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186章

作者:画凌烟

“陛下。”

“回来了。”

“这是西夏国主上呈给陛下的。”

赵宁打开看完李乾顺的信。

说了一大堆废话,最后有用的是,啥时候能扩大盐和丝绸的贸易?

李若水说道:“陛下,孙傅几个月前派人在西夏国内探查到,西夏人在我朝低价购买丝绸后,又高价卖给了西北蛮夷。”

西北蛮夷?

西州回鹘?

赵宁笑道:“看来李乾顺狼子野心!”

丝绸低价卖过去,高价再卖出去,这是在赚钱。

西夏卖盐,也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这样的贸易结构一直持续下去,必然会造成西夏越来越有钱。

西夏有钱了,就能扩充兵力,加强兵备。

一旦这个鸟地方强大了,他们必然翻脸不认人,能抢就抢。

关于西夏的处理办法,赵宁其实也已经有计划了,现在倒是不必急。

赵宁说道:“答应他们,扩大互市。”

“陛下,这不妥……”

“无妨,先答应他们。”

“这恐怕……”

“李卿,你多虑了,等宋金休战,北方民生缓和,大宋境内盐业产量提升,盐的价格朕也可以给他打下来,他卖4文钱,朕卖2文钱!”

“陛下,我朝并无那么多盐池,恐怕……”

“卿且不必多虑,朕自有办法。”

正月二十五日,翁彦国入京了。

一时间,万众瞩目。

第258章 赵官家的手段(第一更)

翁彦国入京,在官场引起的轰动是空前的。

早在半个月前赵官家宣召翁彦国入京之时,消息就在官场上传开,甚至还有人秘信京畿周围各路。

不少官员都在密切关注翁彦国的动向,甚至他一路入京的路上,还有不少沿途的地方官员给他写信。

谁都知道,翁彦国是执政蔡懋的人。

蔡懋是保守派的头子,蔡家那是京师大家族,在官场上也是盘根错节。

淮南西路是大宋最富裕的路之一,能去那里做转运使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

你可以理解为21世纪派到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去做领导的人物。

这还不知是翁彦国入京引起广泛关注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他去年九月初一上奏朝廷的那份“忧国忧民”的奏疏。

那份奏疏立刻让他变成了反对新政派的翘楚人物,引起了无数旧派官员的赞美。

若只是官员赞美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引起了旧势力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旧势力包括了旧派官员、地方乡绅地主大商人等等。

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之间用金刚铁链相互连接,组成了复杂的利益链条,如王安石者,触犯他们的利益,也被打入了奸臣之首。

他们不仅仅有土地资源、倒卖朝廷资产,还在民间掌握了充分的舆论权和道统权,并且经常以天下大义为由,行他人之事,获自己之利。

翁彦国真正讨好的是这样一个群体。

赵宁也不是一个愣头青,他宣召翁彦国入京,并不是以淮西税务之事宣召,而是以翁彦国那份奏疏的名义宣传他入京,商谈他所言民生之事。

大有表彰、赞美翁彦国之意。

这让一路的官员更加肆无忌惮想要跟翁彦国拉关系,更让刚进入京畿地界,还没有到东京的翁彦国,就有一批官员前去相迎,以国士赞之。

但实际上,赵宁现在已经有充分的理由罢免翁彦国。

仅仅当日李青在他面前说的那些话,赵宁就可以立刻派人把李青抓起来,然后审问,只要能审出翁彦国在淮西滥用职权,就可以罢免了翁彦国,让他滚蛋。

但这还不是赵宁想要的,一个翁彦国算什么?

他不过是放到台面上来的人物。

他代表的是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势力,也是朝中保守派的一颗棋子,仅仅只是罢免他,对局面的撼动,微不足道。

李青写的那封信,以及高俅派过去的那个人能在王仲衡那里买到多少田,才是重点。

逮到下面具体执行的人,整条链的关键才会浮出水面。

还有户部、肃省院在寿州和庐州查处的一系列情况才是重点。

尤其是庐州,庐州知州王敬自缢,到底是谁掌握了王敬的把柄,让王敬甘愿做牺牲品来逼走朝廷派下去的调查组?

就在翁彦国入京的当天,皇城司在庐州的密报也送到了东京。

王敬在庐州的家着火了。

着火的时间是在正月初四,民间传言是意外着火。

毕竟这大冷天的,干燥,容易走水。

王敬正月初一上吊自杀,他在庐州的家正月初四着火。

你要说没联系,狗都不信。

无论如何,在赵鼎的安排下,户部又下了一批人到庐州,肃省院也调了几个人到庐州。

寿春府的争论还在继续,东京官场又热闹起来。

最近旧派大臣又借着王敬之死,对新政派官员进行炮轰。

一切看起来都变得混乱起来。

但只是看起来而已。

赵宁之所以宣召翁彦国来京师,其实就是暂时将翁彦国调离淮西。

没有了翁彦国压阵,下面的人就没有了主心骨,就很容易各自为政,有些人的行为就容易做出出格之举,或者露出破绽。

这大大减少了户部和肃省院在淮西的阻力。

正月二十六日,翁彦国入京后的第二天,入宫陛见。

赵宁刚刚与王宗濋去考察了“大宋朝的国有制造衙门”少府监,检察完香皂流水线生产模式后,回到文德殿,就看到翁彦国正在外面听宣。

“翁卿。”

翁彦国抬头一看,看见赵官家走来,连忙上前,激动地说道:“臣翁彦国参见陛下,圣安。”

“快快免礼。”

赵宁表现得非常热情、和蔼。

“谢陛下。”

“走,里面说。”

翁彦国以为赵官家会质问税务之事,会谈王敬之死,会神色难看。

但眼下,赵官家神色淡然,看见自己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他跟着赵官家进了文德殿。

“陛下,臣有罪。”

翁彦国进去后,立刻就跪了下来。

赵宁大吃一惊,连忙说道:“卿何罪之有?”

“淮西去年夏税大减,此乃臣之罪一,庐州知州王敬在寿春自缢而亡,此乃臣罪之二!”

翁彦国表面说自己有罪,但其实他说的这两条,仔细说来,都不能算他的罪。

就说税务问题,各路都有税务问题,赵宁真要以税务治罪,岂不是各路转运使都要治罪?

王敬自缢就更不必说,表面看起来就知道是户部和肃省院逼的。

但他偏偏主动认罪,这就是政治里经常的以退为进。

赵宁连忙将他搀扶起来:“卿言重了,这不能怪卿,靖康二年,是卿配合朝廷调集粮食,度过京畿路粮食危机,卿有大功,何罪之有!”

翁彦国一听皇帝这么说,表面还保持着一副“我有罪”的表情,但心里却已经放松下来且乐开了花。

“承蒙陛下不弃,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翁彦国起身。

赵宁问道:“你的奏疏,朕都看完了,淮西民生如何?”

“陛下,淮西百姓苦啊,去年民间听闻金军打到徐州,人人自危,有人拖家带口,连夜南逃。”

翁彦国这老狐狸,表面看是在忧国忧民,其实是在告诉赵宁,金军对我朝百姓威胁很大,朝廷如果要把新政推到淮西,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这要是换做别的皇帝,听到这里,必然对新政落淮西产生动摇,并且认为翁彦国真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员。

但朕不会,毕竟朕是一个差点就去北方住七星级茅草屋的人。

而且朕亲眼见过翁彦国你的好外甥,亲耳听他说过淮西有你在,他想办什么都能办成!

连十万亩田,说能买就买!

税说不交就不交!

第259章 真的买到田了!(第二更)

赵宁叹了口气说道:“朕知道淮西百姓苦,朝廷这几年年年征战,朕也于心不忍。”

翁彦国观察赵官家言语之间,确有忧色,心里想着:官家以为推行新政便可以解决民生问题,若是他发现推行新政并不能解决民生问题,必然会对新政派心生芥蒂。如此,赵鼎必遭贬谪!

当年王介甫变法初期,年轻的宋神宗与王介甫一见如故,君臣二人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序幕。

也正是在那种情况下,王安石说出了那句震古烁今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意思是:天道的改变不足以畏惧,前代既有的法律制度不必照搬,改革中出现的反对声音也不必害怕。

这是中国古代朴实的唯物哲学和辩证思想,也是这个时代精英们对社会的思辨。

起初,宋神宗对王介甫变法也充满了期待。

但随着变法出现大量的问题,以及遇到强大的旧派反对,神宗几次动摇,后来有王安石被贬。

有王安石的前车失败案例,翁彦国自然认为只要现在的新政不能立刻解决赵官家最担忧的民生问题,赵鼎等新政派的地位一定会动摇。

接下来,君臣二人聊了一些关于淮西民生的问题,翁彦国便告退。

从这次面圣,翁彦国推测出赵官家对现在的新政似乎有了动摇。

新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然而,现在各路民生问题越发严重,虽然新政没有推过去,可因为新政,朝堂和民间闹得人心惶惶。

晚上,高俅入宫汇报。

高俅说道:“三省六部都有不少官员参加了宴会,还有一些闲散官员,为翁彦国接风洗尘,宴会上,无不赞美他忠义爱民。”

“还有人说建议群臣奏疏推荐翁彦国入京,进政事堂。”

进政事堂?

看来人真的很容易飘啊!

这么快就像进政事堂当宰执?

“朕知道了,你只需要密切关注,不可打草惊蛇。”

“是。”

第二日一大早,东京城李宅门口停下来一辆豪华的马车,走下来一个面目威严的中年男子。

这中年男子自然就是炙手可热的翁彦国。

东京商会会长李济带着李家全家人,将他的大舅子翁彦国迎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