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779章

作者:画凌烟

“殿下身体好些了吗?”

“好多了。”

秦桧很谦虚地问道:“殿下,您觉得现在辽东局势,该如何处理?”

“秦相公谋略无双,还需要问小王吗?”

“殿下折煞某了,某能有今日,都是依托殿下的提拔。”

“小王从未提拔过秦相公,都是陛下提拔的。”

“殿下,辽王已经不能在辽东了!”秦桧压低声音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已经生出了要动辽王之意。”

第1161章 康王的机会?(第三更)

赵构说道:“秦相公,话可不能乱说,辽王是陛下之子,陛下怎么可能对付辽王?”

“辽王在辽东待了有六七年了,殿下认为,陛下还会让辽王继续待下去吗?”

赵构沉默。

“再待下去,就是藩王了。”秦桧说道,“藩王在封地的规则,早就已经废除,本朝更不可能有,辽王在地方的时间和势力已经到了极限。”

赵构依然沉默,心中了然。

赵官家确实不会允许出现地方的诸侯王的。

他赵构就是最好的例子,赵构去西北待了几年,这不也被召回来了吗?

召回来后,找了理由,连职务都一起免了。

西晋八王之乱影响太大,大宋根本不可能有藩王。

“这与小王有何关系?”赵构问道。

赵构早就不是十二年前热血懵懂的少年,他知道秦桧是个老狐狸,没有安好心。

“殿下难道不想去辽东代替辽王?”

“本王去辽东代替辽王,又能如何?”

“辽东乃是前线,殿下可以为国朝立功。”

秦桧这话就说得很隐晦了,如果翻译一下,应该是这样的:辽东是前线,要钱给钱,要人有人,能经常把军队拖出去练练,跟军队建立好关系,对你康王以后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

赵构犹豫了一下,说道:“算了吧,小王胸无大志,只想在这汴京城安享时光。”

说完,赵构便转身离去:“告辞。”

康王回到家中,汪伯彦正在家中恭候康王回来。

“参见殿下。”

“你来了。”

“殿下今日与陛下去狩猎了吗?”

“是的,宰执和皇子们都去了。”

“听闻三皇子向陛下要太子之位?”

赵构愣了一下,皱起眉头来问道:“你怎么知道?”

随即一想,汪伯彦必然买通了内侍,他继续说道:“你敢在宫中安排眼线?”

“并非下官一人有这样的安排。”

“你了解这些作甚?”

“陛下现在有立储之心,朝中原本有为殿下争储君的声音,现在却没有了。”

“没有就没有,储君本就不是本王的,做个太平亲王,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殿下这些年,在朝中是得罪了许多人的,若是殿下真的不去争,一旦陛下百年之后,恐怕……”

“恐怕什么?”

“恐怕那些以前憎恨殿下的人,到时候会对殿下栽赃陷害,下一任皇帝忌惮殿下的威信,会做什么呢?”

汪伯彦这般一说,赵构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赵构当初可是参与了新农政的推行的,得罪的不仅仅是皇室、权贵官僚,地方的地主,对他也是恨之入骨。

只不过赵构这些年大权在握,又有潜在的可能成为储君,无数人看好,自然没有人敢动他。

但若是有朝一日,他真的失去了权力,也失去了赵官家的庇护,那些曾经的仇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你到底想说什么?”赵构不耐烦地问道。

“殿下现在赋闲在家,当为自己早做打算。”

“如何早做打算?”赵构问道,“本王所有职务都没了,还如何做打算?”

“殿下难道不知道岳飞去了安北都护府吗?”

“是又如何?”

“这是朝廷轮调的开始,现在宋金议和,边军必然会有所调动,辽王也不会在辽东久待了。”

“你也这么认为?”

汪伯彦立刻说道:“是秦相公跟殿下说了什么吗?”

“他让本王去接替辽王。”

“这是一步好棋,殿下若是能去边境,结交边将,是最好不过的。”

“但本朝亲王不允许结交边将。”

“那是以前,辽王在辽东与边将打成了一片,您在陇右与折彦质不是也有交情吗?陛下都没有说什么,朝中相公们也没有提什么。”

“辽王回来,用什么办法,能让本王去辽东呢?”

“辽东不仅仅有复州,安东都护府涵盖了过去的高丽,是一个很大的地盘,现在边事暂时休下来,什么是接下来的重点呢?”

“什么?”

“高丽的教化、高丽与中原的商贸,高丽对辽东兵源和物资的支持,这些都是接下来重点该做的,若是殿下能陈书上言,针砭时弊,解陛下之忧,陛下是更愿意相信韩世忠,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亲兄弟?”

“你说的有道理,但这件事很敏感,如何向陛下提及?”

“不必提及辽王,不必提及更戍法,现在宋金议和,辽东因为靠海,必然成为宋金贸易东部中心,这是朝廷现在关注的,只要殿下能在此时提及辽东宋金贸易之事,在逐步引申出来,便当然不会引起怀疑,届时下官再安排一些人上奏推荐殿下,前去考察宋金海上商贸,逐步推进。”

不得不说,汪伯彦在官场上,是一把好手。

果然,当奸臣是有门槛的。

“让本王考虑考虑。”

“下官先告辞。”

晚上,群星如尘,夜风徐徐。

赵宁坐在凉亭中饮酒,不多时,钱槿姝来了。

“官家。”

“坐,陪朕喝几杯。”

随即,赵宁屏退左右,独留钱槿姝与自己。

钱槿姝坐下来,拿起酒杯饮起来,她温柔地说道:“官家为何晚上还有雅兴饮酒呢?”

“宋金停战,天下逐渐安定,朕也松了一口气。”

“金人狡诈无常,官家切不可被金人迷惑。”

“短时间内不会来了。”赵宁叹了口气,他心中的压力确实小了许多。

他忽然又说道:“现在宋金商贸,有几个重心,一是雁门关,二是幽州以南,三是辽东,其中辽东凭借水利,又是金国辽阳所在的腹地,还能覆盖到蓟州,勃海(古代渤海叫勃海)必然呈送东部商贸中心,登州将成为中原连接辽东最大的港口。”

“按理说,确实如此。”钱槿姝说道。

“那登州与辽东,必然是大量金钱、商货往来之地。”

看见赵宁眉宇间似乎有一丝忧虑,钱槿姝问道:“官家是担心,那些钱,漏到了辽东军中吗?”

赵宁沉默了一会儿,笑道:“知我者,莫过于槿姝也!”

“确实有可能会渗透到辽东军中,利益迷人眼,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追求利益。”

第1162章 腹黑皇帝和奸臣的博弈(第一更)

赵构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旦你加入江湖,想要抽身而退,很难很难。

即使临时下船了,也会有人告诉你,你如果不想办法上船,等这任船长死了,你也就完了。

而赵宁的例子又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没有万全之法来解决一切矛盾。

当年开辟辽东战场,承担了大战略的东移,在东部战场掣肘金国,为河北、河东、安北府,赢得了战略空间。

而河北、安北府防线的建成,又为灭夏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如此来看,开辟辽东战场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棋。

辽东孤悬海外已久,却说之前也罢了,辽东毕竟要靠朝廷输入后勤,也依靠朝廷发放俸禄。

在这之前,要反是很难的,毕竟造反的风险都太大。

但是,别忘了高丽已经是大宋的领地,高丽有充足的粮食。

如果辽东军要造反,可以偷偷从高丽运输粮食在辽东储存起来。

至于俸禄,如果宋金贸易在勃海兴盛起来,大量的金钱在勃海流通,辽东军中会不会有人私下做买卖囤积货币呢?

如果粮食和俸禄都解决了,造反的基础条件就满足了。

当然,只是基础条件满足而已。

赵宁对辽东军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例如辽东军的中层和基础军官的任命,都是出自军政院,是进入军事学院学习过的,并且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官职上待三年就要接受考核,做调防了。

假设韩世忠真的要在今年八月谋反,他必须面临一个问题,可能今年七月,有一批从别处调过去的中层和基层军官,轮调到了他的军中,他是无法使这批人跟随他一起造反的。

这样,内部就会出现执行层面的脱节。

总之,造反难度不低。

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完全规避了造反。

造反成功,那就是割据一方,自立为王,正常男人连美色都抵挡不了,怎么可能抵挡得了权力的诱惑呢?

想到这里,赵宁不禁感慨了一句:“福祸相依。”

他又说道:“我时常在想,一个好的政策,能解决过去的问题,但是一旦时间稍微长一点,它必然催生出新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出现新的问题,而彻底否则这个政策,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所在。”

“大多数人并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规律,例如辽东若是真的出了问题,他们便会将辽东战略全盘否认,正是这种模糊不清的认知,催生了内部的意见分歧,而这种意见分歧,并不会随之消解。”

“官员们不是都读过官家的《辩证法》了吗?”钱槿姝问道。

“你知道背书和学习的区别吗?背书就是能把书中的句子背下来,仅此而已,如果换一个案例,用背下来的句子去解读,便是一头雾水,读书和实践,是两回事,纸上得来终觉浅。”

“听起来似乎有些无药可救了?”钱槿姝苦笑地说道。

“不不,并非无药可救,人们往往执着于眼前具体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固然是好的,也是必要的,但别忘了,问题从来不会消失,因为矛盾从来不会消失,问题不会摧毁一个人、一个国家,回避矛盾、回避问题才会。”

赵宁若有所思地说着:“李世民能在短短数十年缔造贞观之治,是因为朝堂言路畅通,所有议事皆有记录且公开,李隆基前期英明神武,也是因为直面国家弊政,后期李隆基认为已经达到了他想要的那个大唐,已经没有问题了。”

他的语气很平静,这些话像是对自己说的一样。

“如果我认为,我真的把问题都解决了,然后在后苑陪着你弹弹琵琶,跳跳舞,那岂不是另一个李隆基了?”

钱槿姝说道:“官家心中了然,是苍生之福。”

第二天,秦府。

王氏在给秦桧更衣的时候,秦府的管家丁禩(si)走到外面,轻声说道:“相公。”

秦桧更完衣,才说道:“进来吧。”

丁禩进来后,说道:“宫里有消息传来。”

秦桧接过来一看,顿时神色大喜。

王氏问道:“怎么了?”

“官家要动韩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