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355章

作者:高月

李察哥又派十万大军上街,开始挨家挨户查证身份,首先是奴仆,西夏奴隶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奴隶,大部分都是宋人,而天子的诏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肯遣散奴仆,则连同主人一起都赶出城。

这一招让普通党项人家怨声载道,但豪门权贵却十分欢迎,他们在城外都有大农庄,把家中奴仆都安置在农庄内,不仅如此,他们还用十分低廉的价格大量购买普通人家的奴仆,把他们一并送到农庄内收割种田。

紧接着是非党项人的平民,这才是李察哥真正的目的,兴庆城内生活着十几万非党项人的平民,士兵们只准他们携带少量粮食和衣服,便直接把他们押解出城。

上万户百姓祸从天降,士兵大声呵斥,将一户户百姓强行赶出城,十几万百姓哭哭啼啼,互相搀扶着出城,很多哭喊着不肯离去的百姓便视为宋军探子抓起来拷问。

当百姓被驱赶离去,他们家产粮食便被士兵全部抄没,城墙上,李察哥得意地笑了起来,钱粮当然不会从天而降,从这些异族人手中夺取,确实代价最小。

第六百六十九章 安置

高定率领两万骑兵一路北上,他们先到西平府,西平府便是唐朝的灵州,朔方节度使所在地,被西夏改名为西平府,城内有驻军八千人,城门紧闭,城头上站满了西夏士兵。

宋军摧毁了周围的三座小军城,又摧毁了河边的一片仓库群,这时,有斥候来报,北面二十里外的官道上出现了十几万百姓,据说是被驱逐出兴庆府的异族百姓。

高定不解,派部将孙康前去打探情况,孙康率领三千骑兵疾速北上,很快,孙康派人来报,确实是被李察哥从兴庆城内驱逐出来的百姓,都不是党项人,以羌人居多,还有汉人、回鹘人和契丹人。

很多人已经断粮,只能靠捉田鼠、挖野菜为食。

高定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官道上的十几万百姓都被骑兵的阵势吓坏了,纷纷跪下,密密麻麻跪满了官道。

高定命令军队提高警惕,保持阵型,他搭手帘向北面眺望,高定担心西夏军驱赶这些百姓冲乱自己军队的阵脚,利用乱民为掩护,向自己发动突然进攻。

看了半晌,没有发现异常,这时,孙康带上来一名中年商人,商人取出一块圆形腰牌,递给高定道:“卑职是第三斥候军都头萧元,呼延将军麾下,奉命在兴庆府打探消息。”

这是自己人了,高定点点头道:“萧都头辛苦了,这些百姓是怎么回事?”

萧元叹口气道:“这些都是非党项族百姓,几代人都生活在西夏,表面上说是驱赶异族,防止宋军探哨,实际上是为了夺财,每个家庭积累的财富都被抢光了,他们现在一无所有。”

“这里面有西夏探子吗?”

萧元摇摇头,“他们都是可怜的百姓,恳请将军帮助他们!”

高定有些犹豫,他在考虑是不是先向都统禀报,就在这时,东面黄尘滚滚,一支声势浩大的骑兵向这边杀来,一名斥候飞奔来报,“高将军,是刘将军的队伍!”

高定顿时一颗心落下,不多时,刘璀的两万骑兵围了上来,四万骑兵将十几万百姓团团包围。

刘璀也是从东面闻讯赶来,没想到遇到了高定,他上前抱拳道:“高将军,出了什么事?”

高定淡淡道:“西夏人为了筹集钱粮,把都城内的非党项人都驱赶出来,掠夺了他们的财产。”

“那高将军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我能怎么处置,这要都统定夺,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羌人,我想把他们都带到鸣沙县,看看都统的意思吧!”

“也对,都统刚刚和羌人达成协议,或许正好要用上他们。”

这时,萧元又上前道:“两位将军,卑职还有一件事禀报!”

刘璀看了他一眼,“高将军,他是何人?”

“他是呼延雷的手下,我们在兴庆府的情报斥候!”

刘璀抱拳行一礼,“请说!”

萧元连忙道:“这支队伍中汉人不多,但实际上兴庆府的汉人至少有几万人,他们几乎都是奴隶,他们也被驱逐出城,但被安置在各大庄园内。”

萧元一指西北方向,“在河套之中,过了黄河就能看到了,一座座大庄园,它们特点都是种树木包围,树木就像城墙一样,前面还有护城河一般的深沟,里面就是几千亩,上万亩的土地,河套的良田基本上都被权贵霸占了,自耕农很少了。”

刘璀低声道:“我建议暂时不要去,一是我们对周围情况不了解,地形不熟悉,我担心我们会被敌军包围,尤其周围都是黄河,一旦浮桥被摧毁,我们就陷在里面了。”

高定点点头,“你说得对,此事最好由都统来决定,我们先把这些人带回去。”

两人商议妥当,便让士兵拿一些干粮给断粮的人家,带着十几万人浩浩荡荡向南面而去。

他们足足走了两天,距离鸣沙县还有十里,陈庆得到高定送来的信,率领一支满载粮草的骆驼队前来接应。

宋军在鸣沙县外已经搭建了一座大营,数千宋军士兵带着十几万百姓进营休息,这些可怜的百姓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终于得到了安置,十几万人哭声震天,纷纷跪下磕头向陈庆和宋军致谢。

张晓笑问道:“宣抚使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陈庆沉吟一下道:“他们虽然是异族,但已经脱离了游牧生活,定居在城内了,可以把他们和汉人混居在一起,几十年后,他们的子孙都会汉化,我还是准备把他们安置在西夏,只是现阶段我还没有考虑好怎么安置他们,司马有没有好的想法?”

“可以安置在韦州和盐州,鸣沙县也可以安置一部分,实际上,韦州和鸣沙县就足够了,关键是十几万人的粮食要解决,现在可以组织他们种一些瓜豆。”

陈庆点点头,“这件事就麻烦司马了,让晁清和种桓二人协助你,我再让赵小乙率领五千军队听你的差遣。”

张晓微微笑道;“都统放心吧!我们都有经验,会安排好。”

陈庆又命人把高定和刘璀找来,他在大帐内铺开地图,问他们道:“你们率军北上,对西夏的情况了解得如何了?”

刘璀躬身道:“卑职发现西夏没有村落,我一个村落都没有遇到,所有人都住在城内,不知是他们坚壁清野,还是就是这样生活。”

“高将军呢?”陈庆又问道。

高定苦笑一声,“卑职也是一路没有遇到西夏村落,但卑职确实了解不多,刚到西平府就遇到这些难民,卑职建议都统问一问情报斥候,叫做萧元,他一直潜伏在兴庆府内,比我们了解情况。”

陈庆大喜,“他人在哪里?”

不多时,亲兵把情报斥候萧元带进大帐,萧元连忙躬身施礼,“卑职是第三斥候军都头萧元,参见都统!”

“萧都头在西夏潜伏多久了?”

“卑职是第一批,已经潜伏整整两年,开了一座酒楼为掩护。”

陈庆点点头又道:“他们骑兵北上,都没有遇到西夏村落,是这里没有村落吗?”

“回禀都统,西夏党项人大都住在城内,还有一部分党项人放牧为生,在贺南山下,另外也有很多人住在庄园内,基本上都是农奴,以汉人为主,西夏从大宋掠夺了至少百万人口,很多人都在西夏生活几代人了,代代为奴,还有其他们民族的奴隶。

家奴、农奴、羊奴、矿奴、盐奴、匠奴等等,整个西夏都是靠奴隶支撑起来,所以他们党项人才会有几十万的军队去和宋军作战。”

“你们呼延将军发给我的情报,说现在西夏军有二十几万人,消息可靠吗?”

“回禀都统,基本上可靠,卑职得到情报是二十八万人,比较混杂,至少有十万人没有盔甲,只有简陋的兵器,他们穿着白布做的布甲,被称为白甲军。”

“战斗力呢?”陈庆又问道。

“有些很不错,像沙州过来的两万骑兵就很犀利,卑职亲眼看他们入城,果然是杀气腾腾,训练有素,还有西夏皇帝的宿卫军、京师卫戍军、质子军、铁鹞子军,这是直属皇帝的军队,有三万人,很精锐。

然后就是李察哥的五万擒生军也很精锐,这十万大军都驻扎在京城内,其他八万军队分别驻扎在周围的各个城内,而十万白甲军驻扎在京城外,他们的职责是守卫庄园。”

“西夏有船吗?”陈庆忽然问道。

“回禀都统,西夏有船,卑职在静州看见过,是一种平地渡船,专门用来渡人过黄河,数量还不少。”

第六百七十章 寻船

陈庆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虽然攻城武器一时过不来,但并不代表他就无所作为,他完全可以从不需要攻城的方面做起,先清理外围,最后再攻城,就像脖子上的套的绳索,一步步慢慢收紧,最后再下手勒死。

首先是船只,西夏各城都分布黄河左右两岸,他必须用船只来搭建浮桥,用皮筏搭建浮桥很容易被西夏人摧毁,船只搭建的浮桥要坚固得多。

陈庆现在需要找一个善于奇袭的将领,沉思良久,他回头吩咐道:“把唐骞给我找来!”

不多时,唐骞匆匆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一礼,“卑职参见都统!”

“唐将军请起!”

陈庆笑眯眯道:“交给你一个任务,若任务能完成,我让你官复原职!”

唐骞着实激动,抱拳道:“卑职一定不辜负都统的重托!”

陈庆点了点头,“我给你的任务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就是去搜寻并缴获所有城外的船只,如果遇到汉人奴隶可以直接把他们带回来,但也不用刻意去找他们,你们的任务是找船。”

“卑职明白了!”

“带五千骑兵过去,找到一批就送回来一批。”

“卑职明白!”

……

一个时辰后,唐骞率领五千骑兵渡过了皮筏浮桥,沿着黄河西岸北上。

河套平原这一带的河面十分开阔,水势平缓,极为适合航运和灌溉,加上土质肥沃,光照充足,使河套平原盛产粮食瓜果,被称为塞上江南。

河套其实由前套、中套和后套组成,前套是今天的银川一带,中套是指内蒙古巴彦淖尔一带,后套则是指内蒙包头一带,这三个地方都是得到黄河充分灌溉,而成为著名的粮食产地。

五千骑兵沿着黄河西岸疾奔,这里都是平原,视野开阔,黄河内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

看不见船只,也看不见皮筏子,黄河内十分沉寂,次日中午,他们过了峡口,黄河从这里开始分岔,同时河两岸也出现了大片芦苇荡,从正常的渡河需求来说,这一带应该有船只。

唐骞勒住战马,在黄河上眺望,一名来过西夏的士兵指着对岸道:“对面其实是黄河中一片大岛,面积很大,里面河渠众多,像蛛网一样密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庄园都分布里面,卑职估计我们要找的船只也藏在里面。”

唐骞有点头大,现在问题是他们怎么进去?

这时,忽然有士兵指着远处河面喊道:“将军,河面上有条小船!”

唐骞连忙细看,果然一条小船从芦苇荡里驶出,晃晃悠悠向这边划来。

士兵们连忙挥手大喊,不多时,小船划到岸边,竟然是个驼背老者,看起来很苍老了,但面孔和衣服都是汉人的样子。

“你们是……宋军吗?”老人说的是汉语,但有点生涩了。

唐骞点点头,“我们是西军,老丈是汉人吗?”

老人叹口气,“我曾经是,但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了?”

“老丈来西夏多久了?”

“五十年了,我十几岁被掳掠而来,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一辈子就没有回去过了。”

说到这,老人忽然哭了起来,“不知我的爹娘还在不在?”

众士兵的眼睛都湿润了,唐骞劝道:“老丈如果愿意回家乡看看,我们可以带你回去。”

“家乡?我家乡在延州,如果能重回故土,哪怕死了我也愿意。”

“老丈,我们是其实来找船的,老丈知道哪里能找到吗?”

老者用袖子擦拭眼泪道:“我知道你们是来找船,我就是船工,西夏人说你们会把船抢走,所以把船都藏起来了,我就在芦苇荡等你们呢!”

众人大喜,唐骞连忙问道:“老丈知道船藏在哪里?”

“我怎么会不知道,我在黄河当船工五十年,在这里闭上眼睛我都知道路,这附近就有三个藏船的地方,我可以带你们去。”

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们无计可施,没想到一个汉人老船工愿意帮助他们。

唐骞让两名士兵坐上船,他率领骑兵在岸上跟随,老船工向北划船数里左右,指了指一处水湾,水湾被茂密的芦苇覆盖,还真不容易看出来这里是一处水荡。

立刻有二十几名水军士兵划着皮筏子下河了,奋力向对岸的水湾内划去,他们跟随着老者划船进了水荡。

不多时,三艘平底大船从水荡里是驶出,岸上的士兵一片欢呼。

这三艘大船只是第一步,但它却是基础,三艘大船将几百名士兵运过黄河,很快,在对岸的一条河道内,又找到了二十几艘藏匿的大船。

这二十几艘大船和前面三艘大船完全一样,都是极具西夏特色的平底船,也是因为西夏一带黄河风平浪静,没有什么风浪,两边的船舷比较低,但船底却很宽大。

如果用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中原的船只像碗,而西夏的船只则像盘子,一次能运输很多人和马匹,也能运载很多粮食。

但宋军先后找到了二十七艘船也只是西夏船只的一小部分,老船工说,西夏一共有三百多艘这样的船只,一部分运入城内,另一部分则隐藏起来。

他知道不远处还有一处藏船的地点,根据老船工提供的线索,宋军很快同一条小河上,又找到了二十艘平底船,短短一天内,宋军便找到了四十七艘大船,这个收获着实不小。

“多谢老丈提供的线索。”唐骞再三感谢。

老船工的汉话已经不像最初那样生涩,已经说得十分熟练了,众人知道他姓乔,具体名字已经忘记了,大家都叫他乔驼子,延州安塞堡人,世世代代都是清水河上的船工,宋神宗年间被入侵的西夏军队掳掠到西夏为奴,西夏人见他会驾船,索性就让他在黄河上当船工。

刚开始几年,乔公无时无刻都想逃回家,西夏人为了牵住他,便一名回鹘女子嫁给他,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下彻底把他牵住了,回家的念头被渐渐消磨了,一晃就做了五十年的船工。

他妻儿都在十年前先后病逝,两个孙子也被西夏军队带走,不知所踪,乔老船工再次变成孤身一人,西夏人见他年迈,没有剥削价值了,便不再管他,他自己也不敢再回家了。

直到今天终于见到宋军,他再一次有了回家的念头,只要能看一眼父母的坟堆,他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我是宋人,能帮助故国的军队,我也很高兴,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年,都这边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你们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你们。”

“太感谢老丈了。”

唐骞又问道:“请问老丈,这附近有没有庄园?”

乔公笑道:“这边庄园不多,要北面才多,但还是有一座大庄园,就是在我们发现二十几艘船的旁边,我忘记告诉你们了,二十几艘船其实就是那座庄园的财产,主人是西夏的皇族,住在都城内,秋收的时候会来庄园。”

“庄园内有汉人吗?”

“怎么可能没有呢?西夏人掳掠汉人,就是给他们种粮食,其他胡人不会种粮啊!西夏人自己也不会,庄园内至少有三千汉人,有百余名士兵看守,前两天又送来一批奴隶,两三百人,也是从京城送来的。”

“运送奴隶过来,也要用船吧?”指挥使王简笑问道。

乔公愣了一下,他低头思索片刻道:“你提醒我了,庄园内不仅有船,好像还有一支军队,也是前两天才来的。”

“军队有多少人?”唐骞连忙问道。

乔公摇摇头,“具体有多少人我不知道,我都是听别人说的,那座庄园我不敢靠近,里面有很凶狠的恶犬,我曾经被咬过。”

唐骞站起身对几名指挥使笑道:“我们就去看一看西夏人的庄园是什么样子?”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