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691章

作者:画凌烟

西夏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中枢在兴庆府。

兴庆府这个地方,东边是贺兰山,南边是西平府,而西平灵州的南边则是瀚海。

在宋朝,瀚海指的是灵州南边的沙地。

西边就更不必说,沙漠。

北边也有沙漠。

所以想要攻打兴庆府,从四面杀过来,都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

等你过来的时候,西夏军早已布防完毕,只需要以逸待劳即可。

辽国巅峰时期,就在伐夏中吃了大亏。

正史的金国就干脆不打西夏,即便是在金国巅峰时期,也不打西夏。

在宋夏恩怨中,更要命的是,西夏人占据了横山一线。

横山的盐州、宥州、夏州、洪州、石州和银州,这自西向东,都是物产很丰富的地方。

又因为横山地形,意味着谁占据谁就能在这里布防精锐,而且能一边生产一边养兵,可以做到以逸待劳,等待对方远道而来,自己只需要提前设下伏兵就可以了。

第1020章 灭夏棋局(第二更)

西夏是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辽国铩羽而归,大宋打了它一百多年,好不容易要干掉它,金国突然崛起。

金国没有动它,倒是后来的蒙古打了它。

但即便是成吉思汗,也讨伐了五次,才干掉西夏。

为此,成吉思汗还病死在这里。

西夏难灭,与它的地形有关,与它的军事制度也有关。

赵官家问道:“先打的石州?”

“是的,先打的石州。”

“西夏下一步动静有了吗?”赵官家又问道。

“暂时还没有收到。”

“那就不急,虽然如今我大宋兵强马壮,却也绝不能轻视它。”赵官家气定神闲地说着,“西夏难灭,地形复杂是其一,全民皆兵是其二。西夏总兵力可达到五十万之众,军情司多次回报,这些年来,西夏人在夏州和宥州一带大肆开采铁矿,实力只会比之前更强大。”

西夏有五十万大军?

这还真不假。

西夏的军制比金国还可怕。

在西夏,一家称作一帐。

史料记载:男年满15岁为丁,率二丁抽一丁。

意思是从两个年满15岁的男子中抽一个出来,如果一家有四个男丁,就抽两个。

西夏一共三百多万人,这样抽下来,是可以抽出50万大军的。

至于五十万大军这个数字,史料也是有记载的。

当然,包括了所有搞后勤的兵丁。

赵官家继续说道:“盐州和宥州之前分别有五万布防,但自从我朝拿到银州后,李乾顺仅仅在盐州就布下了七万大军,在宥州布下十万大军,横山防线可谓是下了血本。”

西夏这种全民皆兵就不存在西夏朝廷要给钱的问题了,都是服兵役,而且一边种田一边服兵役。

盐州和宥州一带,除了炼制盐,还要冶铁。

基本上是一个人当五个人用的。

张浚说道:“所以陛下高瞻远瞩,在麟州和府谷布下重兵。”

赵官家却语气颇有些凝重地说道:“若是打局部战争,我军击败西夏军,必不在话下,亦无甚难度,甚至再啃几口横山军镇也是可能的,不过朕没有时间了。”

赵宁聚精会神地看着桌案上的地图,他说道:“金国的潜力并未完全消耗,金国内部在未来半年多会有内乱,但以兀术的手段,不会就此罢休,朕最担心的是,经过这一次失败,金兀术会与草原各部联合对抗我大宋,所以留给朕灭夏的时间不多,以前那种堡垒战术,不符合现在的大局了。”

张浚也看着赵官家面前的地图。

御驾四平八稳地走着,能与天子同乘,已经是最高待遇。

赵宁指着地图,又说道:“我军现在拿下石州,西夏有两套应对战术,要么重兵压进石州,将战线推进到石州和银州一线,企图拿回银州,将我们彻底赶出横山,要么……”

张浚接过话来,说道:“要么大军从洪州和韦州南下,进入我永兴军路和环庆路,将战线全面扩大,以围魏救赵的方式,逼迫我军主力从石州退兵。”

这些都是石州之战之前,张浚提报上去的伐夏战略中的推算。

军政院也给出了明确的关于后勤方面的意见。

两种战术的后勤消耗基本上差不多。

“臣已经在环州、定边军、保安军和延安府都布置了防守,此战关键有二,一是银州战线,刘锜能否快速推进,石州对于西夏人来说尚且不算真正的痛点,夏州才是。”张浚继续说道,“西夏人有许多铁矿都在夏州,西夏的冶铁务就设置在夏州,一旦拿下夏州,西夏必然不敢再分兵围魏救赵,刘锜大军就可将整个横山的主力牵制在夏州一带,西夏的韦州将只能做防御,若我军能攻下韦州防线,兵锋可直指盐州,届时宥州的西夏主力将腹背受敌!”

赵官家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张浚此次的战术布置,他说道:“李乾顺在北面的黑山威福军司、黑水镇燕军司都布有总兵力七万人,贺兰山防线还有七万大军常驻,卿以为如何?”

“交给李彦仙和折彦质吧。”

“哦?”

“李彦仙以熙河路精锐进入应理,这条线他曾经打过,非常熟悉,他的作用是威胁西夏想西平府,使西平府的五万西夏精锐不敢轻举妄动,折彦质则金军河西,牵制西夏在河西的三万大军,不过……”

“不过什么?”

“高昌回鹘对河西一直虎视眈眈,西夏在河西布防,就是为了防范回鹘人,若是我军进攻河西,回鹘人必然会趁火打劫,想要坐收渔翁。”

赵官家笑道:“朕就怕他不来打劫!”

张浚愣了愣,立时明白赵官家这话的意思了。

赵官家补充道:“陕西各路驿站都布置好了吗?”

“都已经布置好,从银州一线传军情到京兆府,最多只需要三天。”

赵宁脸上露出笑容来:“好,朕要看看李乾顺知道,怎么下这盘棋。”

八月二十八日,在赵宁抵达京兆府的这一天,宥州的军报已经十万火急送到兴庆府。

宋军对石州的进攻,震惊了西夏高层。

李乾顺当着众人的面大声痛斥道:“宋国毫无理由地对我朝发兵,实在无耻之极!”

“陛下,其中是否有误会?”濮王李仁忠出列说道,“我朝与宋国扩大商榷,此时宋国与金国正在交战,前方传报宋军在安北府被金军击败,宋国此时断然不会与我朝盲目开战才是。”

站在李仁忠的角度,他说的完全是对的。

连李乾顺和李察哥都想不通,为何宋军突然进攻了石州?

李乾顺愣了一下,脸色阴沉地问道:“李良辅的情报真的正确吗?”

李察哥出列说道:“臣接受到的确实是宋军惨败,李良辅不敢在这件事上撒谎,而且臣还派了多路斥候去探查过,确实如此。”

“这不应该啊!”李乾顺也有点怀疑人生了,“你是想告诉朕,赵官家与金国开战惨败,再同时与我大夏开战,他要多线作战?”

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这……”连向来狡诈的李察哥也有些懵逼了。

嵬名安惠说道:“除非金军在安北府受阻,李良辅虚报军情,否则宋军绝不敢对我军动手!”

第1021章 掌控大局(第三更)

金军在安北府受阻?

李察哥摇了摇头,说道:“多封情报显示,宋军在安北府连续遭到重创,而且这些情报是八月初刚送回来的,即便金军此时此刻在安北府受阻,宋金双方也不可能立刻停战,即便此时此刻有停战的趋势,陕西宋军没有接到汴京的指示,也绝不会贸然动手,而汴京对陕西批复发兵指示,至少得提前一个月!从安北府传军令回汴京让赵官家做决策,八百里急报也得十天,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跟不上!”

“但是现在这份情报不可能作假!宋军发兵了!”

向来脾气好的李乾顺,此时几乎是咆哮出来的。

“按照宋国的军制,没有汴京方面的授意,陕西根本不可能动手!”

“陛下,应该立刻调集大军!”嵬名安惠大声说道,“这是一次专门针对我朝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我们从现在开始,必须立刻采取最严厉的反击!”

你要说嵬名安惠已经识破大宋真实的意图,那也纯粹是扯淡。

就大宋现在打了个石州,西夏君臣绝不会立刻想到赵官家是要灭夏,毕竟两国都打了一百多年了。

嵬名安惠是亲金派,李察哥是亲宋派,他说这些话纯粹就是从自身的政治利益出发。

李仁忠说道:“不需要调集大军,宥州和盐州一带的大军足以应对宋军,除非整个陕西的宋军倾巢而来,但那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嵬名安惠驳斥道,“难道你们忘了那个宋神宗年间,宋军五路而来,后来赵佶在位,宋廷对我大夏大肆用兵,夺下横山?”

嵬名安惠这么一说,现场的气氛突然安静得有些诡异。

李乾顺看着嵬名安惠,说道:“你的意思是,赵官家要举兵灭我们?”

“必然是了。”

“如果你是赵官家,安北府还在与金国打仗,而且打得并不顺利,你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与我大夏全面开战?”李察哥质问道。

“我刚才已经说了,李良辅的情报一定有问题!”

“什么问题?”李察哥回怼道,“难道金军在安北府惨败?或者金军早就已经撤兵而我们不知道?”

“就有这个可能!”

“不可能!你嵬名安惠只是想我们发兵与宋国开战,好跟金国爹交代!”

“晋王,你这是在侮辱老夫!”

“这还用我说吗!”

“陛下!宋国已经发兵了!难道我们还要眼睁睁看着不动吗!”嵬名安惠大声喊道。

“陛下,我们连宋国攻打石州的理由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宋军来了多少,下一步有什么动作,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一个使者去质问宋军。”李察哥说道,“一探虚实。”

“陛下!若此时再犹豫半分,错过战机,此后我们将步步被动啊!”嵬名安惠说道,“想想宋使为何突然离去,这就是先兆!”

李乾顺想了一下,想到大宋与西夏还有那么多买卖,想到自己在宥州和盐州一带布置的总兵力高达十七万,他说道:“先派使者过去,能和谈就和谈,不能和谈再打。”

“是!”

八月二十九日,赵宁在长安城的行宫住下。

来长安,第一个见的是胡铨。

“臣参见陛下。”

“免礼吧。”

“谢陛下。”

“什么时候到的长安?”

“臣也刚到了十几日而已。”

“交钞的事情安排得如何?”

“发了命令,湟州、会州、环州、定边军、保安军的银行都暂时关闭。”

“对民间有影响吗?”赵宁问道,“百姓会不会因此认为朝廷以后不准再兑换铜钱了?”

“多多少少会有影响,这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若是谁想要兑换铜钱,可以来长安。”

“朕是担心突然出现挤兑,而京兆府的铜钱存储不够。”

“只要那些大商人不来兑换,普通百姓若是想来,铜钱数量还是够的,至于商人们,臣从前些日就开始召集起来打招呼,朝廷现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到了,配合好了,以后好处多多,配合不好,后果自负,这谈话下来,想必他们不会再随意乱动。”

赵宁点了点头,对胡铨的这番安排显然是很满意的。

赵宁倒是想起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金融危机,一是荷兰郁金香泡沫,二是乔治一世在位时期,英格兰的南海泡沫,三是法兰西银行的密西西比泡沫。

尤其是路易十五在位时期,法兰西银行的密西西比泡沫,是典型的挤兑,导致纸币贬值。

当货币信誉崩塌,不是随便一个人站出来就几句话就能解决的。

人们在大势顺利的时候会赞扬英雄,但危机来临,人们只想自保,与此同时发泄自己的怒火。

至于大宋如果出现金融危机,认为赵官家出来说几句话就可以搞定,那纯粹是书呆子的臆想。

不过赵官家比路易十五和乔治一世更有底气的是,他对大贵族和大商人的控制更强。

而欧洲历史上那些泡沫,无疑都是在炒作起来后,大贵族和大商人们想要故意大额兑换或者抽身跑路。

在大宋嘛,你敢抽身跑路,或者故意大额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