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655章

作者:画凌烟

“人越多,需要的粮食就越多,若是不给他们饭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如今在朝廷新政之下,百姓已经有余粮。”梅执礼继续说道。

“你能保证这数百州府,一亿多人,都有余粮?”

“这……”

“一旦某些地方人丁数量严重超过当地粮食能承受之范围,让多余的人去何处?”

“这……”梅执礼一时间回答不上来。

吕颐浩出列说道:“人们会往富庶之地汇聚,当某些地方人丁数过多,这些人会自然而然往更加富足的地方,例如江南,例如成都,或者京畿。”

吕颐浩说的这三个地方,属于大宋最富裕的地区。

“人人都想往富庶之地聚集,东京这些年的人丁增长便说明了这个道理,东京现在正在扩建新城,但是赵相公也说过,东京总人丁不能超过三百五十万人,超过这个数,会带来诸多麻烦。”

东京就相当于一线大城,人们当然想往一线大城去挤,毕竟大宋朝的商业氛围浓厚,做买卖又自由,一夜暴富的神话在京师时时刻刻都在上演。

可是,问题是,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它的承受限度。

吕颐浩说地方发展不均衡,人口会自然而然往大城迁移,当大城资源不足的时候呢?

这就矛盾了。

吕颐浩继续说道:“京畿共十六县,距离京师更近,获得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富足,它们能为京师分担,当东京人丁严重超过能提供的资源的时候,人们会自己往周边散开,陛下也说了,有一只无形的手可以做调节。”

“吕相公的话倒是有道理,但是当整个京畿路都无法承受了呢?”赵宁放下手里的《靖康十年人丁汇编》,“大宋人口最稠密的几个地方,一是京畿路,二是江南,三是成都,京畿路的人已经很多,这三个地方又如何分担人丁压力?”

吕颐浩继续说道:“荆湖,两淮,河北皆能分担。”

“能分担多少?”赵官家又问,“现在大宋有一亿三千万人,十年后如果到了两亿人,二十年后,如果到了三亿人,五亿,八亿,又该如何分担?”

大臣们沉默下来。

“天下能养多少人?”赵官家又问道,“朝廷总不能不准民间生育吧?”

其实这个问题,牵涉到古代王朝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三百年兴亡定律。

古代封建王朝,三百年王朝规律的几个特点:

一、生产力地下导致全社会总资源很难做大。

二、随着时间推移,利益集团利用手里的权力不断争夺资源。

三、利益集团争夺资源的速度远远大于总资源的增长速度,势必使无权者被剥夺。

四、在没有内乱的年代,无权者被剥夺生存资源,但人口却还在增加,直到最后底层的资源不足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当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后,就会出现农民起义。

所以,人口增加可以满足生产要求,但是当人口超负荷而生产量无法跟上,就是社会问题了。

这里面就不仅仅是人丁增加的问题了,还有制度惯性产生的资源不均衡问题。

沉默片刻,赵鼎出列,他说道:“除了目前大宋内部能自我平衡以外,朝廷若是在南海、阴山,甚至西域取得开疆拓土的功绩,人丁是可以往这些地方迁移的。还包括西南。”

梅执礼出列说道:“大相公,事实已经证明,往这些地方迁移人丁,朝廷所费甚巨,国库承受不起长此以往。”

“不需要国库出钱。”赵鼎说道,“目前迁移的人丁,都是短时间内快速组织过去,需要用钱来保证效率,但刚才陛下与吕相公商议的事情,是未来数十年的事,不需要短时间内把人安排过去。”

“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在家乡难以谋生之人和年轻想要去外面看看的人。”

“这样的人相对于总数,并不多。”梅执礼继续说道。

“会越来越多。”赵鼎说道,“若是李宝能在南海取得胜利,无论是两浙路还是福建路,或者两广,都有人愿意下南海。若是虞允文在阴山取得胜利,陕西路、河东路,甚至一些中原的人,也愿意过去那里,那里有新的机会。”

最后,他又说道:“如果朝廷能灭夏,兴庆府、河西,甚至西域,都有人愿意去。”

当然,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如果灭金,燕云,辽东,都可以移民。

赵官家点了点头,说道:“大相公说的有道理。”

其实这件事总结下来,无非如下:

一、改革分配制度。

二、开发更多资源,把蛋糕总量做大,例如改稻为桑,做大商业供给侧,通过基建做大需求侧。

三、把版图做大,让人口分出去,例如打下南海,鼓励移民。

也就是要摆脱内卷。

众人说道:“陛下圣明。”

“政事堂要做好未来百年之策,并将之分成十个十年。”

赵鼎说道:“臣领旨。”

“钱相公。”

“臣在。”

“新城新政进展如何?”

第963章 三佛齐的战船来了(第二更)

钱喻清说道:“回禀陛下,目前东京城外已经卖出去八万亩,西京洛阳卖了两万亩,南京应天卖了两万亩,北京大名卖了一万亩,卖地的总收入尚未统计上来。”

这一点,梅执礼也沉默,表示确实还没有到户部。

“那之前东京清查房产一事呢?”赵宁追问道。

”截止目前,查出800座宅院,总共价值1000万贯,目前售卖出去200座。”

“是什么原因卖不出去?”

“目前京师房价明显下降,有钱买房的人还在观望,没钱买的买不起。”

“那就降价卖,这批宅子没必要非得按照原来的价格。”赵官家大手一挥,“原来至少一万贯一座,现在降一半,尽快出手。”

“这恐怕不太妥,这……”梅执礼立刻心疼起来。

赵宁说道:“现在内城房价下降是大趋势,没必要捂着不卖。”

对于赵宁来说,目前能够看到的钱才是钱。

因为他要立刻用掉这些钱。

都扎堆在房产里,有个屁用!

还等着再升值不成?

“陛下……”

“朕要这些钱出来去打仗的,去修路的,去移民的,不是把他们放在房子里升值的!”

“是。”

“有多少卖多少,朕不信内城的宅子没有人买!”赵宁快速计算着,“内城至少一万多座宅子是可以卖掉的吧?”

“按照实际情况,确实是。”

“那就快速处理掉,平均每一座宅子卖五千贯,也能卖五千万贯,实在不行三千万贯也可以,朕要立刻看到钱!”

“是!”钱喻清说道,“陛下放心,臣立刻去处理。”

“虞允文那边有多少人了?”

张叔夜出列说道:“回禀陛下,虞允文手中已经有五万军民,目前在阴山黄河边已经修建了两座城寨。”

“骑兵呢?”

“骑兵增加了五千,目前已经有八千骑兵,步兵三万。”张叔夜说道,“预计今年安北府要投入三百万贯,这是不打仗的情况下。”

“不打仗?”赵宁说道,“你们认为今年安北府会不打仗吗?”

众人沉默。

“依朕看,今年安北府的军费要算到至少五百万贯!”

张叔夜说道:“回禀陛下,那陕西恐怕……”

“陕西给两千万!”

“那河北呢?”

赵宁想了想,说道:“得看金国的动向,如果陕西北上灭夏,金国若敢在河北有所行动,河北的开支也要上到两千万贯!”

梅执礼说道:“陛下,臣觉得并不需要这么多。”

“不是你觉不觉得,朕要将前线的军费准备充裕了,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是一回事!”赵宁说道,“有足够的军费,在作战中,遇到关键决策时刻,更有底气!”

“那国库的钱恐怕……”梅执礼说道,“韩世忠今年可是要了八百万贯,这加起来已经有五千三百万贯,这仅仅是军费开支。”

“银牒卖了多少?”

“卖了2000万贯。”

“卖地的收入呢?”

“目前已经有3900万贯的卖地收入。”

“去年国库入账多少?”

“现钱有6000万贯,去年用掉5000万贯。目前国库可支出的钱有6900万贯,预计到六月,现钱收入能再增加3000万贯。”

“这不就够了么?”赵宁很满意,“9900万贯,拿一半出来打仗,剩下的官员足够发俸禄,各地行政费用充足,下半年还有一部分现钱收入,够了,就按照朕刚才说的军费预算给!”

“钱是用来干什么的?钱是用来提高效率的!”

出了文德殿,梅执礼找到钱喻清,他说道:“钱相公,这南海的情况到底如何了?”

“我也暂时未收到消息。”

梅执礼苦着脸说道:“别看现在卖地有了一大批收入,今年陕西可是有大动作,谁都不知道会死多少人,能不能灭夏,即便灭了,需要多少钱再投入,这些是无底洞,万一金人趁机再起战事,唉!”

钱喻清微笑地说道:“我知道梅尚书心中担忧。”

“卖地是一次卖出去,卖地的钱用完了也就完了,以后还得靠禁榷和税收的,你南海若是早一些能摆平,这几年国库的现钱收入能上到8000万贯,压力就小许多了。”

“放心吧,很快会有结论,但即便打通了南海,要快速派船只做买卖有收入,也需要时间,听说从大宋走一趟大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刚开始在船只不多的情况下,无法弥补时间差。”钱喻清说道,“不过不必担心,至少这两年还有卖地的收入做支撑,我们有这个缓冲。”

“只能如此。”梅执礼咳嗽了两声,“陛下今年肯定会对西夏动手了,国朝上下都没有个底,万一打输了,麻烦就打了。”

“放心吧。”钱喻清也叹了口气,现在的情况确实很紧张。

大宋内部核心权力层都知道赵官家今年一定会对西夏用兵了。

但只是核心权力层知晓。

关于军事后勤的布置,也是悄无声息的。

不过民间现在却很热闹。

民间早就分成两派。

一派是经济派。

认为靠商业慢慢将西夏同化,毕竟西夏已经接受了交钞。

他们认为现在大宋的武力和西夏的武力基本上持平,既然持平,动武不知谁胜谁负,那最稳妥的就是经济吞没。

这样可以不用死人,免得大多数人家庭妻离子散。

宋人对人文关怀这方面还是很注重的。

当经济控制了西夏,对西夏发动经济战,使西夏崩溃,西夏必然投降。

另一派则是标准的武统派。

这一派认为党项人就是蛮夷,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就应该直接用刀剑彻底铲平兴庆府的党项贵族。

然后派兵驻守,再以商业和教育来加强兴庆府与中原的联络。

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打通河西走廊,重启丝绸之路。

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拿回河西走廊,战马数量暴增,并且开辟对草原蛮夷打击的新战场,可以说完全走活目前的这盘棋。

经济派和武统派经常在东华门外的瓦舍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有时候大打出手。

关于这些,其实西夏潜伏在东京的细作们,早就麻了。

当西夏朝堂上下听了多年大宋要灭西夏之后,反倒认为那是宋人天天在意淫。

东京城茶余饭后都在扯这些尚未发生的,但是此时,有些大事是真的在发生。

四月十三日,三佛齐的使者抵达凌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