接返回四川路吗?”吕青山笑问道。

“我要去先一趟泉州,然后再回四川。”

“去泉州做什么?”吕青山不解问道。

陈庆见左右没有官员,便笑道:“泉州对面有座很大的岛屿,二祖父知道吗?”

“是澎湖大岛吗?”

陈庆点点头,“我想去看一看,如果有可能,我想在那里种甘蔗,那边的木棉也很有名。”

吕青山心中并不以为然,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那么多土地都没有开发,去岛上做什么?

但吕青山也没有多说什么,便笑道:“那就祝郡王一路顺风。”

旁边吕晋走上前道:“贤婿,一路顺风!”

陈庆抱拳行礼,“岳父多保重,早点来京兆!”

吕晋笑着点点头,“放心吧!我会和祖父一起来。”

陈庆上了船,船只开始缓缓启动,向东方出海口驶去。

这时,陈庆忽然发现,远处竟然有很多官员前来自发送行,他们站在远处向自己挥手告别。

第八百六十四章 泉州

百艘海船出了钱塘湾,继续沿着海岸线浩浩荡荡南下,船舱内,陈庆绘制了一幅澎湖大岛的地图,看得晁昆啧啧称奇,“郡王怎么会知道澎湖大岛的样子?”

陈庆淡淡笑道:“听别人说的,我对澎湖大岛很有兴趣,问过不少出海的人。”

晁昆迟疑一下道:“事实上,郡王看到澎湖大岛,一定会失望的。”

“为什么会失望?”陈庆好奇地笑问道。

“因为整个大岛都是森林,非常茂盛,一直延伸到海边,空地很少,如果几万人上岛,恐怕连扎营的地方都没有。”

陈庆微微笑道:“树木多,就说明造房屋的资源很多,这是好事,可以砍伐树木一步步推进。”

晁昆吃惊道:“那岂不是要猴年马月去?”

“三郎,怎么和郡王说话的?”晁清脸一沉,不满地斥责道。

陈庆摆摆手,“不妨事,我们现在只是闲聊,不是谈正事!”

晁昆小声道:“我说的是实话嘛!大岛上不光树木多,还有土人,地盘意识很强烈,若惹恼了他们,会被毒箭射杀。”

陈庆笑道:“你可能误会了,我并不是说两三年开发完澎湖大岛,我说的开发都是以百年来计算,先是一个村,人口越来越多,变成几个村还有镇,二十年后会出现第一座县城,再过十几年又出现第二座县城,百年后有了四五座县城,就能形成一个州府。”

“百年啊!”

晁昆惊讶地张大嘴,他还以为郡王马上就要驻军移民,原来是在说百年之后的事情。

陈庆又道:“但我确实要驻军,我考虑先在澎湖小岛驻军,驻军是泉州军队的一部分,是一支水军,也需要向澎湖小岛移民,三五千人左右,凡愿意移民去澎湖岛或者澎湖大岛上的人,终生免税,他们的子孙都能免税,至少一百年内是这样。”

旁边晁清道:“卑职确实有点不明白,郡王要泉州,只是为了澎湖大岛吗?”

陈庆摇摇头,“澎湖大岛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原因是,我们需要一个海港,需要进行海外贸易,需要水军有个驻扎之地,也需要有个造大船的地方,明州其实不错,但它离临安太近,不安全,所以我考虑泉州,它在各方面的基础都很好,值得我们固守。”

晁昆想了想道:“卑职愿意留在泉州,专门负责移民澎湖岛。”

陈庆把他带来的原因就在这里,难得他主动开口,陈庆微微笑道:“你的职责还是市舶署,只是同时兼管澎湖移民,希望你能把心静下来,扎扎实实做上几年,你只要做满五年,我任命你为泉州知府,或者市舶署署令。”

晁昆大喜,“五年后,我恐怕也只有二十四岁,郡王要说话算话。”

陈庆微微一笑,“我虽然不是金口玉言,但也一定言而有信!”

……

泉州一直是宋朝重要的海港,但真正成为大宋第一大海港,还是在南宋中后期,南宋朝廷北上无望,开始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以获得巨大利益和税收,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在这段时间形成。

陈庆乘坐的百艘大船,大部分都是从泉州调去江陵,绝大多数船工也都是福建路人,他们对泉州港轻车熟路。

这天上午,百艘海船浩浩荡荡驶入了泉州湾,大船不断靠岸,三万大军也开始陆续登陆。

泉州的官员事先并不知道陈庆到来,所以当三万大军出现在泉州城外时,城内的官员都吓坏了,以为是海盗来袭。

泉州知事名叫何经,建州人,进士出身,四十余岁,长得十分黑瘦,也颇为精明能干。

当他听说海港那边出现数万大军时,他顿时脸色大变,立刻想到了海盗,朝廷可从来没有派几万大军来泉州,枢密院也事先没有任何文书送来。

他急令关闭城门,召集一千乡兵上城防御,尽管一千乡兵根本防不住数万大军,但聊胜于无。

这时,晋江知县蔡守志飞奔跑来,远远大喊,“何知事,他们不是海盗!”

何经迎上前问道:“蔡知县怎么知道?”

蔡守志扬一扬手中的信,“这是外面射进城的信,外面是西军,而是陈庆亲自到了。”

“西军?”

何经愣住了,他当然知道西军,陈庆的大名也早已如雷贯耳,但川陕的西军怎么会跑到泉州来?

他连忙接过信,上面写着‘大宋雍王、太师、骠骑大将军、川陕宣抚使陈庆致泉州官民。’

何经连忙取出信,信中写得很清楚,泉州已经归属于川陕宣抚使司管辖,他们有朝廷的管辖权转移牒文和天子手谕。

“知事,我们该怎么办?”

何经叹口气,“还能怎么办,赶紧开城迎接雍王的到来。”

……

陈庆的三万大军并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扎下大营,陈庆在三千士兵护卫下来到城门前,知州何经、通判颜文烈、知县蔡守志等一般官员出城迎接陈庆的到来。

陈庆让晁清高声宣读了天子手谕,正式宣布泉州不在属于福建路管辖,而是隶属于川陕宣抚使司管辖。

当然,泉州依旧属于福建路,这是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只是它的管辖权变了,和福建路没有关系,也和朝廷没有关系,而是属于陈庆的势力范围。

只是朝廷用各种合法的条例和语言来描述这件事,但本质却是,它被朝廷割让给了陈庆。

泉州的官员们个个精明,立刻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以后的效忠对象不是天子了,而是雍王陈庆。

陈庆没有为难他们,给他们十天的时间来做选择,愿意效忠自己,那就继续留任,如果无法接受效忠天子以外的人,那也不勉强,可以选择辞职,陈庆给每人一笔丰厚的辞官钱,请他们各自回乡。

陈庆在官员们陪同下,巡视了晋江县城是大县,县城周长三十里,人口二十余万,还有数万旅居这里的商人,县城治理得不错,车马有序井井有条,商业十分发达,县城大部分人的饭碗都和海外贸易有关。

陈庆上了城墙,可以清晰地望着远处的海港和海湾,以及停泊在海湾中密密麻麻的大船。

“请问何知事,从这里到澎湖岛要乘船多久时间?”陈庆问道。

何经挠挠头,“请问雍王问的是大岛还是小岛?”

陈庆微微笑道:“先说小岛吧!”

“要看风向、天气、水流以及船只本身情况,正常两千石渔船要三到四天左右,如果要去大岛要再加两天。”

“晋江县对澎湖岛屿有管辖吗?”陈庆又问道。

何经着实对澎湖岛不熟悉,想了半天才搜索到一点记忆。

“我们对澎湖小岛有一点管辖,晋江县有一名文吏大概每两个月会去一趟。看看岛上的情况,呆上一天就回来,好像是这样,菜知县,没错吧!”

蔡守志点点头,“一点没错!”

陈庆点点头,“小岛上目前有多少人?”

何经这下真的不知道了,他回头看了一眼知县蔡守志,蔡守志连忙躬身道:“回禀雍王,约两千人不到,基本上以渔民为主,有座小镇,镇上有一些店铺,县里前年在镇上还办了一所学堂。”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