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341章

作者:画凌烟

这地方是渤海海峡的北边登陆点,与它隔海相望的是蓬莱。

齐鲁之地如果想要与辽东做买卖,这里是必经之地。

而事实上,古代的齐鲁,从春秋以来,就是以海洋经商闻名。

在史料不能触及的地方,有理由推断,民间沿海商人,是经常会往来蓬莱与都里的。

或者说,从沧州那一带东进出海,与高丽做贸易的民间海商,也会经常在这里落脚。

虽然不比中原冲要或者长城边界贸易点,但也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汇聚了一些人口。

韩世忠经略登州府的重要一环就是将都里纳入登州府的管辖,连接蓬莱与都里的商业往来。

而都里在宋军辽东战略中的位置,就是粮仓,所有从登州,或者钱家从杭州湾海运来的粮食,全部囤积在这里。

未来,也是未来高丽与大宋的主要贸易点之一。

当完颜昌亲身赶来考察了这里全部地形之后,才惊讶的发现,都里城西边背靠大山,南边则直接面向大海,北面修建起了凸出来的瓮城,唯有东面看起来还能攻打。

但是,在都里城东南面的海域,却陈列着十几艘大船。

那些大船仿佛一头头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兽一样。

它们距离海岸线很近。

完颜昌不通水战,他无法判定那些大船能否再往岸边靠近。

如果海船上的宋军能够在金军从东面攻城的时候,成批量下船,组建冲锋队,将对金军的攻势造成极大的干扰。

完颜昌一时间犹豫起来。

他立刻一些斥候到城西去探查情况。

这些斥候爬上山,穿过崎岖狭窄的道路,还有两个一不小心摔死在山谷。

等下午的时候到山里一看,城西也竖立了城墙,虽然不高,但是都竖立在地形极其古怪的地方,根本不可能组建队伍成批去攻城。

这下完颜昌就蛋疼了。

果然,地图上看的,和实际精细化考察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不一样的。

完颜昌没有贸然动手,而是派更多的斥候去做了全面的探查。

完颜昌是有任务在身的,他在完颜宗辅面前夸下海口说只要十天就能拿下都里城。

在斥候们探查了所有地形后,完颜昌召集幕僚和手下的萌眼们一起商讨对策。

摆在完颜昌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打北城和东城。

幕僚张才说道:“将军,北城有瓮城和箭楼,攻打难度很高,东城地势平坦,宋军还来不及修建瓮城,也没有箭楼,属下建议攻打东城。”

萌眼古里甲却说道:“宋军在海面上摆了十几艘大船,必有蹊跷,我认为要攻打北城!”

张才说道:“那十几艘大船距离岸边尚有距离,宋军要下船登陆接应东城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难道没有看见每一艘船与岸边的礁石都有铁链连接吗?必要的时候,宋军是完全可以借着铁链滑到岸边!”古里甲显然有些瞧不起张才这种舞文弄墨的幕僚,“你这种没有打过仗的,根本就不知道,必要的时候,用人命也是可以填出道路来的!”

张才不敢多说,毕竟他是汉人,汉人在金国的地位自然而然就低女真人一等。

完颜昌说道:“难道诸位没有发现,宋军这是逼我们去打北城!他们必然在北城布下了重兵,还有各种守城武器。”

众人沉默。

完颜昌继续说道:“宋军让我们去打北城,我们偏不去,我们就打东城!”

古里甲说道:“将军,若是宋军从船上下来,趁着我们攻城,突袭我们怎么办?”

“在海边设置一道防线。”完颜昌笑道,“我不信,我们在岸边恭候,宋军从海上攻,还能击败我们!”

众人听闻,不由得称赞完颜昌英明。

四月初九,金军开始行动起来。

完颜昌是四月初七抵达都里的,他只有十天时间,四月十七日必须拿下都里。

这一天一大早,赵谌正在研究怎么煮海蟹吃。

自从到登州后,听说沿海一带的民众生活艰难,只能靠海里的海蟹、海虾、海鱼一类的勉强度日。

赵谌是一个性格善良的人,他听说沿海民众过得如此惨,一时间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为了安抚民情,他贵为齐王,也跟着吃起这些来。

他有时候还会亲自煮了,邀请张青、呼延通他们一起来吃。

虽然张青和呼延通每次都吃得泪流满面,却还要强忍着吃完。

海鲜这东西,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吃了。

例如南北朝时期就有烤牡蛎。

不过由于运输条件,内地只有极少数人能吃到,叫做山珍海味。

但这东西,其实在古代很多人不喜欢吃,因为太腥了。

只有沿海的渔民实在没吃的了,还经常上炖海蟹,下蹲海参,靠此勉强度日。

就在赵谌又准备煮海蟹请大家吃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了钟声。

他抬起头朝外面看去。

“发生了什么?”

一边的侍从说道:“殿下,可能是金贼攻城了!”

“攻城?”赵谌愣了一下,转身往屋里走去。

“殿下,您要去哪里?”

不多时,赵谌披着一身甲胄出来了,目光坚定地说道:“当然是和都里城的军民一起守城。”

若是赵宁看到这一幕,大概会有些欣慰。

人是复杂的。

赵谌是一个保守派,没有见过世道人心,一味理想地坚持圣贤之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胆小鬼。

正如秦桧的老婆王氏所说,在保守派全面崩塌的时候,太子还敢站出来,是真的勇!

“殿下,您不能出去,外面太危险。”

但是赵谌已经披甲而出,他的护卫们也跟着他出去了。

大街上随处可见军民的身影,披甲的禁军已经开始在空地上列队集结。

厢军们开始从武器库里搬出一箱箱武器。

都里城的县尉正在大街上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不要乱,该做什么做什么。”

张青带着人向城头走去,他遇到了赵谌。

“齐王殿下,您怎么出来了?”

“我也去。”

“那里太危险!”

“没事,我不打扰你们。”

城楼的钟声越来越密集,张青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交代道:“保卫好齐王!”

“是!”

赵谌跟随张青登上城楼。

金军的前锋队已经在东城外列队,足足有数千人,披着轻甲,在阳光的照射下,映照出森冷的光辉。

一个金军军官大声喊道:“投降不杀!”

接着,数千金军跟着也大声喊道:“投降不杀!”

然后金军全军都开始大喊:“投降不杀!”

一时间,声震四野,气势如虹。

“张指挥。”下面的人对张荣喊道,“金贼准备攻东城了!”

第485章 完颜昌又失算了(第二更)

张荣一边披甲,一边说道:“我看到了,全军集结。”

船头响起了集结的号角声,几个传令兵站在船桅上摆动着旗帜,意思是集结兵力。

宋人的一艘海船能装多少人呢?

有史料记载,大规模的海船,可以撑在三百到五百人。

这个承载量,和17世纪的欧洲远洋战舰盖伦船的承载量相当了。

并且,还采用了眠桅和卸桅技术,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桅杆卸下或者放倒。

河船也有这种技术,这种情况在《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记载。

不过宋代还没有出现远洋征战的战舰,宋船更多的是为商业服务。

船运技术能发展到这一步,也充分说明了大宋商业氛围之浓厚。

据说宋代还有一些更大的船,在江河之中,人们常年生活其上,专门以捕鱼、运输商品为生,相当于一个小村子。

只不过,这种类型的河船在宋代以后就消失了,毕竟内地的商业氛围进入明代后已经没落。

倒是海船进一步造得更大,便有了郑和下西洋那样的超级大船。

此时,张荣所率部众的船,每一艘上有三百人,一共12艘,共3600人。

金军前锋由古里甲率领。

在金军呐喊助威完后,天地间仿佛又恢复了宁静。

海风阵阵,海浪不停拍打着岸边礁石。

一支人数约莫两千人的金军快速在海岸线边上列阵,形成防御。

不多时,古里甲的攻城队开始往都里城东城门推进。

当进入宋军弩箭射程后,城头瞬间冲出密集的箭雨,噼里啪啦地朝金军落去,射击在盾牌和甲胄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一些人中箭倒地惨叫,大部队依然高举着盾牌,继续朝城楼移动。

冲在最前面的则是一辆巨大的“牛车”,身体最强壮的那批金军躲在“牛车”后面,用力推动着它。

这种“牛车”的书面名字叫填壕皮车,收录在大宋的《武经总要》里。

它原本的形状其实不像牛,而是方形的箱子,里面有轮子,为了加固结实程度,周围用牛皮包裹。

相当于古代的装甲车一样,是专门用来攻城的。

不过金人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加威武,于是将它的形状建造得类似一头大牛。

当这辆车抵达护城河的时候,里面的金军开始往护城河里倒东西。

宋军的弓箭射在上面,基本上是不可能击穿它的。

到金军大部队推进到一定的距离,躲在鹅车后面的弓箭手们趁着空隙,也开始放箭。

很快城头宋军也有人中箭,不过在少数。

赵谌说道:“金人也有与我们一样的攻城器械?”

张青说道:“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金人也在不断地学习。”

金人的攻城器械其实还比较简陋,并不是说金军没有那个技术,而是完颜昌仓促行军抵达都里后,在附近就地取材,三天之内建造攻城器械,能精良到什么地步呢?

双方开始在护城河那一段距离对峙起来。

弓箭密集如雨,发出尖锐的声音。

不多时,宋军开始用火箭,密集的火箭扎在牛皮上,开始冒白烟。

还有的扎在鹅车上,将鹅车点燃。

一些金军士兵连忙探出头,身手好的直接爬上去,趁着火小赶紧灭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军也不放箭了,毕竟箭矢的数量是有限的,能燃烧的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但这段时间内,金军主力部队的呼啸声和战鼓声却没有停过。

他们通过制造巨大的声响来威慑城内的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