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371章

作者:画凌烟

“怎么了?”锡林赫鲁疑惑道。

“宋国要五路北伐!”

“胡说八道!宋狗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大了!”锡林赫鲁一把夺过报纸,看了一眼,也呆立原地。

报纸上赫然写着:天子仁德,不忍两国百姓受难,今承天受命,与金国缔造百年之和好,然金贼却亡我之心不死,欲南下犯我河山,戮我百姓,朝廷欲兴兵百万,五路北伐,威视北敌,收复故土!

妈的!上午刚说要保持和平,才吃了一顿午饭,报纸上就刊登要五路北伐了!

第528章 宗泽下江宁(第三更)

李善庆大声吼道:“这是宋狗的诡计!他们绝对不敢五路北伐!”

锡林赫鲁也想这么说,但忍不住说道:“万一是真的呢?都已经登报了。”

是啊!都登报纸了!

李善庆怒道:“上午跟我们谈保持和平,吃完饭就说要五路北伐,哪有如此快的报纸?这分明是预先准备好的!”

锡林赫鲁眨巴眨巴大眼睛,看着李善庆,仿佛在说:没错啊,就是预先准备好的,我们能怎么办呢?

“南方在闹事情!宋狗绝对不敢五路北伐!绝对不敢!”

锡林赫鲁叹了一口气,看到李善庆出丑,他甚至有些得意。

之前对宋外交是他锡林赫鲁在负责,自从太原之战后,他被虞允文气得吐血,上层认为他能力有限,于是派了李善庆过来。

表面虽然配合,但是心里是肯定不服的。

“万一,万一宋军开战,怎么办?”

“那就打!”李善庆怒气勃发,“我大金天兵所向披靡,还怕一群宋狗?”

“可是二太子给下来的命令不是这个吧?”锡林赫鲁忽然就变得冷静了,“试想想,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宋狗在辽东运过去了多少兵力,二太子的布防到底是什么?”

李善庆愣了一下,额头开始冒冷汗,他变得有些支支吾吾:“这件事是机密。”

锡林赫鲁说道:“你不说,这让我很为难,我们现在是在东京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是说如果,二太子抽调了过多兵力去辽阳,以至于真定、河间,甚至燕云空虚,就麻烦了。”

“你说什么鬼话!二太子怎么可能会做那样的安排,辽阳本身就还有重兵部署!”

“那就不急了,宋军要北伐,我们就跟他们打。”锡林赫鲁说道。

“不!二太子给的底线是停战。”

锡林赫鲁猜对了,现在要么是真定,要么是中山或者河间兵力不足,或者说朝廷还没有调整好应对宋军全新的策略,又或者说……

宗望和宗磐想压着战争,有自己的政治意图。

避免宗翰通过对宋作战重新掌权?

“那现在怎么办?”

“重新谈!”

锡林赫鲁说道:“怎么个重新谈?”

“你说呢?”

“承认宋国在复州的领地?”

“只能这样,不然你要将燕云还给宋国?”

关于对金宣战的报纸,就这样,在这个风云涌动的中午,刊登了出来。

这下,安插在东京的细作们都坐不住了。

一份份密报疯狂地往北送。

东京城朝野上下,上午还在吃减免赋税的瓜,下午就来了个对金全面宣战的瓜。

而且消息疯狂地往外送,尤其是往南方。

朝廷五路北伐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价的军费?

军费从哪里来?

军费能从哪里来呢?

从那些个没有免税的地方来!

当然,普通吃瓜群众们看到的内容就是,现在赵官家掀桌子了,要北伐了。

但实际上呢?

官方:我就发发新闻而已,你们不要激动,我是要告诉大家,我们是要和平的,现在是金人不要和平,我们是打反击战。

好了,热爱和平的赵官家要打反击战的消息,被快速分发往各路。

其实只发往了淮东和江东两地。

从这一刻开始,大宋内部舆论陡变:你们要和平,我赵官家答应了你们,但是金人不答应我们啊!大家都看到了吧!

这几天,李善庆和锡林赫鲁要再次见赵鼎,但赵鼎以公务繁忙为由,一律不见。

七月初一,江宁府。

杨邦义躺在家里,外面的人急急忙忙跑进来:“杨通判,大事不好了!”

“何事?”

“江宁县的五个监镇官,都被人打伤,有两个死了!”

“什么!谁干的!”

“不知道,说是一群匪徒!”

“这是造反!”杨邦义大怒,“连朝廷命官也敢杀!八成是刘表派人干的!”

杨邦义站起来,穿好衣服。

“官人,您的伤还没有好。”

“这群人实在无法无天!”杨邦义穿好官服。

“官人,您现在就不要出去了,外面很危险,很多人都在闹,据说城外还出现许多大盗和匪徒……”

杨邦义不听劝,他带着几个衙差走了出去。

那些衙差也害怕到极点。

杨邦义出去的时候,往日繁华的江宁城街道,现在乱糟的一片,路边的商贩都不见了,有人在墙上写着“要和平,杀奸臣”的字样。

前面还有人在大声喊着:“朝廷又要跟金贼打仗,朝廷要加咱们的赋税!不让咱们活啊!”

那喊话的是一个书生,看起来人模人样的。

“如果我们现在不团结抵抗,那些奸臣就要把我们最后的口粮抢走!”

杨邦义走过去,大骂道:“你胡说八道!都速速散了!休要聚众谋逆!”

那人立刻大声喊道:“此人便是奸臣,打死他!”

众人立刻一拥而上。

此时,在江宁城南一座庄园里,刘表召集了江宁府颇有影响力的大商人。

“刘兄,现在事情闹这么大了,这和当初你跟我们说的不一样啊!”汪刍不满意地说道。

“是啊!事情闹这么大了,朝廷若是追究起来,怎么交代?”另一个商人也跟着说道。

刘表说道:“你们怕这作甚!上面有卢司漕和陈知府给我们撑腰!”

“这样朝廷就不会追究了?”

“事情闹大了,朝廷才会选择息事宁人,现在北线紧张,朝廷绝对不敢对我们动手!”刘表颇为自信,“这一次是南方各路都准备行动,可不是只有我们淮东,所以你们就放心吧!事情成之后,我们的田,都可以免税!”

他看着这些人,再次强调道:“你们记住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不让朝廷在淮东推行新政,否则我们都得倾家荡产!”

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

汪刍说道:“现在江宁城官府被围住,其他地方的盗贼、土匪开始趁机作乱,甚至还有一些盐贩要跟我们谈买卖,这事一旦控制不住,想想当年的方腊吧!”

刘表怒拍桌案说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北线现在要打仗,朝廷根本不会对南方动手,很快朝廷的安抚文书就会来!让你们的人把衙门围好一些,把势头造足了!”

一个骑兵快速回来,他说道:“宗相公,已经探查到,现在江宁城内秩序大乱。”

宗泽问道:“城门可有关闭?”

“城门并未关闭。”

“好,随老夫入城,老夫倒要看看,是何方妖孽敢在此作祟!”

第529章 宗泽平乱(第一更)

风浪在烈日的炙烤下,从远处涌来,吹在人身上,没有丝毫凉意,反而滚烫难耐。

江宁府是出了名的酷热之地。

这个季节,麦田已经收割,水稻的青绿之间缀出一簇簇金黄。

翟进不由得感慨:“东南之富庶,胜于洛京,更远胜于河北。”

翟进是洛阳人,有丰富的军旅生涯,宣和年间就已经是京西第一将,靖康元年知府洛京。

在第三次宋金之战中,宗翰大军南下黄河,抵达洛京的时候,就是翟进驻守洛阳。

宗翰大军攻洛阳不下,才改道进入南阳,走襄阳。

并且他还协助赵宁在洛阳拦截宗翰大军北上,又填补禁军,参加上党之战。

因功被宗泽推荐为河北西路兵马总管,他兄长翟兴则是河北西路经略使,配合陈规全面建立河北西路防御纵深。

翟进被调配到东南,接下来将要负责东南的厢军整改,足见赵宁对东南稳定的决心。

宗泽对翟进说道:“江东人口稠密,河道如网,农业兴旺,是我大宋朝赋税重地之一!”

翟进好奇道:“宗相公,您是浙东人,那两浙路比之如何?”

宗泽说道:“两浙路人口比江东更为稠密,河道更多,商贸更为发达,尤其茶园、手工作坊云集。”

翟进这种北方人颇为好奇。

大宋朝的东南主要指的是两淮、两江、两浙。

两淮田最多,账面上有9736万亩,但实际上已经超过一亿亩。

两江指的是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这里除了种植麦子,还有大量水稻,并且产量极高。

尤其是江西,人口近千万。

此时的荆湖北路、淮东路人口才三百多万而已。

当然,大宋人口最稠密的是两浙路,名副其实已经超过千万。

苏州、杭州、越州都是大城市,明州更是大宋朝沿海商贸最发达的地方之一。

翟进并不知全貌,但是他来到江东,进入江宁府后,就明显感觉到这里的富足。

肉眼看得到的稻田每亩产量比北方每亩麦子产量要多不少,而且河道密布,水源充足。

在一些地方,他还看到了水田、山坡的相结合,既可以喂牛,还可以养鱼,同时种水稻,还能有丰富的草给牲口吃。

宗泽继续说道:“陈旉写的《农书》针对的其实就是南方,多地合用。”

“难怪之前朝廷要在陕西布下重兵,吸引金贼西进,这东南之地确实是国朝重中之重。”

“如今这东南却有人有歹心。”宗泽感慨,“国朝不得安宁,北方本就穷困,却要承担起抗金重任,若是南方不愿意加入进来,是不可能收复失地的。”

翟进说道:“南方为何不愿意出力?”

宗泽说道:“吾为浙东人,出身南方,吾乡里人情淳朴,热爱故土,思报国恩,南人怎会不愿意出力?”

对啊!

宗泽就是南方人啊,南方人怎么可能不愿意出力?

人家宗泽67岁,本来可以在南方安享晚年,却上奏朝廷,在大厦将倾之时,投笔从戎。

江东之地,自古人杰地灵,名将辈出,绝非贪生怕死之地。

翟进问道:“那这江东因何闹起来?”

“表因是陛下在襄阳府严惩借贷一事,这江东大概有不少借贷地主乡绅,但根因却是一些自私自利之辈,妄图扭曲民意,左右朝廷!”

宗泽看了一眼前方,江宁城已经进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