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23章

作者:江南说书人

《扬州十日记》,《通古斯野人考》,诸如此类的话本,他闻所未闻。

不过里面的文字内容倒是不深奥,反而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马二一边给华工们说书上的故事,一边自己也震惊不已。

原来当年满人皇帝入关,做下了这样累累罪行,这简直是猪狗不如啊!

更让马二气氛的是,原来八旗大兵们,其实不是金国女真的后代,而是不知道哪儿跑来的野人!

通古斯在哪儿,马二完全没有概念,反正不是正经的地方。

至于说这些考据对不对,马二是深信不疑的。

朱明皇帝乃是真龙天子,这是有神迹证明的。

不仅如此,万岁爷手中的锦衣卫飞天遁地无所不能,就连殷人后裔这样远古辛秘都能查出来,考证一个满人起源,还不是手到擒来?

原本以为大辫子乃是祖宗留下来的,结果是野人强迫大家剃的。

这还能忍?

马二越想越气,最终把心一横,亲手将自己的辫子绞了。

像马二这样动手剪辫子的人还有很多,到后来,就只有几个上了岁数的华工死活不肯剪辫子。

对于这样的人,马二嗤之以鼻,却也无可奈何。

圣上至今不发剪辫令,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这一天,马二依旧唾沫飞扬地给众人说江阴典吏阎应元的故事,正到精彩处,大伙儿爆发出阵阵掌声,就连一些旁听的殷人,也附和着叫好。

这时候,大明北镇抚司千户杨六扛着锄头走了过来。

杨六这货自从和殷人姑娘香茶有了一腿之后,现在天天往丈母娘家的梯田上跑。

不过今天他还没来得及去锄草,就被戚文长指派了过来。

他将锄头一竖,说道:“马二,你的运气来了,万岁爷要见你。”

在矿上的时候,杨六这样凶悍的人物就不是马二敢得罪的,此刻他更是连忙站了起来,问道:“六爷,你可知万岁爷唤草民何事?”

“万岁爷的心思我哪知道?”

杨六摇了摇头,“还有,你莫要再叫我六爷,得叫我杨千户,知道了吗?”

“晓得,晓得!”

杨六连连点头,辞别了故事听到一半,浑身难受的众人,朝着朱富贵的行宫走去。

说是行宫,其实就是殷素素那个族长石屋。

马二刚到,便见厂督大人、镇抚使大人,还有殷妃娘娘,正在合力从两匹大马上卸下货物。

而万岁爷则骑着一个古怪的双轮车,正在绕着殷妃娘娘兜圈圈。

见马二来了,朱富贵将自行车停下,招手道:“马师傅,过来看看这些米面成色如何?”

马二闻言连忙上前。

他是酒店账房出身,只随手拈起一些米面放在舌尖舔了舔,便连道:“想必这便是皇室的贡米御面吧,比坊市上的都要精细太多了。”

“嗯,确实是朕从内帑里调拨的。”

朱富贵笑着将自行车靠墙停好,道,“马师傅教书辛苦,一会儿找李伴伴领米面各十斤,油一斤,布三尺。”

马二没想到陛下开口就是赏赐,忙跪下连连谢恩。

朱富贵示意戚文长将他拉起,说道:“圣天子以德待臣,我大明不似满清那般流行下跪!”

其实戚文长自己都有些不适应。

别说满清了,就是太平天国内部,三跪九叩也是应有之仪的,可朱天子居然不喜人跪,真奇也怪哉。

顺着米面的问题,朱富贵又随口考较了马二几个数学问题。

比如说一个大米仓,容积公九石,甲每天放米十斗,张三每日窃米三斗,硕鼠每日吃米五两,请问几日能将米仓堆满……

这些问题,不用笔算或者计算器的话,朱富贵自己也答不上来。

不过马二均是一眨眼的功夫就给出了答案,而且分毫不差。

朱富贵笑道:“我听文长说你精通算术,看来果真如此啊。”

“万岁过奖了,草民只是知晓些账房文牍,都是些小道……”

马二说的是真心话。

在他看来,大道自然是读孔孟圣贤书,其次便是像族兄那样,习得权谋之术,做个幕僚。

像自己这种只会算算账的,那是小道中的小道,近乎于匠。

朱富贵却哈哈大笑:“马师傅不可过谦,在朕看来,你比十个老夫子更有用处!”

……

朱富贵要办厂,哪怕是最简单的伐木场,没有一个职业经理一样的管理人才是不行的。

厂子的大方向当然是朱富贵一手包揽,但各种零头细碎,需要有人来打理。

李老太监是一个令人放心的人选,不过他毕竟岁数大了,朱富贵也有更加隐秘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所以算下来,这个马二是最合适的。

朱富贵已经让戚文长派人暗中观察了马二的言行举止,发现他是矿工中第一波剪辫子的。

政治觉悟不错,政审过关。

而且他的名字也讨喜。

马二,二马,一听就是个能发财的。

于是朱富贵在亲自测试了他的算学能力后,便正式将他提拔为户部员外郎。

这次朱富贵学乖了。

在仔细研究了明朝的官衔之后,没有贸贸然将户部尚书随手封了出去。

一下子封赏太厚,以后就只能赐爵。

最终搞得像太平天国那样遍地王爷,遍地丞相,就委实太拉胯了!

不过即便是员外郎,其实也不算小官,就是后世部局的副司长,相当于地级市的副市长。

于是,刚刚荣升为副市长级干部的马二,扛着十斤大米十斤面,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

剩下的米面,朱富贵打算也赏赐掉。

李老太监传了朱富贵的口谕,华工但凡剪了辫子,殷人但凡能说一句汉话,全都可以领取米面各一斤。

如果华工能写自己的名字,殷人能唱汉语版的《恭喜恭喜》,还能再领三两油,一尺布。

虽然东西不多,但朱富贵准备每个礼拜都发,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

只要每次把考核标准上调一些,能激励到大家学习,对于朱富贵来说就是赚到。

在这个副食品贫乏的时代,即便是殷人妇女,每天都要吃掉至少一斤粮食。

每周两斤粮食,这个数量养不了懒汉,但能收买人心。

至少再也没有人抱怨学习文化知识了。

很多时候,大家不是不爱学习,而是学而无用。

如果学习和游戏一样,每读一遍古诗,可获得情商+1,每做一道数学题,可获得智力+1……

学习时长满一百小时获得成就初出茅庐,学习时长满十万学时,获得成就大学士……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这种设定,学霸肝帝一定会多很多。

……

在新政之下,学习虽然能换饭吃了,但如果想要过上好日子,只靠这点吃食肯定是不够的。

在颁布了学业奖励后,紧接着,大明皇家伐木厂的招聘信息也被贴了出来。

管被服,管饭,管肉,发银子,管娶婚丧嫁娶。

总之一句话,待遇极好!

第031章 大采购

土地,永远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不过在1863年的北美西部,狂野,一望无垠,处处都是机遇。

土地倒也并不显得那么珍贵。

否则林肯也不会通过一部《宅地法》,随手以近乎白送的价格将土地分配给红脖子们了。

甚至朱富贵如果以清国人的身份,拿出一笔钱,现在也未必不能在联邦政府的庇护下买到一块地。

不过等到20年后《排华法案》一出,凶狠的白皮们就会没收所有在美华人的财产。

即便如此,朱富贵也认真的考虑过,是不是要通过“正规”手段去向联邦政府报备一下自己圈下的河谷。

毕竟在未来十年里,或者说,在几条大铁路尚未完工,华人们还有很大价值的时候,白人政府对于华人移民还是表现出伪善的欢迎的。

甚至在1868年,为了方便招募更多华工去拿人命填基建,联邦政府还和清政府签定了《蒲安臣条约》,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力。

想想,华工还真是世界上最惨的群体,壮年时,一手《蒲安臣条约》要你命,侥幸活到退休,一手《排华法案》要你钱。

这就是文明灯塔国的常规操作。

……

总之,最终朱富贵还是没有去和联邦政府的官员们联系买地,与虎谋皮,终受虎噬。

反正云雾部落够远,西雅图镇上的白人警长暂时还管不过来。

既然没有和白皮们发生接触,那么朱富贵自然也无从招募合格的建筑师了。

不得不承认,想靠殷人和华工,是设计不出靠谱的大厂房的。

因此朱富贵只能在平台上寻求帮助。

简单搜索了一下,朱富贵发现各类厂房的结构图纸便宜的惊人。

居然只要8块8,就能买到一整套厂房生产作业车间CAD建筑图纸。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朱富贵立刻买了下来。

解压打开之后,朱富贵傻眼了。

有一定CAD基础,朱富贵倒是能看懂这些图,不过这个厂子规格实在太高了,居然是三千人员工的规划设计。

又费了好大功夫,朱富贵终于在一个【苏援项目合集】的打包套餐里,找到一份合适的设计图纸。

【鸡心山农垦场配套(七)】,这是一家小型锯木厂的设计图。

这家小型锯木厂隶属于鸡心山农垦场,后者是五十年代位于祁连山地区的一个粮食保障项目,目的是服务于青海地区的某军工科研项目。

由于同样位于荒凉偏远山脉附近,【鸡心山农垦场配套(七)】的设计只要稍微做一些改动,就能完美复刻到云雾部落附近的河谷中。

朱富贵在网上查了查这家厂子,没有相关信息。

用卫星地图搜了搜,也没有什么收获。

毕竟是70年前的建筑了,估计早就废弃了。

而且青海那边经常会有地震,这种半永久的简易厂房肯定活不到现在。

虽然预期寿命有限,但朱富贵本来就没想搞一座未来能充当历史遗迹的厂房。

相反,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种简易厂房优点多多。

它建造速度很快,预成的角钢、型钢,搭配石棉瓦,能够很快就造好。

甚至都不用打真正意义上的地基,只要挖一个几十公分的大坑,将钢梁怼进去,灌注好水泥就行。

这对于毫无建筑经验的华工和殷人们来说,最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