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60章

作者:画凌烟

参知政事的人选也未落定,举荐的奏疏还在往上递。

举荐奏疏在几日之内堆成山,但赵宁一封没看。

为什么?

因为我大宋朝的举荐制度和大明朝的廷推一样,就是扯淡。

一群官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举荐自己的人,被举荐者上位后,出了问题,举荐人也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不必负责,所以许多人要么张口就来,要么谋私。

所以那些举荐奏疏根本没有看的必要。

这举荐制度也是要改的,但不是现在,凡事有轻重缓急。

五月二日,刚杀了一批人,河北的消息终于再次传过来了。

得知宗泽正退兵和磁州,大名府危机解除,金兵全线退兵,赵宁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高俅带着他们的狗腿子们还在继续抄家。

而河北各个州府的汇报文书已经快马加鞭送到京师。

一封又一封奏疏在这段时间,如同雪花片一样落到赵宁面前。

消息慢慢在京师传开,金人已经退出了磁州以北。

甚至在五月四日,有一些消息传过来,金军的主力可能退到了太原府。

现在,朝廷才真正确认,金军的大军是真的往北撤了。

但至于撤到何处,依然是一片茫然。

开德府现在情况如何?

太原沦陷,接下来的局面,岂不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差?

五月初八,高俅和他的狗腿子们还在忙活。

不仅仅在抄家,还在查与那些官员有来往的商人。

至于那些被杀的官员的家属如何处置,也想好了。

发配边疆!

什么?现在的边疆就在邯郸附近?

那就发配到那里,接下来不是要在那里建立战略纵深么?

去做苦力。

37位官员的家人,有多少呢?

一共3050人!

差不多一家有八十几口人。

这又说明了一个问题,北宋是古代封建王朝人口大爆炸的开端,首次突破一亿人,而到了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穷人别说生孩子,结婚都没法结了。

这叫被迫光棍、绝后。

相反,有钱人可以娶一大堆,家庭子女多。

这还是反应了贫富极端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宋朝就没救!

五月九日,赵官家派去的使者抵达磁州,宣召宗泽入京。

五月十日,大元帅赵构,率领他的勤王大军,打着勤王的名义,抵达黄河北岸。

这个时候的赵构,也已经确认,金军真的退兵了,他的压力骤然减小。

赵构大军,旌旗如云,看起来气势如虹。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刚去北方把金军摁在地上摩擦了一百遍。

五月十日上午,赵构的奏疏送达京师。

他还是很懂规矩的,毕竟领了十万勤王大军,现在金军又退兵了,若是直接兵临城下,有僭越之举。

所以先规规矩矩奏疏一封给赵宁。

第79章 我大宋朝打仗拉跨,搞钱绝对第一

汪伯彦对赵构说道:“殿下,您这次勤王有功,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赵构叹了口气,有些失落地说道:“功劳不都是宗泽的吗?”

“殿下,宗泽也是大元帅府的人啊,他的副元帅,是您任命的,他的功劳,不就是您的功劳吗?”

赵构微微一怔,按照汪伯彦这么说,似乎也说得通!

“如此大的功劳,官家必然亲自来迎接您。”

他话音刚落,下面的人通报天子特使前来。

来的人是刚刚上任不久的张浚。

张浚被迎入营帐中。

“康王殿下。”

“阁下是?”

“某乃知枢密院事张浚。”

众人怔了怔,尤其是康王和汪伯彦。

去年的时候,知院不是冯澥吗?

这个张浚是何人,以前从未听说过。

“某奉陛下诏命而来,问候勤王大军,并宣召康王入京。”

赵构说道:“臣领旨。”

张浚说道:“康王,请交出大元帅印。”

一边的黄潜善连忙说道:“大元帅是官家任命的,岂是你说交出来就交出来。”

“这是陛下的敕令,你莫非要违抗?”

黄潜善立刻就把头缩了一回去。

他们是依附于康王,但还没有到愿意跟着康王造反的程度。

别看赵构现在十万大军,排场不小,但这十万大军可不是他一手拉扯出来的。

他在这支军队中的威信,没多少。

谁吃饱了趁着跟着他跟皇帝作对?

所以,赵宁一封敕令,赵构只能交出兵权来,他没有别的选择。

赵构有些依依不舍地将大元帅官印交出来。

张浚接过手中,说道:“殿下,准备一下,入京陛见吧。”

“好。”

赵野说道:“那我等如何安排?”

张浚说道:“诸位先驻扎此地,本官会有安排。”

“敢问张相公,十万大军,要驻扎多久,粮草问题如何解决?”问话的是汪伯彦。

“此事西府会有安排,你就不必操心了。”

张浚一句话,就把汪伯彦怼了回去。

意思是,现在已经不是战时状态,大元帅已经交出元帅官印,大元帅府已经不存在了,一切军政事务交由枢密院。

说完,张浚便出去了。

他去找一个人,一个皇帝点名要见的人。

谁?

韩世忠!

很快,他就找到了韩世忠。

韩世忠一脸疑惑地问道:“不知这位上官找我何事?”

“你就是韩良臣?”

“正是。”

“某乃张浚,知枢密院事。”

韩世忠更加震惊,他知道知枢密院事是西府相公。

韩世忠属于西军,而张浚的身份,则是比西军最高的统帅,还要高。

“不是本官要找你,是陛下要见你。”

韩世忠这下直接懵了。

很快,张浚便带着赵构和韩世忠,一同渡过黄河,向京师赶去。

金军已经退兵快一个月了,赵鼎正在不断往东京城输送粮食,眼下东京城的粮食一日比一日多。

要在黄河北岸保证十万大军吃一段时间,还是勉强够的。

那十万大军之所以留在那里,其实是跟张叔夜和宗泽留的。

作为中线防御的军队,编入河北防线,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进入新军,接受全新的军事训练。

所以,才留在了那里。

而正好赵宁抄家发了一笔小财,是时候给军队发俸禄,然后整编河北防线了。

五月十二日上午,赵鼎回了京师。

赵鼎回政事堂第一件事就是听说赵官家在五月初一的时候,砍了37颗脑袋。

简称:杀疯了!

一听说太宰回来了,某些官员立刻跑到政事堂门口,开始哭诉这段时间自己在京师里担惊受怕的日子。

然后大家痛斥了奸臣高俅,并且咒骂秦桧在祸国。

赵鼎表示也很震惊,怎么自己出去了一趟回来,就发生了如此可怕的事?

他立刻进宫面圣。

听闻赵鼎求见,赵宁立刻宣进来,并且,他已经料到赵鼎会提杀人的事。

作为大宋朝的文官,赵鼎肯定一时间没法接受一口气杀那么多人。

为了搞定宰相,赵宁已经准备了一套说辞。

这套说辞,一定能将赵鼎变成自己忠实的支持者。

赵鼎入殿。

“臣参见官家。”

“你回来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朕近日一直在关注粮食入京的消息,听闻汴河和蔡河的渡口每日都有粮食卸下来。”

“第一批从两淮调度的粮食已经入京,臣刚到京师,去核实过,目前有备注的,到了50万石,三个月之内会有300万石陆陆续续到京师。”

300万石就是3.6亿斤粮食。

东京城有120万人左右,一人一天一斤粮食,一天消耗120万斤,3.6亿斤可以吃300天了。

当然,这是最理想状态。

粮食肯定还要更多才能保证东京城的正常运转。

就大宋朝的漕运体系,确实够发达,比大明朝时期单一靠京杭大运河要强得多。

这也是一直要定都在开封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此说来,京师的粮食危机,已算是大大缓解了?”

“若是荆湖路(湖北和湖南)粮食也先后入京,京师粮食难题则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