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639章

作者:画凌烟

“既然你也认可这一点,那你看看这周围,现在才卖出去了一万多亩地,东京城才占地七万亩,当一百万人的时候,东京城已经很拥挤,现在已经有两百万人。”王宗濋的脑瓜子快速转动起来,“我就算七万亩地容纳七十万人比较合适,三百五十万人,至少要三十五万亩地,也就是说,还有二十六万亩地可以拿出扩建,当然,我认为远远不够。”

钱喻清苦笑道:“你知不知道唐长安有多大?”

“我知道,13万亩。”

“那你认为我们能建一个三十五万亩的大城?”

“完全没有问题,官家的文治武功已经超越了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皇帝能与当今官家相提并论。”

王宗濋这卖地卖着卖着,卖出了新技能,与高俅一样学会了拍马屁。

钱喻清说道:“且不说需要多少木材来建立如此庞大的城池,便说需要多少衙差来维持治安?如何高效地去管控?”

“这……”

“你也是知晓的,太府寺设立的衙门越多,你管起来越麻烦,出差错的几率就越大,越容易出问题,一旦问题一多,原本好的那一部分,也变得不好了。”

“这……”王宗濋想说点什么,说不出来。

赵宁也不说话,他就站在旁边看着这两个人议论。

他是赞成钱喻清的。

不可能无期限扩张,卖地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以后还搞什么收税,直接卖地得了。

城池的规模有边界,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这个边界很快就会触摸到。

王宗濋回过神来,说道:“所以,政事堂拟定了三十五万亩地?”

“差不多是这个数字,这是很麻烦的,城内的粪便收集、排水规整、治安配比、粮食供给分布,都需要仔细考虑到。”钱喻清说道。

“三十五万亩,相当于三个唐长安城的大小了。”赵宁关切地问道,“能处理得过来吗?”

“应该是可以的,再多就不行了。”

“那还是有二十六万亩可以卖,一亩三百贯,7800万贯!”赵宁点了点头,“大名府、应天府和河南府,分别卖到2000贯,我就满意了。”

加起来1.38亿贯。

够了。

钱喻清说道:“但这件事当中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是买房者借贷后,每月能否按时还贷。”

“这件事你们商议得如何?”

“从买房者买房者之前就对其身份进行一遍筛选,必须是有稳定的收入者才有资格进入下一步。”钱喻清说道,“如果出现意外,购房者无法偿还房贷,银行可以收回房屋,进行拍卖,来填补剩余所欠银行款项。”

王宗濋说道:“想不到,你比我还狠!”

钱喻清说道:“这是政事堂诸位相公与户部一同商议的结果。”

“看不出来,赵鼎也是个奸商啊!”王宗濋打趣道。

“不是的,之所以制定这个规矩,是希望购房者当无法偿还房贷的时候,尽快自己出售房屋,否则所有事都集中到银行和户部,官府是根本无法处理的。”

制定一个规则,往往真正的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防范。

“好了,这件事我知道了。”赵宁说道,“政事堂商议的,我大致是满意的,但还有一件事没有提出来。”

“不知是何事?”钱喻清说道。

“你们要防止买房者不还房贷,但如果一个正常人,在经历了层层筛选,满足了贷款条件,还了一段时间,没有还了,只能卖掉房子,可能临时出售亏本卖。”

“是的,总比拿在手里,无法偿还要好。”

“既然都选择了买房,没有人会故意不还,唯一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变故,未来大多数买房者可能是普通人,他们辛辛苦苦赚点钱,买了房,有朝一日,还不起了,银行把房子收回去了,他们什么都没有了,这不是我想看到的。”赵宁说道。

“这里面最根本的是,保证他们的收入。”赵宁继续说道,“这才是政事堂要好好议论的,而不是单纯的把责任撇清了就够了的。银行风险很重要,但百姓的风险更重要。”

“官人说得是,关于这件事,我会如实去跟赵相公说。”

“洛阳也是要卖地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赵宁脑瓜子转得飞快,他突然问道,“如何富起来?”

王宗濋和钱喻清都愣了一下,王宗濋说道:“有钱了当然就富了。”

“货币只是用来衡量商品的,想要富起来,必须商品多,而且想要更多人富起来,必须各行各业的商品都多,这样各行各业才都能赚到钱。”

两人都看着赵官家。

赵官家继续说道:“商品如何来?”

“商品……”王宗濋小心翼翼回答道,“制作出来?”

“没错,衣服靠种植的苎麻,丝绸靠蚕丝,纸用竹子,陶瓷用泥土,剑用铁,要么是地里长出来的,要么是地里面本身就有的。”赵宁思路越来越清晰。

“这些全部被称为资源,从土里长出来的是再生资源,铁矿挖了就没了,叫做不可再生资源,但它们都可以成商品,卖钱,致富。”

“政事堂想要让大家有钱赚,就是要让商品涌入市面,流通起来,各行各业的商品流通,那就要种植制造商品的树、竹子,还要鼓励地方官府开采铁矿、铜矿和金矿。”

钱喻清立刻说道:“关于金矿一事,我想起来了,之前张俊说,日本国有许多。”

PS:大佬们,昨天和今天赶了两天路,不行了,累得我现在完全动不了了,明天给补上吧,大家晚安。

第937章 来京的大食人(第三更)

说到张俊,距离上一次抄他的家,好像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听说这两年多,张俊在杭州府一带不但没有因为被抄家而变得沮丧,反而如鱼得水。

这人还是得用对地方啊!

日本古代是出了名的金银产地,这一点历史常识赵宁还是有的。

王宗濋说道:“日本多金银这事民间早有传闻,我都听了不少,但朝廷如何从那里获得金银呢,这并非易事。”

“我朝自真宗以来,沿海便有与日本大开贸易的传统,金银确实获取不少,但大多在民间,且无法查证民间商人获利之数。”赵宁说道,“我要的是朝廷能得到那些金银。”

钱喻清说道:“此事也不难,倭人最喜好我朝诗词书画,尤其对苏子瞻、黄庭坚等人字画诗词爱不释手。”

“那些在大宋也价值连城。”王宗濋说道。

“我的意思是,临摹抄本,不需要原迹。”钱喻清说道,“文房四宝在日本也备受追捧,是倭人跻身贵族上流的唯一选择。”

“你的意思是,用这些,来换取金银?”

“这些绝对可以换取金银。”

“这件事你亲自督促杭州市舶司。”赵宁说道。

“是。”

说完这些,赵宁骑上马,又在周围溜达了一转。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通往南薰门的官道附近。

此时官道附近的商旅络绎不绝,一车又一车的货物乘载在马车后面,运输进入城内。

在城门口,负责审核出入的吏员们正在忙碌着。

东京城的人口流动超过历朝历代。

因为商业空前发达,农民想要进城也十分自由。

甚至在城门口,还专门有户部的吏员,他们会对进城的人进行统计。

例如此时,就有一批衣衫褴褛的人,在一边聚集着。

另一个吏员走过来,对那些人说道:“你们跟我进城,去开封府衙登记籍册,登记完了,我安排你们住宿和吃饭的地方,明日开始干活,每天10文钱。”

按照东京城一个馒头一文钱的价格,每天10文钱,还包吃住,这些人绝对能够生存下去。

众人脸上露出笑容来,跟着那吏员进了城。

看到这一幕,赵宁倒也习以为常,因为这些早在仁宗时代就有了。

后来宋徽宗和蔡京还搞了居养院和安济院,地方官员为了讨好蔡京,开始大肆搞社会福利制度,让原本就困难的大宋朝财政雪上加霜。

后来那些慢慢也玩不下去了。

倒是这种为流民找工作的制度,从仁宗时代就保留下来。

如果你是流民之一,觉得这里工作太苦太累,不想干了,也可以,辞职是自由的,无非就去东京城大街上躺平要饭,也没人说你,不过可能经常会被治安人员盯着。

过去的大宋朝以文治国,武功虽然差了些,社会风化却十分不错。

这些优良的传统,并未被赵宁打乱,反而随着财政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增长,变得更好起来。

突然,前面树林间的官道上,传来一阵喧闹声。

赵宁立刻被那喧闹声吸引了过去。

只见一群人围在官道上,将官道都给堵住了。

在城门口的官员,派了两个吏员,带着几个衙差,向那边走过去。

赵宁问道:“走,过去看看。”

“会不会有危险?”王宗濋说道。

“这京师门口,哪里会有危险,以后此地都是百姓居住之地,若是有危险,那开封府的官员们都可以滚蛋了。”说完,赵宁骑着马便走过去。

周围一群人赶紧跟上。

到人群附近,赵宁便听到里面传来喧哗声。

“分明是你们惊扰了我娘,不赔礼道歉,还想要打人?”人群中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

“大胆刁民!知不知道这些人是谁,也敢在这里讹诈放肆!”

回应的是一个中年人,穿着一身官服,不过他说话有一股浓浓的吴音,一听就知道是江南一带的人,与钱喻清和钱槿姝的口音十分相似。

王宗濋疑惑道:“是江南的官员来京了?”

钱喻清也颇有些疑惑:“看起来似乎是市舶司的官员,怎么来京师来了?”

再一看后面那些骑着马的,钱喻清立刻明白过来:“是大食人,我想起来了,之前官家要召见那些大食人,我给杭州发了命令,宣他们来京师,应该就是这一批人。”

如果是在唐朝的长安,看到大食人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宋代的汴京,看到大食人就让人感到非常震惊了。

自安史之乱以后,华夏对华夷之辩越来越严格。

汉人对异族的防备也越来越谨慎。

从服饰就可以看出来,宋代的汉人是不允许穿异族的衣服的,如果你敢穿,官员就敢抓你治罪!

而在唐代,普通百姓都有可能会穿一穿胡人的衣服,长安城内,与胡人打交道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争吵间,城门口的吏员带着几个衙差已经赶到了。

“发生了什么?”那个吏员问道。

看到那个吏员,赵宁感到有几分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一时间也想不起来了,毕竟他见的人太多。

“这位上官,我带我娘来京,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他们的马跑得太快,惊扰了我娘,他们还下来打了我一耳光,我要还手,他们人多,我打不过,被他们打了。”那男子说道。

看得出来,是个憨厚的男子,常年务农,皮肤晒得黝黑。

郑喜走到那些人前面,看了一转这些人,然后目光落到那个官员身上,问道:“这位同僚,从哪里来?”

那官员骑在马上,正眼都没有瞧郑喜一下,冷哼道:“你是吏,我是官,你有什么资格跟我称同僚?”

郑喜也不生气,说道:“朝廷经过官吏改制,吏员和官员,都属于朝廷正编,我们是同僚。”

“哈哈哈,一个小小的守门吏员,敢在我这里高攀,我劝你赶紧把路让开,这里可是有我大宋尊贵的客人,惊扰了他们,你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郑喜再看了看那些大食人,只见他们神色高傲,用胡语在说着什么,脸上还有窃笑。

PS:这是补昨天的一更。

第938章 大宋是讲律法的地方(第一更)

大宋朝倒是没有什么以胡人为尊的传统。

不仅没有,宋人也瞧不起胡人,认为那是未开化之地的蛮夷。

除了宋徽宗时代,在金人那里遭受屈辱,权贵们被打怕,普通老百姓还真不拿金人当人上人。

便说靖康元年,赵宁穿越之前,第一次东京城保卫战,宋军也不是一味防守,还时不时出城捕杀落单的金军。

后来还发生了因为一个宋军士兵抓了金军士兵,被朝廷下令当场斩首示众的丑闻。

这是那时候朝廷权贵们的软弱。

在民众中,还真没有外来的和尚就牛逼的概念。

郑喜说道:“无论是谁,只要在我大宋的领地伤了人,那都得依照王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