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72章

作者:画凌烟

到目前为止,防线的事,算是安排下去。

六月七日,一大早,秦桧就在文德殿前恭候。

赵宁走过来看见秦桧,说道:“进去说吧。”

秦桧跟着进去,将邵家的处理结果呈递上。

六月初的东京城,可以说是腥风血雨,人头滚滚。

邵家百来口人,在昨日已经全部处斩,刑场的草地被都染成一长条红色。

另外,李宅被抄。

这两天,东京城还有五家富商被查。

一时间,老百姓在报纸上吃瓜吃得不亦乐乎。

这一次,具体能抄出多少钱来,赵宁还不清楚,反正殿前司和皇城司的班直们都忙前忙后。

六月初八,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赵宁召见了两宋之交另外一个名人。

谁?

太学生陈东。

陈东就是那个前年率领太学生一起,呼吁宋钦宗赵桓严惩童贯等人的学生首领。

这个人出身贫寒,性格刚强、清高、孤傲且不畏权贵。

他是一个标准的主战派强硬分子。

陈东到了文德殿,行礼道:“学生参见官家。”

“免礼吧。”

“谢官家。”

“陈东。”

“学生在。”

“知道朕找你来干什么吗?”

“学生不知。”

“朕早闻你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学生只是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不敢居功。”

“国朝正是用兵,报纸上也都刊登了。”

“学生看到了,现在无数爱国志士,踊跃奔赴前线,学生亦想前往。”

“不不不,你不能去,你要留在东京,朕有重要的事情交给你。”

陈东大吃了一惊,他这个太学生,说到底,不是官员,还轮不到他与皇帝论政。

“请官家明示。”

“河北防线建立在即,军镇粮食要有充足保障,滑州、卫州、隆德府的许多粮食,以后可能会从京畿路调拨,所以朕要在京畿路建立大粮仓。”

陈东心中更是惊讶,这等军国大事,官家不与两府相公商议,叫他这个太学生来作甚?

陈东说道:“官家深谋远虑,臣受教了。”

“你先别说好听的话,朕需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件事。”

陈东说道:“赵相公乃是良臣,相信他能处理好。”

“不不不,赵鼎事务繁多,朕需要另一个人能办,就是你!”

陈东如遭雷劈一样:“官家,学生……”

“你先别急着拒绝,听朕说。”

“请官家明示。”

“朕来问你,京畿路的粮食在何处?”

陈东愣了一下,说道:“粮食自然在粮仓。”

“粮仓的粮食从何而来?”

“要么从商人手中购买,要么从农民手中通过赋税收取。”

“商人和农民的粮食又是来自哪里?”

皇帝陛下,您在逗学生玩吗?

陈东回答道:“自然是从田里长出来的。”

“那田在何处?”

“田在……”

这个问题陈东没法答了。

田当然就在那里。

赵宁说道:“田在权贵手中,粮食也在权贵手中。”

“这是当年蔡京名下的田,你看看,八十万亩!”

陈东忍不住接过来看,一看顿时呆若木鸡一样。

“这是濮王的田,10万亩!”

“这是朕之前抄家的那些官员的田,15万亩。”

从开封府到洛阳府,连片的田,都在官员和权贵手中。

赵宁说道:“这些朕本来不应该跟你说,但国朝田赋弊政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否则那些粮食都被这些官员把持在手里。”

“你可知其中危害?”

陈东摇了摇头。

“朕不知他们有多少粮食,无法统计,也有无数官员偷税漏税,国朝收不上来足够的农税,他们就建议给百姓加税,以至于民不聊生。”

“如此,京畿路如何能成为前线的粮仓?”

被赵宁这样点拨,陈东立刻想明白。

这不就是粮食都被捏在权贵手里,朝廷无粮,只能买,还有通过夏税和秋税收粮食。

最后朝廷和百姓都没有粮食,朝廷只能巨资购买,如此,前线粮食也未必足够。

且长此以往,民不聊生,外部有强敌,内部百姓无饭可吃只能造反。

这……

陈东脾气立刻就上来了,他激动地说道:“此乃国贼也!”

赵宁也跟着说道:“你说的没错,这些都是窃国之贼!”

“陛下,您需要学生如何做?”

“朕要你来在京畿路主导一场土地改制。”

第96章 庙堂之上有新政

六月初九,邵泽清的家产被清理出来,总价值200万贯!

一时间,在汴京城引起了轰动。

李焕的家产也不少,一共80万贯。

一个商人,家产竟然高达80万贯!

最耀眼的还不是家产,是良田。

邵泽清良田就有30万亩。

好家伙,比濮王更有钱。

这转运使的官职,真的是肥差中的肥差,更何况是京畿路的转运使。

这家底一翻出来,把赵宁刺激得差点没有骂娘。

更要命的还不是家产和良田,是粮食!

丫的邵泽清竟然私自囤积超过10万石粮食!

要知道,整个京师都缺粮,普通老百姓能吃一口饱饭都谢天谢地了。

这货居然囤积了10万贯,准备向东京城里的有钱人搞高价倾销。

李焕家中粮仓的粮食也更是堆得发了霉。

在金军围城,城内最缺粮食的时候,朝廷以盐引高价兑换,李焕竟然还压着粮食。

看来他已经算准金军退走后,粮价会进一步高涨,到时候再抛售。

这种金融手段好啊!

好得很!

还没完。

过了几天,高俅清查的那些商人,每一家都囤积了10万斤以上的粮食!

看完后,赵宁直接把桌子掀了:“匹夫一怒,尚且血溅三尺!这是你们逼朕的!”

“来人!秦桧!让秦桧滚来见朕!这些囤积粮食的商人,全部给朕夷族!全部夷族!全部夷族!还愣着干什么!全部给朕夷族!”

“还有那个王寻!朕要将他腰斩!”

六月的东京城,人头如韭菜。

杀得刑场上鲜血汇聚成小溪流。

一时间,官场上,商场上,心惊胆颤。

田和粮食,都掌握在官僚贵族和商人手里,一旦战争来了,朝廷必须高价购买。

议价权啊!

这要是再不改革,北方的军粮以后绝对是一个用几亿贯都填不满的大窟窿!

这要是再不改,打一次仗,官僚商人就肥一次,地方百姓就死一片!

六月十二日,大宋朝靖康年间的第一个新政,颁布了。

这个新政很简单:均田承租。

这一天早上,新政登上了东京城的报纸头条,却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

人们起初以为这只是朝廷在处置贪官的良田,并未太当一回事。

这个新政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一、军功家庭,可领租十亩良田,免税十年。

二、无田者,可以领租五亩良田,头五年,每年每亩交税20斤,五年后,每年每亩交税10斤。

大宋朝每亩田每年的产量大约在2.3石(276斤),南方每亩田每年产量可以去到3.8石(456斤)。

五亩田,一年总产值1380斤。

一家五口人,一人每天半斤粮食,一天消耗按照3斤算,一年1095斤。

省出来285斤,给朝廷交20斤,还有剩余。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粮食有一定的耗损,也会遇到天灾。

不过总体来说,按照这个税,农民的负担会减轻很多很多。

什么?

大宋朝原本的赋税?

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大宋朝的赋税包括了,人头税、牛皮、盐、酒曲等税,还有和买、和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