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760章

作者:画凌烟

“臣觉得不妥。”吕颐浩说道,“民间借贷,堵不如疏,如何疏?能否疏?”

秦桧继续说道:“只要公布私人借贷合法,但需要服从朝廷管理,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合法化经营。”

“如何监控这些所谓的合法化的私人借贷商社的利息呢?”吕颐浩问道。

“任何事,都存在着监管漏洞,不能因为存在漏洞,就否认这件事。”秦桧反驳道,“若是民间能有私人借贷,是能够帮助一些需要钱的人,快速借到钱,做一些买卖,甚至做到发家致富的,这对民众来说,是好事。”

“若是没有这些,民间做买卖的,可以去银行借钱。”

“银行借钱的条件太苛刻。”

“那他们自己私下想办法,只要朝廷定义私营借贷违法,便会使人对私营借贷有警惕,减少负债风险,如若鼓励,则民众必然趋之若鹜,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

吕颐浩继续严肃地说道:“这个漏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民间多数人隐瞒,出现私人借贷商社,这些商社必然私下从各方招募钱财,兑现返利,正如此次京兆府青衣社案一般,许多钱是从老百姓那里诈骗过来的,再者,有心之人蛊惑民心,以此控制民众,祸乱地方,又改如何?”

秦桧说道:“吕相公所言极是,倒是我疏漏了。”

但秦桧心中却是不服气的,他认为这件事不是吕颐浩说的这么严重。

秦桧推行过“交钞下乡”,他知道乡下的人,其实也需要钱。

乡下不少人想要做些买卖。

秦桧服了软之后,又说道:“不过现在朝廷上下,有不少官员认为,朝廷应该理顺此事,而不是彻底堵死,他们认为堵是堵不住的,我们还是有必要考虑到他们的想法,否则上下不一致,朝廷内部生出间隙,不是好事。”

“那这件事,便拿出来辩一辩,就像当年盐铁论一样。”虞允文突然提议道,“陛下,臣认为,此事牵涉过大,既然如此多人关心,不如择日而辩,讲清楚其中利弊,也好做到上传下达。”

“有道理。”赵官家说道,“若是可以适当合法化,该如何管控呢?”

“那各地指派固定名额,进行开放,让私人借贷自负盈亏,自己承担负债。”

“若是朕不同意开放呢?”

“那请允许臣,带着人各路审查,追责到各路政官,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虞允文说这话,多多少少有军人做事的风格,干净利索。

这也是他的行事原则。

“不如新城新政之争,也一并说了。”秦桧提议道。

赵宁没有表态,只是说道:“一起辩!”

赵鼎说道:“官家,这金人的使者已经来汴京许久,一直在等待您的召见。”

“是锡林赫鲁吗?”

“是他!”

“不见,让他回去。”

第1131章 大宋的重力加速度(第一更)

李若水说道:“陛下,金国现在在河北的屯兵并未减少,反而在增加,锡林赫鲁此次前来的意图表达得很明显,想要议和,我朝这些年年年用兵,人心疲惫,确实可以考虑缓和缓和。”

“金国眼下内乱刚起,河北金军不过是强弩之末,硬撑而已。”秦桧接过话来,“应该趁此机会,逼迫金国交出燕云!”

“若是金国不交呢?”李若水神色一凝,一看秦桧这家伙现在就不是客观公允地在讨论这件事。

现在朝堂上下都知道大宋去年经历多场大仗,精疲力尽,人心低沉。

这不是国库钱财的问题,也不是军备甲胄的问题,更不是军队数量的问题。

而是长期打仗,许多人已经陷入疲劳。

但是,在赵官家从长安回来之前,不仅仅是东京,四京之地都刮起了趁机北伐收复燕云的声音。

为什么呢?

比如今上亲征西夏,灭掉了盘踞西北百年的党项,一时间武功赫赫,威震天下。

此时再收复燕云,不正迎合了赵官家的心思吗?

任何时候,都不缺政治投机者。

秦桧义正辞严地说道:“若是金国不交,那我王师北上,打到金国交出来为止!”

“秦相公可有去前线看过?”李若水问道。

秦桧却说道:“前线多次传来捷报,人心大振,陛下刚刚灭掉西夏,四方蛮夷无不惊惧,此时正是收复燕云的绝佳时期。”

“那秦相公可有去问问士兵们此时的心愿?”

“收复失地,上阵杀敌,是大宋将士们的职责!”

秦桧的语气是如此的坚定,仿佛他是金国的掘墓人一样,仿佛为了天下黎民苍生,他要毅然决然投入抗金大业中一样。

仿佛他现在就要拿起手中的刀,冲到幽州,哦不,冲到上京,去跟金人拼命一样!

氛围托到这里,仿佛赵宁不表扬他几句,都对不起他一样!

不等李若水说话,秦桧继续说道:“陛下,现在河北、辽东三军将士皆已准备就绪,恭候陛下天心圣断,请陛下下令,我大宋百万将士立刻北上,光复燕云,泽恩黎民,以告慰列祖列宗!”

“秦桧你胡说八道!”李若水当场怒斥道。

李若水是尚书,相当于秦桧是直属下级。

在皇帝面前如此怒斥自己的上级,这是不合规的,是僭越。

但显然李若水是直臣,他背后的支持者是赵鼎。

“我问你,自今上登基以来,我大宋是不是屡次击退金贼?”

“是,但是……”

“自今上登基以来,我大宋是不是日渐富庶?”

“是,但是……”

“自今上登基以来,我大宋是不是逐渐兵强马壮,兵锋所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但是……”

“自今上登基以来,灭西夏,复河东,收河北,攻辽东,三军将士无不振奋,天下皆知陛下有吞海内、并八荒之志,每一位大宋的子民,都做好了随时为大宋牺牲的准备,敢问李尚书,此时为何就不能携胜利之威,克燕云,以驱金贼,壮我大宋雄风!”

秦桧这番言论,听起来那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说的李若水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了。

仿佛再多说一句,就是大宋的罪人,是千古的罪人。

秦桧就是有这样的本事,与李林甫颇有几分相似。

总能把许多没有道理的道理揉碎,再重新组合,用一种极其坚定且真诚的语气,把它们很严密地表达出来,以此博取人心。

一般人根本没办法反驳,就算有理由反驳,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没有底气反驳了。

其他人看着秦桧,也不说话了。

大概是觉得赵官家此时真的会因为刚灭了西夏,心中颇有趁机收复燕云的想法。

要不然怎么会连锡林赫鲁的面都不见呢?

这时,赵宁终于说话了:“今日先到此为止,大相公来主持民间借贷之辩。”

“是。”

“陛下……”李若水还想说点什么。

“朕乏了,诸位也都回去歇息吧,国朝近日多事之秋,不可出了什么乱子。”

“是。”

回宫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初春的汴京,余寒料峭,积雪慢慢融化,大内红墙青瓦之上,已经有了鸟鸣。

赵宁正惬意地欣赏着这难得的春光。

到宫门口的时候,看见陈规正带着人在那里等候。

“臣等参见官家。”

“臣参见官家。”

赵宁微微一怔,看见人群中一个小孩,这不正是赵淳吗?

“淳哥儿,你怎么在这里?”

“我刚跟着陈侍郎从格物院回来。”赵淳很认真地说着,别看他人小,看起来却颇有些机灵,眼中透露着狡黠的光。

“你不是在读《道德经》吗?”

“读完了。”

“能背了?”

赵淳人小鬼大地说道:“要不我现在给爹爹背一个?”

“不用了,回头再考你。”

说完,又对陈规说道:“进去说。”

陈规带着几个格物院的核心,跟着赵官家一路进了文德殿。

赵淳也跟来了。

“你来这里作甚?”赵宁问道。

“孩儿来听一听。”赵淳手里拿着笔和纸,像极了一个乖巧的小学生。

“你听得懂?”

赵淳摇了摇头。

“那你听甚?”

“听多少记多少。”赵淳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赵宁对王怀吉吩咐道:“好,给他搬一把椅子过来,让他在朕的书桌旁坐着。”

“是。”

不多时,椅子都准备好了。

陈规等人也纷纷落座。

“陛下,臣知道为什么物体会下落了。”陈规的语气中有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重新站起来,呈递了一本文书过去。

赵宁接过来,开始看起来。

才看了一部分内容,就震惊地站了起来。

陈规居然测出重力加速度了!

再一看这个过程,嘿,好家伙,陈规这套测量方法,与伽利略的几乎如出一辙。

“陛下,物体在往下的时候,会越来越快,这个增速是恒定的,这个恒定的数值是9.8,臣做了多次测试。”

赵宁说道:“重力加速度吗?”

“重力加速度?”陈规怔了怔,其他人也大吃了一惊,瞬间觉得赵官家这个命名居然十分地贴切。

第1132章 大宋力学体系之始(第二更)

陈规说道:“官家说得有道理,就是加速度。”

“陈卿可真是奇才!”赵宁说道。

“这都是格物院的诸位一起努力的结果。”陈规很谦虚地说着,“是丁朋想到了斜坡测试,以时钟作为精准时间测量,陈数耐心地对测试做了多次修正。”

“当然,离不开当初陛下在格物院设置的一套全新的度量衡。”

赵宁倒是不敢居功。

他虽然在这里面起到了作用,但其实也就是度量衡和一些思维的启发。

真正的实操,都是格物院这几位亲自上的。

要测出重力加速度,其实不算难。

至少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理论模型很简单。

毕竟伽利略已经用最简单的方式做过。

历史上,公元1590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重力测量。

他利用球在斜面上的滚动,测得球在第一秒内走了4.9米,第二秒时走了14.7米,第三秒时走了2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