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地三年,废物皇子震惊朝堂大佬 第4章

作者:灯芯道人

这个细节自然没有瞒过乾帝,不禁又让他在心里疑惑李肃是如何训练这支卫队的。

“启禀陛下,我安王卫挑选兵士时是百里挑选的精壮汉子,然后按照王爷给的训练计划,每天负重跑步二十里,用器械练习臂力和腰力,每天做特殊动作各两百组。”

“为了维持这么大的运动量,安王卫训练时每日进四餐,每餐有肉有蛋有奶,光每人每日消耗的肉量都不少于一斤!不训练时也是日进三餐!”

这名安王卫骄傲的说道,试问普天之下还有谁能比得上我安王卫的待遇。

乾帝和众朝臣听完无不震惊。

“这得花多少钱养这支卫队呀!”

“我记得亲王的卫队是三千人吧,难不成三千人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训练的!”此时一位朝中大佬突然想到关键之处,大呼道。

第6章 奢侈的安王卫

那名之前被问到的安王卫立马挺起了胸脯骄傲的说道:“是的,我亲王卫三千人马皆是如此。”

李肃赶紧开口解释道:“养这三千人就已经穷整个岭南之力了,岭南穷啊,大家都知道的,希望以后朝廷能多多扶持一下我们这穷乡僻壤。”

李肃心道:千万不能显摆过头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哭穷绝对不吃亏的。

按照朝中这帮人的尿性指不定以为自己有多少钱呢,非要把自己敲骨吸髓榨出二两油水。

可是看朝中众人和乾帝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压根不信李肃的鬼话。

只不过大家都是体面人,乾帝和朝中大佬不打算拆穿李肃罢了。

一时之间,朝中众人无不在猜想千里之外的岭南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这么富有。

这时一个传信兵跑了进来,跪拜大声道:“启禀陛下,鞑靼人撤军了!”

哗~

乾帝和群臣大喜,京师的危机彻底没了。

众人都知道这多亏了李肃和他的安王卫。

乾帝大手一挥霸气道:“安王击败鞑靼,挽救京师有大功,赏银三千两,安王卫每人赏银十两!”

李肃白眼一翻,心里吐槽了一句小气,还是带领安王卫跪拜谢恩。

至于安王卫众人也觉得自家王爷这位爹有点小气,咱安王卫每月的禄银都是二十两,每次战后都能分到百两的战利品,安王殿下的老爹有点抠门呀。

要是让乾帝知道李肃和安王卫众人的想法,估计得气的吐血。

其实也不怪乾帝小气,毕竟在他的认知里天子禁卫的俸禄也不过每月三两白银,普通京营士兵每月才一两银子,给他们赏赐十两已经很多了。

主要是国库和内库也没钱呀,皇帝是真穷。

……

鞑靼撤兵后,京师周边又恢复了正常景象。

至于善后之事,以及对鞑靼人的报复自然是乾帝和那帮朝堂大佬去考虑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也有十几支静悄悄的队伍快马向着岭南方向奔去。

……

安王卫和其他各路藩王的亲卫被集中安排在了城郊的京营附近驻扎。

像赵王、李肃他们这些离京师远的地方藩王一般都会允许带人数较多的亲卫进京,以此保证一路上的安全。

但是离京师路程较近的几路藩王就一般要求轻车简从进京了,不然你想干什么?带兵打京城吗?

所以这也就导致,各路提前一步进京的藩王身边不过就几百护卫。

不然如果每人都带齐三千亲卫进京,那鞑靼人未必能占到便宜。

大乾并不是积弱的前朝,虽然单挑不一定打赢鞑靼人,但大规模军团作战,也可以和鞑靼人打的互有胜负。

此时的京营附近是人声鼎沸,各路藩王的亲卫纷纷在自己划分的位置安营扎寨。

接下来一个月里,还要有几路还未到的藩王亲卫驻扎在这里。

于是,京营的官兵还有各路藩王的亲卫兵就看到了接下来的一幕。

每天都有十几辆大车从京师里拉着满满当当的货物驶向安王卫的军营。

整头的猪、羊,成群的鸡鸭,还有一车车的鸡蛋被送到了安王卫的地盘。

一到饭点,就能闻到从安王卫的军营里飘出的各种肉香。

最令人眼红的就是他们安王卫竟然每日吃三餐!

要知道对于京营的普通士兵而言,每日只进食两餐,只有官兵才有资格进三餐。

而安王卫竟然全员都是每日三餐!这未免太壕横了吧?难不成安王会点石成金?

凡事就怕对比,之前大家都是待遇差不多,此时京营和各路藩王的亲卫军闻着隔壁大营里飘出来的肉香,再看看自己碗里的菜叶子和零星的油花,突然就感觉手里的饭不香了。

这种抱怨的情绪自然被各队的军官感受到了,直接反馈给了京营的主官还有自家的王爷。

于是这就苦了京营的主官和藩王了,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你说你安王给士兵吃肉就偷偷摸摸吃就好了,干嘛这么大张旗鼓闹的人尽皆知?

现在搞得我们里外不是人!李肃,非人哉!

乾帝为了嘉奖安王卫守卫京师、击败鞑靼人的大功,特下旨允许安王卫的将士每日可分批轮流入城游玩。

所以,这几日京师的百姓就能看到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穿着黑色大袄的岭南士兵在城里闲逛。

京师的商贩对其是非常热情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解救了京师的危机,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安王卫是真特么有钱呀。

出手那叫一个阔绰,买东西都是一堆堆的,掏银子时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京师的老百姓非常好奇,岭南不是穷苦之地吗,为何这些安王卫如此有钱?

安王在岭南挖到金山了?

王二海是安王卫的一名士兵,此时他正和两名卫里的兄弟在京师最繁华的西市采买东西。

三人的手里已经大包小包提了满满当当一堆货物。

这些东西都是要带回岭南送给家人还有留守的弟兄们的。

三人正在一家珠宝店里给家中的妻子或姊妹挑选饰品。

这家店铺的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名叫杜沉,是京城颇有名气的商人,一向以八面玲珑、眼光独到著称。

此时他走上前来搭话道:“据我所知,岭南府多山,百姓多穷苦。”

“五年前,我途经岭南采买山货时,那里还能见到衣不蔽体的丛林部落,不知为何各位军爷出手如此阔绰?可否方便告知老夫?”

凭着商人的敏锐,杜沉感觉到岭南府是否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任何事情的改变都对商人意味着一次机会,所以才试着上前搭话。

王二海一脸憨厚道:“这多亏了我家王爷。”

“哦?安王殿下?”看到王二海提到李肃时一副崇拜的表情,杜沉隐隐感觉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我家王爷三年前来到封地,带着我们开荒种粮、开矿山、开工坊,现在我们岭南府的百姓人人有衣穿,每月都可以吃上几顿肉。”

“我王二海原本是村里的猎户,食不果腹,听到安王卫招募士兵,我就想着试一试。”王二海回忆道。

“进了安王卫,王爷让先生教我们读书识字明理,给我们的月俸从起初的二两涨到现在的二十两纹银,现在的生活我们想都不敢想!”王二海身边的两位同僚补充道。

“难道岭南竟发展如此之快?如果他们所言不虚,那岂不是?”杜沉快速思索到。

对于商人而言,哪里有消费能力,哪里就是他们的天堂。

岭南府的道路刚刚打通,同外界的联系还很少,一旦岭南府的消息扩散开来,那么大一块市场必然会吸引一大群商人蜂拥而至。

越早去那里才能分润更大的利益,杜沉隐隐有了些想法。

第7章 年宴

类似的景象发生在京城西市的各个角落。

吸引了很多有心人开始派人前往岭南去打探消息。

商机,稍纵即逝,没有人会在得知大乾的西南存在着一块尚未开拓且消费力巨大的市场后还能不动心。

其实,这些安王卫在京师里如此之高调的消费,都是得到了李肃的授意。

经过了三年的发展,岭南府以及周边几个邻国的市场都已经趋近于饱和,岭南产出的各类商品目前极需要开拓新的市场去售卖。

所以李肃就盯上了大乾最繁华的京城。

这里是大乾帝国人口和消费力最大的城市,而且是帝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只要打通了岭南府和京城的商路,再之后迅速将岭南的商品推往全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京师的商人盯上了岭南那块巨大的消费市场,李肃则是盯上了京师商人们无与伦比的流动性。

李肃这几天一直在后宫陪着自己的生母柳妃闲聊。

三年未见,柳妃仿佛有无数的话要同李肃讲,对于李肃这次救城的表现,柳妃自然是非常欢喜的。

李肃也是静静地听着母亲的絮絮叨叨,时不时穿插几句引得柳妃笑声连连。

自从穿越过来这个陌生的世界,柳妃是唯一一个让李肃感到有家的感觉的人。

三年前,李肃被封安王,赶去封地,柳妃还偷偷给他塞了五千两的私房钱,其中四千两还是柳妃向娘家,也就是李肃的外公家穆家借的。

所以,李肃是真心把柳妃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至于对乾帝这位自己的生父,李肃的态度就是:有点亲情,但不多。

除了陪伴柳妃,李肃还被乾帝召见了几次,无非是想要套些话出来,但都被李肃插科打诨蒙混过去了。

乾帝也不着急,反正已经派了人马前去岭南,过段时间自然该知道的就知道了。

对于朝堂上那些想要结好自己的大臣的邀约,李肃则是能推便推了,除了去探望了自己的外公一家,也就很少和外人接触。

也就在鞑靼人退兵十天后,一支和安王卫一样装扮的千人队伍来到了京师城下安王卫的大营驻地。

这是专门护送给乾帝年礼的队伍,由李肃的王傅柳邻带队。

因为带着货物行进较慢,所以李肃便带着一千人先行来到了京师。

如果当时慢悠悠的和货物一块来京,估计也就错过了击退鞑靼人最好的时机,弄不好可能那时候京师已经城破了。

千人的运输队伍浩浩荡荡的拉着几十车货物,从车辙的印子看,里面拉的东西肯定很重。

这件事自然也瞒不过乾帝,得知李肃给自己运送年礼的队伍这么庞大,不免又在心里开心不已。

“肃儿还是孝顺的,不知道年礼值多少钱,朕的内库可真是空空如也了。”

乾帝喜滋滋的想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一月时间转瞬即过,各路藩王和附属国的使臣也已经陆陆续续抵达了京师。

大乾的年宴也就如期举行。

是夜,大乾皇宫的羡德殿灯火通明,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端着一盘盘美食美酒穿梭在大殿的各处。

大乾的各大世家家主、勋贵、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按照各自的座次等待宴席开始。

李肃作为大乾的六皇子、安王,自然位次靠前,排在他前面的是他的五位皇兄。

很快,在一声太监的“陛下驾到”声后,乾帝身穿五爪金龙袍,龙行虎步带着后宫有品级的妃子姗姗来迟。

众人参拜,各方重新落座。

一时间觥筹交错,歌舞声乐不绝。

随后便是各方给乾帝祝福献礼的环节。

太子李岩出列对乾帝躬身道:“父皇,儿臣祝父皇日月昌明、松鹤长春,万岁万岁万万岁!”

“儿臣专门派人从海外寻到了一座琉璃释迦摩尼像,并找金龙寺的圆通大师开了光,保佑父皇福寿延绵,保佑我大乾风调雨顺,国祚万年。”

说完,便有两名太监抬着一个紫檀木盒走进了殿内。

随着木盒的打开,是一座通体透明的琉璃佛像,宝相庄严,高度近半米,一看就是价格不菲。

乾帝的生母信奉佛教,在后宫中还有一处专门为其建造的念佛庵。

乾帝虽然不信这些,但受生母的影响,对佛教也多有敬畏。

大乾并不产琉璃,乾帝曾经获得西域商人带来的一个琉璃杯盏,不过一尺高度,颜色还带着些许杂色,乾帝就视作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