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766章

作者:画凌烟

大英雄啊!

以后谁要是说鲁国公任何坏话,我第一个不答应!

对!不答应!

宋金的局势在变,金国内部的局势变动也在蓄势待发,大宋内部亦然如此。

时间过得很快,汴京的事务正在一波又一波理顺。

靖康十二年的第一个季度,至少政事堂的宰执们没有消停过,关于如何消化西夏这个地盘,三省六部已经争得头破血流。

当然,在头破血流之中,政事堂最后还是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的。

就是将中原的行政照搬到兴庆府和西平府一带,直接并入陕西,由京兆府统一管理。

这显然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新的行政区里搞割据。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安排西北的官员。

这些细节的事,赵宁倒是没有多过问。

唯一过问的事情就是,是否提拔了胡铨为永兴军路布政使?

既然皇帝都亲自过问了,胡铨的布政使位置是铁定了,政事堂的任命函也快速送到京兆府。

倒是二月二十五日,一条从西北送来的捷报,抵达了东京城,振奋人心!

张掖,河西重地,被折彦质攻克下来,城内三千西夏人全部投降。

中原王朝的旗帜在一起飘扬在张掖城的上方。

大宋的版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跃暴涨,向西北延伸千里。

西北最远到了张掖,北方抵达后套之地,阴山黄河一线,也已经纳入大宋版图内。

此时的大宋版图,西至河西,北抵阴山,东频大海,南达凌牙门。

东西横跨五千里,南北更有万里之隔。

这一年的大宋,俨然已经成为东方世界的超级大帝国。

张掖的收复,可把赵宁高兴坏了。

从去年年底,就没有听到折彦质的消息,时隔几个月,终于送来了捷报。

张掖,山丹军马场,这个时代最大的养马场,祁连山下的瑰宝!

它,现在回到赵宁手里了!

这意味着,宋军可以大批量武装骑兵了!

意味着这个锐意征战四方的帝王,现在有取之不尽的战马了!

从这一刻开始,大宋的铁骑军团才真正开始源源不断登上战争的舞台。

当天,赵宁便急忙召集了宰执议事。

有趣的是,范致虚也在其列。

“赐折彦质怀化大将军,犒赏陇右天武军,立刻给张浚批示,让他安排援军前往张掖,继续对河西进行军事行动,朕要一口气收复玉门关,直接打通西域!”

赵宁感觉自己正在创造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将超越盛唐的时代!

内政通和,新农政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大宋的老百姓沐浴在新政的光辉下。

南方的大部分农业已经完成了生态化改进,量产增加,地方粮仓里的粮食已经堆不下了。

北方的河北、河东民生都在慢慢恢复。

从占城和交州运来的粮食,进入江东和中原,更是直接改变了商业生态,缔造了史无前例的发达商业圈,促进更多人进入城市。

大宋第一批超级大都市正在呈现雏形。

他心中的自豪,已经无以言表。

但是,危机却潜伏在他看不见的地方。

靖康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京兆府。

这一天,长安城像往常一样平静。

农民们陆陆续续去田里春耕,街头的狗子们也乖乖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接到了任命函的胡铨,感觉自己头又肿了起来。

那西夏的核心地盘现在规划到他手里去管理,虽然只限于民政,但这也要命啊。

现在能够确定的是,朝廷一定会往兴庆府一带移民,而是移一大批人过去。

为了尽快占领那里,必然也是给出了非常丰厚的。

移民是个很头疼的事,从关中移民到兴州一带,对于胡铨来说,就是在自己的地盘转移人口。

谁愿意离开家乡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撒钱。

那么,一旦牵涉到钱,就必然引起更多的麻烦。

而这件事,他还不得不去做。

胡铨:我就知道,赵官家把我丢过来,没什么好事!

先是搞青衣社,得罪了康王和秦桧,还有一大批赞成开放民间私营借贷的官员,现在又搞移民,还要把兴州稳定下来。

一边的张充发现胡铨的脸像苦瓜一样,他好奇地问道:“胡布政,您都升官了,现在可是大官了,为何似乎不太高兴?”

“等你哪天坐到我这个位置,就知道了。”

张充笑了笑说道:“下官要是能坐到您这个位置,下官烧香拜佛了!”

“先去城外看看春耕吧。”胡铨叹了口气,“本官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万一事情没处理好,朝中一大批人等着要我的命!”

张充立刻说道:“胡布政如此有大智慧的人,怎么可能处理不好这些事呢,一定可以的。”

张充这家伙,脑子灵活是灵活,不过都放在人情世故上了。

朝堂斗争,可不仅仅是人情世故那么简单。

胡铨出了长安城,带着京兆府的一帮人到了前面的农田之地。

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田。

田里的农民正在辛勤地耕种,时不时还可以看到孩童在田间戏耍。

“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啊!”张充感慨道,“再过几个月,这里都是金灿灿的麦子了!”

“听说兴州也有大片大片的良田。”

胡铨带着官员们下了田去考察。

胡铨是在襄阳推行过新农政的,他对农业有自己的心得,也知道不少种田的知识。

“胡布政,鞋脏了。”

“鞋脏了算什么,别踏到刚种下去的苗子了!”胡铨强调道。

众人正在考察的时候,前面的田里突然传来叫喊声。

只见一个女子慌忙跑过来。

“救命!救命!”

众人皆望过去,周围的衙差立刻将那女子拦了下去。

胡铨说道:“张充,你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张充应声过去,但很快就带着凝重的表情回来了。

他在胡铨的耳边压低声音说道:“胡布政,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

“那个女人说自己是陕西总制置司参军刘子羽的小妾,他说刘子羽伙同张……”

张充把声音压得更小:“刘子羽伙同张浚谋反!”

第1142章 奸臣常有,忠臣亦然(第一更)

这个女人叫陆婉清,她第一时间被带回布政司衙门,由胡铨亲自做了审问。

是不是刘子羽的小妾,很简单问出来。

因为刘子羽的家就在长安城。

只不过刘子羽此时跟随张浚,尚在兴州处理军务而已。

经过核实,这个女人确实是刘子羽的小妾陆婉清。

事关重大,胡铨不敢懈怠,但是现在又是陆婉清一面之词。

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先暂时把人押下来,立刻给赵官家写一份密奏。

密奏仅仅三天时间,就送到了汴京皇宫大内的赵宁面前。

他看完之后,眉头拧起来。

张浚谋反?

张浚谋反!

张浚不可能谋反!

赵宁非常了解张浚,张浚是一个直臣,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心怀天下的直臣!

他如果都能谋反,那岳飞必然也可能谋反了。

赵宁陷入沉思中。

说起来,张浚在正史上,还真的被人诬告过要谋反。

被谁诬告呢?

秦桧!

赵宁怔了怔,突然意识过来。

莫非此次也是秦桧?

这并不代表赵宁掌握了证据,而是一种惯性思维。

正史上秦桧诬告张浚谋反,赵构抄了张浚的家,发现张浚家里那些木箱子里,要么是一些打补丁的衣服,要么是一些破旧的书。

这下连赵构都不相信张浚会谋反了。

不过赵宁又疑惑起来,秦桧这个时候,诬陷张浚的目的是什么?

对他秦桧有什么好处呢?

还是说,不是秦桧,是另有人在从中作梗?

赵宁陷入沉思中,张浚被诬告谋反,其结果要么是息事宁人,要么是闹大。

闹大,张浚被提拿、抄家,西北军政空缺,现在谁最能顶替张浚的位置呢?

张叔夜认为是李彦仙可以提拔,但更多人认为刘锜可以委以重任,剩下的一批人,则认为刘锜和李彦仙分别主西北军政,并从朝廷委派一位文官前去节制。

据赵宁掌握的内政情报,李彦仙和刘锜都没有与朝中文官来往过于密切。

张浚如果倒台,对谁的好处最大?

另一种情况是息事宁人,张浚回朝廷任职军政使,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吗?

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是张浚?

想到这里,赵宁已经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从西夏被灭开始,朝中就不断有声音要调张浚回来。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州等地行政安排的进展,调张浚回来已经是朝堂上下的共识。

恢复更戍法,也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识。

毕竟既要发挥军队的战斗力,也要牢牢控制,否则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在如此敏感的时期,突然就传来了张浚谋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