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194章

作者:江南说书人

如今看来,应该是多虑了。

当年那郑成功、郑经号称拥土千里,但实际上呢?

台湾那破岛还没有福建一府的人多。

慈禧又听了两三份报纸,里面说的都是工业、商业、农业方面的事情,夹杂着一些新型装备的战恐介绍。

只不过,慈禧完全听不懂,无知者无畏。

总得来说,她想要听到的,大明有兵员几何,有岁入多少万两,有战马多少万匹,有鸟枪抬炮多少万杆,这些数据她是一样没听着。

怪只怪长法战争打响之后,长州藩这边也没有了新的报纸,慈禧没有看到7月份关于大明国庆阅兵的特刊吧。

不然她应该就没有一边抽烟,一边坐着软轿前往养心殿会见大臣这么惬意了。

清朝皇帝一般每周两三次上朝议事,但并不是那么正规,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清朝其实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

康熙朝曾沿袭有“御门听政”制度,冬春季早六点,夏秋季早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政,多少有早朝的味道。

不过到了咸丰朝,“御门听政”就被取消了。

如今同治皇帝基本只是个傀儡,由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垂帘听政。

听政的地点在靠近西六宫的养心殿暖阁。

不过今日不是上朝的日子,慈禧是来与自己的政治盟友碰头的。

今日慈禧与李鸿藻、倭仁等理学清流领袖所密谈的,主要是恭亲王府反扑的事情。

这些日子以来,鬼子六借着明国复辟之事,恐吓朝廷要在天津重启洋务,扩建同文馆,聘请洋人教官训练新式军队,并找靠谱的中间商,再次购买西洋舰队,以便出海剿灭伪明逆贼。

……

说实话,鬼子六说的这些慈禧还是蛮认同的。

她又不是真的傻,不知道洋枪样炮厉害,当年剿灭郑明靠的还是施琅这样的降将呢,依靠洋人剿灭这股新明也并无不可。

而且经历过木兰秋狩,被洋枪样炮追地远遁热河,慈禧也是很清楚洋枪样炮的威力。

义和拳、红灯照的大师兄大师姐那一套还没给她洗脑呢!

有人觉得慈禧这样的顶级封建统治者是不可能相信大师兄大师姐那套刀枪不入的戏码的。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自古以来信这一套的君主如过江之鲫,便是后世科学昌明的80年代,也一度全民陷入气功热之中,其中也不乏领导干部。

不过慈禧迷信归迷信,但洋枪样炮也是想要的。

其实不光是她,甚至就连倭仁、李鸿藻等理学清流,又哪里不知道洋枪样炮的犀利呢?

所谓“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并不是说真的要学宋襄公,他们头还没那么铁。

君不见,阿拉伯虔诚的王爷们,一个个采购兔牌武器都采购得飞起吗?

但问题是……

他们可没土豪国那些石油王爷那么有钱。

“太后娘娘,今日并无外人,老夫也就直言了。”文渊阁大学士倭仁忽然开口道。

第295章 大儒和龟公2

“今明贼作乱与海外,以报纸妖言惑民,捻匪、粤匪又作乱与内,此乃救亡图存之际。”

“然朝中尚有恭亲王等人,屡费国资,糜烂地方,所谓洋务,不过是他们贪污敛财的手段而已。”

“总而言之,国事艰难至甚!之前娘娘曾有言,当年以身侍奉洋夷,乃是为了祖宗基业,为了天下苍生。

后来大清与英法俄三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娘娘居功至伟。”

“如今这伪明之事虽说也没有那鬼子六所言那般紧迫,但终归是要防备的。”

“所以……老臣斗胆……”

啪啪!

手拍官服衣摆的声音。

咚!

膝盖落地的声音。

当!

额头撞地的声音。

“此乃多事之秋,国难当头,老臣斗胆,请太后娘娘再辛苦一回,向洋人借师助剿,再不济,也低价贩卖一些枪炮于大清!此乃万民之所系,祖宗之所系也!”

邦邦邦!

隔着珠帘,慈禧看着眼前磕头如捣蒜的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理学泰斗、帝师文正、曾国藩的良师诤友、蒙古正红旗大儒乌齐格里·倭仁,面色古怪。

有那么一瞬间,叶赫那拉·杏贞看着眼前的人,想到了民间话本中逼良为娼的老龟公。

不过她杏贞名字里虽有一个“贞”字,倒也不是什么贞洁烈女,真要做点什么倒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

她真没和洋人困过告啊!

就在慈禧脸色青一片,紫一片,但很快就收敛起了心神。

毕竟她叶赫那拉·杏贞的内斗技能点还是很高的。

虽然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但当下还是摆出一副有所依仗的样子。

想了想,慈禧忽然问道:“倭师傅,你是皇上的老师,又是工部大儒,理学宗师,想必应该知道炼钢吧?月产五万吨钢,多乎哉?”

“啊这……炼钢?”

倭仁爬了起来,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

炼钢?

这种事就涉及到他这个工部尚书的知识盲区了。

他背着手踱步一圈,道:“不知娘娘为何有此一问?”(倭仁是蒙古八旗,私下场合应该自称奴才,不过他是同治的老师,自称奴才就不合适了。)

慈禧道:“哀家听说,那明贼于海外炼钢,并将此为功绩上表于报纸,昭告天下,故而有此一问。”

“立国之道尚理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明贼误入歧途矣!”

倭仁捻须笑曰,“明贼不以孔孟教化为先,必受其祸。至于些许钢铁,也不过一州一府之数。先帝崩时,臣为宣恩官去朝鲜,便是那样的贫苦之地,每年所得之铁,也有百万斤,娘娘无所虑也!”

话锋一转,倭仁又道:“明人好做大言,洋人虽然粗鄙,但也正是因为粗鄙,他们的军队都是一些浮海而来的骁勇好斗之徒。”

“我大清只需内修德行,外结恩义,便可教化洋人为己所用,故而,娘娘您这边得抓紧啊!”

慈禧点头道:“此事哀家已经知晓,不过事关重大,言不可入他人之耳。”

“今日就议到这儿吧,哀家乏了。”

说罢慈禧便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起驾回鸾。

回到储秀宫,底下的人已经为她准备好俭朴的120多道午膳。

慈禧点起一支饭前烟,正要吞吐一番,忽然看到被自己派出去继续收集情报的李莲英正鬼鬼祟祟地朝暖阁内探脑袋。

李莲英虽然年岁小,但为人机敏,手脚麻利,是慈禧倚仗的人。

慈禧知道李莲英去而复返,必然有什么大事。

果然,一出暖阁,李莲英便连忙道:“主子,奴才从外头打听到一件事儿,那朝鲜使臣正在总理衙门向恭亲王哭告,说是法国人借口征讨日本,强占了他们一处港口。”

“奴才想,这朝鲜可是首藩,又挨着咱大清的龙兴之地,可不能让恭亲王借机生事,所以特地来禀告主子!”

“法国人!”

慈禧眉头一皱,本能地就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大清国除了他鬼子六,真没人愿意和洋人打交道。

慈禧更是如此。

真要让她和洋人困告,她还真得闭上眼睛,抽上几根压压惊。

不过紧接着慈禧眼睛一亮。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大清最好是和洋人无有往来,但如今不是琢磨着借师助剿嘛!

四年前,朝廷拿出半个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俄国人保护我大清免受英法侵扰海参崴等北海(日本海)沿岸之苦,效果非常不错。

如今如果能用半个朝鲜去换法国人出兵灭明……

东北可是祖地,朝鲜只是外藩而已,此事大有可为啊!

“小李子,你去取皇帝宝印来。”

慈禧吩咐道,“这借师助剿之事怕是就落在这法国人身上了!”

……

与此同时,6月份刚刚任命的,法国新任代理公使博罗内参赞也已经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天津的法国领事馆。

第二帝国已经进入日本战事两个多月了。

不得不说,战争进行的比预期更加艰苦。

这些矮小的日本人比想象中的要顽强一些。

尤其是其中一支穿着美国南方军标志性绿色紧身衣的美械部队,好像叫做什么奇兵队,给帝国和幕府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为此,帝国的外交大臣已向南方的戴维斯政府提出过抗议了,要求他们不再向日本叛乱军提供武器援助。

不过由于帝国即将入侵墨西哥还需要美国南方政府的配合,所以所能进行的也只是口头抗议罢了,无法进行进一步实质胁迫。

此外,在下关港出现的一支打着日月旗帜的武装,两次打退了帝国海军的登陆作战。

虽然不能确定,但来自博尔纳上校的信中指出,这支部队很可能是被称为日月天子,林肯的终结者的那个男人的武装。

对于明国,帝国内部掌握的情报不多。

但从明国军队在美洲取得的战绩,即便是趁着美国人内乱取得的成绩来看,他们至少也具备接近北美民兵或者墨西哥政府军的军事力量。

这对于帝国的东亚行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

博罗内参赞抬头看了一眼清国外交部古怪的招牌。

他不确定自己没有前往上海的公使馆而直接来到天津的领事馆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按照英国人在印度的经验,自己的做法应该是没有错的。

只要给一点好处就能拉拢分化这些可笑的东亚黄皮猴子。

日本赤龙会、尊汉组等黑恶势力不断在各地作案。

帝国的军队终归人数有限。

既缺乏补给,又缺乏肃靖地方的治安力量。

鞑靼人的军队或许不堪一击。

但是用来对付那些浪人,倒也十分合适。

“或许帝国平定日本,恢复治安之事就落在这些清国人身上了!”

博罗内撇了撇嘴,接着一挥手,便有趾高气扬的红头阿三上前叫门。

第296章 天主孝子的表演

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也就是拿破仑三世今年已经57岁了。

得益于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拿破仑三世目前身体还算硬朗。

今天,他将出席一个面向上流公众开放的酒会,以讨好尖锐的巴黎市民。

和印象中这一时期英法亲密无间的传统印象不同,虽然在法兰西三世在位期间英法确实合作,在克里米亚、远东、北美等地与俄国人对抗,也一起携手痛殴了大清国一顿,但本质上,英法的关系并不和睦。

如今的英国首相巴麦尊勋爵力图维持欧洲均势,对法国还是很有提防之心的。

甚至有传言,1859年美国内战爆发伊始英国人之所以没有应法国人之邀出兵北美,就有提防法国调虎离山,趁机入侵英国本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