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329章

作者:画凌烟

有人激动地大喊出来。

几个读书人走出来,听到这般话语,其中一个人说道:“吴玠收复了太原?”

另一个读书人说道:“吴玠能力还是差了一点,到现在才收复太原。”

消息传进皇宫,东西府、军政院的官员们隐约都听到了那声音。

秦桧从尚书右丞厅,他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有些意外。

“赵相公,好像有河东军报。”

赵鼎放下笔,疑惑道:“莫非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此时,传令兵已经到了文德殿外。

赵宁愣了愣,太原军报?

“快传!”

说完,赵宁却也等不及了,三两步便冲了出去。

外面正在下大雪,他却浑然不顾。

那传令兵见到赵官家,愣了一下,激动地说道:“陛下,河东急报,王师克复太原!”

说完,他双手将军报呈递给赵宁。

那双手冻得通红,在颤抖。

赵宁心中狂跳,但他还是很客气地说道:“辛苦了,来人,带他下去好好歇息。”

传令兵被带下去。

赵宁快速打开战报,有两份。

一份是吴玠写给大名府总制置司的,一份是宗泽写的给赵官家的。

两份军报都有一个特点:这是一份用鲜血写成了捷报!

在字里行间,赵宁仿佛亲眼看到了太原城内的尸山血海,听到那些无数手无寸铁之人的哀求和惨叫。

在十二月初一的太原会战结束后,太原城内的金军就派人出来谈判了,完颜胡甲愿意开城投降,条件是不杀他们。

如果宋军不接受他们的投降,他们便在城内杀光所有人,一起陪葬。

吴玠同意了。

在十二月初一的晚上,神卫军真正进入太原城内。

当神卫军入城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街道上堆满了尸体。

原来太原城内的大动乱,导致城内三万多人丧生。

有的家里甚至被野蛮的金军杀绝了。

为此,无数人请命,要求杀光所有投降的金军。

不过都被吴玠强压了下来。

吴玠倒不是说什么“杀降不祥”之类的鬼话,而是投降的金军尚有数千,才初步控制下来,他不想在太原城内再动干戈。

要杀也是过段时间骗出去了全部活埋。

当然,吴玠对投降者真正处理的想法并未写到军报上,所以赵宁不知道。

看完这份军报后,赵宁既喜悦,但心情也有些沉重。

他突然问道:“今天是何年何月?”

跟出来的张叔夜说道:“陛下,先进去再说吧,小心着凉。”

“今天是何年何月?”

“今天是靖康五年十二月初十。”

“我们之前给吴玠定的是多久收复太原?”

“老臣如果没有记错,是三个月,也就是明年一月之前。”

“吴玠提前两个月完成了。”

“是的。”

赵宁又说道:“接下来金人会怎么做?”

张叔夜回答道:“金人会很愤怒,可能一边厉兵秣马准备南下,一边派使者前来问罪,问罪是虚,打探情报,拖住我们是真。”

赵宁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在金人来问罪之前,朕要派人先去问罪。”

大义的高山上,有一个绝佳的位置,不能等敌人抢。

赵宁大脑开始飞快转动起来。

他已经想好接下来的对策了。

这一天,收复太原的消息,在东京城内传开了。

吴玠这个名字,第一次在东京的朝野上下,变得如此光辉耀眼。

谁都知道收复太原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自从赵光义雍熙北伐落得仓皇北顾之后,为了防辽,大宋便在河北、河东之地修建了三座军事重镇,俗称北边三镇。

北边三镇分别为河东太原府、河北中山府、河北河间府。

它们无可奈何地代替了长城,成为大宋北边防线。

而坐落于河东腹地的太原府,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河东之地(山西省)大部分都是巍峨的崇山峻岭,但有两条路可以快速南下。

一条是从太原沿着太行山西侧走上党,南下饮马黄河,俯瞰对面的洛阳。

一条是从太原走吕梁山下,经汾州,南下抵达大宋产盐中心解州(运城),此地距离关中长安已经不远。

太原府沦陷于第二次宋金之战,到第三次宋金之战的时候,金军屯兵于太原,毫无压力地从太原发兵南下,中原腹地和关中一带几乎就暴露在了金军的铁蹄之下。

为此,赵宁不得不在隆德府,也就是上党一带驻守大军来防御金军。

而现在太原拿回来了,大宋的防线再次推到了太原府前线,并且距离雁门关仅有三百里,距离府谷仅有四百里。

这些地方全部是军事要塞。

只要太原在,金军想要再次南下,就只能从真定府、河间府南下了。

这也意味着一旦宋金开战,金军很难再威胁到陕西,这大大降低了宋金夏三国同时开战的时候,陕西腹背受敌的概率。

可以说,太原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灭夏的压力至少减了一半。

朝野震惊,新政全面推开之际,前线还是第一次传来收复失地的捷报。

这对刚刚经历了大清洗的大宋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十二月十一日,早朝。

群臣先是恭贺了皇帝陛下,随后开始各抒己见关于经略太原的策略。

“收复太原,是吴玠以及全体神卫军将士,还有太原军民合力的功劳,太原城内死伤惨重,北方民众无不日夜盼望王师,朕心甚痛,朝廷当酌情为战死者民众发放特殊抚恤金,众卿以为如何?”

第467章 责问高丽使者(第二更)

赵官家要撒钱来安抚民心,表示朝廷对太原军民的重视,这自然是仁政,秦桧立刻出列说道:“陛下圣明,百官盼望王师北上,也说明了陛下圣德感召四方,乃苍生之幸,万民之福。”

张叔夜出列说道:“陛下,为今之计是速速定太原,增补民力,调移兵马。”

“卿有何建议?”

张叔夜又说道:“可任吴玠为河东经略使,以此聚集河东之力,重筑太原军镇。”

张叔夜此话一出,好几个人准备站出来反对。

“准!”赵宁倒是非常干脆,毕竟这种事私下已经排练好了,他也不给其他人推荐的机会。

秦桧站出来说道:“陛下,吴玠毕竟是武将,本朝经略使皆为文官。”

赵官家说道:“鄜延路经略使刘锜,熙河路经略使李彦仙,皆为武将,河东经略使朕认为吴玠很合适。”

其实秦桧想推荐康王,而且今日朝堂之上有好几个人想推荐赵构。

收复太原之后的战略,实在太重要了,将这个位置给吴玠,赵宁才放心。

接下来,他要快速调动更多军民到太原府。

谋府谷、取代州,临雁门,修筑长城,积蓄兵力,克武州,夺宁边。

这几个地方,皆为边关要地,若是能收复这些地方,河东以北与内长城之间的地界几乎就全部收回来了。

这相当于打掉金军对河东威胁的桥头堡,将金军逼迫到雁门关外。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例如现在,金军想要南下,若是走代州一带,金军可以在代州囤积粮草和兵力,以代州为前线,直接打太原。

如果将这些地方全部收复,金军就只能在雁门关以外的云中府(大同)聚兵了。

而云中府与河东是隔着雁门关这道长城的。

赵宁大可以重修长城。

有长城在,虽然不可能完全阻隔蛮夷的入侵,但最重要的是,阻隔了骑兵南下,或者说增加了蛮夷行军成本。

如果金军要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毁掉长城,总得花时间吧,长城岗哨一旦发现,宋军就可以立刻派兵过去,一边毁,一边修。

长城这东西,除了可以控制中原和草原的经济往来,军事作用大概就在这里,它增加了外敌南下的成本。

打仗打的不就是钱吗?

我让你行军成本暴涨十倍,你就更加不敢长驱直入了。

后世网络上一些历史发明家充斥着对长城的偏见,那是因为他们站在21世纪的生产力基础上,披上了上帝的光环,吞吐日月。

战国时候,北方诸夏修建长城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搁在赵宁这里,这一步战略,可以称之为“修复长城战略”。

这还只是长城修复战略的开始。

等长城修复后,可以利用长城来控制内外经济,一边用武力,一边用经济,双重打击金国。

赵构是没有能力去担任河东经略使的。

秦桧显然不肯罢休,他说道:“陛下圣明,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计。”

其他人也跟着说道:“陛下圣明。”

秦桧又说道:“臣以为,河东凝聚于太原,而河北西路则凝聚于中山府,朝廷当早做准备收复中山,然则河北西路前线却无统帅,宗相公年事已高,只可坐镇大名府。”

赵宁点了点头。

秦桧这才又说下去:“康王在靖康二年有勤王之功,又在去年推行了京东两路新农政,众望所归,是以臣引荐康王出任河北西路诸军统帅,归大名府总制置司管辖。”

“康王现在担任开封府府尹,推行交钞下乡新政,此乃国朝重中之重,何以担任河北西路经略使?”赵宁直接回绝了,“宗相公倒是推荐了人选,岳鹏举屡立战功,可以出任河北西路经略使。”

他也不问众人意见了,只是说道:“叔夜相公,就这么定吧。”

“是。”

秦桧被怼回来两次,心头一沉,不敢再多说了,只是道:“是臣考虑欠妥,陛下圣明。”

礼部尚书李若水出列说道:“陛下,高丽使者已经抵达东京数日,此次便在殿外。”

“宣。”

高丽使臣金敦中领着使团入殿,行大礼。

“小使参见大宋皇帝陛下,万岁圣安。”

“圣躬安。”

“小使从敝国带了一些贡品,这里有千年人参,特此献给皇帝陛下。”

金敦中双手托住一个锦盒,王怀吉走下去,将锦盒打开,里面的确有一副人参,看样子已经有些年岁了。

不过说千年人参多多少少有些夸张了,也就几百年。

“多谢使者的礼物,朕收下了。”

金敦中说道:“祝愿皇帝陛下万岁,大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