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143章

作者:画凌烟

张叔夜说道:“可能是金国细作。”

赵宁说道:“果然如此,金国派了一些细作来此,是为了打探我们的真实情况。”

“官家,若是如此,现在在京畿路推行新政,被金人察觉,他们会不会趁机南下?”

张叔夜说得一边的高俅脸色发白,这样一说,还真有可能。

新政必然损害大部分人的利益,若是京畿路一乱,朝堂便会乱,朝堂一乱,金军趁机南下,岂不是内乱外乱一起爆发?

高俅说道:“官家,要不要把形迹可疑之人都抓起来?”

“暂且没这个必要。”

第196章 农政司被围攻?(第二更)

各方派细作,太正常不过了,赵宁也派遣了不少细作潜入金国。

但真要搞到核心机密,就不太可能。

例如金国并不知道赵宁的十年计划是灭西夏,如果知道了肯定以此为由出使西夏,挑唆宋夏关系。

这些核心机密,宋朝的保密制度本身就极其完善,想要知晓难如登天。

至于招募军队、搞新政改革这些,都是发布公告的,瞒不住,也没必要瞒。

“把形迹可疑之人盯紧一点。”

“是,臣会严查。”

赵宁其实更希望找到哪个官员私通金国。

这朝堂的官员还要继续换!

王怀吉说道:“官家,岳飞、刘錡在宫外听宣。”

“宣!”

不多时,岳飞、刘錡入殿。

边陲武将得见圣颜,是莫大的荣幸。

不过两人已经卸甲、卸下一起武器,着官袍。

“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两位卿快快免礼。”

“谢陛下。”

赵宁看着张叔夜,笑道:“鹏举此次立大功也!”

张叔夜也笑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从这次的战局看来,金军的东路大军几乎是被岳飞一手击溃的,轮功劳,他的功劳甚至超过了刘錡和韩世忠,且还在宗泽之上。

这是大功。

所以直接提拔到冠军大将军。

“承蒙陛下垂怜,都是宗帅指挥有方,下面的将士们奋勇作战,臣只不过尽自己的职责。”

“好!”赵宁站起来,走下去,走到岳飞前面,他很满意地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还有刘錡。

巧得很,这两个人后世的谥号都是“武穆”。

“刘卿此次在陕西,也立了大功,朕早听张相公提及。”

刘錡长得比岳飞还要高,皮肤黝黑粗糙,但目光明亮有神,一看就是常年在黄土高坡上打仗的人。

刘錡说道:“臣不敢居功自傲,皆是下面将士们奋勇杀敌!”

“好!这两位都是大宋的好将领!”赵宁拍了拍刘錡的肩膀,“知道以前大宋为何总是打败仗吗?”

“就是因为将帅贪功,视士兵如草芥,真正的名将,爱兵如子。”赵宁很是激动。

皇帝这是间接地说其他各军将领治军有问题。

“皆是为陛下分忧。”

“张相公。”

“臣在。”

“你是军政使,你认为该如何提拔岳飞?”

张叔夜说道:“可提拔为神武军厢都指挥使,领神武军左厢。”

赵宁道:“依朕看,可再提一级,自今日起,提岳飞为神武军四厢都指挥使,领神武军左右厢。”

岳飞连忙道:“臣多谢陛下圣恩!”

“提刘琦为拱圣军厢都指挥使,领左厢。”

刘琦道:“臣拜谢陛下圣恩!”

随后,赵官家又让此二人入讲武堂,教授上六军军官。

如此,赵宁的新军这才出具规模,天子上六军,骨架算是搭建起来。

随即,又拟旨,提韩世忠为龙卫军厢都指挥使,提吴玠为神卫军厢都指挥使,吴麟为神卫军第一军军都指挥使。

提张俊为天武军右厢第二军军都指挥使。

至此,大宋新一辈能打的将领,进入中高层,这无疑对接下来新军的训练如虎添翼。

又赐宗泽太子太师荣誉衔,领军政副使。

赐李纲太傅衔。

张浚先压着,现在弹劾他的人太多了。

在新政推行之际,大肆提拔年轻一辈的将领,又恩赐老一辈的军政大员,其目的昭然若揭。

当然,少不了刘光世。

刘光世在邯郸被张俊逮住,六月初被送回了汴京,关押到军督府监狱,等候审判。

但这些,对于现在的汴京来说,都不算什么了。

大家似乎并不在意,大家真正在意的是陈东提的《京畿路新农政》,更在意的是政事堂颁布的《京畿路新农政条则》。

什么是条则?

条则就是临时颁布的有法律效应的规定,这是大宋朝的老套路,从赵匡胤时代开始玩的游戏,在商税里用的最多。

六月九日,新农政条则发出去第二天一大早,就登上了《东京日报》头条,在东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邸报很快抵达郑州、颖昌、澶州、拱州。

六月九日下午,赵宁刚刚查验完讲武堂,以及东京大学教材,王怀吉就急匆匆跑了进来。

“官家,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何事慌慌张张?”

“农政司……农政司被围住了!”

“什么!”赵宁大吃了一惊,“被谁围住了?”

“各部官员,都在农政司衙门,说要见陈东,说是要绑他来见官家,说是他祸国殃民!”

“这是谁跟你说的?”

“是高太尉派人来传话,高太尉已经去了农政司。”

“好!好得很!”赵宁拍案而起,“一个个!胆子都肥了,敢围攻衙门了!”

还好事先派了禁卫军守着陈东,这要是不派人,恐怕现在陈东要被他们活活打死了。

才第二天,农政司就被围了。

这消息若是传到四辅之地,那里会发生什么?

赵宁深吸了一口气,这就是改革!

改旧制,革旧派,立新法!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改革是要流血的!

“荆超!”

在文德殿外值班的荆超走进来:“陛下,臣在!”

“你速速领300人去农政司衙门,谁敢随意踏进一步,全部抓起来!”

“是!”

荆超领了旨便出去。

“去,让莫俦来见朕!”

“是是!”

不多时,吏部尚书左选莫俦入文德殿。

“官家。”

“朕听闻农政司被官员围住,此事你可知晓?”

莫俦眼珠子开始转起来。

莫俦可不是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知道现在那条《京畿路新农政条则》把事情已经搞大了,现在骂陈东的人无不胜数。

一夜之间,陈东仿佛成了全世界的公敌一样。

而莫俦,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轻易站出来表态的,除非……

除非赵官家给出明确的指示。

政治场上,老油条谁会立刻表态呢?

立刻表态的都是满脑子热血上涌的小白们,以及基层想要往上爬的官员,他们作为急先锋,这个时候玩政治站队,为自己谋取一个好靠山,为自己以后的仕途某个出路。

例如此时此刻去围攻农政司衙门的,官阶都不超过五品。

第197章 高俅的脾气(第三更)

政治从来非黑即白的对错二元论。

改革也从来不仅仅是改制派和保守派的角逐。

更不可能是利益既得者听到改革的政策后,马上就全部跳脚。

马上就跳脚的人,要么是莽夫,至少以他们的心智,永远别想走上中上层。

要么是小官,想要依附,借机混仕途。

中国有一句话老话,叫做事缓则圆。

其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字:拖!

这件事看起来是有官员去围堵农政司,但其实真正的目的并没有这么简单,官僚群体也没有这么蠢。

那些家伙派一堆小虾米去围攻农政司,无非就是想引起朝堂上下的注意,把事情闹大,最后让大家都下不来台。

然后逼迫东府搞“三聚”。

所谓的东府三聚,是大宋朝成文的规矩。

下面的札子到东府的尚书厅,尚书左右丞是要批文的,能确定的事情,就直接签字盖章。

不能确定的事情,就写一个字,例如写“上、下”,意思是在尚书省召集官员商议解决。

例如写“中”,则需要上奏取旨,听从赵官家的安排。

例如写“聚”,则是左右宰相商议。

再例如写“三聚”,就是左右仆射和左右丞在内的东府宰执们共同商议,也就是说,问题会上升到集体商议中来。

这是大宋朝东府执政的日常。

所以说昨日陈东在上疏的时候,赵鼎关着政事堂的大门,和一群宰执们在里面把杯子、椅子都砸了,最后礼貌地把奏疏通过了。

而现在一些官员围攻到农政司,其实就是把给东府其他人一个再提报“三聚”的理由。

一旦再次提报“三聚”,赵鼎的压力就会更大,事情就会闹到皇帝那里。

这个逻辑要理解其实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