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第41章

作者:灯芯道人

他此行受乾帝所托,主要办三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宣读罢免陈道民这个岭南知府的圣旨。

告诉百姓,那陈道民的总总作为皆是他一人所为,与朝廷无关。

朝廷为了岭南的百姓不再受此獠的毒害,所以派了当朝的吏部尚书大人前来把他押赴京师。

同时也是向李肃释放信号,朝廷并没有想着从李肃手里抢夺岭南的治理权。

第二件事便是宣读任命曹有德为新的岭南知府的任命,并且其余四州的官员也可由曹有德推荐后任命。

这件事对安王一系的人来说无异于意外之喜,没想到赶走一个陈道民,就直接让曹有德上位了。

他们本来还想着最好的结果就是朝廷会派一个好相与的新知府过来,没想到惊喜来的这么突然。

这曹有德名义上还是一个七品知县,不算副职,这都已经算是连升三级了。

事实上朝堂在讨论让谁接替陈道民的位置时也是多有争议。

有人认为应该再由朝廷派一个知府上任,但潘凤提议直接由曹有德接任。

虽然很多人心里觉得曹有德已经算是安王的人了,再任命他为知府,让岭南府由安王完全掌控多有不妥。

但毕竟明面上曹有德还是朝廷的官员,自然没有人敢跳出来说曹有德心向安王,不得不防之类的话。

明显乾帝正在气头上,有陈道民废物在前,如果再不小心推荐了一个废物去岭南任知府,一旦出了事,到时候谁推荐谁就要担这个干系了。

他们可不是太子,只是挨那么一脚就轻轻放下了,轮到他们乾帝估计会杀人了。

官场就是如此,宁可不开口,也决不能出错,所以潘凤提出由曹有德接任,最终非但没有人反对,反而顺利通过了。

潘凤来其实更重要的是为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去岭南大学请贾思言回京。

贾思言之前没有联系朝堂,乾帝还可以装作不知道他在岭南。

但既然现在贾思言主动给他上了奏章,相当于贾思言主动向朝堂暴露了自己行踪,自己再不做点什么,就说不过去了。

无论是作为贾思言的学生,还是作为被贾思言扶上皇位的帝王,都要做足了姿态去请贾思言回京。

事实上乾帝自己也是想让贾思言回京的,对于这种亦师亦臣的关系,乾帝格外珍重。

就算他不愿意继续插手朝政,但能够留在京师颐养天年,也算是成全了乾帝的尊师重道之心。

然而当潘凤找到贾思言,并言明来意后,贾思言直接一口回绝了。

“老夫觉得这岭南大学就挺适合老夫的,这里有一帮完全不同于别处的学子,有一帮不会整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先生。

他们不会只读那之乎者也,也学格物,学商贾之道,学治国之策。

甚至愿意弯腰去那田间的稻田,问道于老农,去研究如何种出更高产的庄稼。”

贾思言给潘凤倒了一杯茶,潘凤连忙起身,口称不敢。

贾思言抿了一口茶,继续道:

“老夫游历大乾五载,如今的大乾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如果再不改变点什么,恐怕就要和那历史上的王朝一般重复历史的轨迹罢了。

老夫在这岭南看到了大乾的希望,看到了天下人的希望。

老夫想俯下身子做点事,或者说,嗯,在这岭南——学点东西。

你看那行走岭南大街上的百姓,他们或许没有崭新的衣服,甚至可能有些人还打着补丁。

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干净整洁,眼睛里都有光,被大人牵着的孩童都能张嘴背几句“人之初,性本善”。

哦,这是《三字经》里的开篇,是安王所著,你走的时候可以带几本回去。”

贾思言解释了一句,继续道:

“这岭南的百姓即使有些新迁来的百姓连个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但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将来一切都会有的。

自己可以住上这城里的房子,可以送孩子去读书,只要不懒惰,生活会越来越好。

而不是像大乾的其他地方那样,百姓一辈子忙碌,种一亩地,有半亩地的收成都是别人的。

官府视他们为牛马,世家权贵视他们为猪狗,读书人把他们称为泥腿子。

老夫在他们的眼里看不到光,这大乾的繁华仿佛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潘凤欠身坐在一旁,听得冷汗直流,这话也就面前这位敢这么说。

但凡这些话出自其他人之口,断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怎么,怕了?”

贾思言又端起茶喝了一口,似笑非笑看着潘凤。

虽然已经贵为吏部天官,但在眼前这位面前,潘凤还是感觉如坐针毡。

“贾相的话太过尖锐,下官不敢置喙。

下官觉得,这千百年来百姓都是这么过来的,想要改变,也非一朝一夕可为。”

潘凤说了句不痛不痒的话,不敢深说下去。

“嗯,老夫知道,这朝堂上的官员都是讲中庸的,但凡激进点的也做不到那高位。

你们如是,老夫当年也如是。

但是如今老夫既然远离了朝堂,总得在入土前为这大乾做点什么。

安王那孩子性子散漫,做事随心所欲,但可能就是因为此,所以他才能不受那世俗的观念约束,才能打造出如今的岭南。

老夫既然是陛下的老师,也算是安王的长辈,如今既然他想把岭南打造的更好,老头子我自然要护他一程。

这次你们把陈道民派来任知府,有些人打的什么注意,老夫心里清楚。

那陈道民来我岭南大学查账,我本来第一时间可以点明我的身份,谅他也不敢做什么。

但老夫没有,为什么?

李肃那小子有利用老夫的心思,老头子岂能看不出来。

老夫愿意帮他,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从他的新政上看到了振兴大乾的希望。”

贾思言目光如炬的盯着潘凤,潘凤赶忙躬身称是。

他知道,今日贾思言给他说的这些话,不只是说给他听的,更是让他转告给京师里的某些人。

直到走出岭南大学,潘凤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中走出来。

“没想到贾相如此看重安王!”

……

第63章 王府有喜

自从潘婉怡嫁到岭南,潘凤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过女儿。

父女二人再相见也是喜极而泣。

潘婉怡拉着父亲一件件数落着岭南府的风土人情,兴奋至极。

提到最多的就是岭南府的各种新变化,几乎每一句话都离不开李肃。

潘凤也能从女儿的话中感受到她确实在岭南过得不错,没有受到李肃的苛待。

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人,潘凤感觉很欣慰,也对自己的眼光有些自得。

事实上,自己的女儿能够嫁给李肃,现在在京师已经成了众权贵眼红的对象。

谁不知道如今的岭南府富得流油,很多权贵都纷纷懊恼为什么不是自己家的女儿和李肃结亲。

这半年多以来,凡是有岭南的商队到京师,都会有人给潘府送些岭南的特产。

有些是李肃安排的,有些则是那些商人自己主动送的,想要结一份善缘。

那些在京师一件难求的物件,在潘家随处可见。

作为潘府的众人也是感觉脸上有光。

到了他们那个层次,已经不是比谁的钱多,而是比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这些天,潘凤也在潘婉怡的陪同下在岭南四处看了看。

让第一次来岭南的潘凤,对岭南的发展叹为观止,直道安王真是好手段。

怪不得贾相言称要在这岭南学些东西,此地确实有很多可取之处。

若这些政令真能推广全国,潘凤也不由期待大乾会发生何等变化。

“婉怡,你已经嫁为人妇快一年了,为何这肚子迟迟未有动静?

要知道母凭子贵,安王注定了不是一个凡人,到时候身边的女人肯定不会少。

没有个孩子傍身,对你来说不是好事啊。”

潘凤不由担心的说道。

身为安王妃,如果迟迟不能为安王诞下子嗣,恐怕难免有人说闲话。

“父亲,女儿有了。”

潘婉怡听到潘凤的话小声开口道,满脸羞红。

“真的!安王可知道此事?”

潘凤惊喜道。

“哎呀,还没告诉他呢,是今早看了医官才得知的。”

潘婉怡开口道。

“此等大事怎可瞒着殿下,你快今日告诉殿下,让人看护着,莫要伤着自己。”

潘凤紧张道。

……

月上梢头,安王府,李肃的书房。

此时李肃正坐在一个摇椅上,身后是正在给他捏肩的紫鸢。

“紫鸢,把长空召回来吧,以后让他把夜莺的重心放在京师。

我会划拨一笔银子专门用来给他扩充人手。

从最近发生的事情来看,我们对京师的消息太过闭塞了。

这次若不是岳父给我们提前写了一封信,告知陈道民要来岭南,让我们提前做了准备,恐怕事情处理起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好的殿下,我会安排下去的。”

紫鸢答应道,手上并没有停止捏肩的动作,仿佛眼前没有比捏肩这件事更重要的了。

夜莺是李肃三年前创建的一支类似于乾帝身边暗卫的队伍,专门用来打探周边几个邻国的情报。

其人数并不多,分散在周边几个国家,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上报一些邻国的消息,一直由长空负责。

长空是三年前和紫鸢一起被捡来的,被李肃任命为夜莺的首领,只对李肃负责,知道他存在的人除了李肃便是紫鸢。

自从打通了岭南和京师的道路,如今两地交流日益密切。

李肃感觉也应该在京师布置一个隐秘的情报网了。

否则再有下次如陈道民这种事发生,就会手忙脚乱,被打个措手不及。

……

“殿下,王妃有请,说是有要事。”

潘婉怡的侍女小翠在门外轻声道。

寝殿。

“什么?你说你有喜了?”

李肃得知潘婉怡告知其有喜了,不禁将她抱了起来,一脸惊喜道。

“是,大夫说有两多个月身孕了。”

潘婉怡也是满脸喜悦道。

“那岂不是我要做父亲了!我说最近做事怎么这么顺,原来是婉怡你带来的好运。”

李肃开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