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87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李易干煸了一盘柞蚕蛹,完整状态下干煸的,撒一点盐,里面的内脏都没拿出来。

干煸之前必须先焯水,蛹是从壳里新剪出来的,活着。

李隆基、李成器和李易就吃两盘菜,另一盘是毛豆,大棚中种的。

“易弟,丫头好,怎么教?”李隆基问,他嫡皇子还小,要看看教育。

“先学数学,然后物理化学,文学不用,青黛会,一个学医的人,文学基础必须高。”

李易早打算好了,回程时就教大弟子数学。

语文不需要,一个能看懂医书的人,其本身的文学素养就达到一定程度了。

“大哥、三哥,我准备推广白话文,好学。现在的文章太费劲了,报纸上写的还不够白。”

李易想要快速推广,这个时候他终于知道国家为什么简化字体和行文方面的白话化。

“有多白?”李成器从小就学,不清楚应该怎么改变。

李易微蹙眉头,看到盘子中的毛豆,说道:“比如毛豆,有好几种表达方式,我说一下。

第一种是豆未熟,荚食,其上绒,称毛。

第二种为大豆熟之前,摘取烹煮,有绒毛者,叫毛豆。

第三种则说种的大豆里面的粒差不多了,赶紧摘下来。因为上面有一点点绒毛,咱们就管它叫毛豆。”

“对,现在纸多了,易弟弄出来好不少造纸的方法,无须写在绢上,更不用杀青刻简。”

李隆基一说起此事,好有成就感呢。

以前造纸要求高,草纸、宣纸,现在啥纸都有。

用石头的东西放到乱七八糟的材料中也能出纸,而且用铅笔可以写字,毛笔就是不好的纸容易晕墨。

而报纸的背面和正面,用来写毛笔字和铅笔字都行。

如此好的技术,直接在报纸上扔出去,还有其他造纸的方法。

谁愿意学都行,不保密。

这对于大唐的知识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解决的是基础层面的问题。

“易弟,若如此,文学岂非不美?”李成器喜欢看诗赋,读着舒服,带韵的,朗朗上口。

“慢慢的,百姓会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学素养。”李易对此有信心。

终归是有人最后会对自己文明的东西学得很好。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时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的确实不识字。

等到了八十年代,爆发了,大家都去学。

而后九十年代,学的人少了。

再过一些年,学的人又多了,因为网络发达了。

但是对偶传统文学能够理解的人群的比例还是小,明明有现成的词汇,他们非要创造词汇。

比如喜大普奔,本身是把四个成语给强硬地捏合到了一起。

根源在哪呢?李易认为在于外国文化输入。

比如GDP、CPI等词汇,这些都是英语的首位字母,包括P2P什么的。

洋不洋、中不中的。

对外的推崇,对内的否定与改变的想法。

顺着这个东西就变成了用汉语拼音首位字母代替的方式。

比如LZSB,输入法有的会显示楼主傻逼。

汉字代替呢,就是兰州烧饼。

包括我去年买了个表,用其首位声母来说话,觉得自己好厉害。

李易比较反感,因为对于传统文学人士来说,理解这种拼音网络语言很简单。

但他们更希望的是,这些孩子好好学习中华正统文学,别卖弄那点文字功底,不配!

一个学古典吉他的人,想玩电吉他,几天就可以了,非常容易。

一个学电吉他的人,突然想改成古典,那么……从头学吧。

那么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他们可以看报纸,从报纸上了解情况,同时学到知识,足矣。

“大哥,知识的传播以文字和语言基准,识字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写诗赋。”

李易笑了,谁规定会写字和认字就出口成章?

文字和语言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交流,难道随便一个刚学习识字的孩子就要说‘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易想着,突然有一种理解和唾弃。

就是李白写的这个诗,有人觉得自己文采好,把一个正统的东西往黄色方面去引,感觉有意思,好玩儿。

实际上只能说这样的人太年轻,浅薄,能理解,希望以后别这么二逼。

否则遭人唾弃,文学素养太几吧低了,你吗了逼你怎么骂人呢?

“呵呵呵呵~~~”李易想着自己用骂人的话骂别人不能骂人,忍不住笑起来。

“易弟因何发笑?”李隆基吓一跳。

“没事没事,其实吧,咱们作为人,最虚伪。但大体方面,尤其是朝廷宣传,必须是三观正。”

李隆基已经知道啥叫三观了,大唐传扬的就是这个。

对人生观、价值观比较透彻,对世界观有点茫然。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考虑国家的事情,包括许多哲学方面的研究,他们只想自己能吃饱饭。

“易弟,新的牲畜的人工帮忙的事情之后,包括人工孵化,还有什么办法叫百姓生活更好些?”

李隆基问李易,他不会问宰辅这样的问题,宰辅也不知道。

“产业链和深加工才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向,想要辅助国内,田地与手工业是基础。

想要在海外贸易上获得祖国多的资源,比如粮食什么的,技术为主。

我准备把之前的缝纫机变成能够刺绣的东西,比起真正的手工刺绣,差很多。

然!比起直接卖掉的其他东西,这个机械制作出来的也行。”

李易闲聊着,又有了新的想法,大唐之外的人,机械刺绣,他们也觉得好。

缝纫机,只要加一点小的零件,就可以弄出来不少好东西。

只要有一个样板,李家庄子和衣盟赚到钱了,就会带动地方同产业的商人想办法。

第1311章 人才选拔存私心

李隆基跟李易聊着未来发展的事情,小丫头冯青黛已经睡着。

她的嘴角带着笑容,睡着睡着,突然咯咯咯咯笑出声,猛地睁开眼睛,抬头看看调小了火苗的煤油灯,拍拍心口。

“不是梦,是真的,我有一个神仙师父,睡觉睡觉。”

没有睡的还有冯氏的人,他们凡是在一个帐篷中的,都说着关于青黛的事情。

为青黛高兴,也为自己家中的医书多了开怀。

关键在于朝廷出手,不,李家庄子出手。

这么多山,能伤害到人的野兽杀掉或限制在一个人不过去的区域中。

药材也能种,规划好地方,还说有一个专门给青黛,以后赚的钱也归青黛。

“不如把族中其他的孩子叫来,叫李东主看看。”有青黛的伯伯动心,自己家孩子没来。

万一被看上了呢,家中又多一个。

已经不仅仅属于学本事的问题,他是势力,作为李东主的徒弟,谁敢欺负?

大家说着说着,终于困了,怀着不同的心思入睡。

翌日早,喝汤,熊肉汤,今天还要进洞,白天进去再看看。

昨天晚上溜达的太过匆忙,虽然白天晚上在洞里都是那么黑。

熊是郭子仪猎的,羽林飞骑找到黑熊,郭子仪带着突击步枪过去,一个单发,子弹穿眼睛。

狙击枪他都没用,狙击枪子弹‘贵’。

用弓其实也行,但熊的鼻子灵敏,需要远距离打。

如此三张完整的熊皮被获取,还有狼,准备中午的时候吃狼肉锅。

另外抓了几十只瘦弱的林麝,冬天它们日子不好过,不抓,估计会被饿死。

抓住后喂精料,一只只林麝吃得十分开心。

精料里面有熟豆粉、骨粉、熟豆饼、麦麸。

看林麝吃东西时的眼神,感觉它们认为一瞬间到达了麝生的巅峰,太好吃啦!

它们没变成食物,要带回去,一路多吃点好东西,养养身子。

等着可以取麝香的时候就活取麝香,如此可以细水长流,还不会让林麝死掉。

发情期的时候暂时不取,让人家公的找配偶,依靠这个味道呢。

“师父,我家也有养呢!”小丫头非要给李易端汤,拿其他的东西,伺候师父。

“取香了?”李易听到养林麝,知道徒弟家人看报纸了。

报纸上写有如何活去麝香的方法,一般是麝交配完毕后,再取,第二年还有。

就是前两个月到现在的时候,温暖的地方会延续到此时。

像本地,基本上已经完事了,等上半年左右,会有小的林麝出生。

“嗯嗯!”小丫头坐在李易旁边,她的凳子高:“果然可以活着取出来,照报纸上所写,简单,比扎针简单。”

小丫头还用手比划了一下取香的动作,看上去她亲自操作过。

取香就是往外挖,熬的中药消毒,针灸熟练,取香不存在任何障碍。

“觉得有什么不同?”李易给徒弟剥甜蒜。

“不死可以年年取,还能自己养,获得的麝香多,杀麝取香囊,杀一只就少一只。”

小丫头对林麝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她从收获麝香的数量上来讲。

在她的心中,只要对病人有好处的药材,不在乎动物怎么样。

换成活取熊胆,她会十分支持,只要能弄到胆汁,熊属于原材料提供工具。

至于熊难受与否,她才不想呢,人不难受即可。

“青黛,汤里有什么?”永穆公主到现在还好奇,小丫头是怎么分辨出来那么多种药材的。

“没什么东西,就是胡椒、大葱、干姜、师父专门写的党参,还有当归,哦,盐,盐也是药。”

小丫头刚才喝一口,早知道了。

李易露出笑容,高兴,这徒弟,中医方面还用自己教吗?

“没有蒜?”永穆公主自己喝,居然喝出了蒜味儿。

小丫头摇头:“没有,做汤放蒜不好,有甜蒜吃。”

李易正好剥完甜蒜,放到碟子里。

“师父,包儿弟弟睡的车是什么?”小丫头扭头看罩了一个封闭玻璃罩的婴儿车。

包儿在里面没穿衣服,小‘几几’都露出来了,躺着晒太阳呢。

有空气瓶给提供呼吸,温度在二十六度恒温,小家伙沐浴着冬日里的阳光,闭着眼睛睡觉。

刚吃过奶,旁边有宫女看着,包儿要是睁眼睛,立即加半截玻璃罩,磨沙的,给挡光。

“人要晒太阳,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少生病,等以后我教你为什么。罩着会使阳光透进去,同时保温。”

李易现在不教,内容太多。