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292章

作者:画凌烟

甚至连朝廷也未必知晓现在广州、泉州住了多少阿拉伯人。

而所谓的海洋贸易数据,就更不可能有了,至于全局情况如何,连钱槿姝也未必知晓。

不过,至少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在大宋本身就愿意与海外做贸易的时代,五个市舶司都很忙碌。

这给赵宁扩充海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正史的时代脉络也没有发展偏差,南宋时期,海洋贸易大涨。

只不过,赵宁认为还可以把局布得更大一些,将海洋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他说道:“若是如此,是否可以增加与大食人的商贸?”

钱槿姝说道:“陛下若是想要增加与大食人的商贸,可以实现,不过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若是增加商贸,必然需要更多的商品卖出去,那这些卖出去的商品来自何处?”

“自然是民间,大宋民间纺织兴旺,作坊众多,南方更是茶园与日俱增,朝廷若是要收丝绸、陶瓷、茶叶,并不是难事。”

“可是民间人口众多,若是朝廷在民间收集这些商品,必然导致诸多商人或者地方权贵圈地种桑、苎麻。”

钱槿姝不紧不慢地帮赵宁分析着。

“长此以往,良田被并,更多的田被用来种其他的,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岂不是可能会引起粮荒?”

赵宁心里说道:把这小娘子弄进宫来绝对是正确的!

这是真的在底层带过的人,又做过本地粮食买卖、了解诸多细节的人才知晓的。

北宋末年的人口本身就要破亿了,那边需要更多的良田。

大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后,为什么放弃中原与河北的养马地?

因为马这种动物,养起来极其复杂,非常麻烦。

它是个直肠子,而且不停地吃,还要经常溜,需要很大的地。

但随着人口逐年暴增,民间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宋朝堂上的相公们一商议,觉得既然都跟辽国议和了,就别养马了吧。

种地,能养活更多人。

毕竟眼下人才是最重要的。

北宋的一百年,也是中国农田大开荒的一百年,水渠河道网开拓的一百年。

大宋朝精细的管理,使得内政兴盛,这才有了不少农村人流入城市,促进手工艺和商业发展的局面。

而这一切的前提,其实都是粮食供给要跟得上。

回到赵宁想要对海外做商品输送,虽然没有蒸汽机,产能不可能拉到工业时代的水准,但以大宋目前社会结构来看,一旦打通航线,对外输出商品绝对不少。

可商品不是靠魔法变出来的,要保证足够的丝绸,就必须种植足够的桑树,要保证足够的布匹,也要保证足够的苎麻一类植物。

一句话总结:就是要种植经济类作物。

那这必然就牵涉到改稻为桑,破坏现有的农业平衡。

这是天大的问题。

钱槿姝继续说道:“以杭州府为例,目前每户农家每亩田一年收成是三石,民间尚有余粮可以从东南沿漕运输送到京师,但若是朝廷大力推苎麻、桑树,则良田减少,甚至可能出现有人私下恶意霸占,引起民愤,东南产粮颇多,相当一部分供给京畿之地,可能会影响到京畿。”

赵宁沉默下来,沉默片刻,钱小娘子说得是对的。

这种政策类的,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定点收效的。

例如朝廷在两浙推行改稻为桑,只拟定十万亩,必然会有许多人私下偷偷改,因为利润大啊!

大宋的丝绸、陶瓷和茶叶卖到海外都是暴力!

大宋朝可有不少“资本家”啊!

他们到处闻金钱的味道,哪里有金钱,他们就聚集到哪里,不惜践踏人间道德。

所以,这事不是说我划定一个范围,就可以解决的。

更何况,东南的产粮还牵涉到这几年河北、河东的灾情救济。

若是稍微不注意,把东南玩坏了,就可真的是大灾难。

赵宁说道:“若是如此,从江南西路(江西省)、荆湖北路(湖北省)、蜀地沿着长江往东南调度粮食,如何?”

“若是陛下执意如此,也是可行的。”

尤其是正在大力开发的荆湖北路,江汉平原在先秦时代还是云梦古泽,但到了唐宋,已经有了大片肥沃的土地。

荆湖北路又在长江边上,河运网仅次于东南,若是能开发出那里,是可以填补可能出现的粮食空缺的。

赵宁说道:“可否在江南西路、荆湖北路和蜀地大量种植桑树、苎麻?”

“可以。”钱槿姝说道,“民女对这些地方不甚了解,不过据民女对东南的了解,若是直接在东南种植会更好。”

“为什么?”

“有两部分原因,一是东南河道密集,原料和商品调运更加方便,二是东南本身手工艺已经很发达,民间有许多作坊,如此,能更快地产出更多的商品。”

赵宁不由得震撼,钱小娘子对这些问题看得实在透彻。

那东南之地,为何到宋朝之后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是因为南宋时期临安成了首都?

那为何明朝朱棣迁到北京后,江南依然是全国经济中心?

就是因为江南这个地方,河道网密集得像人的毛细血管。

商业繁荣的土壤是交通。

在生产力有限的时代,船运是最省钱最快捷的。

这就保证了原材料可以低成本快捷运输到东南各县城,也可以使商品低成本快捷运输到集中地,统一售卖。

这也是21世纪,上海成为第一大港的根本原因,因为那些河道网都连通着黄浦江,再加上一个长江。

这是汇聚了长江一整条线,再加江南河网,请问还有哪里有这样绝的港口位置?

只不过宋代的上海,还是真的海。

赵宁退而求其次,从钱塘江出去的杭州湾也是很好的地方。

如果这样说来,还真的只能在东南开拓经济类商品中心。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更多生产丝绸、布匹、茶叶,不仅仅是对外做贸易,同时也能向大宋内部做内销,促进内部商品繁荣。

毕竟江南到京畿之间,也有密集的漕运河。

这个优势,蜀地、荆湖、江南西路都不具备。

所以两人这一顿讨论下来,还真的只能将这个经济中心放在江南。

如果这个战略真的成功,大宋朝内部的经济将出现腾飞。

还会帮着交钞普及。

内部一旦有钱,有粮,有物资,面临日益剧增的人口问题,和对外战争问题,都可以有效解决。

第414章 莫名背锅的王宗濋(第一更)

赵宁继续问道:“听闻你还收集了一些海外图志?”

“哦,确实有一些,比较零散,都是以前收集的。”

“我准备在杭州开办一个杭州海事大学,那些海外图志可否借我一用?”

钱槿姝连忙说道:“陛下若是需要,就都拿去吧,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能为陛下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是民女的荣幸了。”

“槿姝。”

“民女在。”

“我昨日与你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昨日……

钱槿姝这才回过神来,想起来就是眼前这个男子,昨日言之凿凿说要娶她。

她又想起来昨日赵宁说的,嫁给他,能够施展才华的位置会更高。

现在看来,他说的话的确是真的。

只是,钱小娘子却心中空落落的。

她并不在乎什么才华的施展,她只想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爱情就像一杯酒,谁喝下去都会醉。

钱槿姝喝了这杯酒,醉得一塌糊涂。

她本以为可以和赵官人私奔。

她都想好了,私奔后,找个大家都找不到他们的地方住下来,种田、劈柴,或者做点小买卖。

生几个小孩,相夫教子,和赵官人安静、平稳地过完这一生,白头偕老。

钱家的那些钱,什么名,她都不想要了。

她只想要赵官人。

可是……

想到这里,她感觉心头像破了一个洞,一股无边的悲痛如同潮水般袭来。

可是赵官人是赵官家,是当今皇帝陛下。

皇帝是没有真正的男女之情的。

更何况,当今赵官家是一个力图恢复汉唐盛世的雄主,更不会沉溺于男女之情了。

然而,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她只想自己的夫君是一个平凡人。

想着想着,她就委屈地落了眼泪。

赵宁惊讶道:“怎么了?”

“哦,没什么,可能昨晚没睡好,眼睛有些不舒服。”钱槿姝连忙擦了擦眼泪。

赵宁站起来,走过去,走到钱槿姝面前,用手帕帮她擦了擦眼角残留的眼泪,看着她那秋水一样的眼眸,清澈中却带着几丝忧郁和无奈。

“今天的你,和以往的你有些不同。”

钱槿姝小心问道:“有什么不同?”

“以往的你,明媚,自信,像春风,似明月。”

钱槿姝忍不住问道:“那现在呢?”

“现在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女孩。”

说着,赵宁一把抱起钱槿姝,将她拥入怀中,鼻尖立刻嗅到钱槿姝身上独特的体香味。

女人都是水做的,软软的,糯糯的,香香的。

尝起来却如海风一样。

“当皇帝是很孤独的,总需要有人陪伴聊天吧。”赵宁用那种很温柔的语气说道。

钱槿姝沉默地点了点头。

下午的时候,册封妃子的圣旨到了钱家。

钱槿姝的封号为“淑”,也就是淑妃。

淑妃四妃中排第二,排第一的是贵妃。

钱槿姝的册封仪式很顺利,赵宁跟朱琏打了个招呼,朱琏倒是通情达理,没有阻拦。

但这件事却引发了一些政治小风波。

京师官场不少人听闻后,开始派人去调查这个钱家,最后一查,好家伙,原来是东南钱家的分支,在京师这两年做买卖做得这么大了。

而且还跟王宗濋有关。

这下无数猜想都来了,许多人认为,一定是王宗濋将那个女子引荐给赵官家的。

这哪是什么狗屁男女爱情,这分明就是政治投机。

当然,还有不少人是听说过钱氏兄妹的,毕竟买卖做的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